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对我们有什么恩(对三宝的信心从何而来)

恭敬三宝为自己种福田
我们进入佛门来,信佛、学佛,首先要恭敬三宝!三宝是福田,我们想得到各种福报,智慧,都是在三宝这块福田里生长出来的,三宝这块福田,种什么得什么。什么是福慧资粮的种子?虔诚的恭敬心。
什么是损害自己功德的种子?贡高的傲慢心。经论中说我们对三宝有一念的恭敬都会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功德,因为三宝的事业伟大!可我们凡夫傲慢的习气很重,不论哪个方面取得点成绩,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厉害、很了不起。当为寺院、为弘扬佛法做点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自我膨胀,对三宝的恭敬心就降低下来,这样很容易损害自己的功德、福报!
三宝是指佛、法、僧。我们业障重没有福报见到佛,现在可以见到的是佛像,那么我们就要恭敬佛像。
恭敬表现在身、口、意上,就是身体上的行为,说出来的语言和心里所想。身体上的恭敬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如顶礼等,口上的恭敬就是赞叹三宝,心里上的恭敬就是虔诚、崇高的敬仰三宝!
在这三个方面里,心中所想起著决定性的作用。由心里所想才能表现出来身体上的行为和口中的语言,内心中恭敬必然会反应到外在言行的恭敬上,所以要从内心中培养恭敬感。
有的人说我心中恭敬就成了,不必表现在身体上的行为,见到佛像心中顶礼就好,身体上不需要顶礼。除非有特别不方便的情况,否则这种说法是一种自我的欺骗,只能说明你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生起恭敬心。
当内心中真的生起恭敬感,身体上会不自觉的进行顶礼。当我们内心对佛陀恭敬时,见到佛像自然会有感恩心和敬仰心,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注意。否则我们见到佛像的时候依旧会随随便便,包括身体上的姿势和穿着等!
同样我们也要恭敬法,各种经论。表现出来就是不能随随便便把经书丢到哪里,从经书上跨过更加不对,也不能把经书放在地上。我们翻看经书之前,最好是把手洗干净、然后把经书放在头上顶礼一下,把经书放在高处等等。
还有就是恭敬僧,这一点是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对佛像和经书的恭敬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僧人的恭敬,我们很容易遗忘。
因为我们很容易看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错误,这个习气当我们面对僧人的时候也会显现出来,而且当我们傲慢心生起的时候,会遗忘对僧人的恭敬心。出家纳耐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经论中说出家的布施胜于一切布施,《出家功德经》有阿难劝一位王子出家的公案,仅以出家一日一夜修持净戒,获得七返六欲天的果报。《本缘经》中说,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
出家人身披佛陀的法衣,获得佛菩萨的加洞或春持,戒律清净的出家人哪怕什么都不做都会把佛的幢像树立起来,别人见到出家人身着的袈裟都会在心里种下佛法的种子。出家人在诵经时,不论是祈福、消灾还是超度,都具有非凡的力量,因为在诵经时自然获得了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恭敬出家人,也会有无比的功团尺德,供养出家人,功德更加大。这方面有很多感应故事,目健连以斋僧功德令母亲而脱离三途之苦;梁武帝建寺斋僧感得妻子从畜道而升天道。就算有个别的僧人修行不好,那也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要尊重他,这样我们自然有功德;而我们要是猜疑、诽谤、怨恨出家人就会为自己造下许多恶业,严重损减自己的功德,就算我们做了再大的功德,也没有一个出家人守持戒律一日一夜的功德大,这一点上我们居士一定要倍加注意。
所以,我们现在信佛了,要为自己种福田,一定要恭敬三宝,恭敬出家人。
皈依佛门(三宝)究竟有什么好处?
皈依三宝的利益皈依三宝的利益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三宝的功德。 没有皈依三宝,即使拜佛烧香,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究竟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中的功德利益有下列十点: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作为老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经云:「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要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终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也能得度。普贤上师言教云:皈依之功德亮镇笑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暂时也能受到善法方面护法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能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竟获得佛果等有无量功德。如《皈依七十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别解脱中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所有律仪也都依靠皈依,所以皈依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一切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密宗金刚乘的灌顶等之前必须具足真实皈依,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布萨戒(八关斋戒)之前也必须皈依,同时皈依可作为一切戒律功德之根本。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的身语意所依中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将在其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盘,律藏敬含中说:“曾经一头猪被狗追赶而转绕了一座佛塔,因此在它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此外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它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如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了。 远离不善业也是同样,如果内心深处以强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宝,那么往昔所造的恶业也将会减轻或消尽。从此以后,自相续也会得到三宝大悲心的加持,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善法,也不会(再去)造恶业。譬如,佛经中说:未生怨国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后来诚心皈依了三宝,因此(死后)仅仅在地狱中感受了七天(的痛苦)就解脱了(此观点于不同的经典中有不同的说法);提婆达多造了三种无间罪,活活地感受地狱烈火烧身时,才对佛语生起了诚信,并说:“我从心坎深处皈依佛”。(以此因缘)他将成就缘觉的果位,名为具骨。 如今,我们这些人从大恩上师、善知识那里听闻到殊胜正法,并生起少许修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念头,这时如果从内心深处精勤皈依三宝,则三宝定会加持自相续,即自己的信心、清净心、厌离心、出离心、诚信因果等一切圣道功德将越来越增上。相反,若即不念修皈依也不祈祷上师三宝,则无论现在的厌离心、出离心多么善妙,但是因为外境善于蛊惑人心,自己又智慧浅薄、无有主见,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所以旅仿,现在行善法也很容易转成造恶业,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更殊胜的(方法)了。趋入三宝的庇护之下,今生不会出现任何不愉快之事,并且一切所欲如愿以偿,还会得到善法方面天众的护持,而且黑法方面的诸魔障也不能靠近。譬如,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逮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打一下)如念一句皈依佛,打他一下,(这样四句皈依全部念完后)将他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疼痛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个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而不敢过桥害他,便嘈嘈嚷嚷地逃走了。皈依的功德(1)1.皈依有二种型态——外在的皈依和内在的皈依。2.佛、法、僧三宝是我们外在的皈依;自心本性则是我们内在的皈依。3.我们可以观想任何我们具有信心的佛菩萨,如: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度母、金刚萨埵、莲花生大士……。我们可以将此皈依之对象(皈依境)观想在我们的前方,并将之观想为一切上师、本尊、智慧护法的总集。4.当我们在向某位佛菩萨或上师祈请时,便能得到所有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因为诸佛菩萨、上师的体性本是无二无别的。5.当我们认为佛、菩萨只有一位时,我们就只能得到一位佛、菩萨的加持;若能将他观想为一切之总集,就能得到所有佛菩萨的加持。6.我们也可将所观的佛菩萨,观想为二臂、四臂、六臂玛哈嘎拉、智慧财神……等一切智慧护法的总集,我们便能得到一切智慧护法的加持。7.皈依的动机:我们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与觉证而发心成就佛道。若能以这样的发心来求受皈依,不仅能使此生更善顺,也会使来生更具福德、更接近佛道、也更容易得到成就。8.我们若能虔诚祈请,便能得到佛的眷顾、加持。但也不要心存过多的希求,老想着皈依能得到什么好处。9.当我们明了皈依的功德和重点时,才能发起真诚的皈依心,也才能得到如实的加持。了知佛的功德,才能真正发起皈依之心。10.佛的功德有三: (1)遍知:正遍知,于一切时了知一切。佛已彻悟心性,自然能如实遍知一切。 (2)大悲:佛陀永远在想各种方法来帮助众生脱离轮回、成就佛道。佛日夜眷顾每一位众生,就如同母亲朝夕眷顾着她的爱子一般。 (3)大力:佛具备身、语、意的功德力。皈依的功德(2)1.当我们了知佛具备遍知、大悲、大力的功德,在皈依时,就更能生起虔诚与信心。2.佛既然有遍知的功德,就一定会知道我们的祈请,不会心存疑惑。以这样的了解而为祈请,便能得到最大的加持。3.皈依的时间:在未成就佛道之前,都要尽形寿皈依三宝。我们也能因此远离一切障碍与魔害。4.在我们虔诚祈请三宝或生起信心的那一刻,便已造作了善业,善业的力量会使我们得到加持。愈是具足信心、虔敬的祈请,得到的加持也愈大。5.清净业障必须具备二种条件: (1)了知佛的功德力。 (2)具备虔敬和信心。若能二者兼具,便能清净我们的业障。6.皈依三宝应具足三种信心,真诚的信心乃是皈依的要件。 (1)净信:对三宝生起欢喜的信心。 (2)欲信:祈求得到三宝的加持和功德。 (3)胜解信:真正看到三宝的功德、力量,而生起极大的信心,确信三宝是我们究竟的皈依处。7.古德云:「慈心能滋养人世,真爱能普利群生。」8.信心实为爱的一种体现,对于外在的三宝、内具的佛性,若能具此三种信心,便能渐渐了悟心性。9.皈依法:要依止觉悟的道理与方法,方能达到究竟的觉证。10.皈依僧:要行于觉悟之道,就必须依止上师。11.即使于戒律有所毁犯或烦恼炽盛,只要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未改变,对皈依的功德具信心,就算造了许多罪业,虽会暂时堕入地狱,之后仍有可能迅速成就佛道。12.未皈依的人,就算是道貌岸然,也只是于短暂的此生得到内心的平静,对于来世之解脱或成就佛道皆了无助益。皈依的意义与修法 我们佛教徒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学佛会接触到小乘、大乘和密宗,有很多名称。那是不是说佛法有分别呢?不是的。佛陀发很大的慈悲心来教导我们,可是每个众生的智慧都不一样。所以,你的智慧有多高,佛陀就给你传怎样的一个法。智慧较低的,就传小乘的法;智慧较高的,就传大乘的法;很有智慧的,就传金刚乘的法。不是说佛陀有分别心,实际上是因为众生智慧不同、心里想的都不同,所以佛法有许多宗派。 想要开悟、解脱只有得到一个提供修行的基础时才能达到,这个基础就是皈依。要学佛修行一定要皈依,皈依很重要,你皈依后就真正成了佛门弟子,就是金刚上师的弟子,也可以说是一个修行的人。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皈依的重要性,了解归依的功德。说到皈依的功德,就是最有智慧的文殊菩萨来讲,也是说之不尽的。因为皈依的功德实在太大了。没有皈依,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是学不了的。就象有一座高楼,不得其门而入,皈依就是打开所有佛法大门的钥匙。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未皈依前做善事的因缘是落在轮回中的。善事做得极为殊胜的话,落在天道;然后是阿修罗道,最后是人道,这三界是比较快乐的。如果做坏事就落在三恶道,一切众生都是做过坏事的,就容易落入恶道。没有皈依前,你就在轮回中流转。轮回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上一辈子的因缘带到这一辈子,这一辈子的因缘带到下一辈子。可是,如果我们觉悟的话,就会这从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解脱出来。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很久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遇到了很好的金刚上师,就皈依上师和三宝修行,所有的业障都清净了,脱离轮回而成佛。我们现在开始皈依,然后修行,也是可以得到解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总的来说,没有皈依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就象做梦。比如我们昨晚上做了个梦,醒来才知道都是假的。但我们有福报和佛缘,这一世得到人身来皈依学佛。就象一个人得了病,就得找医生看,病就治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得了最严重的一种病,这是什么病呢?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业障——贪嗔痴。我们要治病,就要找一个最好的医生。也就是必须依靠一位很有成就的根本上师,依靠三宝的加持,好好修行,就可以治好贪嗔痴这个业障的病。 我们没皈依之前,诵经念咒是有很大功德的,但还不是真正解脱的种子,都是轮回的功德。你看现在世界上,有的人不知道学佛,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乐、很有钱、做大官,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时做功德的果,这些功德都落在轮回中了。大家都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你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轮回中是要受苦的。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虽然做了很多功德,很有善心,很快乐,但这个果还是落在轮回中,没办法解脱,没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皈依后,我们做善事和修行,就变成脱离轮回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就成了解脱的种子,都是解脱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消除自己所有贪嗔痴的方法。 要解脱就必须修行,修自己的心,必须消除自己的贪嗔痴。怎样消除呢?是不是用世间法就可以消除贪嗔痴呢?完全不是的。世间法都是贪嗔痴的工作,用贪嗔痴来消除贪嗔痴是绝对不可能的。比如洗衣服,用脏的水来洗是洗不干净的,必须用干净的水。因此必须学佛法,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贪嗔痴的,用来消除所有的烦恼和痛苦的。只有佛法,没有第二个方法来消除。但是要学佛,一定要皈依,没有皈依的话,八万四千法门你是学不了的,因为你还不是佛门弟子,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大家先要清楚皈依学佛的意义与的修行方法,然后再去修行就会很快获得解脱。
什么是皈依三宝,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是每个学佛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1.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
唯有这样的皈依,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轮旦起跑线上。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还需自己走过这段距离,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
2.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并非如此。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平日所见的佛象,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佛像就是佛宝。
法宝,指诸佛为教导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而宣说的教法。平日所见的经书,因象征法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经书就是法宝。
僧宝,指修学佛法的清净和合的教团。出家僧人代表僧宝,应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为个别僧人就是僧宝。
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法为正,正而不邪。僧为净,净而洞枣不染。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脱,具足三宝功纳桐拆德,为利众生而究竟成佛。
参考资料:皈依三宝-百度百科
老子三宝的感悟
老子说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宝的字面意思比较好懂,但是其实际的用处却难以把握,如果真正懂了这三宝,对于身心健康和安身立命大有裨益。
字面意思:第一是慈爱,第二是简朴,第三是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它的妙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慈爱,一般是指长辈对晚辈,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我觉得最能体现慈爱的是母亲对子女的爱。那老子的这个慈也是这个意思吗?如果真的是这个意思,那么慈就只能适应于比我们小的晚辈了。岂不是范围有点小?我认为老子的这个慈是适应于我们碰到的万事万物的,不光是晚辈,也包括长辈,不光包括人,也包括动物,甚至植物。那我们怎么可能对所有的一切都有慈爱之心呢?这样说是否合乎逻辑:万事万物都是从道得到滋养,获得能量而产生,包括我们自己;道产生万物,万物本身也是在道里面,也就是说我们产生于道,我们和道又是合体的,那么其实万事万物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子女”。这样的理解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当我们把万事万物当成我们的“子女”,我们自然就会产生桐激慈爱之心。我们就会欣赏万物的美好。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都能欣赏自己孩子独特的美。当我们有了这种心态,对朋友、同事,所有的人,更加接纳和欣赏。就能减少纠纷和矛盾。我看到非常多的夫妻吵架,往往因为双方都关注对方的缺点,试图改变对方。如果我们以母亲的心态看待另一半,就会宽容地多。
第二宝,简朴。我们伍轮桐都知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简朴既能提高我们经济安全水平,也能节省社会资源。我想我们提出环保,也是简的一种体现。我就买了一个菜篮子,每次买菜都提个菜篮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塑料袋。另外,手机过于频繁的更新,应该也不符合简的要求。简朴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对变化的理解和警惕,因为世事变化无常,目前顺风顺水,不能保证将来不会陷入困境。曾国藩在权倾天下、功高震主的情况下,依然艰苦朴素,妻女一定要自己纺纱劳动,就是防范风险的。中国历来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就是因为富二代容易养成各种毛病。据说曾国藩家族已经好几代英才辈出。
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往往被人误解为是不愿创新腔坦,不敢冒风险的意思。其实,不敢为天下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敢去争夺利益和好处的意思。因为利益好处是大家都想要的,去争容易产生怨恨和矛盾。所以在利益面前,尽量少争,尤其不应争抢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功劳和好处。其实,也就是“上善若水”的意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如果我们把三宝一种带在身上,我想对家庭和睦,同事相处很有好处;简朴家风也能避免子女养成坏毛病;不争不抢,能让我们远离矛盾和纷争。这三宝,送给你,请收下。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44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