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说剔骨(什么叫剔骨而死)

学佛百科2023-03-1185

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如何跳出六道轮回?

一、六道轮回的由来

六道轮回是迷了自性变出来的幻相,这是自性流转六道。这个话在经典上有。

所谓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六道之中,也有善恶等级之别:天、人、修罗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较优良故;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众生由其未尽之业,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称为六道轮回。所谓轮回,主要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回旋,在六道中周而复始。佛教认为,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轮回途径不出六道。只有超凡入圣,如佛菩萨,才能超越六道、不入轮回。

二、跳出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就是生物量守恒定律,这个轮回的基础是生死,因果,有了淫欲,自然会繁殖(生),增加生物数量,有了杀生(死),自然会减少生物数量,二者结合,再有因果连接,形成了六道轮回这个循环圈,所以想逃离轮回,必须深信因果,戒淫欲(最好无漏),不杀生(最好素食)。所谓因果,并不是线性的,在法界之中,众生相互影响,就好比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分子之间相互碰撞,没有一定规律,此乃无常,但以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分子做个多少功(能量),这些功(能量)会从不同的分子上在反弹到这个分子上,而佛是觉悟,把自己融入在虚空之中,无时间,无方位,如如不动,众生却是贪着世界观,有时间迁流,有方位移动,自然会有碰撞,因果从此连接起来。所以在做到不淫不杀的同时,还需要明心见性,得大觉悟,方能跳出六道。

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真正目的是什么?

哪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对其打死龙王三太子、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现莲花身、扶周灭商的事迹很多人都如数家珍。然而,一个神话人物总是经过漫长演变的,揭开其背后的历史,往往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对这个神话人物所知甚少,关于哪吒也不例外。

哪吒源于印度佛教

《三教搜神大全》卷七写道:“哪吒本事玉皇驾下大罗仙。??玉帝封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封神演义》中也将哪吒描述为玄门弟子,如此看来哪吒应该是道教神灵。然而事实上哪吒源于印度佛教。

哪吒梵文全称为Nalakuvara或Nalakubala,最早记载哪吒的文献是《佛所行赞》,此书系古印度马鸣所著,北凉昙无谶翻译,其中将哪吒称作“那罗鸠婆”。根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统计出来的汉语音译共有九种,分别是:那罗鸠婆、那吒鸠伐罗、那吒矩?(wā)??⒛沁葛??蕖⒛沁妇悴?蕖⒛倪妇卟?蕖⒛沁妇惴ヂ蕖⒛??(ná)、那吒,前七种是从梵语中全译过来的,后两种是只取前两个音简译过来的。宋代以后禅宗文献均作“那吒”,而明清戏曲小说则用“哪吒”。

【哪吒】

哪吒的家世

根据《佛所行赞》记载,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一说为孙子),“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即哪吒)。”《毗沙门天王仪轨》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

毗沙门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他和东方的持国天王、西方的增长天王,南方的广目天王,并称为“四大天王”,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四大天王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教中,其中毗沙门天王叫做具比罗,他除了是北俱芦洲的守护神,还是财神。根据《罗摩衍那》记载,具比罗本是罗刹国国王之弟,后来被梵天封为财神,夜叉(又译作“药叉”)是他的随从。大概就是这一重关系,所以哪吒有时候也被说成是药叉,如:《不空\索神变真言经》云:“那吒鸠钵罗药叉大将”。

【多闻天王】

但是我们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看到的都说哪吒是李靖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由于李靖与毗沙门天合并所致。李靖原是隋末唐初的著名武将,战功彪炳,在唐朝时封为卫国公。后世逐渐被神化,最晚到元代时已经和毗沙门天合二为一了。元代刊本《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下“鬼谷下山”一节云:“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而哪吒也就理所当然的变成了李靖的儿子。

然而,到了明清小说中,这位托塔李天王又和毗沙门天王拆开了。《西游记》写道:“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毗沙门天王属于四大天王之一,由此段看,显然李靖又和毗沙门天王分家了。分家还不打紧,最关键的是哪吒这个儿子从此却随了李靖。

【李靖】

哪吒有两个哥哥,叫做“金吒”和“木吒”。木吒,原作“木叉”,乃是唐代僧人僧伽的徒弟。据传僧伽乃是观音菩萨转世,所以木吒也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弟子。金吒,原作“军吒”或“君吒”,与“金吒”为一音之转,大概是由于木吒的名字正好应了五行当中的木,所以后人认为“军吒”也该改成“金吒”以应五行。其来源尚不能确定,一说与密教当中的军荼利明王有关,一说与毗沙门天长子最胜太子有关。

哪吒的形象

四大天王是佛教护法神,专门负责护持佛法,斩除佛敌,哪吒曾作为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同样也担负起这项职能。为了起到威吓的作用,哪吒经常被描述成忿怒相,《五灯会元》云:“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哪吒传奇》中的哪吒】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封神演义》中皆说哪吒有三头八臂,《西游记》则说哪吒有三头六臂,《五灯会元》一会儿说有六臂,一会儿说有八臂。有学者认为一般人都是一个头配两条手臂的,哪吒有三个头,自然应该只有六条手臂才对,这是想当然的观点。首先,哪吒多头多臂的特征是继承自印度神话的,印度神魔多首多臂者甚多,而中国鲜有这样的神魔。其次,观印度神话中的神魔头和手臂的数量不一定遵从正常比例,梵天有四头四臂,毗湿奴有一头四臂,罗婆那十头二十臂。所以无法凭正常人有一头两臂就断定哪吒是三头六臂。现存佛经中一般多说哪吒为八臂。

此外,现代影视剧中的哪吒没有第三只眼睛,而《五灯会元》《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封神演义》皆说哪吒每个头上有三只眼经,合计九眼,唯有《西游记》不提哪吒有九眼。

哪吒现莲花身

《封神演义》讲道:哪吒打死了龙王三太子,四海龙王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无疑是哪吒生平中最悲壮的一幕,所幸后来他的师父太乙真人用莲花、荷叶、莲藕为他塑造了一具新的身体。

【哪吒现莲花身】

这个故事雏形也来自于佛经,而且一开始不是为了表达孝义的精神或者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勇气的。宋代佛教文献《五灯会元》云:“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华(通“花”)上为父母说法”,《禅林僧宝传》亦有此记载。这里已经出现了“析肉还母,析骨还父”和“现本身”的情节,以及“莲花”元素,但未出现打死龙王太子、龙王兴师问罪、太乙真人为哪吒塑造身体等情节,可知这些情节是后来添加上去的。

既然不是龙王逼迫,那么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本来是为了什么呢?这与佛教的教义有关。佛教认为人类的情感和欲望是造成一切苦难的根源,所以主张人应该割舍掉情感,断绝人际关系,超然世外。而在所有情感中最难割舍的肯定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按旧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人的血肉是父母赐予的,因而这种联系比一般的情感联系或社会关系都要牢固。由此可以推出,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真正目的正是为了斩断这种亲情羁绊。

另外一方面,古代哲学家和宗教家大多轻视肉体而注重精神,认为肉体是精神暂时的寓所,它是虚假的,唯有精神才是人类的真正实体。所以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还代表着将精神从肉体中解放出来,由此呈现出了生命的本来样貌,即为“现本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莲花这个意象。在印度神话中,最初的神灵梵天是从莲花(一说金卵)中诞生的,因此他通常都被描绘成盘腿坐在莲花上的样子。这里的莲花除了含有生殖崇拜的意味,还是神圣的象征。后来莲花意象也被佛教吸收了,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佛、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上的,可知莲花代表了一种成佛成圣的状态。哪吒割舍了人世间的情感羁绊和肉体,领悟了佛法的真谛,达到了神圣的状态,故而现于莲花之上。然后他又反过来对父母说法,将出世的法门传递给他们。

【佛往往端坐在莲花台上,莲花是神圣的象征】

而后人不理解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和哪吒现莲花身的佛学寓意,所以对这段神话进行了重新演绎。

参考文献:

付方彦:哪吒形象流变及研究

李小荣:哪吒故事起源补考

李文刚:哪吒形象演化考论

“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节选于哪里

“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不止是是封神榜的情节,也是《西游记》的情节

在唐僧被捉进陷空山无底洞,找不到妖精,只找到两个牌位,牌上写着:尊父李天王位和尊兄哪吒三太子位,拿着两个牌位告李靖状,李靖和孙悟空有仇,李靖拿刀砍悟空,却被哪吒将斩腰剑架住,有原文: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

施刑者下地狱也会被抽筋剔骨 因果循环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自作自受。

自己向天吐的痰终归回到自己身上。

报应不爽。

对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全过程描写。。越细致越好!!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你没看过 《封神榜》吗?

《封神演义》说:一日哪吒去东海沐浴,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摇动不已。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火哪吒被打死。后来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吒打死。龙王秉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后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后,其师傅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又赐给他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后助姜子牙兴周讨伐纣王,战功显赫。

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

参考资料: ;wtp=wk

望采纳~~~~~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7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