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大乘还是小乘佛(念佛是大声念还是小声念)

印祖是不是说过“大声念佛见大佛 小声念佛见小佛”
阿弥陀佛雀大!
原文如下:
【问:念佛只在心中念,不出声可以吗?
印光法师答: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燃橘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云皮岁团: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从文中得知,印光大师所讲的大声念,是为了克服心多昏散,从而能够直达一心的意思。所以说,大声过分完全是不得其意也。
念佛一般应发出多大声音(是应大声地念,还是小声地念)?
呵呵,几位楼主所说有道理,但有偏颇之嫌。净土法门念佛分出声、默念嫌配老和金刚念(即唇动而无声)之说。出声念佛一般视自己情况而定,遇到烦恼鼎盛之时,尽可大声念诵,以求收摄杂念。设逢危难,更可以大声追顶念佛。
不过,声芹升音过大过久时,卖仔颇费气力,音量还是控制些较好,而且,自己念佛时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活动,所以,出声念诵一般多在静谧处采用较多。
请参看印祖有关教言和净空法师相关念佛的开示较好。网上搜一下,很容易找到的。
随喜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明心合十!
佛号是大声念好,还是小声念好
念诵分为大、小声、默念、金刚诵都行。金刚诵----就是自己能听到 ,别人听不到。
妙祥法师:经行时大声念佛,小声念佛,还是默念佛好
个人认为念佛在于心,是心在念,至于声音的大小,并无影响,当然,如果声音大影响到别人,可以小声念。
首先得确定佛是什么?
佛是一种事物无自性的实相,
佛是一种空性,
空性又表现为无常、无我、无生或无灭。
因此,所谓念佛,
就是念实相,
就是念事物的空性,
就是银伏念诸法无常、无我、无生或无灭。
这样念佛,是真正的念佛。
念佛者,
从根本上说,念实相孙稿,
从要点上说,念空性,
化开来说,念无常、念锋凯携无我、念无生无灭。
念佛算诵读大乘佛法吗
吃饭可以代替枣谨喝水吗,念佛有念佛的好大乘经典也念闭有大乘经好处。如果什么时候吃饭可以代替喝水了那凳高基就没什么问题了。
念佛号的时候,是大声朗读还是小声念,还是默念喃?
南怀瑾先生: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方法:
一“出声念佛”。
念“南(na)无(mo)阿(a)弥(mi)陀(tuo)佛(fo)”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物没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二、微声念佛。
虽然还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专心注意在返闻内听上,杂念自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白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人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没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键康,百病消除。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缓蚂蔽佛。
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
所谓“净念相继”,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扰州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倡所说:“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工作太紧张了,没有办法念佛。听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的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闲心。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净念境界。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净,突然断念,既无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是净念相继了。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乱,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人定不动了。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我当随喜,我当归向,暂且讲到这里为止,讲太久了,谢谢诸位,同声念佛,回向净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