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禅道修行(禅道修身)

学佛百科2023-04-3068

禅道是什么意思

禅道是由禅悟道。智者大师云:非禅不智,非智不禅。

光是禅,无智慧则无法见道。光是智慧,无禅定,也无法见道。所以应该陵衡帆止观双运,才能见道。尺雹

如瑜伽论等说。

所以,由禅而拦厅发智,由真智而见道。则禅道义成。

修行禅道的好处

其实有大量的乐趣和享受不用花钱,只要你会生活,但现在没有多少人会享受,因为太忙了。

禅修,对现代人而言,古老而神秘。很多人对它的想象大概是这样一幅画面:老和尚躲在深山,不问世事,闭目打坐,不食人间烟火。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中,它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近代,西方也早已把它运用于现代医学治疗和教育等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禅修的效用已经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禅修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

止观

兰溪:禅修就是打坐吗?怎么界定它呢?

净因法师:禅修有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用一句话很难解释。真正的禅修,初步叫“止”,就是以数息观止住妄念。然后,做深层次的“观”,观想。观想又分成很多种。比如内观,平时很多事情想不清楚,搞不定,现在静下来,看看这些念头如何升起。通过不断观想,发现所有的念头和情绪都像潮水一样起落,来时气势汹汹,走时无影无踪。不去追逐它们,不去抓住它们,也就少了执著。什么叫开智慧?通过观想,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思维,用这种新激简的思维再去看人看事,更放得开,人就变得潇洒快乐,自在多啦。

兰溪:禅修有这么长的历史?

净因法师:是,禅修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早在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之间,印度就出现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现在考古者挖掘出当时文物中,就有很多打坐的陶俑、印章,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禅修,而且很流行。当时叫Yoke,意思是通过冥想,与上天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佛法在中国扎根,真正的根就是禅。历朝历代,不论统治者喜欢不喜欢,禅修的传统没有间断过。为什么?空的理论可能慢慢被遗忘,但禅修是实在的感受,真实不虚,对身体、情绪、心灵都有帮助,只要做就能感受到。现在人们旅游、唱卡拉OK,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是禅修带来的自在、欢喜是长久的,难以用言语形容。

兰溪:现在很多人吸毒,也是追求一种超常的“快乐”。

净因法师:我纠正一下你的说法。一般吸毒的人原因很多,空虚、好奇,大多数是糊里糊涂开始吸毒的。吸毒到了一定程度不是快乐,是痛苦。大脑中神经元释放的化学元素决定快乐的感受,那些化学元素是成比例的,而吸毒到最后神经元释放的元素是失去控制的,会造成整个身体的机制紊乱。相比之下,禅修的快乐是良性的,舒服,自信,自在,即使物质生活差一点也没有关系。

专注

兰溪:瑜伽在中国非常流行,但是现在的瑜伽好像更强调身体的动作训练。

净因法师:瑜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运用。现在它已经从以前内心的训练变成了外在的,可以说是瑜伽的一个变种。瑜伽是印度古老文明的产物,纤汪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本身是很响亮的商标,用这个名字可以吸引人。用它来吸引急于减肥的人,到了比较低的层次。现在它虽然变成外在的动毁铅仔作,但无论胳膊腿怎么扳来扳去,有一点还是没有变,强调动作的一致性,强调专注力。

不管禅修,还是瑜伽,六祖惠能在《六祖坛经》说得好,“常坐不动,妄心不起”不是禅修,“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才是禅修的要旨。换而言之,禅修的要领不在于打坐,在于专注。

兰溪:禅修不一定要打坐?

净因法师:据《传灯录》记载,马祖道一年轻时苦修禅坐而无法开悟,其师怀让禅师为了点化他,就在寺前石头上用力磨一块砖头,打算把它磨成一面镜子。道一顿时觉得好笑:“砖头怎能磨成镜子呢?”怀让禅师不失时机地说:“既然磨砖无法磨成镜子,坐禅又怎能确保你成佛呢?”怀让还进一步开导他说:“如果一个人驾一辆牛车,车子突然停下来。为了使车子能继续行走,他应该打车呢,还是赶牛?”道一若有所悟。

要使车子顺利 到达目的地,如果车子不走了,问题不在车子,而在牛;同样,现实人生出现问题,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源还是我们的.心。

在禅堂打坐,其实就是对心的训练,提升我们的专注力,学会在同一时间专注于做好一件事。大功告成之时,仅仅是禅修训练班的毕业。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走出禅堂,把专注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而不是又看电视又听电话,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不是想着昨天、今天、明天的各种事情。同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所以喝茶有禅茶,走路可以叫行禅,禅修可以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专注于当下做的每一件事情上,才能体会做事的乐趣,品尝到生活的味道,现在很少人做到。

兰溪:有一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唐教授,忽然对禅修感兴趣,他曾经跟我描述过,有一次他吃早点的时候,好像生命中第一次尝到,发现原来豆浆是这样的美味!

净因法师:这个很典型,因为人们平时都在想着别的事情,没法享受饭菜的美味。专注的好处是,第一,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第二,能享受到它的乐趣。人生的享受,有些需要花钱才能得到,而大量的乐趣和享受不用花钱,只要你会生活,清风明月都是你的乐趣,现在都没有多少人会享受,因为太忙了,脑子里都想着昨天和明天,忘了此时此刻面对的事情。他们这么忙,哪有时间去禅修呢?其实他们好奇怪,怎么有时间保养车子,没有时间保养自己呢?

实证

兰溪:现代科技更相信实证,禅修的快乐现在可以通过科学仪器验证了吗?

净因法师:现在的脑神经科学应经可以对它进行定量分析,把人的情绪分成不同的波段。

通过禅修,使β波转变成α波,焦躁不安的情绪能很快平静下来。有些气功师也可以做到。如果想彻底的平静,必须通过深层次的禅修对生命本质,宇宙人生真正有了解,心情自然而然平静,这个平静是长久的,而不是暂时有意控制的。

兰溪:禅修具体有哪些好处?

净因法师:生理、心理、生活、精神上,个个层面都有。比如提高睡眠质量,一般的人睡觉要用很长时间准备,平均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才能进入沉睡的阶段,早上起床前又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这是很多人早上爱做梦的原因。一般禅修的人不需要那么麻烦,大约需要一分钟就能进入熟睡状态。这是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净因法师提供了数据表格)。

哈佛大学1972年就研究成果表明,禅修可以降血压,原因很简单,静下来,血流速度变慢了。通过禅修还可以减轻34%的病症,疾病恢复速度要比没有禅修经验的人快几倍。西方国家已经把禅修引入到医院应用。

此外,一些国家已经也把禅修引入到学校,用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引入社会心理治疗,转化负面情绪,正面减轻压力。

什么是禅道

禅 道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禁闭?谁能开启尘封的闸门?

心是人的圣殿,本应该金碧辉煌,世俗的万千杂念山迟将它遮蔽掩埋,使它的光彩无法显现。透过每一缕阳光都能见到太阳;通过每一个念头都能抵达心灵。光的源头是太阳,念的源头是真心。遗失在源头的东西,必须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悟必须从心而起。

●人生只有两种结果,悟或者误。悟只有一种,误却有无数。心正,崎岖即为坦途;心不正,大道却为邪路。

真理若是明月,指向月亮的手指是什么?看见明月,不是手指,而是自己的眼睛。手指可以没有,月却常在。

同是明月一轮,不是都可以照见;同是清风拂面,有悟更有不悟。梅花有香,谁能闻见。谁又不能?

如果牵引木偶的线突然停止拉动,是否顿时万籁空寂?木偶逗神李仍在,以前所有的故事,岂非恍如一梦?

扬眉转眼,指手画脚,当木偶看见系在瞎绝身上连线的瞬间,是否就顿悟无我?

●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都是教人去掉执着。去掉执着,如拔掉花园扎草,草除掉了,才见花朵.

执着心就如蔽日的云儿。去掉执着,即显佛性。放不下是执着,放下就是解脱.

要破除妄止,须无心于物,无意于事,一切修行,自在无为。一切放下,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

人生而有限,世界却广阔无垠。物无尽而欲未穷,物尚在却身已灭.

黄檗云:“但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走,未曾踏着一片地.”

云门丈偃说:“终日说事,未曾道着一字;终日着衣,未曾挂着一丝”

禅者之境也

青源唯信说:“三十年前未参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禅让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之间,洞见人生其谛。所留于峰寒色,雨滴岩花,皆能指示心要,妙悟禅机.

万物皆佛,众生虽迷,但本性不失。只要灭诸妄念,脱诸系缚,即可出凡入圣,由染转净。

佛尽在一切平凡事中,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正是翠竹法身,黄花般若.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0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