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皈依三宝对家里人好吗(皈依三宝对家里人好吗有影响吗)

学佛百科2023-04-3083

皈依佛门(三宝)究竟有什么好处?

皈依三宝的利益皈依三宝的利益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三宝的功德。 没有皈依三宝,即使拜佛烧香,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究竟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中的功德利益有下列十点: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作为老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经云:「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要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终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也能得度。普贤上师言教云:皈依之功德亮镇笑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暂时也能受到善法方面护法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能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竟获得佛果等有无量功德。如《皈依七十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别解脱中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所有律仪也都依靠皈依,所以皈依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一切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密宗金刚乘的灌顶等之前必须具足真实皈依,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布萨戒(八关斋戒)之前也必须皈依,同时皈依可作为一切戒律功德之根本。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的身语意所依中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将在其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盘,律藏敬含中说:“曾经一头猪被狗追赶而转绕了一座佛塔,因此在它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此外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它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如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了。 远离不善业也是同样,如果内心深处以强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宝,那么往昔所造的恶业也将会减轻或消尽。从此以后,自相续也会得到三宝大悲心的加持,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善法,也不会(再去)造恶业。譬如,佛经中说:未生怨国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后来诚心皈依了三宝,因此(死后)仅仅在地狱中感受了七天(的痛苦)就解脱了(此观点于不同的经典中有不同的说法);提婆达多造了三种无间罪,活活地感受地狱烈火烧身时,才对佛语生起了诚信,并说:“我从心坎深处皈依佛”。(以此因缘)他将成就缘觉的果位,名为具骨。 如今,我们这些人从大恩上师、善知识那里听闻到殊胜正法,并生起少许修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念头,这时如果从内心深处精勤皈依三宝,则三宝定会加持自相续,即自己的信心、清净心、厌离心、出离心、诚信因果等一切圣道功德将越来越增上。相反,若即不念修皈依也不祈祷上师三宝,则无论现在的厌离心、出离心多么善妙,但是因为外境善于蛊惑人心,自己又智慧浅薄、无有主见,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所以旅仿,现在行善法也很容易转成造恶业,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更殊胜的(方法)了。趋入三宝的庇护之下,今生不会出现任何不愉快之事,并且一切所欲如愿以偿,还会得到善法方面天众的护持,而且黑法方面的诸魔障也不能靠近。譬如,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逮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打一下)如念一句皈依佛,打他一下,(这样四句皈依全部念完后)将他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疼痛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个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而不敢过桥害他,便嘈嘈嚷嚷地逃走了。皈依的功德(1)1.皈依有二种型态——外在的皈依和内在的皈依。2.佛、法、僧三宝是我们外在的皈依;自心本性则是我们内在的皈依。3.我们可以观想任何我们具有信心的佛菩萨,如: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度母、金刚萨埵、莲花生大士……。我们可以将此皈依之对象(皈依境)观想在我们的前方,并将之观想为一切上师、本尊、智慧护法的总集。4.当我们在向某位佛菩萨或上师祈请时,便能得到所有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因为诸佛菩萨、上师的体性本是无二无别的。5.当我们认为佛、菩萨只有一位时,我们就只能得到一位佛、菩萨的加持;若能将他观想为一切之总集,就能得到所有佛菩萨的加持。6.我们也可将所观的佛菩萨,观想为二臂、四臂、六臂玛哈嘎拉、智慧财神……等一切智慧护法的总集,我们便能得到一切智慧护法的加持。7.皈依的动机:我们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与觉证而发心成就佛道。若能以这样的发心来求受皈依,不仅能使此生更善顺,也会使来生更具福德、更接近佛道、也更容易得到成就。8.我们若能虔诚祈请,便能得到佛的眷顾、加持。但也不要心存过多的希求,老想着皈依能得到什么好处。9.当我们明了皈依的功德和重点时,才能发起真诚的皈依心,也才能得到如实的加持。了知佛的功德,才能真正发起皈依之心。10.佛的功德有三: (1)遍知:正遍知,于一切时了知一切。佛已彻悟心性,自然能如实遍知一切。 (2)大悲:佛陀永远在想各种方法来帮助众生脱离轮回、成就佛道。佛日夜眷顾每一位众生,就如同母亲朝夕眷顾着她的爱子一般。 (3)大力:佛具备身、语、意的功德力。皈依的功德(2)1.当我们了知佛具备遍知、大悲、大力的功德,在皈依时,就更能生起虔诚与信心。2.佛既然有遍知的功德,就一定会知道我们的祈请,不会心存疑惑。以这样的了解而为祈请,便能得到最大的加持。3.皈依的时间:在未成就佛道之前,都要尽形寿皈依三宝。我们也能因此远离一切障碍与魔害。4.在我们虔诚祈请三宝或生起信心的那一刻,便已造作了善业,善业的力量会使我们得到加持。愈是具足信心、虔敬的祈请,得到的加持也愈大。5.清净业障必须具备二种条件: (1)了知佛的功德力。 (2)具备虔敬和信心。若能二者兼具,便能清净我们的业障。6.皈依三宝应具足三种信心,真诚的信心乃是皈依的要件。 (1)净信:对三宝生起欢喜的信心。 (2)欲信:祈求得到三宝的加持和功德。 (3)胜解信:真正看到三宝的功德、力量,而生起极大的信心,确信三宝是我们究竟的皈依处。7.古德云:「慈心能滋养人世,真爱能普利群生。」8.信心实为爱的一种体现,对于外在的三宝、内具的佛性,若能具此三种信心,便能渐渐了悟心性。9.皈依法:要依止觉悟的道理与方法,方能达到究竟的觉证。10.皈依僧:要行于觉悟之道,就必须依止上师。11.即使于戒律有所毁犯或烦恼炽盛,只要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未改变,对皈依的功德具信心,就算造了许多罪业,虽会暂时堕入地狱,之后仍有可能迅速成就佛道。12.未皈依的人,就算是道貌岸然,也只是于短暂的此生得到内心的平静,对于来世之解脱或成就佛道皆了无助益。皈依的意义与修法 我们佛教徒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学佛会接触到小乘、大乘和密宗,有很多名称。那是不是说佛法有分别呢?不是的。佛陀发很大的慈悲心来教导我们,可是每个众生的智慧都不一样。所以,你的智慧有多高,佛陀就给你传怎样的一个法。智慧较低的,就传小乘的法;智慧较高的,就传大乘的法;很有智慧的,就传金刚乘的法。不是说佛陀有分别心,实际上是因为众生智慧不同、心里想的都不同,所以佛法有许多宗派。 想要开悟、解脱只有得到一个提供修行的基础时才能达到,这个基础就是皈依。要学佛修行一定要皈依,皈依很重要,你皈依后就真正成了佛门弟子,就是金刚上师的弟子,也可以说是一个修行的人。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皈依的重要性,了解归依的功德。说到皈依的功德,就是最有智慧的文殊菩萨来讲,也是说之不尽的。因为皈依的功德实在太大了。没有皈依,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是学不了的。就象有一座高楼,不得其门而入,皈依就是打开所有佛法大门的钥匙。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未皈依前做善事的因缘是落在轮回中的。善事做得极为殊胜的话,落在天道;然后是阿修罗道,最后是人道,这三界是比较快乐的。如果做坏事就落在三恶道,一切众生都是做过坏事的,就容易落入恶道。没有皈依前,你就在轮回中流转。轮回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上一辈子的因缘带到这一辈子,这一辈子的因缘带到下一辈子。可是,如果我们觉悟的话,就会这从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解脱出来。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很久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遇到了很好的金刚上师,就皈依上师和三宝修行,所有的业障都清净了,脱离轮回而成佛。我们现在开始皈依,然后修行,也是可以得到解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总的来说,没有皈依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就象做梦。比如我们昨晚上做了个梦,醒来才知道都是假的。但我们有福报和佛缘,这一世得到人身来皈依学佛。就象一个人得了病,就得找医生看,病就治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得了最严重的一种病,这是什么病呢?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业障——贪嗔痴。我们要治病,就要找一个最好的医生。也就是必须依靠一位很有成就的根本上师,依靠三宝的加持,好好修行,就可以治好贪嗔痴这个业障的病。 我们没皈依之前,诵经念咒是有很大功德的,但还不是真正解脱的种子,都是轮回的功德。你看现在世界上,有的人不知道学佛,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乐、很有钱、做大官,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时做功德的果,这些功德都落在轮回中了。大家都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你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轮回中是要受苦的。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虽然做了很多功德,很有善心,很快乐,但这个果还是落在轮回中,没办法解脱,没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皈依后,我们做善事和修行,就变成脱离轮回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就成了解脱的种子,都是解脱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消除自己所有贪嗔痴的方法。 要解脱就必须修行,修自己的心,必须消除自己的贪嗔痴。怎样消除呢?是不是用世间法就可以消除贪嗔痴呢?完全不是的。世间法都是贪嗔痴的工作,用贪嗔痴来消除贪嗔痴是绝对不可能的。比如洗衣服,用脏的水来洗是洗不干净的,必须用干净的水。因此必须学佛法,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贪嗔痴的,用来消除所有的烦恼和痛苦的。只有佛法,没有第二个方法来消除。但是要学佛,一定要皈依,没有皈依的话,八万四千法门你是学不了的,因为你还不是佛门弟子,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大家先要清楚皈依学佛的意义与的修行方法,然后再去修行就会很快获得解脱。

皈依三宝有什么好处?

皈依三宝的好处:

皈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静的究竟乐。综合起来,约有八种:一、成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础,三、减轻业障,四、能积广大的福德,五、不堕恶趣,六、人与非人均不能扰乱,七、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八、能成佛道。

一、人若皈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三皈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优婆塞戒经》,大正二四•一○六三上)

二、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尽了,还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开他了,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了,本来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现在变得毫无气色了,他的身体,既衰弱,且垢秽不堪,两腋之下,整日流著臭汗。他也看到,他将生到猪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伤、流泪、诉苦。此事给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诚心皈依三宝,教他口念:“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皈依了三宝。七天的本限一到,他便死了尺掘。天主想知道,他死后究竟生到何处去了,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无法看到那个天子的下落。只好去问佛陀,佛陀告诉他说:“已经由於皈依三宝的滑困枝功德,转堕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们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嗟袜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大正一五•一二九中至一三○上)

三、如果东西南北的信敏四大部洲之中,全数都是二乘果位的圣人,有人尽形寿供养,乃至为其一一造塔,那个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计量的,但远不如皈依三宝功德。(《校量功德经》,大正一六•七八三下至七八五中)

四、过去有一位莎斗比丘,专诵三宝之名,经过十年的岁月,便证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木木患子经》,大正一七•七二六中)

从上面所举的四例,便可知道皈依三宝是极为难得的事。同时,佛陀也曾说过,只要有人皈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

皈依三宝的道理 三宝的意义

为什么能成就?因为进行了三皈依,因为有了三皈依戒体才能成佛,没有三皈依戒体不能成佛。佛教区别于外道,就是因为有三皈依戒体。有了三皈依戒体,我们就能破前世的罪业;如果没有三皈依戒体,我们只能做一些行为,得到今生和来生的福报而已,前世的罪业并不能破除。但我们皈依了以后,就能破前世的罪业,所以说不可思议。

前世罪业包括什么呢

包括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前生的罪业。比如说日本地震,有海啸——海啸怎么来的?海啸是水,水也是我们前生的罪业。如果我们皈依了,就有能力克服水所带来的灾害;如果我们不皈依,就不能克服水的灾害。水没泛滥的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感觉,等水要泛滥或形成灾难的时候,我们皈依和没皈依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所以说皈依能破前世的罪业,包括地震等一切灾难,这是大灾难。平时还有一些小灾难,小事情。比如说我们喝水,你没皈依之前喝的水,虽然营养你的身体,但是水同时也给你带来害处。如果皈依以后,我们真心地皈依了,我们喝水不但能解决饥渴的问题,而且水对我们的损害就降低了很多。

佛经曾经讲过,人因为吃大地的食物而不能飞升。人类橘激原来是从光音天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吃了这个世界上的地肥,和地结上缘分,所以不能飞升。那我们吃着地上的粮食,同样也不能飞升。我们皈依以后就不一样了。所以皈依弟子往生西方也好、生天也好,在等等的善业上就有了希望,就不受地上这种因缘的牵连,或是牵连很少。所以说皈依和不皈依绝对是不一样的。

皈依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把皈依戒体保持好

保持好戒体,我们才能成佛。但是有些愚痴的人让我们礼拜外道,礼拜狐蟒蛇仙这些,或是听从外道的教育。他以为这是平等,这是慈悲,实际上是破坏了我们的戒体,使我们堕落,使我们失去了成佛的因缘。这就是愚痴的行为。

我们圆圆袜一定要认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善根、什么是不善根,如果不知道这个,就会堕落其中,而且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在修行、在努力,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了根本的大利益。

在家人首先是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不能成就的,三腔敬皈依一直通到成佛为止。表面看是我们学佛第一个是三皈依,不管是五戒也好,十戒也好,比丘戒也好,比丘尼戒也好,菩萨戒都离不开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戒都不能成就的,所以说三皈依是我们最主要的,持戒的开始,首先我们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如现在有的人一面信佛皈依以后,又信仙,他认为信仙,也是一种慈悲,和仙和菩萨是一样的,实际上,刚受的三皈依戒体已经失去了,已经失去了,所以说自动就失去了,是很可怕的。只有在三皈依戒体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持戒才能真正地成就。

三皈依,包括我们喝一杯水,都要供佛、供法、供僧的,这个水就成了波罗蜜。如果你这杯水不能去供佛、供法、供僧,你这个水,实际上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就是有毒的,不干净的,不清净的。所以这个,这是个秘密。过去佛在世的时候,有些外道供佛的时候,他就用了一些毒药,去药佛和这些罗汉。佛一看,知道外道的阴谋,并不是不吃,而是告诉大家,念般若波罗蜜。一念波罗蜜,整个这个饭就变成清凉甘露,反而不但不能毒,反而得益处,所以说我们要三皈依。包括吃饭、睡觉、穿衣、喝水,甚至洗手都要三皈依,包括你的干活,做饭烧柴火,一切都三皈依,没有一样不三皈依的,那你就做什么事情都顺利,都能成就,而都得到转危为安,而且把毒药变成甘露,这个应该大家应该知道的。如果一个佛教徒不能做到三皈依,你这佛教徒的资格还不完整,不完整。

皈依对家庭有什么影响

问题一:皈依佛门就意味放弃家庭了吗?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

佛曰:佛门是一扇门,家门也是一扇门。

佛曰:一花一草一世界。

佛曰:普度众生。

为什么阪依佛门就是放弃家庭?严重违反佛经

问题二:皈依是怎么情况?皈依后,有什么禁忌吗? 皈依(guī yī)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槐氏烂、皈依僧。为什么要皈依呢?因为我们要成就佛道,彻底解脱,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世间人结婚很重要,它是个仪式,透弧这个仪式他们生活在一起,是世间人最重视的。但是我们佛弟子,这个皈依三宝是成佛的开始。今天我们有来进入皈依三宝,我们要成就佛道就指日可待。如果我们没有皈依三宝,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解脱

皈依因心态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士道。下士道的皈依心态,是为自己能从三恶道及今生所有的痛苦与死亡的恐惧中得到保护与解脱。中士道的皈依是指声闻众与阿罗汉们的皈依心态而言,他们的心态是为自己今生能自六道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得到安乐而求皈依。上士道的皈依在心态上,不但自己要求解脱,而且是为了利益所有一切众生而皈依。 至于皈依后有什么禁忌,引用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校长)的开示来回答你的问题。

皈依的学处

顶礼文殊上师

受了皈依戒以后,就有三条核陵必须放弃的行为,以及三条必须遵守的戒律,总共有六条戒。《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比较详细,于此我们只简单地介绍一下。

首先要遵守的三条戒是什么呢?

第一、要发自内心地恭敬佛。如果你们的环境不允许从行为上恭敬也没有关系,只要心里有恭敬之心就可以。当然,在方便的时候,见到佛像就应当顶礼、合掌等等。还有就是不但要恭敬佛像,包括佛像碎片都应当恭敬。铅漏比如说:如果发现在不干净的地方,有一块佛像碎片,就要拿起来先搁在自己的头顶,然后找一个干净地方,恭恭敬敬地将其放在那里,这是第一。

第二、要发自内心地恭敬法。不论是大乘小乘,凡是佛法都要恭敬,不能毁谤法。恭敬法就必须恭敬法本,要将经书放在干净的地方,而不能放在地板上、 *** 下面、凳子底下,或者不干净的地方,脚不能在法本上踩跳,不能有任何不恭敬的行为。不但要恭敬法本,哪怕经书上的一个字,也都要象佛像的碎片一样恭敬。总而言之就是要恭敬法本。

第三、要发自内心地恭敬僧众。无论大乘小乘,凡是僧众都要恭敬。不但恭敬僧众,对僧众的衣服,都不能有任何不恭敬的行为。

这就是要做到的三条戒。其次,不允许做的三条戒:

第一、皈依佛以后,不允许皈依世间的鬼神。世间的所谓护法以及外道的一些造物主、万能神等等,都属于世间鬼神的范畴。不能将他们作为我们的依怙,也不能对他们磕头。

第二、皈依法以后,不允许伤害众生。做为一名凡夫,要完全不伤害的确很困难,但是要尽量减少伤害,最起码也不能故意伤害众生的生命。要杜绝随便伤害昆虫,踩死蚂蚁等行为。如果无意或者是有意地伤害了其它众生,就必须忏悔。

很多人对佛法的认识不够,以为佛法就是念咒、磕头、烧香之类形式上的佛事活动。其实,这些都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慈悲和智慧,不伤害众生。不伤害众生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小乘佛教的不伤害众生,只是单纯地不伤害其他众生。比如:不要去杀人,不要去偷别人的东西等等,但没有提到要去度化众生,这是小乘佛教不伤害众生的含义。

二、大乘佛教却是以不伤害众生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去饶益众生,度化众生。要帮助所有的人从轮回中解脱出去。最关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怎么去离苦得乐,这就是大乘佛教最关键的核心。当然,从见解上来说,大乘菩萨已经证悟了空性,虽然从空性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佛与众生,也不存在慈悲与伤害。但是众生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还一无所知,还需要大乘菩萨的帮助。所以,作为菩萨就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让他明白真理的涵义,这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第......

问题三:带仙缘的人能皈依吗对仙家有影响吗 有仙缘吗? 佛教所注重的是‘缘分’‘坚持’。如果有缘分学佛但无法坚持佛陀的教导,那么也是无用了。 在下不理解‘仙缘’为何物。但如果是用非佛教思想去解释佛法的话,那么在下觉得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学的问题,而是没有意义。到最后也只会与原本的佛法不同。如果是觉得能坚持佛陀的教导,那么可以学佛。 而‘仙缘’有没有是无意义的。

问题四: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每一个学习佛法的人。如果发誓皈依。那就是真正成为佛陀的弟子。我们一般说成为三宝弟子。所谓三宝,就是佛法僧。佛就是本性佛。不是摆在那里的装饰的佛。法就是佛法。僧就是佛法传承的代表。简单地说,皈依,归属于佛法僧三宝。

出家。他的反义词就是在家。我们都有自己的家。父母生我们的家。结婚后自己成立的独立的家。家,就意味着自己,私的象徵。出家,就是为了弘扬佛法,而放弃自己的小家,成为弘法,护法的僧人。

在家修习佛法的人,可以皈依。皈依不意味着一定要出家。可以有自己的家庭。可以结婚。出家,就是离开自己的家,到寺院成为僧人。出家人没有固定的“家”-寺院。在一个寺院一段时间,根据需要,还会到其他寺院里一段时间。就好比我们说的四海为家。就是为了普度众生。

问题五:皈依佛门对工作有什么影响么? 影响不大~~~

努力精进修心性才是重点...(要先他后我)~

问题六:皈依的人家里必须设佛堂吗? 有的人说我想皈依,但是我家里不能设佛堂,所以我不敢皈依。家里设佛堂和你皈依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家里设佛堂、供佛,这不是皈依,皈依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可以不设佛堂,也可以不供佛,心里有佛就行,把佛堂设在心里,把佛供在心里。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设佛堂、应该供佛,因为你是佛门弟子,应该把佛像当做真佛供在家里。你有家,有住的地方,佛堂也代表佛住的地方,所以应该把佛像请过来。自己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先供上,什么时候都不忘记上师三宝。 愿意供佛就供佛,愿意供菩萨就供菩萨,愿意供三身佛就供三身佛,愿意供西方三圣就供西方三圣,这都没有什么区别。家里有条件,佛堂设大一些,多供几尊,供品也多一点。如果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佛堂就小一点,供一尊佛,这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 还有的人说,上午可以供佛,下午不能供。上午和下午有什么区别?佛菩萨过午不食吗?真是笑话。持斋时为什么过午不食?是怕你昏沉。佛菩萨哪有昏沉的时候?佛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没有昏沉,永远是清醒的。另外,也不是佛菩萨把你供的东西直接拿去吃,这是你对佛菩萨的心意,自己的心到位了,佛菩萨心领了,就行了。早上、晚上都可以供佛,任何时候都可以供佛。 还有的人说,我不能天天供佛,所以我不敢设佛堂。没有关系,你可以初一、十五、二十五,或者是有时间的时候供,这样也不是舍弃,也不是不恭敬。不要轻易忘掉供佛的事情,不能懈怠,不能懒惰,尽到自己的心,就行了。佛是圆融的,佛是容纳的,佛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佛菩萨的心胸像大海一样,我们不要用凡夫的思想和行为来衡量。 有的人说“请佛容易送佛难”,所以家里就不供佛了,不能那么说。请佛的时候你的心到位了,你的行为也到位了,一切都圆满了。后来家里不方便要送走,那个时候你可以把佛像送到寺院或者是其他清净的地方,送佛像别送佛。真正的佛堂在心里,真正的佛在心里,真正的供养也在心里。请的时候是从心里请的,送的时候是表面上送的,心里没有送,不会有任何的罪过。我说过,每时每刻都管住这颗心,调整好这颗心,什么事都没有。 上香也是,上多少柱都行。一柱香,代表一切;三柱香,代表佛法僧三宝;四柱,代表上师、佛、法、僧,也可以代表佛、法、僧、护法。没有固定的数目,也没有固定的时间。礼拜也是,有时候三拜,有时候四拜,越多越好,不是固定的,你实在不方便不拜也行,对上师三宝有恭敬心就行。 既不能小看形式,也不能有贡高傲慢的心。

问题七:皈依的人都要注意些什么? 一起学习 三皈依

三皈依 是一切佛子的基本戒律和要求 也是一个居士归入佛门最基本的誓言

在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道:

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何以故。是戒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

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了解三皈依 也不可能清静的皈依 可以说连一个真正的优婆塞都算不上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三皈依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三皈依的重要性

《优婆塞戒经》是戒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

为什么要受三皈依呢

《优婆塞戒经》净三归品第二十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有来乞者。当先教令受三归依然后施者。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云何名为三归依也。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

善生问世尊:以什么因缘要受三皈依呢 为什么要三皈依呢?怎样才能叫做三皈依呢?世尊告诉善生说 善男子。为破灭诸苦诸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一切苦的原因。为断除烦恼无明(这些都是诸苦之因)的原因。 为受于无上寂灭不生不死的涅盘之乐的原因。以这样的因缘(获得究竟解脱)

所以要受三皈依。如你所问的什么才叫三皈依呢?善男子。就是皈依佛法僧:

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

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

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节录)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优波离品第八

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

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

注意:如上经文所述:各位师兄如果要受五戒等戒律的话的话。必须如法的先受三皈。三皈是一切戒律的基础非常重要。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优婆塞戒经 净三归品 第二十

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我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戒律悉得具足。

(注:如太虚大师所言:如法而住,即如三归依法而住。依通常受戒义,须先归三宝,但有善根已熟,经佛一呼比丘而即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而具是戒律者。此种利根,当下即得道共戒,不必经三白羯磨。---------大般涅经卷中:“佛即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得阿罗汉。”)

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云何得戒。实是得戒。但不具足八戒斋法。若不具受虽不名斋。可得名善。

注:有特殊情形,利根者,当下具足“三归”及“戒”。

简单说,“三归依”是“佛戒律基本”!(此段经文感谢yammcoi补充)

注意:关于善来比丘:佛陀对比丘称‘善来比丘’时,该比丘即得具足戒,此谓‘善来得’ ,为十种得戒缘之一,系限世尊一人特授之作法。即由彼人之愿力与佛陀之威神力,佛向欲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著袈裟之相,得具足戒。

如优婆塞戒经的定义: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 法 僧 , 佛 法 僧 亦称三宝 为什么叫做三宝呢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诠释道:

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

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

......

问题八:皈依后家里原来供的才神怎么处理 还可以继续供养啊!财神爷属于六道众生的天众,境界不及佛菩萨,也是愿意亲近佛法的,可以和佛一起供养。

我给你解释一下佛理:这个问题要从十法界讲起。佛陀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也就是包含我们地球的空间由十个不同的能量空间组成,其中分为六凡界和四圣界,六凡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分别为天道(神仙界)、阿修罗道(半人半神)、人道(我们)、旁生道(动物)、地狱道、饿鬼道,这里面的生命体因为都存有爱欲烦恼的缘故,都在反复转世轮回,逃不出六道轮回。而四圣界则由彻悟宇宙真相、没有烦恼爱欲的修行者组成,分为声闻道(听闻佛法而悟道)、缘觉道(没有听闻佛法的机会但能凭借自己的经历悟道)、菩萨道、佛四个层次的生命体。

所以财神爷是六凡界的最高一层:天道里面的众生;佛则是四圣界的最高一层

问题九:皈依三宝后家里可以供仙家吗 仙家也是皈依三宝的 不过有的仙家是皈依道家 有的是皈依佛教的

问题十:南无阿弥陀佛,皈依后给家人做饭,家人要我杀生,怎么办? 我想问学佛与素食的关系问题。我家是双职工,孩子的姥姥做饭,我们每天下班较晚,回来饭已做好了,假使我要吃素的话,就要麻烦姥姥每天多炒个素菜,做为学佛的人,应该让大家生欢喜心,我却麻烦了老人家。如果不让姥姥炒素菜,她做菜总会放些肉,那样又有伤慈悲心了,这不就矛盾了吗?怎么解决呢?

净慧法师答:我觉得不要把吃素和学佛必然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在家学佛,没有这个必要。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汉传佛教提倡素食,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佛教徒基本上是吃三净肉的。三种净肉,所谓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已杀。当然我们非常赞叹吃素,但是并不要勉强每位在家佛弟子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必须吃素。所以我刚才讲,不要一学佛就在家里摆一个佛堂,然后就是我要吃素,你看看我现在学佛,我有慈悲心了!其实不见得。还是家里做什么菜,你就吃什么,你不要给孩子姥姥提要求,更不要让她明天杀只鸡,后天买点海鲜,你遇到什么就吃什么。然后你可以慢慢告诉她,希望她不要买活的鱼回来宰,不要买活的鸡回来杀,逐渐地影响她,培养慈悲心;在吃的时候,不要以贪心去吃这餐饭,没有贪心,你是以无记心去吃这餐饭,你的慈悲心才不致于受到伤害。如果说这东西好吃,希望明天做得更多一些,这就是恶业了。不要生贪心,而要以惭愧心去吃这餐饭。等待家里人都认同你了,老人、妻子、孩子都觉得你现在学佛了,更爱他们了,更关心他们了,你的言行他们都愿随喜,你怎么做他们也怎么做,那时你就有影响力了,你再和他们商量,可不可以吃素啊?可不可以隔七天吃两天素?慢慢来,大家容易接受。

我给你们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香港某大学的校长是信佛的,而他的太太却信天主教,因为他太太的家庭是一个天主教的家庭。他自己信佛,但他却每个星期日都陪他太太去天主教堂,长年如此,由于他太太没有改变信仰,所以他就没有受皈依,他只是在修行、学佛,却没有受皈依,他的太太看到他信佛非常虔诚,而且表现非常好,受到感化,他太太也就慢慢不去天主教堂了。都六十多岁的人还改变了信仰,后来在征得太太的同意后才皈依了三宝。看看人家是怎样做工作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意孤行,要重视教化人的方式方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慢慢达到认同和一致。

皈依三宝的意义与功德

所谓佛者,梵语佛陀之简称。译言觉者薯氏坦,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

所谓法者,梵语达磨,译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 能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合此任持自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切事物。佛法之法,指佛所觉悟之真理核知,不舍悲愿。

所谓僧者,梵语僧伽,译云和合众。即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僧有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四种。僧称为和合,主要体现在六和精神上。

皈依佛、法、僧三宝是正式成为佛门弟子,学习佛法的第一步。皈依三宝的好处无量无边,今简略总结八点如下:

一、常遇佛法,趋入内道

佛法住世,旷劫难遇。今作皈依,已为生生世世结下值遇佛法,趣入正道之缘。

二、诸戒之本

三皈依是受戒的基础,受持佛教戒律之前应当先受持三皈依。

三、昔作恶业,皆悉清净

《大集经》中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愿思维,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

四、常具广大福德之数桐因

五、皈依三宝,不堕恶趣

六、获无量善神庇佑,不为障碍所损

七、一切所作,皆得成办

八、得成佛道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5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