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与净土关系(净土与大圆满法)

大圆满法与净土往土法与净宗的关系
往生净土,一般是指往生积累净土的念佛法门,是净宗的修行法门。大圆满是藏传佛教的修行法门,其中也包括往生极乐净土的修行方法。《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纤薯行,罕一得毁丛者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郑哪如今所有修行法门,基本都离不开念佛一法。
佛教中四大净土是指哪四个
佛教中四大净土是指弥勒净土、阿閦佛净土、极乐净土和药师佛净土。
1、弥勒净土
净土法门是诸佛为度化现生中未能成就道业,又不愿命终后再枉受轮回之苦的众生所设的真实大方便门,目的是使众生于净土中见悟佛法,得证不退转简滚碰果位。法门之间本无高下优劣之别,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众生应该选择最契合自己的净土法门,建立正确信解,精进修持。
弥勒法门在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早期最为流行,它的优点,释尊在《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中曾告诉阿难:“当知慈氏菩萨摩诃萨,如此以实善巧修净行业,道路平顺,而获无上菩提,成等正觉,成就真实大方便门。”
2、阿閦佛净土
阿閦佛净土虽是他方净土,但仍旧保持着人间佛教的特色。阿閦佛刹兼容声闻与菩萨,声闻弟子非常容易证得罗汉果。阿閦菩萨发成佛的大愿时,是比丘,并誓愿“世世出家”,行头陀行。
在阿閦佛净土中,《不动如来会》说:“在家者少,出家者多”; 这是推重出家的净土。阿閦佛国中的出家菩萨,是不住精舍的。如经中说:“诸菩萨摩诃萨,在家者止高楼上。出家为道者,不在舍止。”)这正是树下坐(露地坐)──头陀的生活形态。
3、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是在我们世界以西,非常遥远的地方,是现在他方的净土。极乐净土不是比对秽土而愿成净土,是比对净土而要求一更理想的地方。
4、药师佛净土
药师净土又称净琉璃世界,此净土位于娑婆世界之东方,因其国以琉璃为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净如琉璃故有此称。
扩展资料:
净土思想:
1、弥勒净土思想是出世与入世的完美结合,在入世方面,它富于‘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大乘精神,深入般若空慧,了知涅槃与世间无有分别,所以能世世入世度众生,建设人间净土;未来人间净土有转轮圣王出世,政治与宗教相辅相成,对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和平都有发性。
在出世方面,其修法简易,持戒、修十善即可往生兜率天,即使破戒造恶之人,但得称名、礼拜亦可往生;往生者都可面见弥勒。弥勒净土思想对现实与未来都有关怀,是一种很契合现代社会的修行法门。
2、阿閦佛净土是由阿兰若比丘所传出,是重于头陀行;与弥勒净土相比,阿閦佛土则超越政治组织,只有法王──阿閦佛的教化;阿閦佛净土重于自力修行,以六度为主要的修行法门。
阿閦佛净土是人间的净化,并且人间胜过天上;在净土中,女人除了生育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痛苦,这样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3、净土思想发展到阿弥陀佛净土的出现,已经到完善与成熟的阶段,这从阿弥陀佛的本愿从二十四愿增加到四十八愿可以看出。阿弥陀佛的根本特性是超越一切佛,胜过一切佛。
于是从这个特性出发,其净土中的一切无不是最完美的,往生者能必至一生补处,其往生法门也是最简易的。阿弥陀佛净土流行最广,后来阿弥陀佛净土成为‘净土’的唯一代表。
4、药师佛净土思想出现最晚,所以受弥陀净土与密教影响很大。它的出现刚好补救了弥陀净土过于注重后世而生的弊端,它重视现生安乐,它的修法也是为了解决现世的问题,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适应性。
净土,是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也就是清净功德所在的庄严的处所。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一切众生,在因地发广大本愿力所成就者。因为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因此也就有十方无量的净土。例如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华藏净土、维摩净土。
而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成道,伟大的本愿就是在于净化人间,期将娑婆秽土转化为清净国土,这也是属于净土思想的范畴。 净土备胡思想在现世人间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修行的重要法门。 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因为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特别弘扬弥陀思想之故。
又因《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拦谈经》等诸经的推崇及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有所谓“诸经万论,导归极乐”的“统摄八宗”之势,因此,以弥陀思想为主的净土宗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的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善导、道绰、慈愍等大师的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喜爱,和禅宗一样,为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
当代由于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弥陀净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国内外修学者及修学成就者亦日益增多,对净化现代社会风气作出了显着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閦佛
大乘佛教净宗介绍,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那么,接下来跟随我一起来 宗教文化 了解了解大乘佛教净宗吧!
净土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众多佛经记载,佛在很多法会中均无问自说,宣迟烂讲了净土法门。在大藏经中,专谈净土以及带说净土的经论,有数百种之多。印度着名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等均有净土论着,解释与弘扬净土法门。
简介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宗由东晋慧远大师(334年—416年)创立,奉《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为正依经典,依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道绰大师《安乐集》、善导大师《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为相承祖师论释;尤尊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开宗立教之根本祖典。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
在净土宗码禅漏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隋朝道绰(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导(613-681),以“三经一论”为教材,袭谨以“持名念佛”为方式的净土宗宗义和行仪得以完备地组成,所以善导为公认的净土宗实际创立者。
唐朝中期之前,学习佛教的多是社会上流人士,而昙鸾、道绰和善导开创出的持名念佛,以其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打开了通往民间的大门,奠定了民间佛教的信仰格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唐武宗灭佛后,不少宗派一蹶不振甚至消亡,但净土宗却呈现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大生命力,宋代开始的禅净合流,带动了天台、华严、法相和律宗同归净土。
明清以后,净土宗更是一枝独秀,成为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一句“阿弥陀佛”,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名片,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
佛法往生净土,净土是什么意思,净土和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不同?
【净土】
指以菩提修成之清净处所,为佛所居之所。全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州让佛刹。又作净刹、净界、净国、净方、净域、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刹、册渗局佛国。对此而言,众生居住之所,有烦恼污秽,故称秽土、秽国。净土,系专于大乘经中所宣说,以灰身灭智无余涅槃为理想之小乘教无此说。即大乘佛教认为涅槃有积极之作用,而得涅槃之诸佛,各在其净土教化众生,故凡有佛所住之处即为净土。阿■佛国经卷上、放喊察光般若经卷十九、无量寿经卷上等,均以净土乃诸佛于因位行菩萨道,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誓愿,为无量永劫积功累德以建立之庄严清净世界。维摩经卷上佛国品谓心净土净,娑婆即常寂光净土,若众生心不净,此土即秽恶不净;佛所见清净,即成无量功德庄严。法华经之灵山净土、华严经之莲华藏世界、大乘密严经之密严净土等,即以心净土净说为本。又无量寿经载,娑婆世界以外另有净土,亦有于未来当其成佛时所成就之净土;二者均是菩萨依本愿,经修行而成佛时所完成之国土,为众生愿生之处。
至于他方之净土,则有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阿■佛之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等。以上诸佛之净土距娑婆世界,各有一定之方位,故称为十方净土。
大乘佛教显宗,密宗,净宗是什么意思
1、显旁碰乎宗的意思:是佛教的宗派之一,亦可以教称为显教,其中字义微有差别,于今日则即一词。根据情况,有时候显宗可包括小乘,有时则不包括。
2、密宗的意思: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运悉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
3、净宗(又叫净土宗)的意思:是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众多佛经记载,佛在很多法会中均无问自说,宣讲了净土法门。
扩展资料:
1、显宗的修持方式,一般都以诵念经文、礼拜忏悔,及持念佛菩萨的名号或真言为主;而密宗的修持方法,主要是以身之行为─以双手交结印契、语之行为─以口持念陀罗尼、意之行为─以意念思维观想佛菩萨之形象为主吵陵。
诸佛菩萨的内证功德秘密,以身体的部分来说,表现于外在者,即是手印;在语言的部分来说,发乎于外在者,就是陀罗尼;在意念的部分来说,表现于外在者,就是其清净庄严之报身相好。
佛菩萨生生世世在意念上发起宏大的誓愿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这些在意念思维中所发起的愿力,若通过精进修持,永不言退的话,因缘成熟,果报显现发乎于外在者,就是佛菩萨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报身上的庄严形态”。
2、密宗起先就大量吸收中国道教的内容。八世纪时印度密教,由善无畏阿阇梨、金刚智阿阇梨、不空法师等宗派祖师传入中国,并传僧一行。
僧一行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被称为密宗领袖,并著有《大日经疏》,为《大日经》的注解。此宗派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无上本尊秘法。
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显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土宗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02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