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浪费时间的果报(浪费的果报佛教动画片)

浪费食物有果报吗,佛经里有没有提到
如果吃不多就不要准备那么多,食物不好吃不想吃就不吃也不好。有钱也不能随便浪费食物啊。
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以下佛经说明正确的饮食观念:
《佛遗教经浅释》 B1 明共世间法要 C2 对治止苦法要 D2 多食苦对治
~~~~~~~~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这段经文就是说要我们吃饭会吃,睡觉会睡,穿衣服会穿。吃饭怎么样会吃呢?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好吃的就吃很多,不好吃的就不要吃,这就是不会吃饭。
现在这是说,我们吃东西就好像吃药似的,能把我们饥饿的病治好了,不管它味道好不好。证了初果须陀洹(初果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证初果的圣人,走路不着地, 脚上没有尘土。为什么他脚不沾尘土?因为他没有色欲,没有食欲,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见到就迷惑,这八十八品都断了,所以他走路好像在虚空里一样。他吃东西也不管味道好不好,都是一样的味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所转,能把好和不好的味道都变成一个味道,变成一味,吃了就养他的生命,这是证了初果阿罗汉能有这个境界。所以修道的人,你看他吃好东西也吃这么多,吃不好的东西也这么多,没有一点贪味道的思想,没有这种的行为,这个人已经是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的,这就叫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现在这一段经文是叫我们人对治食欲的贪心。
佛说,“汝等比丘”:虽然说是比丘,也包括优婆塞、优婆夷都在内。“佛制食时,食存五观”。五观是: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第一要算一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这粮食用了多少工?这一粒米经过农夫多少的工夫才能有?好像春天种田似的,中国古老的方法,先种下去,然后用锄头把草都铲去,铲完了又用泥巴把它摊上去,这是一遍。过了十多、二十多天,草又长出来了,又用锄头把它铲除一遍,铲完了又摊。每一次种田要铲三遍、摊三遍。你看这费多少人工?所以古来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忖就是想一想,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什么德行?是不是整天尽打妄想?是不是天天参禅打坐?是不是天天学习佛法?要“忖己德行”,要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没有德行?“全缺应供”,或者这德行够了,或者是不够。那么我应施主的供养,我够不够德行?这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第三,你要防备、小心一点。小心什么呢?小心你这个心,生出一种贪心来。离过,要很小心的,不要教你这个心,见好吃的东西就生出贪心,吃多一点,这也是个过,贪心的过;不好吃的东西就讨厌了,就吃少一点,这讨厌的心也是过。你贪心是过;不愿意吃,这也是过。等为宗:你要好和不好都平等。好也不吃多一点,不好也不吃少一点,吃饱了就是,不要贪好味。味道一好,就吃多一口,这下子就是贪心,你看就这么厉害。修道是“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居饮食上,都要用功修行,找中道,不能在吃的饮食上分别好和不好。所以防心离过,要离开贪的过和不愿意吃的过。贪等为宗,以平等食作为宗旨。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第四,我们吃饭要拿它当药来吃,它能治我们的饿病。我们的身体像机器似的,你给它吃点东西,它就做一点工。这个“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东西就是真正的药,真正治我们饥饿的病。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我们吃饭是为什么呢?要修行,成就我们的道业因为想要修道、成道,所以要吃食物。因此在受饮食的时候,就要有上列五种的观想。
原文:
佛教说吃饭不能浪费,要惜福,但如果是吃剩的给自家狗狗吃,算不算浪费的啊?
从两方面来看
如果你是虔诚的信徒,并且受戒,这样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视众生如父母,如果给狗狗吃算是布施的话,应不住相布施,怎么能给吃剩的呢?所以,这不但是浪费,还是有差别心的体现。
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是普通在家居士,偶尔的一两次吃剩饭这也没关系,普通人生活中喂养牲畜就是为了不浪费吃剩下的东西,这样来说,物尽其用,也不算浪费,只要下次注意就可以了。
佛教对铺张浪费是怎样定义的?
先跟你说一点,你爸妈没搞清楚为什么要供佛,供佛浪费了就不算浪费? 你供佛,给佛菩萨供果供花,燃香,点油灯是干什么? 贿赂佛菩萨啊??
我们拜佛供养佛是干什么?佛菩萨要吃你的水果啊?他们自己教导你四大本空,反过来要吃你的供养,那还算什么佛菩萨?
你跟你父母都要明白,我们供的一切都是表法的啊,供果是为了表果--因果的果,要提醒你时时刻刻记住因果规律丝毫不爽! 供花呢?供花表因,花开结果,是要提醒你,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在为以后种下因,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一样的,供水表清净的,燃灯表佛识光明,燃香表戒定慧三学。 统统表法,佛菩萨什么都不要!
佛教对铺张浪费的定义。在《地藏经》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遇铺张浪费者,说贫穷苦楚报。 现在铺张浪费,不珍惜一切的来之不易,将来就要受贫穷苦楚的果报。
以后还是不要买那么多水果,怕不新鲜嘛,最后浪费了。可以多次少买嘛。如果实在还是吃不了,那就放到外面喂动物吧,野猫小鸟之类的肯定会来找食的,也算行布施了。
佛说:因果报应
佛说:百因必有果
相反:白果必有因
我始终相信:你现在所有的艰难,都是在为你曾经的安逸还债
以前,我们总觉以为还有很多时间,总觉得现在还太早,总觉得天塌下来还有高的人撑着,总想能拖一天是一天…
一、学习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们特别喜欢说“一定要好好珍惜你的学生时代,趁着读书时多读点书,多学习一点技能,不然你以后会追悔莫及的”。我当时是多么的嗤之以鼻,心想“我怎么没有发现读书到底哪一点好?作业多,时间少”,只是我那个时候不知道,当我们真的踏出校园,才会知道“听老师的话”是多么重要。
工作了,我们常常感叹为啥大学的时候,不多努力一点,多花点时间学习。我们总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考过便什么都没有了,不了解科目,不记得知识。只有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感叹“啊~,要是我当初好好学习就好了”
二、健康
我们看中金钱,我们知道没有金钱,万事行不通,所以我们努力赚钱,拼命赚钱。
于是,我们开始犯病,颈椎炎,腰椎间盘突出,骨骼硬化…
于是,我们开始用拼命赚来的钱,买着一些救命的药…
我们喜欢熬夜,在深夜看着毫无意义的小说,刷着停不下来的小视频,抱着放不下的手机。
于是,我们开始长痘痘,有了黑眼圈,开始内分泌失调,开始整天没有精力…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着早睡早起,开始想着调养身体,开始意思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们啊,读书时不知读书的好,健康时不知健康的好,总是喜欢等到事情的发展到了恶劣的地步,才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知道“用命挣来的钱,终究是要用命来还的”
好好珍惜光阴,好好学习,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啊,你现在浪费的时光,你现在荒废的学业,你现在不爱惜的身体,在未来都会向你讨回来的。
懂佛教文化的朋友,同修,善友,帮我看看这段文章是什么意思 ,说的最好详细一点
行为的邪正,视乎心术,心术可分二种:一是质直心,一是机械心。质直心合于事物实际理体,称为圣心,易招致人事失败而感召业报的胜利;机械心偏重权谋思辨,称为凡心,常能获得人事胜利而感召业报上的失败。因之,善恶之判别,不在于形式上手段之巧拙而在于加诸于人的损益关系。世俗每视巧妙的损人利己行为可以逃避法律道德的责任而博得人们的同情。如某甲为反抗某乙淆乱群众视听侵夺自由权益而作不平之鸣,在常人直觉的感官接触之下,未能审察乙的手段内容,由于憎厌甲之态度而颠倒善恶是非的认识。因果律上并不以某乙手段之巧妙而不报或以某甲作不平之鸣而视为罪恶。相反地,某甲之鸣,为出于被侵害的必然表示,往往反能赢得人力控制以外自然异熟果的胜利。因此,果报在行为感受的回向上,常有合乎事物客观理体的平衡作用,而不同于一般常人的主观看法。
==============================================================
我只能说写这段话的人根本不懂佛学,牵强附会,乱说一气!!楼主没必要去研究!!浪费时间!!
阿弥陀佛,各位师兄,末学想请教关于浪费食物的果报问题:浪费粮食损耗福报大,吃不完的东西如果硬撑也是
你吃的每口饭 都是福报变现的。 来到人间 就是福报的消耗与累积嘛。你来地球了 肯定要吃饭喝水,消耗福报肯定的。但是浪费福报就不对了,比如浪费水和粮食,这个是不善业,不能做的。 父母煮的菜 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了 第二天吃。如果实在父母要倒掉,就只能劝他们以后不要弄那么多 浪费是可耻的。 父母弄菜给你吃,你不吃 要提前说好。今天不吃也可以第二天吃 总之别倒掉 就最好。 浪费多了 容易得到胃病嘴巴喉咙上的病 以后老天爷不让你好好吃。 有一个小男孩 家里很有钱 每天浪费很多食物,十岁的时候 就口吃了。我们师傅一看 就说这个孩子 嘴巴上的 业障来源于浪费食物。 就这样咯。浪费的再厉害一点,去地狱吃,五谷丰收地狱! 都是自己倒掉的食物 自己去吃,还是馊了的。所以 现在所谓科学,跟你讲隔夜菜不能吃,殊不知。。你现在不吃。倒掉,到了下面还是得你自己吃,还是变味的。苦不堪言。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