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无佛无众生的境界(无佛无众生的境界是什么)

学佛百科2023-05-0279

佛教最高境界是无佛无众生,对不对?佛经有根据么?

佛教最高境界是无佛无众生,对不对?不对。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参见楞严经 如来藏性。

做到“心中无佛”是什么境界了。是什么意思。

心中无佛

那要轿迹返侍看此人心中的佛是什么了

凡夫可能认为佛像是佛 可能认为善良是佛 可能认为无所不能的神通是佛

可能认为浩瀚的佛经道理智慧是佛 还可能认为罗汉是佛 菩萨是佛 佛是佛

普通人所说的心中无佛,可能是不信佛的心中无佛,可能是不学佛理论智慧的心闭世并中无佛

等等等

这心中无佛,到底是无的那个佛呢?

佛家讲不执著一切,不执著有无,远离一切言语文字,不可说啊

真正心中无佛的人,一定是经过万难,多年的修行,或者再来人天生就有很高智慧的人,已经达到超越对立非常高的境界,开悟见性后才敢这么说的

比如文喜禅师,文书菩萨去看他,他看到文书菩萨来的举起扫把就打,这是很高深不可思议的佛法,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修行的好。

佛经讲无人无我无众生怎么解释?

一切现象变化无常不恒定搭滚仿都会消失,犹如虚空不可得。人我众生都一样,是条件聚合而成,不是恒定的,一开始没有最知纤后还是空,中间过程变化无常,不可恒得的,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形象叫做我(人众生)

如有用备答,请采纳

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

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菩萨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会想他为什么要度我,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占我什么便宜,在你的对面是永远无法度你的。

所以菩萨须无人相。六道轮回,菩萨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难以度化其他道的众生,现鬼相、畜生相,人会轻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现人相、天人相,三恶道会觉得高不可攀,现阿修罗道会吓到人及三恶道众生,所以菩萨须得无众生相。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禅蔽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金刚经强调,前观所化境的众生不可得,此处内观发心能度众生的衡谈菩萨──我也不可得。依修行次第:先观所缘色声等诸法,人天等众生,皆不可得不可取;但因萨迦耶见相应的能观者未能遮遣,还未能现证。进而反观发菩提心和修菩萨行者──心亦不可得,不见少许法──色心有自性,可为发菩提心者。这才萨迦耶见──生死根拔,尽一切戏论而悟入无分别法性。中观贺拦州广明一切我法空,以离萨迦耶见的我我所执为入法的不二门。这样降伏其心,能安住大菩提心,出三界而住一切智海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如何理解佛的最高境界是无佛?

如果有一天携启逗人人都成佛了,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就不存在佛了,也就是说无佛辩卖了!也就是说有旁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有无相生,生生不息!

05有人问:大德答:无佛可成为慈,无众生可度为悲.什么意思

般若自性的境源森界中“上无诸佛可成,下无众生雹厅亩可度”伏搏;

而慈悲,则是学佛修行的佛弟子必备,

通过大慈大悲的修行而达到“上无诸佛可成,下无众生可度”的境界;

因此不可倒因为果!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6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