手中赐佛(手中赐佛麦彭仁波切!)

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功德和对众生的恩德有多大
为了引导众生进入佛道,佛菩萨会根据众生根基的不同,相应示现外、内、密的功德。和法王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一样,法王上师对许多内在与密行的功德秘而不宣,我们难以窥探揣测。但是在凡夫可见的外在功德上,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作一个简略的了解。
一、不共的授记
法王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吉祥贤乘宿世不共菩提大愿,于现代众生的福德因缘成熟之际,降临于世。这是南瞻部洲难值难遇的一大幸事。佛陀以及以往的诸多高僧大德对法王上师的出世都预先作了授记,比如莲花生大师在《甚深幻镜》中,预言了莲师的心子降魔金刚大师将化身为列绕朗巴大师,并之后化身为法王上师时说:“尔后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随行瑜伽六千余……”
二、出生时的稀有之相
法王如意宝降生在1933年的神变月初三。普通人出生时被业风所吹,都是倒头降生的,法王却是头部朝上出的母胎,随即便端身正坐,并将胎盘像披法衣一样甩到左肩上,口中朗朗念诵文殊心咒“嗡啊ra巴扎纳德”七遍。法王上师曾经对弟子们说:“我刚出生时,酥油灯的灯光照到双眼,眼前就出现了耀眼的万丈光芒。幼儿时看到有人宰杀牛羊,心中便会生起强烈的悲悯,着急地想挽救它们的生命,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抱着母亲‘呜呜’地哭泣。”
三、虔诚的信心与殊胜的证悟
三、四岁时,法王上师就已对全知麦彭仁波切具有强烈的信心。在他心目中,祈祷文殊本尊就是在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同样,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就是在祈祷文殊智慧本尊。
15岁时,法王上师对无上光明大圆满产生了猛烈的信心,一心一意地祈祷并虔诚念诵了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祈祷文:“觉空文殊童子加持力,密意界中获得八辩才,教证法藏海洋尊胜主,至诚祈祷麦彭那迦尊。”每念一百遍祈祷文,就研读一遍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大圆满窍诀精髓——《直指心性》。最后祈祷文念满一百万遍,《直指心性》研读完一万遍时,彻证了大圆满。同时,文殊智慧尊者化现为全知麦彭仁波切,以幻化身摄受了法王上师,并赐予了“阿旺罗珠宗美”(语自在智慧无比)的法名。
1987年,法王上师在山西五台山的善财洞闭关了二十一天,4月29日上午,在清净的显现中,清晰了然地现见了文殊智慧本尊。法王又在罗岩窟山洞闭关了十四天,在此期间,法王上师日日夜夜都处于光明境界之中。
四、精严的持戒
《吉祥时轮金刚续》中说:“比丘三者中最胜,中等即是诸沙弥,彼中在家位最低。”比丘是弘扬佛法的最有利身份。1955年,法王上师22岁时,在根本上师阿阇黎托嘎如意宝等三师七证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他护戒如眼,即使微细的学处也不轻视,就像持戒之王菩提萨埵那样,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摄持护持。
法王上师还说:“在那样的危险时期,我也从来没有作过杀生、偷盗等非法行。如果有迫在眉睫的需要就修财神法,结果所需之物轻而易举自然获得;有时修摄生术,连续十几日不用进饮食。”
法王上师甚至眼见别人杀生也是心如刀绞,如割自身。每当看到有人击打饿狗等旁生时,法王上师就会流着泪说:“这些众生无始以来都曾作过我们的母亲,它们由于恶业所感如今转为旁生,已经这样悲惨可怜了,你们还竟然忍心打它们,真不如打我。”
法王上师不但是我们后学弟子在受持别解脱戒和菩萨戒方面的表率,在如理逗贺如法依止金刚上师,受持清净的三昧耶戒方面更是我们的楷模。
法王曾对弟子说:“我依止托嘎如意宝六年期间,从未扰乱过上师的心,就像如来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样,甚至没有做过一件令上师怒目而视的不欢喜事卜雀。只型指早是有一次,我怕影响闻思修行而不愿意去俗人家作经忏,托嘎如意宝得知后说:'难道你不想利益众生了吗?'当时我非常害怕,吓哭了。对上师的所作所为从未起过邪见,就算是开玩笑,我也觉得有深深的密意,视为善妙教言。每次上师给我摸顶,或与我碰头加持,我都会连续几天兴奋不已。”即使在晚年,法王每当提到托嘎如意宝时,都会哽咽失语,这一点凡是在法王座下听闻过佛法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曾经有弟子请求上师法王如意宝写自传,法王说:“我没有什么传记可写的,但有一点,凡是我所依止过的上师,我从未作过令他们不欢喜的事,对任何一位上师都是恭恭敬敬,谨遵师教,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传记。”
五、弘法利生精进不止
上师法王如意宝在《教诲黎明曙光》中指出:学佛的基础是戒律,学佛的命根是闻思修行,学佛的目的是弘法利生。法王上师一生以这三点为核心,精进不懈,带领广大众生走上这条成佛之路
大圆满的见修行果
晋美彭措
如果各种分别念没被调伏,那显宗里所讲的功德也不能得到,我们的心若起执著,那分别念就像毒蛇一样,会变得越来越粗暴。因此对分别念我们应强迫制止,不要有任何思念,应该把心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
在调心时,将心自然安住,可以现前它的本性。如果依靠分别念来改造,那心的本性永远也无法见到。因此安住的时候不能着急,应当自然安住。比如清净的水面可以呈现影像,但当我们摇动它时,水中影像始终不会显露。同样,心自然缓慢安住的时候,可以显现它的本性。
如果我们依靠勤作和分别念,就不可能照见心的本性。因此,心必须要放松,自己不能担心现在心没办法调伏,或在自心稍微得到安住的时候,就生起欢喜心。像这样的欢喜和担心,就是修行中的一种障碍。
虚空始终没有动摇,这颗虚空一样的心,通过安住或静坐的方法,可以见到它的本性,如果我们依靠各种分别念的狂风,则始终无法看见其真面目。因此对于自己身心的本体,应当像虚空一样安住,而不应该由各种分别念来操纵它。
图片
虽然修寂止有观想文字、佛像等各种教言,比如修大手印的人,首先是不起心动念一心一意地观想白色阿字,但麦彭仁波切在某些大圆满教言当中讲,观想外境的任何相状都不如以心观心为殊胜。如果心自然安住,就会现前它的本性,就像水自然澄清一样,这是一个殊胜的方便法。请勿分辨五根识和意识之间的差别,让心自然安住,也可以说现在六根的显现虽然存在,但不要跟随这些分别念,或者说要将六根同时安住。
意科喇嘛(法界自解脱)的上师是安章珠巴和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在当代意科喇嘛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瑜伽士,他在一个教言中开示,修大圆满时,首先必须要六根同时安住,这个窍诀与大手印的教言基本相同。以前安章珠巴仁波切的一些大圆满,比如杰珍大圆满的前行与大手印的修法也几乎都是相同的,按他的要求,在前行阶段必须修持三年的寂止。
六根自安住的方法跟大圆满的窍诀基本上相同,这是在阿赖耶识当中安住,如果没有上师的教言,也不能以此认识法性的本面。这种教言实际上是不分境和有境的一种方便法,也不要分别未来过去而自然安住;这是不分痛苦和安乐的方便法,是对痛苦和安乐平等而住的教言;它也不分寂止和胜观,要同时直断而安住,不要想我现在修的是寂止还是胜观,不要作过多的观察,否则对认识者老本性也有点障碍;这种教言实际上也是不偏于取舍而安住的教言,也不要想我现在所修的是阿赖耶还是法身,不作这样的分析,总之,自己的心自然而安住。
图片
这些教言在《直指心性》中讲得比较广。这种安住方法,是智慧和意识安住的方便法,也可以说是既不偏于意识、也不偏于智慧的一种教言。不分别伺察而自然安住,也不遮挡六根意识而自然安住,因为在大圆满和大手印当中都没有要求遮挡六根意识。大圆满中经常这样讲:“无分别不用破,分别念必须要破。”帝洛巴也有类似的教言:“显现不会束缚,只有执著才会束缚,我们必须要断除执著。”因此六根自然安住就可以了。
自己的心不要起分别念,身体也不要动,就像毗卢七法的要求那样端坐。身体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心端直;心端直,则禅定自然会现前。修大圆满本来清净者,也特别需要如此静修。到一定时候,如果自己的境界已相当高深,这时再修大圆满森毕本来清净,不管依坐式修还是睡着修,都没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杰珍大圆满》中指出,初学者的身式非常重要。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没有必要作如此许多的观察。
心起分别念时,不应故意去破它,无分别念也不必故意去建立。全知无垢光尊者说:“前面和后面都不是觉性,那中间哪里还有一个觉性?”因此按照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无分别念不要故意去建立它。有些学大圆满的人认为,无首春升分别念并非大圆满的觉性,无分别念以后还有一个觉性,这种说法也不正确。安住的时候,心里高兴,起分别念的时候,自心就痛苦,这种执著也是一种歧途。修大圆满的人不应如此,因为你若没有认识本性,无论怎样做都没有什么意义,若是认识了本性,则无论安住还是起分别念,这二者都没有任何差别。
起分别念时,也不要跟随它,就让所有的分别念在虚空中消失而应该法喜充满。我以前在一个大圆满的见歌中说:分别念自然解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人的说法并不符合传承上师的教规。所谓的显现自解脱,是当分别念显现时自己解脱,这是一个显现自解脱的窍诀。必须要同时认识其本性,并不是说先前一刹那的分别念是有法,后一刹那才是法界。
图片
一切分别念显现的时候,知道它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对此没有任何执著,并依靠一个正知正念来护持,如此显现就安住于当下的本性当中,并认识它,这就是密法中最深的一个境界。麦彭仁波切说:“我们首先需要具备一个坚固的见解,之后是稳固的修行,见和修不能分离,然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不取舍的行为,这就是密宗的深道。”
有些人特意去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有特意去想修行的这种执著,这也是无勤大圆满修行上的一种障碍。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的大圆满窍诀中,也是讲过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无垢光尊者也讲过。这里意思是不要特意去执著,在讲见解时有执著并不合理。对自己的分别念,不要去改造,也不要去思维,让它自然放松、自然安住,这时一切执著的绳索就会全部自然而然地断尽,然后自己心的本来面目就会自然显现,此时的状态即是明然、了然或豁然。
认识了自己心的本性后,虽然没有任何执著,但这是一种境界,我在这里不作广说。概括而言,即是本性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这些教言,在《直断要诀》中比较广讲,有关认识大圆满本性的教言,则在《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中讲得比较细致。
有些续部中,对证悟的觉性,以虚空中升起太阳来作比喻。一方面虚空当中没有什么黑暗和光明,但在虚空中升起太阳,从比喻上面可以理解。通过上师的教言,自己的心是如何证悟,在这方面有时候依靠比喻来通达了知也是极为容易,但若自己没有一点体会,有时也比较困难。这方面《大圆满手中持佛》中也讲得较细致。这时候远离一切无形黑暗,安住于显现之中,明然而了然,在大圆满当中,也可以使用这些法语来表示。但实际从意义上来讲,一切诸法的本性我们从语言上无法表诠,因为它远离一切戏论和言语,也没有任何能取和所取,就像是虚空一样,但又跟虚空有绝大的差异。
图片
通过如此精进修持,将自己的分别念渐渐灭尽,心中的智慧也逐渐生起,安住的寂止和了知本面的胜观双运,在短时间内也会成就。所以在《杰珍大圆满》中经常讲:六个月当中可获得金刚持如来的果位。有时,在我们休息间隙也应该安住于这种境界之中。我相信一个人精进修持无上大圆满六个月,则大圆满自宗所讲的禅定就会成就,对此我们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也会非常清楚。这些道理,当自己以心观心的时候非常明白,当时,对大圆满的胜观与寂止无二的意义,从心坎深处会生起坚定的信解。
大圆满的修法比较简单,所有的胜观和寂止以及生圆次第,都是自然而成。在大手印当中修禅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成就,而在大圆满,如果日日夜夜精进修持六个月,基本上能把自己的分别念断掉,并自然现前其本性。尤其是对上师和对大圆满有强烈信心的人,仅修持七天也能获得殊胜的感应和证相。
安住的自然觉性,通过上师的教言和自己的修持彻底了悟的时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恍然大悟。这种境界本来即无生无灭、生灭平等,住与不住离一切言思,这时已经现出了本来安住的法身本面。没有较此更容易的法,没有如此更重要的事,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道了,因此对于一个有信心的人来说,大圆满的法异常方便,也极为容易成就。
除夕佛教颂什么经咒为家庭祈福最好
八圣吉祥祈祷文
米庞仁波切 造
嗡
法界清净自性任运成,安住十方吉祥世界中,
佛陀圣法一切贤圣僧,我等顶礼祈愿大吉祥。
燃灯佛贤勇佛忆成佛、慈严德佛最胜善行佛、
忆持一切广大名闻佛、如须弥山能胜吉祥佛和键并、
悯诸众生慈悲圣德佛、巍然大力咸满有情愿,
即闻圣名增德增吉祥,虔诚顶礼八大善逝佛。
孺童文殊具德金刚手、圣观世音怙主唤迹弥勒尊、
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及普贤大菩萨,
乌巴拉杵白莲及龙树、摩尼月宝宝剑及日轮,
持善法印吉祥德殊胜,八大菩提萨埵我顶礼。
殊胜宝伞吉祥金色鱼、如意宝瓶悦意青莲花、
声闻法螺圆满吉祥结、尊胜宝幢授权之金轮,
殊胜法亮唤印八圣吉祥宝,供养十方诸佛祈纳受,
忆念善妙成就时增长,八大吉祥天女我顶礼。
大梵天大自在遍入天、帝释天王及持国天王、
增长天王龙王广目天、多闻天王各持其法器,
轮三叉戟短枪金刚杵、琵琶长剑宝塔胜宝幢,
三界之中善妙增吉祥,世间八大护法我顶礼。
我等如今所作诸事业,一切障难恼害悉消弭,
满愿增长随心皆成就,吉祥如意祈愿臻圆满。
附:《八圣吉祥自在祈愿文功德利益》
朝寤持诵,日求满愿。夜寤持诵,获善梦征。
征战持诵,能致胜利。处事持诵,倍满所求。
日日持诵,得财名寿。吉祥喜乐,妙善成就。
恶行障难,悉皆清净。所愿皆偿,如世尊云。
——麦彭仁波切(1846-1912)
灭罪最猛的佛号
不动佛心咒 (这个咒直接燃烧业力,非常猛烈!)
南无巴嘎瓦帝 阿閦鞞牙 达他嘎达雅 阿哈帝三藐三菩陀耶 得雅他
唵 冈嘎呢 冈嘎呢 罗卓呢 罗卓呢 卓扎呢圆型 卓扎呢 怛萨呢 怛萨呢 巴惹底哈纳 巴惹底哈纳 萨瓦 嗄嘛 巴染巴纳尼昧 梭哈
大宝积经中提到了阿閦佛名号功德利益;莲花生大师在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中讲解了阿閦佛心咒 。
不动佛心咒之功德
麦彭仁波切(1846-1912年) 著
堪布 索达吉 译
那莫(日阿)那札雅雅 嗡刚嘎纳刚嘎那 若匝讷若匝讷 卓札讷卓札讷 札萨讷札萨讷 札德哈那札德哈那萨瓦嘎玛巴让 m 巴(日阿)讷美萨瓦萨埵难匝索哈
这就是所谓的净除一切业障的陀罗尼咒,金刚部不动佛的明咒。经续中也有宣说。此外,陀罗尼咒自己的功德:
如果诵一遍,则能使所有恶兆、恶梦都不复存在。若恒常持诵,那么接连不断出现的所有业障都将清净。
三时念诵五无间罪也能清净。
如果缮写此咒带在身上,则永远不启腔悉会出现非时横死。
无论是飞禽走兽非天任何众生耳边念诵,他都不会堕入恶趣。
众生死后,念诵他的名字而以慈悲心持诵一百遍或一千遍或十万遍,那么即便是已转生到地狱的众生也能立即解脱。
无论是对着土、芝麻、芥子或水任何一物念诵撒到死者的尸体上或作沐浴后焚烧,或装在佛塔中,或者缮写此咒带在死者头上,哪怕他已经堕入了恶趣,也必定在七日解脱,转生到善趣或者如愿投生。
在三十日作沐浴换上干净的衣服,不进餐或者食素,边转绕具有舍利的佛塔边念诵死者的名字,如果诵十悄乎万遍此咒,则能使已转生到恶趣的亡灵解脱,往生到净居天界后到修行者面前现身供养,转绕,赐予善哉后消失。
或者,写死者的名字,诵陀罗尼咒作十万尼塔小像,以伞幢幡等供养而抛入大海或江河里,则能使亡者从地狱等处解脱出来。
或者,这样作供养,最后在十字路口造大佛塔,以伞等供养,也为僧众供斋,再以供品精心供养,口中说「愿此成为某某的善根,愿他转生善趣」,如此一来,他也会转生在那里,之后现身等如前一样。
即使是造五无间罪、舍法罪、诽谤圣者的众生,在临终如果见到墙上写着的这一陀罗尼咒,也能清净他的一切业障,那么真正念诵就更不必说了。
持诵此咒者如来降临说「善男子到我身边来」。
在此咒的美字后面加萨瓦萨埵,意思是说要加上一切众生的名称。应当明白,如果为了某一众生,也要在那里加上他的名字。
释迦牟尼广传中的故事出自哪里?是他亲自讲出来的吗?
1.绝对可信。(1)鄙人原来也不十分相信,后来发现,完全是个人心量狭小的缘故。比如说,你能跟蚂蚁交流,你说这个地球有这么大,它能理解吗?显然不能,这也涉及到哲学领域中了,这里不多说。(2)《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为西藏高僧全知麦彭仁波切著,作为一个得道高僧,编瞎话讲故事有意思吗?显然没有,而且那样又是犯戒,一个深信佛法严守戒律的僧人会造妄语吗?也不会。(3)汉人信的释迦牟尼和藏人眼中也不一样,你能说你那个就是对的,他就是错的?显然这么想是不客观的,这是从自我中心的角度去理解,没有换位思考。(4)麦彭仁波切临终才透露自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纵然不是化身,他今生也获得了无比的悉地和虹化成就,他自身就有宿命和天眼等等神通,再加上佛经和密续中关于佛陀本生故事的记载。所以说是很可信的。
2.“感觉不太真实”,这句话表明您是在用感觉理解而非理性。确实,从直观感觉来讲确实不太真实,向神话故事一样,租锋卖但是如理地思维一下会有这么个问题,传记讲的并非是释迦牟尼佛最后生(2500多年前)的本生故事,而是过去生中的,他可能不在地球上,而那些星球什么样子不好说。至于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还有称呼,个人理解因该是类比(也可能是真的,但先不这么考虑)。比如说那里的人们有等级,那么就把最高的称作婆罗门,君主之类的称作刹帝力等等,我们翻译佛经或印度词汇不也把吠舍称作平民,首陀罗称基腊作贱民奴隶什么的吗,不也中国化了吗。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理解。而作为印度和西藏佛教人士,更喜欢沿用四种姓的说法,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你没见过那个地方,你不了解,怎么让人们了解呢,就通过类比,把那里影射成古印度,如果是中国汉人写的话可能就将其中国化了,那时印度人该看不习惯了,呵呵。
3.如果是佛教问题,您根本不用担心财富值的问题。因为纵使没有悬赏分,热爱佛教或真正的佛门弟子都会热心真诚的为您答疑解惑(当然可能存在详略和对错的问题)。至于财富值的积累,您可以看百度相关规章制度,会有解答的。如果经常登陆的话,也会有一些分数的奖赏。如果参加活动和领取任务并完成,则奖赏的分数会更多。至于“才疏学浅”,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您可以不回答这类问题,但可以回答他类问题啊,百度问题的门类好多的,总有适合你的。
至于论坛,接触的比较少,而且有些诽谤高僧,诽谤密宗等等,实在不敢随便接触。建议自己查找适合自己的吧。
总结一下:以上前两点,您也可以不必弊逗相信,如果觉得有理就思维一下。因为有些东西,信心和机缘到了,原来不信现在也信了,反之是不会相信的。
做了不好的梦该怎么办——大德开示快念缘起咒
另外,不管吉祥梦还是不好的梦,醒后或者早上念诵缘起咒3遍,这样做就功德殊胜,效果非常好。 索达吉堪布开示 梦到自己的亲友,不一定就是亡人托梦【当然也有例外,是自己的亲人托梦,不过这种现象特别罕见。】。这个人已死好多年了,之所以会在梦中出现,上师如意宝说,一般是夺命鬼所变的,因为对其他形象你不一定执著,但以亲友的形象,你跟他之间有感情,天天梦到就会有些害怕,你越是害怕,鬼神就越高兴。但如果安住在空性中,或者根本不在乎,那鬼神也无机可乘。所以,我们平时做噩梦时,应当念一些缘起咒【缘起咒:“嗡,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顿得,堪达塔噶多,哈亚挖得,得堪杂哟,尼若达,诶望巴德,玛哈夏玛呢耶索哈”】,以空性来摄持。假如不奏效,晚上还梦到那种景象,则可请僧众念经,或者自己念《金刚经》、观音心咒,这样以后,分别念中的鬼神会自然消失。(博主个人认为,当你右眼皮跳时,也应该赶紧念缘起咒) 大家注意了,两位大德提到了缘起咒,可见这个咒非同一般。我们很多法本上有这个咒,比如放生的法本,还有大圆满前行仪轨的法本。那么,这个咒到底有什么功德呢??本博主经过查找资料,归纳了以下内容,以利益有缘。缘起咒功德(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中宣说):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谁见缘起即见善逝。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当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 持诵一遍缘起咒能清净一切罪业,平息,遣除一切违缘,如果观想任何事物而诵,相当于造佛像或佛塔。 若观想任何供品而诵,则等于供养遍满世间界的供品。如果恒时念诵,则圆满一切心愿,任何损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 如果诵十万遍,那么将如愿实现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种事业仪轨中也有宣说。大圆满系解脱咒中说这也是能获得化生安住相续解脱的心咒。 总之,一切如来得手印,犹如诸法的生命一般,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蠢芹》中宣说的。 缘起偈(咒):又叫法身偈,不译句意,直读音即称缘起咒。这首偈的巴利文:Ye Dhammā Hetuppabhavā, Tesam Hetum Tathāgato āha。 Tesam Ca Yonirodho,Evamvadi Mahāsamano。 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这也是说明缘起教义在佛法中的重要地位。意思是: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亦有译作: 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亦有译作: 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亦有译作: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等等译文. 藏地念(第五世伍巴活佛.土登降称仁波切逐字教授):嗡耶 打儿玛,黑都扎儿巴哇,黑敦得 吭 打他 嘎打 哈亚 哇儿 得得吭 扎儿 哟尼 罗打 黑瓦巴爹玛哈沙儿玛拿耶梭哈 我们的法本上的念法: 嗡耶达尔嘛,嘿度扎巴尔,瓦纳仿嘿敦迭,堪达塔嘎多,哈雅瓦德,迭肯扎犹尼若达,埃旺巴迪,嘛哈夏尔嘛纳耶,梭哈 缘起咒是起连接因缘作用的。这个缘起咒很重要,不管跟佛、佛法连接因缘也好,跟任何一个善因缘的连接,都是依靠缘起咒。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包括在缘起咒的内容中,也可包括在名言的缘起和胜义的缘起当中。因此缘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窍诀,是无死的甘露,是能摧毁黑暗的一盏明灯,是断除分别念和邪宗的锐利宝剑,是医治烦恼痛苦的妙药。 缘起偈(咒)非常有名,当年,释迦佛座下的第一双弟子——舍利弗、目建连——由闻此偈而证初果。现在我们每天念诵,也希望能得到此智慧的熏染。 在北传和南传佛教的文献中,都有舍利弗、目犍连闻偈悟道,皈依佛陀,成为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如来双胜”的记载。如南传律藏犍度《大品》(Mahavagga)对此事的记述大致如下: 当僧伽已扩大到千人以上时,佛陀率领大比丘众来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与频毗沙罗王会面,并接受了国王供养的竹林精舍。当时在王舍城有散惹夷(Sasjaya)及其二百五带茄毕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在其门下并且是会众之首。他们二人约定,无论谁先得到“不死”,即解脱或涅盘,就应立即告诉另一个人。 一天,舍利弗遇到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马胜(Assaji)尊者,被尊者行乞时安祥、庄严的神态所吸引,趋前请问。当得知尊者是大沙门乔答摩的弟子时,他十分渴切地想要了解佛陀的教法,因此请求尊者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他一些佛陀教义的心要。于是马胜尊者便对舍利弗说了一个偈颂,这个偈颂就是后来佛教经典经常引用的“缘起偈”,又叫“法身偈”(流行的汉译先后有几种,译句出入略有不同,以下是对照梵文和巴利文之后的重译): “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 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 舍利弗听了这一偈颂后,当即证得清净无垢法眼——“一切观待因缘而生者,亦必观待因缘而灭。”并对马胜尊者说:“如果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法,那么你一定已经证得了往昔多无数劫所未曾见的一切苦的寂灭!” 舍利弗回去将此偈颂转告了目犍连,目犍连也同样当即证得了清净无垢法眼。他们二人劝说其他二百五十弟子离开了散惹夷,一同去皈依佛陀,而散惹夷本人则拒绝接受劝告。当他们远远地向着竹林精舍走来时,佛陀预先告诉众比丘说:“这两个正在到来的人将成为我最殊胜的弟子。” 这则故事,在诸多有关佛陀和弟子的传记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从这里体现出佛陀时代,人们在知见抉择上的严肃不苟。这种抉择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决非仅靠某种权威或对权威的仰信。在知见上抉择的过程,本身也是觉悟的过程,而觉悟不仅是知性上的,同时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解脱。 佛陀教义的核心即缘起,见缘起即见如来,见缘起即见解脱。“诸法从因起”,这里的法指的是生死等烦恼法,这些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有导致它们产生的原因。“如来说其因”,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烦恼或扰乱的心态,如无明、贪著和嗔恨等;一是由烦恼或在扰乱的心态下引发的有害行为。“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大沙门指佛陀,我们现在所经验的种种无法令人满意的问题,是由无始以来的烦恼和有害的行为所导致的。因为我们现在仍然产生新的烦恼和造作新的业行,所以今后还要继续经验由此而生的种种苦恼。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改变这种命运,相反,佛陀如实地告诉我们:当导致苦恼的因息灭时,这种因所导致的苦恼也将随之息灭,就如同当我们停止向灯盏里注油的时候,这盏灯必将熄灭一样。 因此虽然我们从无始以来经历烦恼业力的生死轮回,但我们却完全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的命运,那就是对治生死苦恼的因——心的扰乱状态和由之而来的有害的行为。这样,由此缘起偈所揭示的佛陀教法的心要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解脱之道。缘起偈总摄佛说四谛法。其初二句“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摄四谛的初二谛:法=苦谛、因=集谛。后二句“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摄四谛后二谛:还灭=灭谛、如实说彼还灭=道谛。因此总摄无我、十二因缘和中道等教法。 此偈实际还开示了四圣谛(至少在南传佛教里是有这样解释的):“诸法因缘生”——苦圣谛;“如来说其因”——苦集圣谛;“彼法因缘灭”——苦灭圣谛;“(此寂灭的因)是大沙门说”——苦灭道圣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16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