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报庄严土在哪里(实报庄严土也是假的)

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不管是上品,还是下品都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真的也是虚妄的吗?
净土经典明确告隐野原文有声闻三贤菩萨所在之凡圣同居化土和地上菩萨所在的实报庄严土 一切佛净土都是通理 非地上菩萨不能生实报土
九品往生都是化土往生 只有上品上生不久证初地后才能居住报土
说极乐没有化土只有报土的是歪曲佛法神携昌化极乐袜喊的本愿真宗邪说 千万洗耳
学佛常用的方法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还有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了?
四土又称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出自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为天台宗智顗所立之四种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其中,又可分种:
(1)凡居,其内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
(2)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别。实圣即声闻四果、辟支佛、地前菩萨等人所居之处。
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人、实报无障碍土之法.身菩萨、常寂光土之佛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生于此土。
此外,此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则是同.居之净土。
(二)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
(三)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初地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
(四)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余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余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霆。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誉察仔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其它四土
法常、智俨、道宣及玄恽等所立之四土,即诸佛所居之土有四种:
化净土,为佛所变现七宝、五尘之化土体,以佛之神力,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等,犹如西方极乐净土,随诸众生心所乐见而为示现;乃化身所居之土。
事净土,以上妙七宝,即五尘色声香味触为其土相。于此土中,佛周遍光.明七宝处,备诸珍宝,具足妙庄严,假使世界大火洞燃,如来在中,若依经行、若住坐卧,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乃他受用身所居之土。
实报净土,此土以二空为门,三慧为出入路,奢摩他、毗钵舍那为乘,根本无分别智为用;乃自受用身所居之土。
法性净土,此土以真如为体,以莲华王为净土所依;乃法.身所居之土。
华严孔目章卷一‘十种净土章’(大四五·五四一上):‘依小乘义,无别净土;依三乘义,有别净土。略准有四:一化净土,谓化现诸方所有净土。二事净土,谓诸方净土,众宝所成。三实报净土,谓诸理行等所成;谓三空为门,诸度等为出入路。四法性净土,所谓真如;谓以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法苑珠林卷十五、维摩经义疏庵罗记卷七(凝然)]
唯识宗没姿立佛所居之土亦有四种:
法性土,又称庆汪自性身依法性土。法性土,即理土;自性身,即法.身,以真如自性为身。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
自受用土,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
他受用土,又称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实报土,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
变化土,又称变化身依变化土。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成唯识论卷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末]
日本真宗立佛之四土为法.身土、报身土、应身土、化身土。(参阅‘四身四土’ 1700)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为何土所摄。天台家将瞎态十方佛国类分为四土,即凡圣同居土(凡夫与三乘圣人共居)、方便有余土(声闻、缘觉及地前菩萨所居)、实报庄严土(圆教四十一位、别教地上菩萨所居)、常寂光土(诸佛所居)。四土的差别只是就往生者的根机而论。在西方净土本身并无此分别。极乐世界乃是阿弥陀佛依无漏善根所成的唯一清净的净土,而四土的差别乃是往生者唯识所变。
一、凡圣同居土生因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未断见思惑,以一向专念之力,得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临命终时,舍娑婆世界同居秽,生极乐世界同居净。得生净土,即截断生死轮回之苦,故名为横出三界。带业往生的凡夫依念佛功夫的浅深分为三辈九品。而十方世界凡圣同居土的凡夫,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得漏尽通,始截生死流,出凡圣同居土而升方便有余土,此名竖出三界,其事甚难。净宗念佛带业往生净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如是方便直截,殊胜稀有,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知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胜于十方佛土,良有以也。
二、方便有余土生因
若人念佛功深,以离杂乱之心专念一句名号,或系缘忆念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达此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则从娑婆凡圣同居秽土,横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此土以伏断尘沙惑的程度分三辈九品。
三、实报庄严土生因
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若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诚如莲池大师所云:「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弥陀疏钞》)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扰扮,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土。
四、常寂光土生因
法身大士任运进道,四十二品无明,生住异灭四相,悉皆断尽,即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而证究竟无上菩提,究竟无余涅槃,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土,以无明惑的多寡而区别。
一般来说,娑婆世界净业行人,大多生在凡圣同居土。于中随其功行浅深,分三辈九品(或无量品)。兹举几例以证。 天台智者大师,相传释迦之化身。临终时,有弟子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
智磨李源者大师回答:「我不领众,必净六根(相似即、十信位——注);损己利人,但登五品(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此位圆悟如来藏性,圆伏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注)。」
智者大师的回答,表明自己还属凡夫,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蕅益大师临终示偈,表明自己的修证位果,「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蕅益大师自称尚居名字即位,圆悟如来藏性,见地与佛同俦,而见思惑尚未能伏,何况乎断?如论往生品位,蕅益大师亦只能生凡圣同居土。此世间大彻大悟人,亦多多是此等身份。二位大师的本迹不可测度,然其末后示位,以身说法,杜塞后人以凡滥圣之弊,恩德弘深,诚末法净业行人之顶门针。
什么是 实报庄严土 和 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是真正的真常、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它还有个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了。“法身”是体;“报身”、“应身”是用。
“又《合赞》曰:‘《涅槃梵行品》曰:‘云何名如来?’”
为什么叫“如来”?
“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
佛表演的、佛所说的,跟以前诸佛是一样,没有改变。
“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然,故名如来。”
过去诸佛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乘、五乘、十二分教;今佛出世,所演的、所说的,跟古佛相同,真正枣族是如古佛再来,所以称为“如来”。
“又《会疏》曰:孝如‘如来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化身”包括在“应身”里头,所以“应身”有时候叫“应化身”。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
“法身”是体;“报身”、“应身”是用。“报身”是对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现的,这些人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只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无明烦恼”断了,也就是说他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习气,这个习气非常微弱,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习气的厚薄我们完全不晓得,他们自己知道。四十一个阶级,越在下面,这个习气越浓厚;越上去,越淡薄;到等觉菩萨,断尽了。断尽,他就离开实报土,实报土不见了,他入常寂光了。常寂光是真正的真常、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它还有个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了。等觉菩萨“无明烦恼”习气断尽,自然融入常寂光。融入常寂光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这个法身非常灵明,跟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一切众生的信息、起心动念,他全收到;所有一切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通通是波动产生的,那么这个波动产生,他也完凳慎弊全知道。换句话说,我们的念头佛知道,我们身体状况佛知道。我们真正有心求佛加持,必定得到,对我们心的加持。
我想了解佛学里边说的"四土”是指的那四土
阿弥陀佛!主要是这四种净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又称为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国土,是隋朝天台宗智顗大枝握师所立之四种佛土,就是现在分别解释之。
一、常寂光净土:又称理性土,是全然断除根本无明惑,是诸佛之所依处,也就走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净土,乃是常住(梵语nitya-sthita)、寂灭、光明之佛土。
二、实报庄严土:又称为实报无障碍土、果报国。是断除一分无明(梵语avidya)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所居处,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
三、凡圣同居土:又称为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
其中又可分两种:(1)凡居—其内亦有恶众生所吵亮居之四恶趣,即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梵语asura)等,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2)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别。实圣即是声闻四果、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别教之十住等人猛碰庆所居之处。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人,实报无障碍土及常寂光净土之法身菩萨、妙觉如来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生于此土。
此外,此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两种,如婆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是同居之秽,西方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是同居之净土。
四、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梵语arhat)、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乃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是尚存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
以上所记述之论说,主要系就所居住之人而作区别,然其中也有佛(梵语buddha)为教化众生而权化于其间之情形,故又可称为佛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65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