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外修其行,内修其心(外修于形而内修于心,内外兼修方可)

学佛百科2023-04-30727

外修于行内修于心什么意思

外修于行,意思是:在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行”,指的是“行为”,即一个人的外表的庆桥察表现,人需要不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以此来“修”自己的外“行”;

内修于心,意思是:“内”指的是内在的品行,就是指内心真正想要的追求的,才誉茄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句话是教育我们往积极的正能量的方向努力,正所谓内因决定外因,一消裤个人的言行举止,本质是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魅力。

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全句是什么?

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全手羡句指的肢银是:树立“治国平天下”之崇高理想固然好,但想要实现目标,需显得修身齐家,不断修炼自己,外修于行内修于心,不历薯宴断修身养性。

外修于行,指的是在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无完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内修于心,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如果真正是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魅力,那这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到达顶峰了。

内外兼修是什么意思

内外兼修的意思是指人的修养从内外两个层面所进行的全面提升。

内,指内在道德修养、内涵,其需要长年累月的沉淀,不断锤炼修为心境驾驭自身才行;外,指人表现出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其由内在映射在外才会形神兼备,不至空洞且虚有其表。所谓内外兼修即是指重视外在表现合乎礼仪的同时重视内在道德修养的提升,最终达到表里如一完成自身修养的全面提升。

修内即修心,道教不仅主张修炼形神、内丹和外丹的炼养简稿,同时也十分强调提高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内修于外要强于外修于内,它要求人多多积善立功,以洗去自己的罪恶。《盘山语录》说人积善心,积木成林,积石成山,积水成海旅羡,积善成福,积恶成祸,祸福之源,本自一心,积心方成,可不慎之。《墉城集仙录》说长生之本,惟善为基。

道教认知

生死论,道教将人的行善或者为恶与生死及生命之长短联系起来,为善而生,为恶则死,善则长生成仙,恶则与仙无缘。这样,长生成仙即成为至善的标志,只要行善,生命就是充实的,人会意识到生命是种享受,值得永久维持下去,而长生不死正是人行善所得的回报。

祸福论,善恶还与人生祸福相关,善意味着福,恶意味着罪与祸。修善得福,为恶得罪;修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唯修善者得福,积修功德,谦让行仁义,柔弱行诸善,清正无为,初虽勤苦,终以受福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拦镇孝这样生命存在的质量高低便与道德行为相关联,在道教徒看来,善的人生就是福与乐的人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内外兼修

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出自哪里

《左氏辨》

内修其心外修其行,出自宋?欧阳修《左氏辨》:“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意思是君子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其次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的重要性。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0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