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里的心指的是什么(楞严经讲的心到底在哪里)

《楞严经》中,心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被楞严经七拐八拐整懵了吧。楞严经就是这样,逐步引导,所以不能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的可能是中间环节,过后又被否定了。
心在什么地肢指方?有一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反正你是找不到真心的,离一切相嘛,但是没有一个法,没有哪一相不是真心,就是即一切法。
第四卷中历岁间也有,非……,一切都非,有点像心经中间的部分,肢饥睁然后又即……,刚才非的一切又即,所以真心非有非空,即有即空。
楞严经好重要的,真正知道心在哪儿,其实就是明心见性了,好好品味!
《楞严经》里有七处征心。那最后的结论,心在哪里?
这里的征心,指的是心性,生命的真心本性,不是指的意识心妄想心等等五蕴心。生命的真心在于作用雀笑。在眼为见,在耳为听,在鼻为嗅,在舌为尝,在身为触,在乱带意为思。这个真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亦不离于身。不在受想行识内,也不在受想行识外,亦不离于受想行识。因为我们顷陪含这个真心本性,所以才能成为智慧生命的人,而不是机器人。这个真心就是我们智慧生命生死的根源,区别于草木机器人的那个东西。
楞严经中~心到底在何处啊?
楞严经中七处征心,阿难从心在身巧告者内、身外、潜于眼根、有暗则藏有窍则明、随有、在中间、乃至无着,每征一次,被世尊破为无有是处,阿难穷其所闻终于七征不得其心,这才放下自己思想,五体投地拜伏世尊面前,请求开示。世尊指出无始生死根本,阿难现在把攀缘心当做自性,以至于颠倒友饥轮转,一切众生一俱如是,故执攀心为真这是众生轮回的第一个根本原因。进而世尊又开示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第八识体如来藏摄一切法生一切法全体是真,众生虽然皆有无缺,终日承其功能利用,但不认识这个真本,所以颠倒轮转,故不识真本是众生颠倒轮回的第二个根本原因孝薯。
楞严经中开篇七处征心,都说心不在哪里,那到底心在哪里?
眼根与外界物体相合,而心随之生出,就是说心是由外物与六根相合而生,我的理解应该说是思维。
佛回说,心就不是无形的,无形怎么与外物相合,有形有体才能与其他物体相合,例如手触自己身体,心是有知觉的,那这个能知觉的心要去和手与身体接触的点相合,那心是从内出去的,还是从外进来的,如查是从外进来的应该能见到面部,如诺是从内出去的应该能见到脏腑?
阿难回到,眼才是用来看的指桐,心是用来感知的?佛反问到,若眼能看到,死人的眼还在,怎么看不见外物,如诺能看见,他还能叫死了吗
佛又接着说,就算能知觉的心是存在的,那么这个体是一个还是多个?人触身体的这个感觉是遍体还是不遍体的?如果是一体的当身体的一个地方被触,全身都应该知道,如诺全身都有感知,就不清楚那里被触摸了,要是有多个体,那个人身体就有多个能知觉的心,那也就有多个人,那到底哪个是你呢,所以心随外物而生是不对的。
第六次征心,阿难说,心不在内,不在则逗庆外,在中间?佛回他说,在物理上,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中间不存在的,阿难辩说,心在外物和六根相接之间。
佛接到,外物是没有知觉的本性,眼根是有知觉的本性,那么心是二者兼而有,还没兼而没有,如诺是有的,一边有知觉,一边是无知觉,二者对立,所以不成立,如诺不兼有二性,没有根的知觉,也没有外物的无知觉,心在中间是怎么存在的?所以在中间是不成立了。
第七次征心,最后一次了,阿难说,心无住着一切,就是在时空上都没有,佛反问了,这个无所着的心到底在不在?如果不在、就是虚空的,如龟毛兔角,子虚乌有,这样也就不存在着与不着了,如果存在,就不能说他无,只要存在就有现象,当然就有所在,有所在就有所着,所以心无所着是不对的。
我们说,人到世间能感知自我存,叫我思故我在,首先能感知到有个我,在物理世界里,能感觉到自我的身体,除了身体以外的,和身体对立起来的叫物,如把我细分,就是由身体各器官组成,也是后勤系统,生理学上认为大脑是司令部,控制人的一切思维和行动,到此终止,这是我们大众的观念。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和它相对应是六尘色、香、味、触、法:
根与尘相合了,便有了分别心,如我看见了孙握地上的人,水里的鱼,天空中的鸟,分别心之后便有了好坏之分。
例如,我看你的衣服你穿着很美,我也想要:这个姑娘好漂亮,我想泡她:这个菜闻着香,色也好,垂涎欲滴,想吃:这就是佛说的攀缘心。我想这就到我们常说的思维了吧,当然在佛家这里还没有终止,这还不是人的真如本性。
《楞严经》“七处征心”,“心”到底在哪
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楞严经里,阿难说了七次心在哪里:一、心在身内;二、心在身外;三、心潜在根里;四、心在内外明暗之间;五、心在随所合处;六、心在根尘之中;七、心在无所著处。
佛法的精髓是“缘起性空”,所有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有生必有灭,人身体也是物质当然会死亡。然在生灭中还有一个不生灭的东西——佛性。佛陀在楞严经中用三岁到六十岁身体逐渐衰老而“见性”不变,来说明有个不生灭的“佛性”。
其实佛陀问的是真心即佛性在哪,世间里都是分别污染的,哪里会有清净的佛性?所以阿难找不到。
接着佛陀又引导阿难用世间万物缘谨核磨起和合的解析方法,既然我们是用眼睛看东西,把明暗,通塞,空有,净染八个组成的部分一个一个丢掉,还有一个丢不掉的见性(六分之一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心。
扩展资料:
楞严经里说只有佛性是清净无污染的,它既属于这世间又不属于这世间,说它不属于这世间,是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不生灭不来去不动摇的,它是属于彼岸出世间的;说它属于这世间,是因为万法都是因它而有,佛性能生万法但又不是万法,它很客观的绝不干涉万法。
父母的淫欲时,佛性亦入,受精卵成型有了心跳生命,来到世间本身就是进入五浊乱世,从此烦恼不断生死不离。
可以这么说明,佛性是出世间彼岸绝对的绝对(不二),属于涅盘(寂静)清净(不污染)平等(不分别)常恒(不生灭)的佛土;世间此岸则是对立、动态、分别、烦恼、生灭的娑婆世界,此岸相祥斗对眼、耳、鼻、舌、身、意有明暗、动静、恬变、通塞、合离、生灭的分别而污染,所以世间法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氏吵个绝对的存在。
所谓的“空”也是相对于有的空,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空”“毕竟空”存在。而佛法追求的却是这个涅盘毕竟空,这是佛法难懂的原因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99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