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忍辱修心什么意思(忍辱修行是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5-0180

忍辱是什么意思

忍辱主要对治嗔恨心,的确是非常难修的,毕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事,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修忍辱是难修,但是还有更难的呢,在忍辱的前提下还要把事情做好做圆满,那才更难呢!!!

所以,忍辱是必备的基本功,没有这种基本功,想在娑婆世界的人间世界保证不被外境干扰破坏,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蚂明,更别说要到地狱世界里去度众了。所以忍辱功夫非常关键,有很多大菩萨去了西方世界之后,在那里证得了无生法忍的基本功夫之后,才敢倒简核驾慈航重回娑拦物掘婆世界度众生。在娑婆世界若没有无生法忍的功夫,别说度众生了,搞不好就被众给度了,比如被别人一侮辱就嗔恨了,那一下子就被众生给度到地狱里去了,是不是很危险啊!!!

还要说的是,修忍辱是很难,但还有更难的呢,就是前面所说的,要在忍辱的前提下把事情做好做圆满,那才是真难呢!忍辱大不了看开放下嘛,但是在看开放下的基础上还要去担当起责任,还要完成责任,那才是大磨炼大考验啊,都是些大菩萨们做的事啊,能与妖魔鬼怪共处一室,又能不被妖魔鬼怪们所干扰所迫害,还能带领着妖魔鬼怪们做善事做好事,并且还能把事做好做圆满,那都是大菩萨们才能做的事业啊,说来真是自愧不如啊!

(仅供参考)

忍辱是什么意思?

“忍辱是宗教性质,忍辱法门,从浅至深,有五种层次,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修忍辱时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离不开四相。闻赞则喜,闻谤则怒,心中即起波浪,离四相谈何侍猛容易,应先渐修,后可顿超。修行一事樱答没有天生的,纵有顿根的人,亦是过去世修来的。欲求大彻大悟,须以佛法慢慢熏习,每天需要念经,单单念而不解其义,收效甚微,对于经义要圆解、要深解,日常生活当中老颂桥,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运用上去,举心动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人我执不易断,凡事看淡一点,即算有进步,愈淡薄愈自在,即是渐渐的放下。四相空了,说一个忍辱也是多余的。”

佛教中说的个人修行中忍辱,忍辱忍什么

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

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

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也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

行相应知:①不忿怒,②不抱怨,③不怀恶。」另《大智度论》卷六亦云:「众生种种加

恶,心不嗔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是为众生中忍。」同书卷十五也有:「忍诸

恭敬供养众生,及诸嗔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嗔恼欲法,是为法

忍。」在《优婆塞戒经》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就是能忍饥、渴、

寒、热、苦、乐;第二是出世间忍,即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

僧,忍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疑等,能忍难忍,能施难施。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无理的

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

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

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仅为个人忍,也要为众生忍。到达无诤的程度时,就成了八风吹不动,即对利、

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种现象,无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

无生法忍。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

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养而不喜,既无能受的我,也无使我

接受的他,能达如此,则称生忍。此不仅是圣位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

能安己安人、和众共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

根据这样的标准,好像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应该全

部接受,没有反抗的余地似的。然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注意,如果不是出于智慧的忍

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因此透过智慧的观照,应当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风雨水火

的袭击,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绸缪,设法避免,碰码来减少伤害、损失。业报是要正

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经过努力,来改变业报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族简对双方无损并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须接受的;如果对他有益,于己无益,也

应考虑接受的;若对双方都是有害而无益,那就需要设法避免或转变它了。例如:明明知道

对方是醉象、疯狗、狂人,见人就咬、逢人就杀,就当然要设法制止,因对方已经不幸,切

莫让他再制造更多的不幸。但也不可存著「以牙还牙」的报复心态,应是基于慈悲的原则,

自己时时加以反省和惭愧忏悔。对于丧失理性的人,应该通过制约、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

他们兆吵裤得以恢复正常。这对他们自己本身,以及整个社会,乃至所有的众生,都是有大功德

的。

忍辱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语 ksānti,巴利语 khanti, *** 语 bzod-pa。音译羼提、羼底、乞叉底。意译安忍、忍。忍耐之意衫禅。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即令心安稳,堪忍外在之侮辱、恼害等,亦即凡加诸身心之苦恼、苦痛,皆堪忍之。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掘仔七载,忍辱含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佛判塌汪教特重忍辱,尤以大乘佛教为最,以忍辱为六波罗蜜之一,乃菩萨所必须修行之德目。

【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是意思分别是?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槐枣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法门。是菩萨所修之法。“度”的梵语谓“菠罗密”。其涵义是:“从此岸渡到彼岸”,使众生脱离苦海,了脱生死,圆证佛果。

持戒------是对自己的约束。由于众生多生多劫养成了贪的习气,在欲望贪心的驱使下,很不容易自觉放下。因此,用持戒的方法来强制约束自己。

忍辱------是对万事万物诱惑自心的一种忍耐。由于习气深重,尚未悟透各种利益及万事万法皆乃空相,实不可得。即使开悟,习气也非一日即可除尽。这些欲望习气使人凡心不断,时时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使自心不得清净。因此,忍辱正是对外界诱让此惑及内心习气的忍耐,只有在长期的忍耐中,才能断掉这些习气。如无忍辱,在世间很容易被世俗所染,从而随波逐流,懈怠坠落。忍辱并非只对逆境而言,无论顺逆之境都是境。而且顺境之中更易使人麻痹松懈,得意忘形,心生傲慢。因此,无论何境,都能忍得过去,才能在万境之中不动心,最终才能真正进入禅定。

精进-----是对你破障和放下程度的检验,许多修行人虽也心诚,但多年修行却无精进。主要原因是,尚不明白什么是精进。许多修行者认为,只要每天坚持念经、念佛、打坐修禅定就是精进,其实不然。真正的精进是指你在修行过程中,每天破除了多少障碍?放下了多少执着?改掉了多少习气?心清净了多少?向本性靠近了多少?在这些有质有量考核内容的前提下,体现出你在修行过程中迅速地靠近本性,才能称为精进。脱离这些实质性的内容,就是空谈精进和修行。这些内容,正是对布施、持戒、忍辱三法修持程度的检验。如无精进,说明你前三度修持不得法而无效。精进的检验方法,一是每天晚上,对当天修持情况作以分析总结,从破障碍、断执着、改习气、心清净四个方面检查自己。二是梦中检验,如果白天可以做到不动心,梦中还有贪财、贪色、贪吃、瞋恚、恐惧等念生起,仍不过关。如坦明迅果梦中动念,醒后要立即忏悔,逐渐才能在梦中警觉。如此修行,才能精进。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必退。

修禅定的方法分两个方面:

一是动态中修禅定,二是静态中修禅定,二者必不可少。

动态中修禅定,是指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一点一滴各种境界时,心是否能不被外境所牵。例如,吃饭时,认为今天的饭菜对自己的胃口,就多吃一些。否则就少吃一些;当别人误会、攻击、毁谤你,甚至故意刁难你的时候,你有没有丝毫的委屈、烦恼、记恨等念头的出现。这都是遇境动念的表现。如果再细分析,“今天的饭菜对自己的胃口”这一念头,本身即是分别心。再继续分析,这里还有“自己”,则是“我执”未断,有我执而产生分别,由分别而产生贪心。在吃饭中的禅定,则是“食而不知其味”,无分无别不动念头,吃饱即可。但是,就从吃饭这样的小事上,能够做到禅定也绝非易事。对别人的误会、毁谤,如生委屈、烦恼之念,说明心理还在执着“有”,执着虚名,仍未看空和放下。

般若-----即究竟圆满的真实智慧。禅定的目的正是为了般若。只有真实智慧的显现,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你才能突破重重障碍,见到真我本性,才能悟透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悟透宇宙和生命真相后,并非已达成目的,智慧的显现是为了运用,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智慧又如何显现?因此,在智慧出现之前,禅定是手段,般若是目的。在智慧出现之后,般若又变成了手段,而指导众生实践又是目的。

请赐教,佛教的忍辱是什么意思

忍辱,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门。同时,忍辱作为一种品德修养,学佛必须学忍辱波罗蜜。佛法不仅为个人忍,桥迟也要为众生忍。到达无诤的程度时,就成了八风吹不动,即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种现象,无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无生法忍。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如能培消滑遇迫害而不嗔,受供养而不喜,既无能受的我,也无使我接受的他,能达如此,则称生忍。此不仅是圣位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众共配腊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5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