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修三慧,六度万等解释(修六度对人生有何意义)

学佛百科2023-05-0475

六度万行解释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万行:万行就是“修行的行门多”,行门有多少呢?行门有八万四千种那么多。这是菩萨所修的万行。

六度:六度也称为“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六度:六就是六个,度就是到彼岸。六度就是六种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彼岸”:就是清净的世界。

六度: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恨、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一、檀波罗密:檀是檀那,檀那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布施。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布施到彼岸”: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

1.财施:用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你若能舍,这就是布施,布施给人就是“行菩萨道”。菩萨修六度万行,第一就是要施舍,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舍给人家,这就是财施。

2.法施:法施就是讲经说法,化导众生,令众生闻法解悟,发心修行,这叫“以法来布施”。你以钱布施,这是有数量的;以法来布施,是没有数量的。你能给人讲一句经典,那个人能真正明白佛法,真心去修行,你的功德就大了。所以法施的功德是最大的。

3.无畏施:就是有人遇着什么恐惧的事情,就在恐惧惊慌的时候,你能给他一点安慰,说你不要生恐惧心,什么事情慢慢就可以解决了,不要害怕,这就叫无畏施。

布施而不着相,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着相的布施是升天的果报,不着相的布施是属于无漏的果报,不着相就是心里不要记住它。

钱财布施得大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二、尸波罗蜜:尸是半梵语,具足叫尸罗,翻译成中文是持戒。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持戒到彼岸”:在佛教里最重要的是“戒律”,戒就是“止恶防非”,止恶:止住一数唤切的恶事,防非:防备着有过错。持戒就是“诸恶莫作”,所有一切的坏事都不要做。“众善奉行”,所有一切的好事都要去做。

三、羼提波罗蜜:羼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忍辱。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忍辱到彼岸”:忍辱有三种,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1.生忍:就是众生忍。谁骂你、你也能忍,谁打你、你也能薯御凯忍,谁杀你、你也能忍,这就是众生忍。

2.法忍:法字广大无边,世间上所有一切都称之为世间法,世间万法包括一切有形无形、金银财宝、房屋土地、忧悲苦恼、是非善恶、生离死别等都称之为法,我们对世间上的万法能有什么力量来应付呢,只有靠法忍的修养。

3.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一个大圆满的境界,如果你能证得无生法忍,你才真正嗜到法的滋味,真正明白佛法的奥妙不可思议,你能忍辱就能到彼岸。

四、毗离耶波罗蜜:毗离耶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精进,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精进到彼岸”:精进是向佛法上精进。精:是得其精华,纯而不杂。进:是进步。要向一切善法精进,不要向恶法精进,要勇猛向前,不懈怠拆纯、不放逸,绝不退转。

五、禅波罗蜜:禅也是梵语,叫做禅那,翻译成中文是静虑,也是禅定。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禅定到彼岸”:禅定是静虑,静能生“定”,虑能生“慧”,专注一境、内心平静、头脑清醒、杂念停止、烦恼断尽、智慧现前。禅定是佛法修学的重心,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定,不修禅定不能称为解脱门,不修禅定不能明心见性。

六、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智慧。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

“智慧到彼岸”:智慧又分为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世间的智慧,是世智的辩聪,他能辩论没有道理的事情,能讲出道理来,这叫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是勤求佛道,不断地研究佛法。

一般人都以为世间人的聪明就是智慧,不是的,聪明是世间智。智慧:是出世间智慧,什么叫“出世间的智慧”,就是“成佛的智慧”。成佛的智慧有三种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1.文字般若:所有一切经典,都属于文字般若。

2.观照般若:就是用你观照的智慧,反闻闻自性。能以回光返照,你的眼睛本来是往外看的,这回不向外看,而是向里看,看你自己本身所造的恶业,所有的错,这叫回光返照。返回来照你的自性,用观照的智慧,按佛经典里所说的去做,来把自己所造的恶业,所有的错全都改掉,重新做人,好好修行,这就是观照般若。

3.实相般若:就是佛经典里所讲的义理,全都明白了就是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实相就是没有相。所有一切有相的,都是假的。

般若:就是我们每个人固有的智慧,我们若把这个智慧的宝藏打开,才能显现出来我们本来的面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六度是什么意思

佛教六度分别是: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

1、施度。

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

2、戒度。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

谓菩萨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无论业障魔障,即能断除瞋恚烦恼。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

4、精进度。

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佛海无边,道海高远,学无止境,真理研习不可停顿。若有过失,遇人指点,立即改正。凡对众生有利益工作,当仁不让,尽力去做,精进不怠,彼岸自达。

5、禅度。

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要修炼成佛,必需寂静其心,以免散乱。要普度众生模派,精神须有特别训练,所以禅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6、慧度。

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无明)。智慧——修行者之心性当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览群经、远大学识、历练世故,可以辩才无碍,圆通万事,度化众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堕落魔障之中。

扩展资料:

六度加行:

菩萨的加行以布施来说是菩萨应该观察,我要给予众生利益,现在有众生来求助于我,就要欢欢喜喜地布施给他。

另一方面,布施可得大财福德,将来会有更多的大财宝、福德布施给众生,所以要努力布施。在另一方面是菩萨深知自己有悭贪的心,要用布施来对治他,故要努力布施,此就是布施的加行。

持戒的加行也是一样,菩萨观察,我要给众生利益,就要持戒,不要损害他们。另一方面,菩萨若不持戒,自码码镇己就会坠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菩萨以自利利他两种心,努力去观察修行六度,勇猛不退的去完成六波罗蜜。

修行六波罗蜜之功德:

1、修布施可度悭贪,修持戒可度毁犯,修忍辱可度瞋心,修精进可度懈怠,修禅定可度散乱,修智慧可破一切邪见。

2、修行六度是成佛之资粮。古时的人出远门,有些地方是没有东西吃的,所以身边要带一些钱、食物与饮品等必需品,称为资粮,而修行也要有资粮,菩萨修行六度是成佛的资粮。

3、修行六度在现世法中,自己得到利益,从摄受众生中也可得到利益。

4、迟粗修六度将来可得到广大无量的异熟果。所谓异熟果是,现在做业,将来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才得到果报。修六度将来可得到种种好的果报,所以六度能令菩萨到达生死解脱之彼岸。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邪见)。此六度可度我们的烦恼,同时也能度众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学六度

佛教修行的六度是什么?

六度,又称六波罗蜜。是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耐没槃安乐彼做誉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昌胡纳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瞋恚,精进能级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兹列表如下:

大乘佛教的“六度”是什么?具体做如何解释?

【六度】

--------------------------------------------------------------------------------

(名数)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盘岸之义,其意卖搜兄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经

--------------------------------------------------------------------------------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盘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兹列表说明如下:

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

--------------------------------------------------------------------------------

〔出六度集经〕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中袭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三、羼提〕,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谓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谓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漏唤,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也。

〔四、毗梨耶〕,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谓若勤修善法,行道礼诵,与夫讲说,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进,谓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五、禅那〕,梵语禅那,华言静虑。专心敛念,守一不散之谓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凡夫所修禅也。二者出世间禅,谓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禅也。

〔六、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

其实六度是六种菩萨修行的方法,布施是“六度”之一。六度好比船,把众生度到涅盘的比岸。

什么是六度万行

六度也称为“六波罗蜜”,是指六种修成功德的方法;万行是指对六度的实践。六度万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径,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完成这六种功德,去除业障,就能够成佛。

六度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精进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六波罗蜜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又称六度万行。菩萨修行六度不能离开慈悲心,所以佛当年先讲四无量心,而后宣讲六波罗蜜。

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又不能离开前五度,否则即是断学般若。佛在多部经中反复告诫切不可断学般若,果报在三恶道。

除了这些,在行六度的时候,不能另外有别的目的,比如追求地位、福报、名誉等。万行就是指实践六行、修身成佛的具体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很多,所以用“万行”来形容。

扩展资料:

具体解释如下:

一是布施,也就是要把橘铅自身拥有的或者知道的施予给别人。

二是持戒,包括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饶益有情,只有持戒才能除去恶业。

三是忍辱,也就是出于有情众生的缘故,不把任何对自己或者教义的侮辱放在心上,要坦然面对苦难,始终都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四猜扰是精进,也就是要勤奋修行,毫不懈怠,只有精进才能除去懈怠。

五是禅定,也就是心无杂念,不要被世俗迷惑颠倒。只有禅定才能除去散乱。

六是般若,也就是了解空性的智慧。只有般若才能破除无明和穗伍旦愚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波罗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度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99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