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禅林宝训笔说(禅林宝训注释演莲法师)

学佛百科2023-05-0384

《禅林宝训》卷一 注释摘要

五    大觉禅师引世人的蔬财慕义,轻财重义的故事(包公都叹为稀有),正色呵责为了争点财利而吵闹不休,让执事人都无法处断的不识廉耻之出家人,一齐摈出寺院。

六散答春    圆通居讷禅师说大觉怀琏和尚仪表态度中正而不偏邪,无论动静,总是保持着自尊自严,表现的行为无不中规中矩,便知他一定是个有道德的人;又听他所说的话,语言简洁而深含至理,也冲耐可断定他是一个很有学问修养的人。大凡一个人具有这么完美的资质,很少有不成大器的。

以此诫学者应当自尊自严。

七    居讷禅师称病再三推辞不应天子之诏,举荐大觉怀琏禅师应诏。谦逊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平常的人,只不过是混杂在僧团中滥竽充数罢了,至今年纪老迈,耳聋眼花,能安心住在这清静的山林间,吃一口举老闲饭,喝一勺清水,已是很侥幸了。我自己既没有真修实证的工夫,即使封我作佛作祖,我也不会感到称心快意,何况其他的呢?先哲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是名气太大了,住在哪里都不自在。’

      我平生只晓得凡事能知足就好,何必以声名利养自累。如果心中总是对现前的境遇不满意,那要到何时才能满足呢?正如苏东坡所说的:‘知道过清净安闲的日子,就是最有福的人;能够知足,便是最富有的人。’”

能避虚名而保全高尚的节操,能自始至终坚守僧家本色,在圆通居讷禅师,是真正做到了。

【古德贤慧阔达,不以声利自累。以此训学人当效法古德,谨始慎终,保全名节。

不为贪缚,乐行布施出处

不为贪缚,乐行布施出处,“佛子!菩萨摩诃萨所有一切内宫眷属、妓侍众女,皆颜貌端正、才能具足,谈笑歌舞悉皆巧妙,种种衣服、种种华香而以严身塌态,见者欢喜,情无厌足。如是宝女百千孝逗万亿那由他数,皆由菩萨善业所生,随意自在,敬顺无失;尽以布施诸来乞者,而于其中无爱乐心、无顾恋心、无耽著心、无系缚心、无执取心、无贪染心、无分别心、无随逐心、无取相心、无乐欲心。菩萨尔时,观诸善根,为欲令一切众生咸得出离故回向,得佛法喜故回向,于不坚固中而得坚固故回向,得金刚智不可坏心故回向,入佛道场故回向,到于彼岸故回向,得无上菩提心故回向,能以智慧了达诸法故回向,出生一切善根故回向,入三世诸佛家故回向。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如是法,生如来家;增长诸佛清净胜因,出生最胜一切智道;深入菩萨广大智业,灭除一切世间垢恼,常能供施功德福田;为诸众生宣说妙法,善巧安立,令其修习诸清净行,常勤摄取一切善根。菩萨尔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常得无量三昧眷属,菩萨胜定相续不断;愿一切众生常乐见佛,悉入诸佛庄严三昧;愿一切众生成就菩萨不思议定,自在游戏无量神通;愿一切众生入如实定,得不坏心;愿一切众生尽获菩萨甚深三昧,于诸禅定而得自在;愿一切众生得解脱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属;愿一切众生种种三昧皆得善巧,悉能摄取诸三昧相;愿一切众生得胜智三昧,普能学习诸三昧门巧衫卖;愿一切众生得无碍三昧,入深禅定终不退失;愿一切众生得无著三昧,心恒正受,不取二法。

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小人者,日日所作,无非过恶,又安用言之?

朱世源链英问晦堂曰:“君子不幸,小有过差,而见闻指目之不暇。小人终日造恶,而不以为然,其故何哉?”晦堂曰:“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不得不指目也。若夫小人者,日用所作,无非过恶,又雹档孙安用言之。”

《禅林宝训》

[今译]

朱世英问宝觉禅师(字公晦):“君子真是不幸,稍稍有一点小过失,大家看见了都马上指责他。而小人整天做坏事,人们却都不以为然,这是什么原因呢?”宝觉禅师说:“君子的德行好比美玉,有点瑕疵生在内蠢念,痕迹一定显于外表,所以看见的人惊叹他有不足,不得不指出来。小人每天所做的无不是过错罪恶,又哪里值得去说他!”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80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