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上师和弟子(上师和弟子的心是一体的)

学佛百科2023-05-0285

佛经上讲加持什么意义

把自己的功力和修为是一种能量加持人或物体(比如护身符),使物体或人得到一种力量。

加持的现代意思是什么?

加持的现代意思是加护。

加持:梵语adhis!t!ha^na,巴利语adhit!t!ha^na。音译作地瑟娓曩。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称为神变加持。

加持种类

1、身加持是指清净弟子的身业和脉障,得身金刚加持;

2、语加持是指清净弟子的口业及风障,得语金刚加持;意加持是指清净弟子的意业及明点障,得意金刚加持;

3、更深一层意的加持,是指使弟子的心和佛心融为一体,清净阿赖耶识业及所知障,得智慧金刚加持。

加持力最忌讳怀疑心。

作为弟子,不要比较在不同纯森上师面前所得到的加持;同一个上师,弟子间也不要相互比较所得到加持力的程度大小。上梁竖师、三宝对众生的加持是自然而然的,不是造作的。

而且这种加持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无分别的。至于自己能得到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上师、对三宝的信心。信心越大、越坚定,得到做渣亩的加持就越多,感应越明显;反之,则功效甚微。

佛教弟子和师父怎么算是心心相应?

依法锋尘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做滑依不了义经。佛法中没有必须与师纯基腊父心心相应的说法。念佛应与佛相应。

如来密法

如来密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成道之法,在《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这个密法。

《时轮经》中说:不懂得弥勒佛(本初佛),就不懂时轮。不懂时轮者,就不能正确地念诵神的神秘名字,不能正确念诵佛名者,就不会拥有执金刚菩萨的神秘学问,执金刚菩萨是根据金刚乘法而达到的最高境界。不拥有执金刚慧体,就不懂真言乘。所有那些不懂真言乘的人,都将徘徊在永久的生死轮回(色界虚幻)之中。任何法师都必须弘扬本初佛法,任何向往解脱的真信弟子都必须聆听这种教法。

如来密法重视的是个人的直接体验,特别强调人体与宇宙之间的统一性和同源性。人体是宇宙微缩的相对应者。时间、空间的概念完全与生命息的各种形态及不断的变化有关。获得对生命息的圆满控制,那就摆脱了时轮,达到绝对无可变化的吉祥(福),本初无上神(佛陀)就享有这永恒的一切。内在的感受是如来密法的精髓,任何仪轨、法事、膜拜等都是加行方便法,由于无法理解它,所以世人最终从事的是一种形式化哪枣型、僵化、表面化的宗教修习。

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中的精髓就是如来密法,如来密法是心传心的密法,由于这部分内容必须由得道的上师亲传,得道的上师内在蕴藏着本初佛及历代佛菩萨的信息。因此语言、文字没有办法显现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内在实相体的显现,是上师将其内在心境通过灌顶加持给弟子的一种方法,以心印心或叫做拷贝。当弟子的心境与传法上师心境合一时,就达到师徒间的默契,无需用语言和文字等工具,便可迅速进入三摩地,去感受(接收信息)上师的心境,与本初佛及历代佛菩萨的境界合一。

佛祖拈花微笑创建禅宗顿悟法门,顿悟法门特点是: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性),见性成佛。当时达摩老祖来中土传给慧可的心法就是以心印心,也就是岩孙上面所讲的如来密法,这条法脉一直是脉脉相传的。只可惜知者甚少,具有此传承的上师更是罕见。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目的是为了去除世尘的幻相,破幻显真,找回原本不生不灭的本性(佛性),见性成佛。

如来密法最主要的李猜目的是教我们如何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如何控制时间、空间,从而改变自己的因果,脱离六道轮回,达到究竟圆满不生不灭的永恒境界。

【顶严】是什么?好像是和佛教有关 的。

所谓的顶严其实是顶庄严。

凡是见过戚则败观世音菩萨造像的都知道,观世音菩萨的高颤头上顶着一个阿弥陀佛像,这个阿弥陀佛像,叫做观世音菩萨的顶庄严。

在无上佛道的修行中,修行者如果得到真正得道上师的神力加持,该上师的化身随即就会成为修行者的顶庄严。

这个顶庄严,一般人通常无法察觉,但是,它能够为道行高深者所觉察,被加持者的禅定深入到一定程度也能观察到。它不仅是上师与弟盯液子心心相连的纽带,同时,也是弟子心性行为的守护之神。

为什么弟子短时间内与上在一起也能获得很大功德

依止上师的作用何在呢?

遇上一位具德上师,为了令自己的身庆启竖口意三门——身体的行为、口中的言语、及心中的念头,都要视上师的身语意为典范而去修学,这才称为是上师和自己相融。

而非把上师的心和自己的心拿出来,把两个心缝在一起。譬如,现今的医术可以移植心旁肢脏,虽然移植了心脏,但很难将两人的心念相融在一起,因此并非只是把心脏交换而已。

这里最主要是说,令自己生起如同上师身口意三者同等的功德,上师的功誉大德和弟子的功德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产生这个境界,才称得上是弟子与上师心意相融,才真正是与上师相应。

应该要把上师身语意的功德,视为榜样与典范,日日月月,慢慢地增胜增长。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曾说,弟子的镜子就是上师,如果上师有过失,弟子也自然会有过失,所以最初一定不要选错自己的上师。

摘自2012年大宝法王教授《百段引导文》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6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