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学佛心得(学佛的心得和感悟句子)

学佛人应该怎么做
一般来说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做人要问心无愧,做佛弟子要行善积德。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平日里不生恼心专心念佛……至于心得体会,那是自己的东西,别人是学不来的——业障消除,烦恼渐灭。存佛性、学菩萨、能吃亏。
以佛经原文答之:
第一应该持五戒,以戒为师 一门深入 用功不止(修慈悲观世音,兼修地藏行)主要对治邪淫这个大魔头
其二应该深信佛菩萨永不改变, 深信因果 不论顺逆境 魔多方显道更坚
其三应该广积阴德大做善事 慈起无缘 同体大悲(由心改正 发露忏悔)
其四应该永不间断 发永远心 水滴石穿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如何在人世间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人想修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 的事情。很多人说,我来到人间,我觉得人间很苦,在 人间很难修成,我可以以后在天上修,师父告诉你们, 只有人间的人才会想修行,因为只有人间有苦难,在人 间吃了苦,人们才知道要解脱。
一个人不吃苦,他是不 会想要解脱的。人间就犹如一个中转站,如果你好好修, 你可以通过这个人间上天成佛,你能自主生死。也就是 说,在人间你修得好,你就上去了,你修得不好,你就 下去了。能自主生死就是脱离人间之苦。脱离人间之苦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好好地修;如果你不好好地修, 那么你就脱离不了人间任何苦难。怎么样脱离呢?你们 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脱离。很多人想明白了,我到 人间来,就是来吃苦的,就是来受罪的、还债的,那么 受完苦之后呢,我们以后就不再造业了,无业就能够脱 离这个人间了。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会好好地修心。
人的毛病就是在人间吃喝玩乐不好好修,不但不好 好修,而且很多人还造恶业。要记住,当一个人不好好 修行的时候,他很快容易造恶业了,而且一旦造孽,就 要下地狱去受苦煎熬,以后还会在六道里轮回。这个人 间的位置是特别敏感的,如果你能够好好修,那么你就 能脱离六道;如果你在人间修得不好,那么你就继续在 人间受苦,以后还要到下面去受苦。所以,人间是我们 相识之后一个还业的地方,人和人相识之后,这个人对 他好,那个人对我好,实际上,大家就是相识之后在还 业债。前世的业缘相互牵扯,就是上辈子你是他的谁, 这辈子他是你的谁,上辈子你欠他,这辈子他欠你,都 是欠来欠去的,相互牵扯的,都是前世的,让我们痛苦 不堪。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吃苦?为什么感情上会痛苦? 就是因为我们上辈子的债没有还清啊,想解脱,只有修 行。
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深一点,如果念佛的人有相, 就是着相。有相是什么?就是做一点事情,觉得自己在 修了、在念了,觉得自己是学佛人,看不起别人,觉得 我比你修得好,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就是有相,有相 即属小乘中一种没修好之行。就是说,连无相也非大乘, 人家说,我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我无相布施,都 不是大乘啊。你想想看,谁要是贡高我慢有什么意思呢? 无相亦非大乘,何况有相呢?只要你有一个相在里面了, 那你取相即为凡夫。取相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今 天说我做功德了,你们不要说我做功德了,讲起来算无 相吧?但是实际上你还是取相了,明白吗?只要你取相 了,你就是凡夫,所以,当一个人做了一点功德,做了 一点善事的时候,最好得清净心。欲得清净心,就是我 得到一个清净心,觉得我没有做什么,连跟别人说“不 要说我做功德”都是着相,应该想,我这是应该做的, 我做就做了,享有清净心,你就会拥有净土行。你的心 越是清净,你的心就会像一块净土一样干净。
佛经讲,“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如果你的心很 干净,你就是佛净土。你的心今天不干净,你就不是佛 净土。要懂得,若心清净,如果你的心很清净,你所到 之处、所在之处,皆为净土。皆为净土是什么意思啊? 所有的都是净土世界,就犹如一个善良的人浑身都善良, 做事情、想问题、行为永远都是善良的;一个做生意的 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说的、行为上做的都是做生意; 一个自私的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讲的、行为全部都 是自私的;我们心很安静的人,嘴巴讲的是佛法,脑子 里想的是佛陀,行为出来是菩提,所以我们就会得到净 土、清净心。
我们在人间怎么学习安静和干净呢?那么悟即得, 开悟的人就得到清净心了,不悟不得,想不通的人就是 不开悟。你们今天坐在下面,很多人对很多事情还是想 不通,就是不悟不得,因为你们没有开悟,还想不通, 所以你们还是一个凡夫,心里还是没有净土,所以你们 就干净不下来。心中一定要空,而且必定要空,就是说, 因为你想不通,到最后你也不得不想通。为什么他不生 病,而你生病了呢?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一个 生病的人。为什么别人的老婆那么好,而我的老婆那么 差?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差老婆,他还是有一 个好老婆,想到最后还是空啊,你还不如不想呢。心空 才能人净空,心里要完全想明白,人才会很干净地真正 地空,叫净空。心中无物,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挂碍在心 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理念让你觉得可以执著,那你 就是开悟的人。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这是 我的,那是他的,那你还是没有开悟。
师父跟你们讲,在这个世界当中,只要任何一个人 喜欢讲别人不好,你只要讲了别人不好,你马上就得到 一件东西了,得到什么东西了呢?即得傲慢之果。所以 不要去讲别人的不好,你去讲别人的不好,你马上就会 将傲慢之果又分出一个恶果,就是执著。你不能自己解 决掉吗?人家做错了,你把他的事情说好不就好了吗? 老公今天没有把家弄好,他在家休息没有把床整理好, 怎么样?你就不整理了?他做错了,跟你有什么关系 呢?你应该弥补,如果你执著下去,为什么平时我把家 搞得这么好,而他就是懒,经常想不通,你得忧郁症; 你执著下去,你永远不开悟;你永远不开悟,你就永远 是个凡人,只能慢慢地去烦吧。
--------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恭录部分)
居士介绍学佛体会后怎样夸赞?
阿弥陀佛大家好,下面说一说,我学佛后的心得体会。
我在30岁以前,本是一个内心坚持己见和只信自己的人,一直认为只要不做恶,对自己对家人就会问心无愧,信自己比信什么都强。
可是我的不做恶,界线在哪里呢,可能是,不做坏事这就可以了,这就是对自己问心无愧了,殊不知,这个不做坏事,我们并没有做到,只是口头上的问心无愧,你行为上有做到不做“坏事”了么?你所认为的坏事到底是什么?
这个人们俗称的不做“坏事”可能有,不杀人,不偷东西,不淫乱,良心过得去,那么这些可能就是大家口头上的不做坏事了,但是,即使是这几项,你有没有做到呢?
我认为,我没有真的做到,我没有杀人我做到了,但是“偷”东西,我自认为没做到,举个例子来说,因为我没有钱做公交车,我从家人的钱包里拿了10元零钱,却没有和家人说,其实这就是偷盗了,周而复始,你也没和家里人说过,认为家人不会在意。
再者,单位的同事的纸抽巾,他不在工位,你因为方便顺手抽了张,却没有和同事说,这也属于偷盗,因为你认为同事会不在意,实际你已犯了偷盗行为,大家平常不注重的小事,实际已在犯错。千万记得勿以恶小而为之。
接下来说,我们认为的不淫乱,什么是不淫乱,是不是有的人认为不乱搞就是不淫乱,界线有么,如果作为学生,他还在学习,因为内心萌动,上学期间做出了出格的行为,家长知道,却不制止,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三观和为人处世都会不正,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实际这已是在犯错,家长也在 犯错。
我们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做到不做坏事,你得问心无愧,不要只说给自己听,却不去真正的做,不要自欺欺人。
学佛心得
我要首先做一个检讨,前几次的分享,我没有用心,因为忙,我一直在应付,从书本上摘抄一些法义,加上些许我自己的感受,就能完成几分钟的发言。可是每次分享过后,我都觉得内心惭愧,意犹未尽。今天不一样,我是整合了多日以来的欢喜心,用心写下一段文字,感恩于佛法的滋养。
每个人学佛都有不一样的理由,有人天性超然,缘近佛法,生而学佛,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总是因为生活的困惑而走近佛陀。不是吗?佛陀当年抛妻弃子,立志成佛,端坐于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终得证悟,正是因为他困惑于人的生老病死,苦难轮回。
我也类似吧!因为一件大事件的打击而立志学佛,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万事都有缘起,这也算是因缘的助力,好比找到了一把开启佛学智慧宝库的钥匙,因祸得福,也是件值得欣慰的事。一个半月的坚持,每日定课,自修,每周组修,班修,的确占用我大量的时间,可是它给我带来的精神财富是不可估量的。我整个人从抑郁、焦虑、苦闷、彷徨的状态逐渐明朗、宽大、慈悲、感恩。我并没有孜孜不倦,只是在用心和随缘之间去领悟佛法,我想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再用心一点,佛法带给我的光明可能要更加地不可思议。但是佛法的智慧是极具正能量的,即便蜻蜓点水地念诵领悟,也能在潜意识里被它的无边法力感召和浸染。我没有下功夫去背诵原文,但是就像吃饭一样,我吃的什么东西已经不能恢复原样,其中营养和精华却被我吸收了。学佛短短一个多月,我的心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懂得感恩,和家人的关系变好了,和朋友处得更融洽了,变得更加慷慨和懂得施舍。从前感觉受伤的心灵,冰冷坚硬疼痛的心灵逐渐温暖柔软和放松。这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它比看过好山好水都要大有收获。杨绛女士曾经说过:“走过万水千山,才发现人世间最美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是幸运的,在生活的风浪面前,我虽然受伤但是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是幸运地接触了三级修学,它让我的灵魂有了依怙,不再盲目和困惑。而且仿佛修筑了一个灵魂的堡垒,变得坚不可摧。我不再惧怕岁月,不再对未来有担忧和恐惧,不再苦苦纠结于过往。从容淡定,满心欢喜。通过这6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三级修学的课程设置,学员规则,共处公约,我会严格遵守,做一个知礼守规的好学员。不仅如此,我也更加地明白了信仰的作用,它对解决我们人生问题至关重要。我会坚持我的信仰,让它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的归途。
在寺庙的体会
非常很庆幸自己在暑假的时候能来寺庙学佛法,体验禅修生活。佛法里的大智慧是我需要一直修行学习的,也是我所欠缺的。
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一下:
在佛教里面是有鬼怪神明的,讲的是因果和因缘,讲自己的所做所为带来的结果和要承担的后果。
但学佛要有正常人的心态,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而不是念念“阿尼陀佛”就可以了。人要自己先保佑自己,自己都不能帮自己,佛祖也帮不了你。
在平时,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该自己做好的就尽心做好。而身为父母了,要言传身教,因为种什么种子就会得什么因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时先把自己做好了再说。
佛让我们心要清净,犹如一面镜子,能看清看明白许多事情。学佛如果你能向善积福报,脾气变温和些,言行有智慧就不错了。学佛是让我们越来越好,胸怀变广,修心性。当你很多都不懂的时候,可以先用无所求的心态去多读经,经文是智慧。
最后,知足常乐吧,心满意足快乐地过日子,这已经很好了。
谁能提供一篇看完佛教后的感想?
这个推荐你看《六祖坛经》,里面有一段慧能说的自己的身世和得衣钵的经过。
感想那些,看你自己想到什么了。
看到什么,全在你怎么看,慧能大师常用例子
1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最好的老师也只如接生婆,帮助别人,生别人自己的孩子。
其实,因果是本来存在,是共生,对生的。所有做了的想了的经历了的,都会带来一个结果,每句你说过的话,想过的念头,自己暗下的决心,自己给自己的提醒,都是在等待一个结果。
不过把佛陀的教导归为因果,有点偏了佛陀的本意。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只是研习的手段
我很记得一些禅的小故事——不昧因果,很重要。看了金刚经就有说——菩萨布施不受福德,为何?因对福德不贪不执故。
是菩萨都是无相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是不是无相的就一定是菩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0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