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关于山河大地都是我(山河大地皆是我身)的信息

学佛百科2023-05-0485

愿有今生,无来世。人间,我将永不踏入?

看起来对今世今生怨言极大唉。

其实,人生种种,只不过是上帝预编的剧本,不管是荣宠贵贱,不过是角色演绎而已。你看小说吗,你看影视剧吗,道理是一样的。

不要太当真,要不要太无所谓,自然而然郑橡携,朝着阳光喊伏走,尽管背后有暗影,知道就行,不必如老过于在意。

请问人是从哪里来的?山河大地从何而来?

一切法从心想生,也就是唯识讲的心现识变。万法都是由自性信睁所变现的。这个世界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是相续就是有变化。不是真的。因是能变果是所变。例如我们造人道的业因。我们就现人法界。同样造地狱道的因就现地狱法界。佛法界也是如此。自己和山河大地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相的生灭速度太快了雹乱。所以我们认为我和山河大地都是存在的。实际滑肆岁它是不存在的。但我们看不见。阿弥陀佛。

张学友的《微尘》 歌词

歌名:微尘

演唱:张学友

作词:古倩敏

作曲:古倩敏

专辑:《忘记你我做不到》

歌词:

熙熙攘攘忙忙碌碌

从没有时间把我脚步来看清楚

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哭完又笑笑完了又会哭

多少问题的答案是说不出

不知寻到是苦恼还是幸福

明知是梦却依然那样投入

 轿游 光阴无情的巨轮谁又挡得住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

何况是尘中的尘

是是非非情情爱爱

你还要不要紧紧的抱着

舍不得放不开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

何况是尘中的尘

想要解脱想要受缚

就凭你一颗心去判夺

谁在纳闷谁在快乐

谁来受生来病死又会谁来成佛

身如泡沫如何寄托

心念如电如何去探索

多少问题的答案是说不出

不知寻到是苦恼还是幸福

明知是梦却依然那样投入

光阴无情的巨轮谁又挡得住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

何况是尘中的尘

是是非非情情爱爱

你还要不要紧紧的抱着

舍不得放不开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

何况是尘中的尘

想要解脱想要受缚

洞帆让就凭你一颗心去判夺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

何况是尘中的尘

是是非非情情爱爱

你还要不要紧紧的抱着

舍不得放不开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纳局

何况是尘中的尘

想要解脱想要受缚

就凭你一颗心去判夺

我有点害怕涅槃,求解谢谢

师兄,你把涅槃理解错了。涅槃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更不是连“我‘也没有了。如果连”我“也没有了,那么佛又是什么?佛针对某些众生贪欲大,贪恋身体的,对这纳悄些人说“苦、空、无常、无我”,是告诉他们,众生都是苦的,诸色皆是空的,凡有相皆是无常的,四大假和之身不是真我而是无我的。在众生彻底理解了这些以后,佛又在《大般涅槃经》中开示,涅槃的境界是“常、乐、我、净”。什么有常乐我净?就是众生的佛性啊。他无形和茄滚无相,无边无际,圆满具足,能生万法,又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所以是常,是乐,是有真我,是清净。佛性常存,不同于生灭意识心之无常,所以佛性就是“我”。前者佛说的苦空无常无我,是对小根性人说的不了义法,后者说的常乐我净,才是唤余究竟了义。佛性就是真我,真我就是佛性。佛性剧组一切,能生一切,而又不被一切所转动。佛知之,而又能起妙用现三十二相之妙色身,众生不知,所以只能被动地受业力系缚,现丑陋污浊之色身,在六道中轮转。所以师兄说怕涅槃了就无我了,那是对于涅槃的理解不够深刻。请师兄去读《大般涅槃经》,佛陀再本经中专门为众生开示“我”的真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是天童点赞同道的句子。

青原若是看到,就笑了。

柱杖是啥他忒清楚了,俗名拐杖,学名禅杖。

所谓柱杖子与山河大地,名为两个,本质一体;虽言一家,作用而别——这个他更清楚。

所以说凡惺惺相惜者,须在同一层面、须是同一〇内人,否则越说越乱,不如不说。

索性他丢下了拄杖,他又取来山河大地,来给知音(或弟子门生)讲述自己参禅经历的三重境界:

就是说:

未曾参禅前,见山水见山水;

有个入处时,见山水不是山水;

到了休歇地,山水仍然是山水。

就是说:

你懂我说得啥,知我言外之意晓我弦外之音,咱们吃饭。不明白的不约——所以不要以为这是卖老之言哈——“老僧”者,非其本人色身体,乃喻道耳。

此青原惟信(的证见),非彼(唐代慧能弟子)青原行思。

此 “山” 此 “水” ,亦非彼山彼水,是 “山河大地” 的代表,是 “芸芸众生” 的代表——隐代天地、世界、宇宙、本体,紫阳真人曰“如来妙体遍河沙”。

long long ago,山水自然是那山水,而人脱离了自然,所谓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所谓 “百姓日用而不知” 所谓 “人人憎个个笑” 。

参禅前的世界,就不多说了,混沌死而人得活——就是众生在识神“指导”下的存在状态。

而吾人修道,于静笃时分,于六根脱落之际,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皆为 “识神退位” ,所以山水不是。所以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别说山水皆非了,心境亦皆非矣:

拿出自己曾经的日记啊、作文啊,这真是我写的么?是笔者曾经的情怀或情绪么?

换言之,一个社会化的、组织化的、逻辑化了的头脑;一个建立在语言、符号和诸相上的头脑——忽然面对一个 “不辨是非” 的、一个 “不能识别” 的真理(或真相)时,只有瞠目结舌。

吃过砒霜,吃过金子,甚至吃过粑粑……

早年读南老的书,很惊愕。聆听这些过来人谈他经历的细节,可以看出那投入者的决绝之心,可以看到由迷信向理性转变的节点。

是呀,南老跟人说这干什么呢?

人以为他在跟你说笑话,或者插科打诨?

他是在给人说,“天下修行是旁门八百,左道三千啊!”

他是在给后人留言,社会上有多少说法布道的,都属于歪嘴念真经,古今皆然。

见粑粑不是粑粑,与见山水不是山水,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描述。

概而言之,这只是一个短暂过渡,是天人合发之作用,是转识为智、 “反者道之动” 的拐点。

穿越了这关口——

或者过去这个 “应激状态” ;

或者说这药劲下去了;

或者说“绝后再苏”后;

见了粑粑,嗯嗯,还是粑粑。

只缘缘起性空、“银山粉碎”、六根脱落时,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空中亦 “无色身香味触法” ,空中亦 “无眼耳鼻舌身意” ——佛经所言,何其直白!

种种“通俗的说法”中,往往说某某的禅风“险峻”某某的禅风“路滑”,不知何指。

为什么看不穿?

盖因天人之间,隔着一堵肉墙咧——曰 “色不是空空不是色” 曰 “皮囊” 曰 “肉袍” 。

或曰不懂,能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换言之一下么?

不需要换言之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就是 “见色非色见空非空” 么?青原说了,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

会说的多说点塞。那大颠说了:

“圣贤不见有色有空,内外无分别,常自寂灭相,光明动耀,遍周沙界。安色空二字,俱不可得。”

那船子说了:

“它后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圆做处莫藏身。吾在药山三十年,只明此事。”

所谓不方不圆、非色非空,都是直接陈述修行的体验的“哲学”总结。

而能与捧读之间,会心一笑者,鲜矣。

即便同道明明白白地都是说了,能会心一笑者,孝闷亦鲜矣。

比如,青原的 “有个入处” ,就是船子契入后的 “藏身处” ——这个很好理解。

船子又说, “没踪迹处莫藏身” ——人们就不好理解了。

请问诸君,这不方不圆、非色非空之处在哪里?

船子谓之 “藏身处,没踪迹” 说得妥帖不?

青原谓之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说得妥帖巧腔弯不?

龙牙谓之 “道与心空状一般” 说得妥帖不?

汉月说 “圆不圆直不直,若人道得出,与你做相识。”

在 “休歇处” 、在总督名 “无为” 的地面,即 “元神主事” 、真如法界下,亲见了本地风光,青原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皆因为我就是山水!所以,柱杖子也就是山河大地喽!

但入药镜、深入法界,就不要藏了哈,盖本地风光,已显山露水——这不就是咱和咱要去的西天么还藏啥子藏咧?

已经爬上了山巅那柱杖咋还不扔了?!

已经过了河还惦记着啥子大法船?!!

嗯嗯, 此身=柱杖子=一

换言之,我与山水,已然 “合二为一” 、不分彼此,庄曰 “混沌” 曰 “物化” 、马祖说 “即汝便是” 、警玄说 “撒手那边千圣外,祖堂少室长根芽。鹭倚雪巢犹自可,更看白鸟入芦花。” 换言之, “主观世界” 已经泯灭,只剩下了一个 “客观世界” ——先前 “你的” 一切、你的 “所有” ,现在已经非你所有——包括 “苦谛” 与烦恼!那你还惦记啥咧?

换言之,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样不是你的了,你还惦记啥咧?嗯嗯,“苦谛”与烦恼乃至众生的全部苦难——也是你的啊!不见佛说 “烦恼即菩提” ?不见维摩诘说 “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不见六祖说 “淫心本是佛性” ?

换言之,不见《金刚经》说 “是既不是” ?

换言之,“苦谛”与“烦恼”,乃至众生的“一切苦厄”,以及“地狱”以及“三界”,皆隐代吾人“心”——当人征服了自己的心的当下,即征服了世界,哲学曰“天人合一”!

所以佛说要 “度一切苦厄” 在实修的意义上,他是要人征服自己的欲壑啊……

面对这个欲壑,婆罗门教给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以欲治疗欲。一套是“死心”——佛法是在后一套方案上展开的。所以马克思博士说印度文化带有“精分”气质,即此。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和 “度一切苦厄” 理解错了,导致的结果就是满世界的瞎跑满世界的“说法”满世界的“教化”,自己修不成正果的,一个人也度不了的!不说了,说多了会让心怀大志的要救赎天下的——就是无暇自顾的——人来喷……

烧脑是吧?进得这个青原的 “入处” 就是桃源就是清净就是船子的 “藏身处” ,就不再烧脑了哈!

烧脑是吧?进得这个青原的 “入处” 就是桃源就是清净就是船子的 “藏身处” ,就不再烧脑了哈!

咱放下话头,咱用“正常的”对话,好好说话,那这第三禅境就是:

见山(我)是山,见水(我)是水——因为尔时 “无我” 矣!道曰 “吾丧我” 。

故而只说山水,不提 “我” 也罢——憨山说 “空中人” 。大悲说 “嘉州大象,被蛇吞却” ——换言之,蛇即是象象即是蛇。

换言之,非蛇非象不方不圆。

换言之,蛇不异象象不异蛇。

换言之,我是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是我。佛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换言之,人在山水中,两下无间隔。佛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或曰,怎么能不提你?

或曰,不提就没你事了?

圆通知道, “北斗里藏身” 。

或曰,当时你在弄啥?

船子不仅知道,他还把“细节”说给了夹山, “它后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参吧, “忽遇着踞地狮子,向什么处躲避?”“遍界绝踪迹。” 还不明白?

彼时彼刻如来说 “一切法无我” 恰如彼时彼刻毗卢遮那说 “(我)遍及一切处” 。

换言之,此时此刻 “我” 在 “成佛做祖” 恰如彼时彼刻王阳明在 “做圣人” 。

切莫惊讶先,达摩不是说了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马祖不是告诉过嘛, “即汝便是” 。

自信点,不要惊讶—— “一粒但能轻嚼破,始知佛法总无多。”

又所谓 “人人皆是佛” 又所谓 “处处皆是佛” ——大乘之所以为大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佛教善于抽换概念的习气看见了没有?

对头, 人人≠人人

人人=山水=尽大地=山河大地=全世界=宇宙=本体 ……

不见六祖说 “若识众生,即是佛性” ?

不见雪峰说 “尽大地是药” ?

不见大颠说 “山河大地从什么处得来?若从这里,一一明得便了。芥子纳于须弥,须弥纳于芥子。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神通自在,出没自由。或现大身,满虚空界;或现小身,微中极微,细中极细。抛向诸人面前,打鼓普请看不见” ?

不见万松说 “道有,通身无影像;道无,遍界不曾藏” ?

不见伍柳说 “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 ?

不见高僧说 “春暖花开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

不见高道说 “一粒粟中藏世界”?“如来妙体遍河沙”?

不见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尤其是文人画,大多是 “人迹罕至” ?

但是取《内经图》来,分明看到一个人有没有?

噫,看不见那个隐身于山水中的、隐约混沌的侧坐“人形”么?

乃表古之 “天人合一” 今谓 “天人同构” 之哲学意境也,所谓 “会万物为自己。” 所谓 “我是如来真骨肉,肯将妄语诳寰中?”

未修前的“世界观”,还要说一下么?

就是大众的日常状态哈,观众可谓无一不解:

人见山水时,人自是其人,山水自是山水——两者之间隔着一堵肉墙嘞。

嗯嗯,即便人们引圣人说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又说山水很治愈哈,很“疗伤”哈,但是毕竟也不知山水之本质啊,不知山水在圣人眼中究竟为何物……

请僧肇说, “会万物为自己”。

请云门说, “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

请宗杲说, “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尽在径山柱杖头上,同时放大光明。照十方法界,直得山河大地万象森罗,一时稽首。”

请憨山说, “内外一齐拈却,大千世界全身。”

请回道人说, “口对口窍对窍” 。请紫阳真人说,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内外圆通到处通” 。

竺法护译为 “天见人,人见天。”

僧睿再译, “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鸠摩罗什啧啧称道 “善哉善哉” 。

所以老僧留的作业, “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人当复以 “不同不别” 呢,还是 “亦同亦别” ?

这要看人手里有没有柱杖子。

未起修前:

我看山水时,我自是我,山自是山,水自是水,主自是主,客自是客。

在休歇处:

“来去是客,不来去是主。相念无生,即没主客,即是见性。”换言之,我看山水时,我自是山水,山水自是我。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啧啧, “只有” 这二字,自个咂摸吧。

咂摸得出“忘情默照”之趣, “许汝亲见老僧” ——呵呵,说了,且莫以为老人家在耍大牌:

老僧=如来,如来=虚空,虚空=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啥都没有

嗯嗯,弟子问 “如何是出家?” 赵州还说了, “不如见老僧” 啊!

注意这里:

老僧≠赵州本人,老僧=如来

因为第二种境界,就是我们修行生涯中的 “拐点” ,即青原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之 “入处” 即船子说 “藏身处,没踪迹” 之 “藏身处” ——修行人就是在这里,拿到了柱杖子,有了柱杖引着,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知平生被眼瞒。” 所以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复着说:

维摩诘说 “芥子纳须弥” ,雪峰说 “尽大地是药” ,这些都不单是比喻,这是 “慧剑当心刺” 之际, “心亡法亦亡” 的那一瞬间,所谓 “银山粉碎” 。

“银山” 指心,“心碎”到了个甚么情形?

碎了一地,碎得“遍及一切处”。

尔时, “六根脱落” 、 “识神退位” ,用现代语言说,彻底失忆了:

人与世界混沌一体,靠什么去分别山水?

或沉迷于痛苦不能自拔?达摩说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这就是佛陀寻觅了一生,解决人生之 “苦谛” 的药!最彻底的 “移情” 、彻底的 “浑化” ,彻底地融入了自然——所以雪峰说 “尽大地是药” !

嗯嗯, 尽大地=自然=本体

赵州说 “不方不圆” 观世音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肇译 “真空妙有” ,罗什叹为观止!

道曰 “元神主事” 。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怎么解释?

万法随着因缘,而迁变,比如有阳光雨露,种子就萌发,没有就死掉,如此生灭无常,没有永恒的实体,所以是空。而空不代表没有缘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花还是有开;同时,也没有一个“空”可以给我们依赖,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对立而返厅统一。但是当我们万庆世册缘放下,不誉宏要执着于假象,假象看破了,自己本有的清净圆满的心性就显现。山河大地都是我真心所展现,没有区别对立,哪里可以安置一个观念,说这个是“你”,那个是“我”呢?所以禅法是不二法门,离颠倒分别,“法”、“无法”都是戏论,要看破,放下,就能随缘自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95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