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灭圣谛是什么意思(灭圣是不是灭生老人)

学佛百科2023-05-0497

苦灭圣谛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苦灭圣谛 即灭圣谛。法蕴足论五卷十一页云:云何苦灭圣谛?谓即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耐笑染,灭,寂静,隐没。如是略说苦灭圣谛。若广说者:则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何因缘故即诸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谓此四爱、若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吐;后有苦果、相续生起。若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吐;后有苦果、不复生起。故此永断等,名苦灭圣谛。何因缘故即二爱三爱、复有三爱四爱五爱六爱、及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隐没、皆名苦灭圣谛?谓此诸法,若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吐;后有苦果、相续生起。若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吐;后有苦果、不复生起。故此永断等、名苦灭圣谛。即此苦灭圣谛,亦名室宅,亦名洲渚,亦名救护,亦名归依,亦名应趣,亦名无忧,亦名无病,亦名不死,亦名无炽然,亦名无热碧亩历恼,亦名安隐,亦名清凉,亦名寂静,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安乐,亦名不动,亦悔搜名涅槃。如说涅槃是真苦灭。是诸沙门究竟果故。如是断等名灭谛者,谓此名涅槃,真实是涅槃。此名为灭,真实是灭。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灭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涅槃,此是灭;此是涅槃性;此是灭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灭谛。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苦灭圣谛。复次苦灭圣谛者,是假建立名相言说,谓苦灭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八卷十页云:问:苦灭圣谛云何?答:如契经说:即诸所有爱,及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余断弃吐尽离灭静没;是名苦灭圣谛。问:既说诸爱无余断等名灭圣谛;即集亦灭。如何但说苦灭圣谛?答:此亦应说集灭圣谛,而不说者;是有余说。复次已说苦灭;当知即说集谛亦灭。以苦与集,是一物故。复次若说苦灭;应知已说集谛亦灭。要灭其因,果乃灭故。复次为所化者,欣乐灭故;但说苦灭。谓所化者,于苦厌心,胜于厌集。无始时来,为苦逼故;今闻佛说苦灭圣谛,便生欢喜。言此弊恶众苦灭尽,甚为快哉。由此喜心,速求证灭。由如是等种种因缘,世尊但说苦灭圣谛;而不说为集灭圣谛。

文化详解:佛教中的四圣谛是什么东西

在佛教文化中的四圣谛是要告诉人们人生的四条真理:苦,集,灭,道。想要正确的让人们认知自己人生的本质就是苦的,还有之所以苦的原因。又应该怎么去消除苦和达到最后想要的目的,但是有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就跟我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蔽坦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耐禅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苦圣谛:

苦即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两种果报。

集圣谛:

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灭圣谛:

灭圣谛即是苦灭圣谛。它说明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灭是指灭除惑、业、苦昌并尘,断着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灭,即是涅盘。

道圣谛:

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盘之路称为道。广义的说有三十七道品,狭义的说有八正道。

佛教的"四圣谛"到底在说啥

四谛,又叫四圣谛。“谛”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不颠倒”,引申义就是“真理”,“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那么,“四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四谛奠定了佛教教义的基础,可以说佛教所有的重要的哲学思想都与四谛有关,都是为了从某一方面为它论证。四谛理论在佛教的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

扩展资料

四圣谛的次序: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扮陵腊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汪和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间的因。

在经典中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即是有各种的心病,佛陀将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厅滑在处,告诉众生,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圣人,没有病苦而得到的愉悦,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圣谛

灭生老人和灭圣是什么关系

同一个人。在一念永恒小里灭友谨生老人也就是灭圣,在夺舍了逆凡后,想要吞噬整个永恒灵界来成就自己的道,是同一个人。可以想见,第一位罗天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成道,并且成道游轮后依旧奉行吞噬之法,所以永恒灵界才会被神魔仙妖鬼联合封印,以避免出现第二尊罗天。在无望击败白小纯后,灭生将永恒好磨基灵界封入时间长河,进而想要刺激白小纯成为第二尊罗天。最后却被白小纯用另一种方式成道,超越了罗天,成为那个时间段内或许是唯一的第五步修士。《一念永恒》是“网文之王”五大至尊之一作家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

解译:四圣谛

四圣谛的意伏局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

“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能随着佛陀而解说,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觉悟,没有办法以四圣谛来度化众生。辟支佛知道世间的苦果,知道苦的原因,知道灭苦的果,但是却没办法讲出灭苦的“道”。这个“道”是种种的修行方法,他没有办法开示诠释,所以四圣谛唯有佛陀能圆满的阐述。在佛陀未出世之前没有四圣谛,其缺衫让他的圣者是以观十二因缘而觉悟的。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盘的道路--出世间的因。在经典中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既是有各种的心病,佛陀将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处,告诉众生,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圣人,没有病苦

而得到的愉悦,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四圣谛的次序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塌顷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9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