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妙法莲华经居士讲解全集(妙法莲华经讲解视频全集)

学佛百科2023-04-3077

《妙法莲华经》具体讲什么?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主要慎渗羡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本经共有二十八品,依太虚大师讲,分三个部分:一者、序品为序分;二者、自方便品至常不轻品,共十九品,为正宗分;三者、自神力品至嘱累品,共八品,为流通分。

正宗分有各家之说似不相同。如唐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之弟子窥基大师将正宗分约为境、行、果三门:以自方便品至持品,共十二品,以显一乘之境。安乐行品、从地涌出品二品,为显一乘之行。自如来寿量品至常不轻品,共五品,为显一乘之果。

而嘉祥吉藏大师,则将正宗分约为乘权实与身权实两大分:以自方便品至安乐行品,共十三品,为明乘之权实。

以自从地涌出品至法师功德品,为明身之权实。隋天台智者大师之分迹本二门,智者大师《法华玄义》、 《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判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流通分,以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太虚大师个人倾向以窥基大师之科判,较诸家为特胜,因由了解妙境,即可发起因行,趋入佛果故,所以太虚大师在《法华经讲演录》中取此科判。

扩展资料

《妙法莲华经》中的比喻

1.火宅喻·第三品《譬喻品》

有大长者,年老体衰,拥有无数财富和田宅,家众甚多。他的宅院广大,年久失修,仅有一门。一日家宅突然大火四起,长者见状,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那些孩子。他们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孩子们逃到安全地带,长者投其所好,许诺出门后可得羊车、鹿车和牛车,引众人出离火宅。

长者喻佛陀,孩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五浊、八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而佛法正是劝说众生的法门。

2.穷子喻·第四品《信解品》

少时离家出走、流浪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长者见到穷子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满身、僮仆侍立左右,以为要抓他便逃走。

长者明白儿子一时不能醒悟便放其外出乞讨。接着,长者巧设方便,托人请穷子来家中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明白自己就是长者儿子,最终继承了家产。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喊仿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3.药草喻·第五品《药草喻品》

又作云雨喻。经中以药草、树木譬如三乘之人。“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小草、中草、大草,依次比喻天人、声闻缘觉、藏教菩萨。药草虽有大中小之不同,若蒙云雨沾润,皆能敷荣郁茂,治疗众病。

三乘之人,根器虽有高下之别,若蒙如来法雨润泽,则能成大医王,普度群生。而佛法如云雨,智慧无边,对众生平等施舍,并根据众生上中下不同,滋生众生相。

4.化城喻·第七品《化城喻品》

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大宽拍众能够顺利走过荒无人烟的漫长险道,于是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前面有座可以休息的大城。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便进入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

导师对休息后的众人说:“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所化也。”导师指佛陀,众人指小乘圣者,后者贪图小乘涅槃境界(化城),但“化城”只是幻象,休息完后还要走向真正的宝藏(究竟涅槃,即成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妙法莲华经

佛教妙法莲华经主要讲的什么意思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天台宗依持的主要经典。

《妙森卖租法莲华经》主要讲了四个内容。分别是:

一、主张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之知见,教化众生,使之具佛之知见而成佛;

二、以“久远实成”的释迦佛将大乘佛教佛身论形象化。按照大乘佛教的理论,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属于应身或化身佛。《妙法莲华经》中虽没有法身、报身、应身和佛性等此兆概念,但此经诸品,特别是从卷五《从地涌出品》之后,在对释迦牟尼佛的描述中已经赋予释迦佛以报身兼有法身的意义;

三、提出了“诸法实相”、“十如”等概念,成为后来中国佛教,特别是天台宗用来构建教义体系的重要观念。所谓诸法实相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真理,在《妙法莲华经》看来就配铅是“一佛乘”、“佛之知见”、“诸法寂灭相”、“大乘空义”等;

四、宣传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信仰,使观世音菩萨成为在中国最深入人心的菩萨形象。

南无妙法莲华经详细资料大全

南无妙法莲华经,佛教术语,乃日本日莲宗唱妙法莲华经之题号,即归依法华经之意。

佛教术语,乃日本日莲宗唱妙法莲华经之题号,即归依法华经之意。日僧日陪帆莲主张,“妙法莲华经”非仅一题名,而系法华经所说的宇宙究极真理之意。借由南无妙法莲华经之唱题,即易归入真理,获得佛果。与南无妙法莲华经相对之词为南无阿弥陀佛之称名念佛。称名念佛,即称蚂戚念佛之名号;唱题,则为唱诵佛所说之法。p3747 FROM:【芦物雹佛光大辞典】

《妙法莲华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妙法莲谨哗华经》主要是讲开权显实、三乘归一乘的妙法,换句话说,佛之前讲法四十一年,都是为了后八年讲法华经铺路、打基础的,到讲法华经的时候,把声闻乘、缘觉乘、权教大乘都归入到究竟的一佛祥旦行乘。而且听懂了这个妙法,当下成就,经中迟知这样的例子很多,最突出的是龙女,这就是花开莲现,即闻即证。

经典佛经之一,妙法莲华经讲的是什么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贵贱、大家皆可成佛。接下来,就到 佛经大全 中了解关于妙法埋蚂滑莲华经讲的内容吧。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此经说三乘方便、一乘物搜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等据以立说的主要典籍。

全经主要思想为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经》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盘经》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集大乘思想之大成。主旨在弯腊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全经大段分科,古来主张不一。隋智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以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通分;又以前14品为迹门,后14品为本门。后人多依其说。

《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

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态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7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