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无心之心(无心之心才是真心)

学佛百科2023-05-0383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常普培让法师开示:观慧中搭自在菩萨前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道德经》49章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第一部分: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圣宣讲无心教法,此是心法源头,直通禅法;道德经以道妙德善为宗,第一章宣讲道妙,此章宣讲德善

僧肇说:圣人乘真心以游世,德善以真心为本,无真心何有德善?真心即无心之心

《四十二章经》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无修无证者又无心道人,修之无心,顿超三界

严遵说: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无心之心可通万心

世人不能解脱就是这颗心,也称凡心、凡情,而证悟者的心是无分别心,能够玄照世人的真心

庄师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证悟者的心像一面镜子,外物来了不会像凡心一样奔出去迎接,外物离开也不会像世人的凡心一样依依不舍

这颗心才是无心,它能够照出外物的真相,不会失真,任凭外物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只照见真相,内心纹丝不动,而世人的凡心唤并受外物扰动,或喜或悲,或嗔或怒,受伤不轻

“圣人无常心”修的正是这颗心,不被扰动的心才是真心,只有不被扰动才能直照真相,百姓心才能了了分明

因此真正有道的圣人,是用无常心治天下的,就是没有主观的成见,没有我见,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现代所讲的民主自由真正的道德精神,就是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善的人,我会善待;对不善猛镇的人,我同样也会善待;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善的境界

对有道德,相信道德的人,我会信任他;对没有道德,不相信道德的人,我同样会信任他;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信的境界,不论是至善的境界还是至信的境界,这都只是征得无心的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歙歙是指包含,一个得道的人,始终是包容一切的;浑是指浑厚,就是阴阳浑厚,善恶是非平等,在圣人的心中,善人可敬,坏人可怜,可敬与可怜,只是两个方向的不同表达,而爱人的仁慈之心是一样的,这样对于善恶是非才能浑厚,才能包容一切

真正的圣人他的道德修养就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他能代表天地之心;这个天地生成万物,生了补药,同时也生了毒药;生了好看的花,也生了很难看的草,但是不论好坏,这些都在他的涵容化育之中,所以人枝链粗的道德修养,是要效法天地之心,才能够达到浑然、浑厚

拿人道来讲,圣人之道是以父母心为心,等于他就是一切众生的父母,他看天下一切人,如自己的子女一般,这也就是第二十章所讲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内容的延伸

无心之心无爱之爱,是什么意思?

“无心者无链轿爱”的意思是腔悔:

没有美好心灵的人是没有爱的棚圆肆。

比喻要做一个有心自己人,有着发自内心的爱。

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摩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分析

【般若】 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碰则雀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 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盯兆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笑早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 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无心的反应才是真心的】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解释。。

无心的反应才是真心的意思是这样解释的:就是你不经意的一个反应,代表了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是什么意思

众生本无相,真心是没有心租辩迹思在钻研,真得弊并到是无意中的获得,真正有用的是看似无用之人.

大概意思就是要我们放下执着,舍弃执灶芹迷

佛有相则无佛,神有相则无神,我们只要心中有个笼统的概念就行,不要太去钻研佛究竟长什么模样,,只要我们把佛都看成舍利子就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80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