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死有哪些殊胜利益(念佛死)

念佛有何利益
阿弥陀佛,您好,以下参考 弘愿寺 网站:
十五种利益,大体来讲,分为现在的利益和当来的利益。
前面十一种是现在的利益。
第一,“弥陀住顶”。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在头顶上住持。如果不念佛,弥陀就不住顶,佛光也不护身,身上周围都是黑气、暗气,都是灾光、妖光、邪光,就麻烦了。如果有佛光护身,最起码眼睛冒出的光要柔和一些,不会露出凶光。
第二,“佛光护身”。佛光在周围围绕,就感到安全、安慰、安乐、安稳。
第三,“诸佛护念”。诸佛要是不护念,就有一大堆冤亲债主跟在后面,有过去所宰杀的鸡、鸭、鹅、鱼,还有伤害的众生跟着,多悲惨。
第四,“菩萨相随”。如果不念佛,就是业障相随,黑气跟在后面了。
第五,“冥众护持”。“冥众”,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天神、地祇,这些善神护持我们。如果不念佛,冥众不护持,就有恶鬼恶神来寻伺报复,老找麻烦。
第六,“消除罪障”。如果不念佛,就会念罪业,障碍就会增加。不念佛的人,除非有特别大的善功修行,一般人都是负增长、负能量。因为念念都是贪瞋痴三毒,所以不要指望有进步。在世间感到进步,其实都是退步;因为不管什么事情,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在增长罪障。失败了,不用说,怨声叹气,怨恨,嫉妒,极端分子还拿炸药包报复社会,是增加罪障;成功了,就会傲慢,也是增加罪障。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可能是不好的交易换来的。即使是辛苦挣来的,也都不清净,不是净业。你赚了,别人就亏了;这个行业像朝阳升起了,别的行业就倒下了。总之是不能平等、圆满、如意,只会增长罪障。
第七,“增长福慧”。念佛的人则卜咐能增长福报和智慧。佛之所以成了佛,是因为福报和智慧两方面都满足了,叫两足尊,两方面都圆满,是最尊贵的。在世间做任何事情,其实就是福和慧。念佛可以消除罪障,增长福慧。福报增长了,做任何事情都很顺;智慧增长了,心里自然平静、安乐,做事情也很有智慧。
智慧和聪明其实是两回事:脑子转得快孙纯,能盘算很多,那只是聪明;智慧是整体的、透达性的。有些念佛的老太太,虽然不会算账,不认识字,可是她对事情的判断非常准,能把握根本原则和方向,这就是有智慧。能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存在,能念阿弥陀佛,这是靠智慧才能做到的。如果不念佛,就不能增长福慧,就会越来越愚痴,福报越来越减损。
人并不一定是年龄活得越大就越有智慧,也不是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也不是很有口才、人家都辩不过就有智慧。能深信因果报应,能按照事情的本来面貌认识它,随顺它,就是有智慧;能够随顺因缘果报,心里平静,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大智慧。
第八,“离诸厄难”。念佛可以远离苦厄灾难。如果不念佛,就不能离诸厄难,总是陷在官司里、人情当中,总有人找麻烦。或者灾难就跟在你后面,一坐飞机就有空难,一坐汽车就有车难,一坐轮船就有船难。
第九,“能得寿康”。可以长寿健康。如果不能得寿康,那多麻烦,身体不健康是很痛苦的事情。有的人为什么病急乱投医?因为没办法,生病的人特别没有智慧,告诉他说“你把这个土吃下去就会好”,他也会照着做。没有福报的人,也找不到好医生,因为人在世间一切都靠福报。
第十,“将获善终”。人这一生什么都好,很风光,但如果到最后不得好死,就很悲惨了。有的人走的时候两手扪摸虚空,口吐白沫,眼球都掉出来,看到恐怖的景象,说也说不出来,只有喊叫,别人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如果我们被人家诅咒“不得好死”,心里就会非常难过,“怎么这么恶毒的话都说得出来”;如果我们去这样诅咒人家,那心地是大大地不好,是很恶劣的。有的人自己发誓说“如果我冤枉你,我不得好死”,这都不是好话。可见善终是很重要的,虽然一生很贫苦,但最后走得很安乐,也是一件大好事。
第十一,“入正定聚”。这是佛法的名词,就是现生得不退转弊迹,决定可以成佛,有这样的利益。
后面四种是当来的利益。
第十二,“断除轮回”。永远跳出三界轮回,这是最基本的。
第十三,“往生净土”。到阿弥陀佛的报土。
第十四,“成就佛果”。“十地愿行自然彰”,自然而然成佛道。
第十五,“广度众生”。这个利益多广大。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在佛门里,发愿广度众生、发大菩提心的人才是君子;而我们是凡夫,“小人喻于利”,一看念佛有这么多利益,就觉得好,也就开始念了。如果知道这么多利益还不念佛,说明是很愚痴的。
节选自《净土宗概论讲记》
念佛有什么好处,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有哪些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在《阿弥陀经》或者其他净土经典里,都讲到念佛之人会得到佛菩萨和龙天鬼神的护念,佛陀在涅槃的时候,纯配诸天、修罗、药叉等等全都发愿说,在冥冥当中,以行乐道,布施念佛的人。所以在座各位只要保持精进念佛的心,好好念佛,冥冥之中自有龙天护佑。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大家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教化的净土,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都是阿弥陀佛随行的菩萨。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可以得到诸大菩萨的护佑,因为大家知道,菩萨发了一个愿,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像观音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度无量众生,各位虔诚念佛,一定会得到菩萨的护佑。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这刚好契合了弥陀本愿,大家知道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只要是念我佛名号的,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相应的愿力的加持,这是弥陀本愿。
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
当我们有了念佛的功德,有了诸位天神、菩萨的护佑,有了佛光的加持,自然一切的鬼神、罗刹啊、怨贼等等都会远离。念佛的人,不会遭到邪恶众生的侵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我们所遭受的命运,都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如果一个人心怀贪婪、嗔恨等种种不善的心念,他就招感恶的境界;念佛的众生,他的善业召感的必是平安、判裤灶吉祥等具有福报的境界。所以,念佛的众生能够转变自己的心念,通过念佛名号,能够与弥陀宏愿相应,就会远离横死灾害,这个也是念佛的功德。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免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可能都是被自己的业力所牵引,虽然过去世做过一些功德,让我们能够得到人身,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更是造作了无量罪业。怎么能够消除业障呢?念佛一声,灭无量重罪,何况是连续七天的精进念佛。所以,一个精进念佛的人,能够通过念佛的功德,忏悔的功德,使宿世恶业得到削减乃至消灭,自己就更加容易走向解脱。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大家以前不念佛的时候,都会做梦吧?可能梦境有好有坏,是各种幻想或者欲望所显现,那么念佛以后,有没有做过吉祥的梦?如果你平日念佛特别精进,心中没有其他杂念,就能召感吉祥的,有瑞相的梦。我身边就有老菩萨梦见过佛陀金身,这是吉祥的梦。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没有颠倒妄想,全心全意只在一句佛号上,心与诸佛的功德相应,那肯定心生欢喜,是吧?我们心的状态,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一个人心常欢喜,自然颜色光泽,气力充盛,也就是说,念佛刚开始是改变我们的情绪,心态,甚至能够做瑞梦。慢慢的,会让我们身体由内而外更加健康,一些疾病也会痊愈,乃至极难医治的重症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一个精进念佛、心中有佛的人,他身上自然有一种庄严、超然脱俗的气质。念佛人得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护佑,恶缘远离,他的内心会变得特别的慈悲,令人感到亲切,而且他气力增盛,气色非常好,相貌也柔和,这样具有诸多功德的人,是不是会得到大家的恭敬呢?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执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前九种讲是现世功德,第十种就是我们在此生的修净土法门最终的目的,最终的愿望——命终之后往生西方净土。我们被佛菩萨接引到西方净土以后,与贤圣掘扮为友伴,能够速成佛道,并且享受胜乐,不再遭受轮回之苦。
不念死的过患、念死的胜利、发何种念死心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闻思修功德,为利有情愿成佛。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一节 念死无常一,不念死的过患二,念死的胜利三,发何种念死心四,修念死之法 这四个部分事实上也可以作为一个观修的程序。这种观修的设置蛮实用、也蛮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第一点,不念死的过患。第二点,why要念死,念死有什么好处。第三点,用什么心态去念。第四点,怎么去念。 一,不念死的过患 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最怕什么?最怕的是念死,最怕讲到死。但是从修行的意义上来讲,我们修行就是要面对现实。什么是现实?死,死亡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现实。所以我们要面对它。如果面对这样的现姿念实,我们就会变得很清醒。如果不面对现实,人往往活在哪里?通常会说,人是活在现实中。其实人不是活在现实中,人是活在自己的情绪、想法中,并不是真正活在现实中。我们学佛就要面对现实,从我们的妄想和情绪里走出来,所以首先第一就是要念死。 不念死的过患。念,就是想。不忆念死亡这样的一种现实会有哪一些坏处。“今后当死之一念,虽尽人皆有,然以于日日中......” 今后要死这个道理没有谁不懂,三岁小孩可能都懂。可是我们既然懂,why不放在心上呢?是不是因为我们不怕死?不是。既然不是不怕死,why又不放在心上呢?原因是什么?不敢面对,麻木了还是忘记了,或者是忙一些别的事情。总是原因很多。 《道次第论》也跟我们说明了、推出原因:我们活着一天说明我们还没有死,是不是?我们前天活着、昨天活着、今天也活着;我们前年活着、去年活着、迹庆困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活着...因为我们一直都活着,所以在我们感觉中就产生错觉,以为我们可以活着很长时间。既然活着,说明还没死。如果死了,就不是活着了。因为我们总活着,还没死掉。 我们在感觉上,人活在哪里?活在感觉里。理性上,随时都会死,这个每个人都知道。现在天灾人祸那么多,保险业那么发达,说明这个意外、死亡大家是考虑到的,也就是在理性上每一个人都会能考虑到死,但是死亡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总觉得很遥远。因为感觉中觉得自己活得很健康。因为我们还活着,这种错觉使得我们的心,想到了活、生存,想到了活得更好。我们就忘记了随时可能死亡,我们就忘记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要死。 所以我们必须要纠正这样的一种常见性的错觉。错觉就是我们可以活很长的时间,这是一种错觉。我们要纠正这种错觉。如果不作意,不通过修学佛法,这种观察修、思维进行对治,我们就会对这种我们能够长时间的活着、不死的错觉、好像死亡跟我们没有关系的错觉所左右、所影响,就会产生不念死的过患。主要有四点:1,随起久住此世之心,把这个世界当成久住之地。以现实的快乐为目的 长时间的过日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干事业....就觉得这里就是家。就把生存、过好日子作为人生的目的。现实的人生基本上都是这样,要生存,首先要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吃、穿、住......但是凡夫不满足于生存。因为现在世界发展这么快,物质这么丰富,人的妄想很多、攀比心特别强、欲望无限膨胀。想要过好,就会赚钱,添置生活用品、吃穿用的好,要汽车,这是在家人是这样子的。那我们出家人也一样,把出家的生活当成日子来过,每天忙于地位、身份、吃喝住....每天都忙于这些东西,成为生活的一切,专务于此世乐。就是把追求现世的快乐、满足现世的欲望作为人生的目的。反而对我们人生真正应该要成办的事情:就是要解脱痛苦、解脱烦恼,以及追求后世的快乐,成就解脱、成就无上菩提,就是现前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真正的利益反而不当一回事、不加注意,心不入道。这就是第一点过患,以现实的快乐为目的。这一点几乎是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所以学习道次第的时候对照自己,我们的生存是否是这样子。2,即使修行,一方面没有力量,也是成就凡夫心、我执 纵或闻思修....有的人,不管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如果过分的关注现世的快乐,意识不到无常的力量,过分的关注现世的生存、快乐,即便闻思经教,也会读经、念佛、偶尔看书,只要学佛的人都会做,但是这种做只是一种点缀式的。每天除了工作、享乐之外,每天有几分钟的时间、半个钟头的时间走过程。因为心执着于现实的生活差握,心没办法从世俗心里走出来,修行上就没有力量。虽然念佛,念佛可是还是在一种散乱心里;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why会打妄想?因为对世俗生活的执着使我们世俗心的力量很大,不念无常,没办法从世俗心中走出来。不能从世俗心中走出来,修行一定没有办法。所以出离心是根本,出离心要出离的是世俗心,不是环境。真正的出离心是出离对世俗的执着,事实上出离我们的世俗的心。如果没有走出,所有的修行都是建立在世俗心基础上,没有力量。一方面修行没有力量,另一方面即使念佛、做善行,也是夹杂着贪嗔痴、我执、名闻利养。名利心,现在人修行、做善行,没办法用一种纯粹的出离心、解脱心、利他心,而是在世俗的心上修善行、修利他,最后成就的还是凡夫心、还是我执。虽然在修佛法,但是用世俗心在修,还是成就我执。因为我们用世俗心在做,所以我们所做的善行,虽然也会成就福报,但还是夹杂着三恶道之因。不掺杂恶趣的因的,那是很少的。 我们做一种善行,在我们发心上,其实佛教的修行基本上就是动机论。动机非常重要。重视发心,其实就是重视动机,用什么心去做。因为佛法修行不是成就客观的结果,而是心念的转化。成佛的发心要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所有众生度尽才能成佛,如果是我们早就没事儿干了,众生早就都被以前的诸佛菩萨度了。把我们也给度了,我们也成佛了。所以利益一切众生是心行上达到,心行上对每一个众生都生起平等的利益之心。当你的动机、对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的时候,当然不是要去接触每一个人,这是因缘的问题,如果具备了平等心、慈悲心,那么对每一个众生都能平等慈悲对待。所以发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夹杂世俗的心,势必善行的程度很有限。3,纷扰度时,不能精进如理而修焉。不精进、懈怠、推后再修,忙于世俗事务 如果我们不能念死无常,如果执着于现世的生活,那么我们在修行上即使已经想到了后世,也想要修行。因为我们学佛的人还是相信轮回、相信因果,也知道学佛修行不仅为现在,还要为未来,未来的幸福和解脱,这个也很重要。但是即使想修行,因为对现世的快乐和利益执着,虽然每天都在讲要修行,有的人可能想等我年龄大了再修、以后再修、有空时候再修。 什么叫有空?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其实忙、有空都是借口。每个人内心都有选择,就是重要和不重要,每个人都是24小时,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时间放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其实没有意义的事情,肯定就觉得没有空,可能就觉得没有空,很忙。其实有空、没空就蕴含着选择,在我们的心目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你干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是有空的。如果我们不念死、不能从对现实的生活的执着中走出来,即使想修行,可能就出现拖延、懈怠,每天都在昏沉、睡眠,每天都在世俗生活琐事、改善生活环境中忙来忙去,没有多少时间修行,把生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不仅仅是感觉和认识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习惯的问题。生活就是习惯的一种积累。“江山易得禀性难移”,why秉性难移?因为串习,我们生命长时间形成的这种习惯,惯性、习性。习性要改变是很难的。要是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很坚强的意志,要改变是很难的。但是要是没有改变的话,你的生命就会在恶性的串习中永远接受轮回的痛苦、没有出路。改会痛苦,但是还有出路;不改,一点希望都没有。每天忙来忙去,不能精进的修学佛法,花时间在琐事、欲望里。 4,引发烦恼、背离佛法、导向恶趣 不止这些过失。一个人执着于现世,以现世的生活为目的,希望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点,房子、家庭、孩子、生活条件、名声、地位、权利....每一样东西都要圆满,超过别人,对现世乐的执着,不断引发烦恼。为了满足权欲、财欲、色欲,不断造杀盗淫妄,使我们的烦恼不断增长。所以钱多、地位高的人往往烦恼特别重。这样就会严重的背离佛法,最终导向三恶道。世间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坏、比这个结果更糟糕?如果不念死,就会有这四种过患。 《四百颂》。三界的有情,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三界的一切法、一切有为法最终都要被死神所坏,佛法讲无常,诸行无常,一切生,“有生无不死”,没有不毁灭的。一切都要被无常所毁灭。无常是外在的东西吗?死神真的有神吗? 佛法讲的无常事实上是一种规律,而不是外在的神,这种规律就是所有的生最终都要灭、都要死。世间上的人,有没有人没死掉?历代帝王、文豪、英雄、狗熊....统统都死了。100年前的人都死光了,我们这些人再过几十年,多说一点,再过100年,肯定都要死的。其实不要说100年。 佛陀也要入灭,历代高僧大德也要入灭。道家讲修长生不老,有没有看到现在活几百年的先人?几百年也才几百年,乌龟还活几千年呢!终归还是要死的。所以任何人都要死,这是我们后面要观察的:死是一定的。这个一定要确认。所以很多大德的修行,房间里贴一个“死”字。当我们对死亡有深刻的认识,很多梦想都吓跑了,只是我们认识的不深刻、没有力量。如果真的认识的深刻,比你单纯的念阿弥陀佛来达到一心不乱效果要好100倍。当你这种感觉产生了,念阿弥陀佛一下子就进入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死、无常、三恶道苦的观修,一天念8个小时的阿弥陀佛,可能半个小时很有质量都达不到。所以要认识到死亡,一定要死的。死神随时都跟我们在一起,就像跟我们睡在一个床铺上一样,我们怎么能安然的躺着睡呢? 《入行论》。我们终归一切都要舍去的。世间上的人在忙,忙的意义是什么?追求外在的东西,意义究竟是i什么?就像造一栋房子,注定要倒塌。因为世间所有的努力,家庭、事业、名声、金钱、感情,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脆弱的身躯上,这个脆弱的身躯一定是要死亡的。就像一艘破船,在太平洋里注定要沉没,不管花多少功夫来打扮漂亮,只是迟早的问题注定沉没,现在还忙油漆...拼命下功夫,最后沉没、一无所有。建大厦,倒掉了,一切努力就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需舍弃一切,这个要知道。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最终都要舍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个人都会说。 可是我们似乎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终究都要放弃的。现实的一切,无论事业、家庭、地位、金钱、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是具有暂时的意义,没有永久的意义。官多大、拥有多少钱,都只是具有暂时的意义,拥有的时候觉得很热闹,但是这一切都是会变化的,最终一定是带不走的。 所以,什么才是永久的价值,什么只是暂时的价值?要真的有经济头脑,应该会算。事实上我们现在世间上的人看起来很聪明,其实是傻瓜。所以硼帕卡大师《心匙》“一个人再聪明,如果把轮回的假相当成真实,其实是傻瓜”。why看不破轮回的假相、现实的虚幻、沉迷其中?因为没有智慧。因为没有智慧、看不破,所以为了亲,为了非亲,造罪过,这个世间上的人,为了生存、事业、家庭...短暂的利益而造罪业,非常可悲。我们要认识到死亡就不会这样子,如果我们修念死无常,就会避免对现世的贪着、避免造业。 二,念死的胜利 念死有什么好处。修习之胜利。胜利就是殊胜的利益。念死有哪一些殊胜的利益。真实,真真切切的念死、真真切切的想到死亡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是真切,而不是随便想想。真切到什么程度? 且如若知我今日明日定死。把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也就是你的生命只有12个小时了、或只有24个小时了,就是你的生命可以用的时间只有12个小时,这12个小时怎么过? 要真切的生起这种想法。因为死亡随时有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死亡没有在我们身上发生时就觉得死亡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一旦发生,确实是死定了。世间上很多人,事业可能做得很成功,年纪轻轻就患上不治之症,心里面根本没做好死的准备,可是死亡已经降临,非常痛苦、非常可怜,一方面对生的留恋、一方面对死的茫然,到底要到哪里去呢?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每一天都要做好死的准备,每一天都把它当成最后一天过,这样做好处多多。 稍微知道法的人,无常法,知道六亲眷属,夫妻、父子、兄弟姐妹...能长期在一起吗?无法长期在一起,因为世间无常。什么天长地久的爱情都是一种妄想,首先人的心就是无常的,先不要说死亡,人的心就是无常的。建立在无常的心念上的爱情根本不可能是永恒的,所以现在社会离婚、外遇多的很。每个夫妻谈恋爱的时候感情都很好,否则就不会结婚。心念无常,主要是因为人的心念无常,所以建立在无常的心念上的感情自然也是无常的,何况色身、寿命都是无常的。所以必须认识到无常的道理就可以对治对六亲眷属、财务、地位、名誉的执着。因为这些执着唯有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 如果能够减少贪着就能修布施,就可以舍。能够把财物布施给别人,也是舍。舍的法门在佛法的修行中,舍非常重要。因为修行所要做的无非是舍。舍是基本的第一步。我们讲修出离心,出离心就是一种舍的心。出离心就是要帮助我们从凡夫心里走出来,就是要舍弃对世间一切的贪着。所以舍,究竟的舍是舍什么?舍凡夫心、舍弃今生。所以学习佛法要以舍弃今生的幸福作为代价。 舍弃今生的幸福是否就是痛苦不堪了?不是。舍弃今生的幸福是对今生的一切都不起贪着之心。其实只有舍弃贪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所以舍凡夫心、舍弃贪着。这些都要建立在对无常的认识基础之上,能够认识无常就不会贪着。如果贪着就没有办法从凡夫心里走出来。 因为认识到无常的道理,就会发现世间上所有的努力,名誉、地位、事业、感情...世间上所有的奋斗、努力都是不实在的,都很虚幻、世间一切都是非常虚幻的,都是无常。所以我感觉这个世间上的成就的大和小,如果看穿了,就像泡沫的大小一样,因为终归、很快就要破灭掉了。如果一个有智慧的人对再大的泡沫也不会看的很实在,只有愚痴的凡夫才会看的很实在。所以要认识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虚假不实。这种认识我们通过学《阿含》、《般若经》,我们慢慢在认识上能够获得,但要真正体会到梦幻泡影,需要对空性有所体悟。如果对空性有所体悟就会认识到现实的一切只是一种影像,非常的不实在。 我们认识到一切有为法的虚幻性、无常,就不会去干坏事,就不会为世间上虚幻的名、利去做坏事。所以修行贯穿着两个内涵:一个是止恶;一个是行善。行善就是从皈依三宝、到持戒,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积集善业。如果我们种下善因,将来就能感得殊胜的人生果报,同时我们也能有能力接引众生,引导他们走向解脱。还有哪一件事情比这件事情更重要呢?念死,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意义很大。 佛教的各个经典都在称扬念死、念无常的殊胜,尤其是《阿含》整个修行主要是从无常门契入涅槃、契入空性。所以念死、念无常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在修行上是比较容易契入,相对空、无我来说,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因为对空的认识需要更高智慧,跟一般人讲空,可能听不懂,怎么会是空呢?空是什么都没有。佛法的缘起无自性空,一般人难以接受。如果讲无常,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生老病死,都能感受到。念死、念无常,无常门,我们想到死、想到无常,就很容易生起出离心。 《大涅槃经》:农民的田耕秋天的果实最殊胜,一切动物的脚印里象的脚印是最殊胜的。同样在佛法的观修、修行里,无常的想和死的想从修行上来说是最殊胜的。因为无常想、死的想能够帮我们解除对三界的贪着、无明、我慢。我们想到死亡,真正想,想的真切,贪着的心很快就淡。原因就是我们拥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显得苍白、显得毫无意义。但关键是念死之心,我们要生起真切的念死之心,我们要通过观修,把念死之心变成内心里的主流意识,一种主要的想法,甚至变成我们的基本想法,而不是以不死的心作为我们的主要想法。这个我们需要一个环境。出家人平常通过念的力量还不够。佛陀在世,一些比丘在坟墓旁边住,可能通过一定的环境来刺激,比你单纯坐在房间里想随时可能死效果会好很多。经常到火葬场、医院里走一走,通过环境的刺激产生念死之心更直观。 真的要把念死之心产生力量、念的真切,就可以解脱。据说当年佛陀的老父亲要出家,佛陀说你年龄这么大了,不要出家了,就念无常可以了。“修无常足以得道”。why修无常有这么大的好处?其实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之所以不能证得涅槃,因为我们对世间的执着。佛陀证道时发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因为贪着、我执、对我的贪着、对世间的贪着所蒙蔽....用唯识讲“遍计所执”,如果一旦生起真切的无常之念,贪着的心被瓦解,心自然就清净了。 所以无常法的修行,看起来简单,如果真的能够修的真切,修行上非常的殊胜。关键是我们轻飘飘的念一下,或者偶尔念一下,我们现在问题主要在这里,所以不管用。因为我们现在要摧毁凡夫心,要是没有相当大的力量如何摧毁凡夫心?凡夫心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是钢铁长城。如果没有发起真切猛烈的出离心,的确很难瓦解。所以无常想,在观修上对我们出离凡夫心帮助很大。 无常想也能摧毁烦恼,烦恼不外乎就是贪嗔痴;恶业就是杀、盗、淫、妄。所有的烦恼恶业都跟我们的无明贪着有关系,如果修无常贪着减少了,烦恼、恶业也就不会生起。同时修无常、修死亡,也会成就一切善妙之门。基于对未来生命的负责,要赶紧修善业,否则会堕落到三恶业。这是赞叹无常想、死想的殊胜。 总结:我们无始以来,why沉溺轮回、不能解脱,原因在哪里? 殊胜之身就是暇满人身,能够具有修行的机会唯有我们现在得到的这个暇满人身。所以思维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经常要思考我们现在的身份对我们现在价值。我们现在得到的身份所蕴含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要经常的思考。 我们,每一位,在无尽的生死中,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三恶道里,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我们有情的特点就是健忘。一个人,就我们现身来说,过的好的时候,就把过去苦难的日子忘记了。何况过去生中在轮回中、在三恶道中受的痛苦,已经改头换面了,更想不起来了。真的处于那样的困境的时候,就很难堪忍。人的感觉确实很有趣,就像人冬天很难想夏天那么热;痛苦的时候很难想快乐的时候那么快乐;快乐的时候很难想象痛苦的时候why那么痛苦。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也是无我的道理。就是你有很多心,某一种心出现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那样的心灵感觉中去。所以心念无常。在我们无尽的生死中,很多生都在轮回中,某一种善业,天、人...即使生在人道,也不一定能修学佛法,不能拥有修学佛法的因缘。即使偶尔有一次得到暇满,但是又不能认真修。看看现在世间上的有情,95%以上都在三恶道里,4-5%得到人身,得到人身中其中1-2%能闻到佛法,其中真正认真修行的百分之零点几都不到。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比例?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比例。所以宗大师的总结非常的精确,很能抓住要害。why不能如理修法?原因就是没有想到无常。贪着现世的快乐、幸福,对生活的关注甚于生死。 我发现道次第论里,这个公式用过两次:就是衰损之门和圆满之门。一个是念死;一个是自他相换。念死是一切圆满之门,不念死是一切衰损之门。利他是一切圆满之门,我执是一切衰损之们。 执着于不死就是贪着现实。对现实的贪着,一切烦恼造业都由不念死产生。念死是一切圆满之门。通过念死,可以帮助我们舍弃今生、舍弃凡夫心,发起真实无违的菩提心。所以念死乃一切圆满之门。 宗大师告诉我们,不要小看念死。现在说修行就要修高深的密法、无上大法,念死、修无常大家都看不上,这是一种错误。因为不修念死无常就无法从凡夫心中走出来。如果无法从凡夫心里走出来,修再好的法,都建立在凡夫心上,都是修不相应的。不要认为没有其他深法可修的人才修无常,或是认为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修一修,或者是认为刚开始修一修,不是要长时间修的,这些都是错误的。应该在初、中、后,刚开始修行要修无常,修行过程中要修无常,最后还是要修无常。 念死的修行,在道次第里基本上跟菩提心地位差不多高。菩提心的各种内容是要修大悲心,也要初、中、后修。 现在修无常、念死,也是贯穿修行的初、中、后。初修无常,可帮我们入道,摆脱凡夫心。中修无常,可帮我们发心精进,因为想到无常,才有可能精进。后修无常,可帮我们证得涅槃、圆满解脱道。所以修无常、念死很关键,是帮助我们引发出离心。 上士道的核心是菩提心,中、下士道的核心是出离心,出离心的生起又离不开无常。所以不要小看念死。不管念佛还是禅定,修任何法门,如果有修无常、念死作为前行,就会修的很相应,因为念无常念的很真切的时候,很多妄想、昏沉、掉举等都没有啦。不念死无常,我们修行没有办法相应,要修的相应是不容易的。 三, 发何种念死心用什么样的心态、心情来念死? 念死其实也包含着,我们why要怕死?因为念死本身,念死之所以会成为修行的动力,其实包含怕死的成分在里面。我们why要怕死?用什么样的心?如果想到总有一天要离开我的财产、事业、妻子、儿女、丈夫、父母...舍不得。是因为舍不得才怕死。这是常人之心、世俗之心、普通人的心。不是我们修行人所要具备的心态。 或者换一种情况,作为学佛人来说,想到烦恼业的生,反正都是要死的,终归是要死的,没有人不死的,一切人都要死,想到死,生起一种恐惧心。如果仅仅如此,念死有没有力量。这种念死,也不能成为你的修行动力。 所以我们念死,念死的目的不是为了念死,念死是为了我们修行服务的、是为我们生起出离心服务的,是为我们的解脱服务的。所以用什么心来念死才有力量,是很关键的。 就是我们要怎么样念死?我们要想到轮回、三恶道的苦。why要想三恶道的苦?原因是我们在无尽的生命中,造下了许许多多三恶道的因,这些因我们并没有忏悔干净,死亡降临的时候,可能进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那是惨不忍睹的,这是我们害怕死的很重要原因。 在现实的修行中,决定上因就是究竟的菩提之因以及人天圆满的果报之因,我们还没有很好的修,或者说我们对生死还没有把握。现在死后会到哪里去?我们根本没有把握。因为没有把握所以怕死。 如果你现在开始就能够对这些问题生起恐惧之心、能认真修行,如果现在开始认真修行到死亡的时候就不会怕死。因为如果不修念死,就没有办法从世俗心、凡夫心里走出来,就不能解脱。就可能不能解脱,一旦一口气不来,就有可能堕落到三恶道,长时间的沉沦,死亡的时候只有后悔的份儿。所以念死、用什么心来念死,很重要。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感恩
念佛十大殊胜利益
念佛十种殊胜利益
一、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形守护。
二、常得如观世音等二十五大菩萨而为守护。
三袜庆、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告颂握。
四、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五、水火怨贼,刀箭杻械,牢狱横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悉皆消灭,所杀怨命,皆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十、命终心不怖畏,正念现前,三圣金台,接生净土,受胜妙乐。夫如来者,四生慈父,三界导师;称名者获福无量,礼敬者罪灭恒沙。若能至诚恳切,念佛礼佛,现获此益,命终往生净土,永樱禅出生死,直至成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
基本上,只要是持一尊佛号的行者,书上说,这样的人不用等到往生以后,现世就已经有十种的利益。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枷杻、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并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持诵阿弥陀佛所得的现世功德就是如此,持诵任何一尊佛皆是如此,因为佛佛道同。依着我们的愿心、福德与自己的修证,而能往生彼处。
恭录自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之学佛释疑(一)第43集《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正伟老师开示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很多,那么我们整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究竟有没有用呢?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念佛圣号的几个功用,南无就是皈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阿弥陀佛,亲近佛。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
1、常得一切天神隐身守护。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顷芦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
2、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以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运苦恼而称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所以说不定你身边帮助过你的救过你的都是菩萨的化身。
3、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会往生净土,见佛闻法。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缺乎游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伏销。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显”的道理。
4、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圆镜,能照天照地,具有无量光明。但被多生尘垢蒙蔽,晦暗无光。一句佛号,是消除妄念的净化剂,妄念消除,心光显露,身放光明可达四十里之远。这是真实不虚的。《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沅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沮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虽说的是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其实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5,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灾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佛,到灾难临头时,内心恐慌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
6、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我们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罪业有形状、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所以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妙空师《持名四十八法》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万劫之苦,念佛为要。”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对于过去所杀害的冤命,我们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佛名,解冤消结,使他们能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善道。自然化仇为恩,转祸为福,无形中消除寻仇报复的恶报。
7、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淫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磁带,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靥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念佛时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是念佛的付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
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
10、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会完全一样。那时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都帮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
念佛对死后有什么好处
可以为来世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世是幸福还是痛苦,取决于今生今世。如果我们在世时,能改正过失,能行善积德,能念佛诵经。这样,不慧游竖仅能改善我们今生的运气,还能让来世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乐。
如果你是磨拍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的话,那就是一种彻底圆满的幸福了,从此,告别一切痛苦,得到前大永恒的欢乐,每天清风明月,鸟语花香,聆听佛的教导,慢慢修炼,直至成佛,然后,再回到我们这个世间,广渡受苦的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47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