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法师讲开示(法师开示学佛网)

学佛百科2023-05-0695

常空法师开示:为什么开悟的人,没有一个人说

常空法师开示:为什么开悟的人,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开悟的

最究竟的解脱法来讲,佛菩萨也不真实。我们平常看到佛菩萨的样子,包括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显现无量光明的那一个,也是个幻象,不还是一种颜色变幻吗?也不真实。

所以说,佛是——无所得法,真成佛的人,真成佛了,那个佛,连成佛的概念也没有。他知道,别人那个佛,也是个幻化的影像而已。所以,佛绝对没有贡高我慢。

现在,很多人学佛,老是觉得,我明心见性了,我成佛了,我很了不起了!他会傲慢,为什么呀?你看,他还是把成佛这件事当真了。那也不真实!

你要不知道成佛也虚幻的话,你就容易生起这种傲慢来,扰模生起这些傲慢也许就会堕落,说不定还会成魔!有一种魔叫佛魔,就是觉得自己成佛了,成佛了就觉得了不起了,到处去做坏事儿去了。那就型李裤叫佛魔,自己就成佛魔了,而不是有一种佛魔来干扰你。这是非常可怕的!

最近也很奇怪,我见了不少的人了,他都告诉我:“我开悟了,我明心见性了,我成佛了!”我怎么给他讲让他放下,他就放不下,他就觉得:“我就成佛了呀,我就明心见性了啊!”骂他他也不放。

但是,既然你已经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只是通一切智,彻万法源,这明心见性的人见我,他来干什么呢?就问:“你看,我明心见性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不知道明心见性的道理应该怎么样,我怎么修行啊?我怎么生净土哇?我还有烦恼执着去不掉,怎么办呢?”他问这件事,弄得我莫名其妙,弄得我也哭笑不得。你说你这明心见性成佛的人,什么都不知道,那你成的哪门子佛呀?那你还问我这个没成过佛的人来干什么呀?!

很搞笑的一件事哦!最近见到了好几个了。你看,这又是把成佛、这个法,当成一件实在的法了。你当成实在的法,就是无所有法当中,你当成有了。当成有,这个有,就把你束缚住了。你自己又不得自在,这是很危险的啊。

所以,很多人开悟了之后说:“我没有开悟。我没有开悟,我也没有见性。”很多人理解的:“啊,这是开悟人的谦虚,人家开悟了,人家谦虚,人家说:‘没开悟,没开悟。’

注意呀,开悟的人,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开悟的!为什么呢?因为开悟这件事确实是无所得法,也没有个开悟所得,也没有个开悟可得。这不是谦虚,这是真正的法!

所以,告诉大家:如果一个人老是到处宣扬:“我开悟了,我明心见性了,我就是明心见性了。我明心见性了,我为什么不能说呢?”这样的人,你不用管了,这个人肯定是着魔了,是个骗子,你不要理他了。

因为这样的人,在二十年前我就见到过。有一个人跟着我学,他自认为明心见性了,到处给人讲:“我明心见性了,我开悟了卜简!”后来我告诉他:“哪有这样说的?”他说:“哎,我开悟了,就是开悟了嘛,开悟了干嘛假惺惺地说自己没开悟啊?啊,太假了。啊,你看我,真心是道场啊,直心是道场啊!我开悟了,我就说我开悟了,我不遮着、藏着的,那遮着藏着,那是故意装作很谦虚的样子,他骗人去。”他会这样认为。

他就开始破口大骂那些开悟了说:“哦,说自己没开悟的人,他认为这是小人,故意的,装出一种谦虚相来,来欺骗别人。“他会这样说。

你看,你一听就知道,这个人着魔了吧?这个人是个骗子,他还说人家是骗。结果,他到处说,拿着开悟这件事骗人去了,到现在还在骗人呢。不过这个人我已经给他相过面了,这个人将来的结局,必死在护法诛杀之下。这是很可怜的一个人。

所以说,什么叫开悟啊?大家注意,开悟是:“不需求真,唯需歇见。”歇见,你不要求那个什么真心佛性,你只是把你的各种见,把你心中的观点,把你心中的认识,把这些东西,放下!你把各种什么佛见、法见、众生见,全放下!所以,“不需求真,唯需歇见”,你把一切见都歇下来,得解脱,得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明心见性!

你觉得自己开悟了,这个悟就成一个见,这个见就是一种妄见!你恰恰在迷惑,没有开悟!以后大家可以拿这一点,去看一个人的讲法,一个人只要在那标榜:“我开悟了,我开悟了!来来来,我给你挠一下,叫你开悟!”你不用管了,你赶紧跑,因为这个人是着魔,并且他还是骗子。光着魔也好呀,着魔加骗子,太恐怖了啊!着魔加骗子,这事,谁也挡不住。

来自常空法师2015年5月26日网络YY语音《佛说净业障经》开示

施食的法师开示

法师大德关于施食的开示

另外印光法师也有开示过关于施食的内容: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谁家无鬼乎。鬼比人当多百千倍,人若怕鬼,当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人若做暗昧事,鬼便争相揶揄,故难吉祥。人若知此,虽在暗室,亦不敢起坏念头,况坏事乎。此种鬼,乃善鬼,人来则让开,人去则又遍占其地。若厉鬼发现,则有大不吉祥。放蒙山,若至诚,虽厉做团神鬼,亦当谨遵佛敕,不复为厉。是以凡怨业病,医不能愈者,至诚念佛、念观音,即可速愈,乃怨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可知人人面前,常有许多善鬼、或恶鬼。怕鬼之人,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所有之鬼,通成卫护之人矣。此鬼唯恐不多,越多越好,用怕作么?”(文钞续编卷上与陈慧恭居士书)

宣化上人也说过可以做施食,以下内容摘自宣化上人的《金刚棒喝》:

“问:请问法师,我们居士可以放蒙山吗?

宣化上人:居士可以吃饭,出家人也可以吃饭;居士可以穿衣服,出家人也可以穿衣服;居士要睡觉,出家人也要睡觉。衣食住行,出家人所修的,在家人也可以修,不过你不要骗人说:“啊!我在放蒙山。”在那儿装模作样的,向人收供养。居士无论做什么,不可以收供养。居士做佛事,给人念经不可以收钱;做所有的事情都不可以收钱。你若不为了利益自己,你做什么佛事都可以;你若为了利益自己,你做什么佛事也都不可以,因为你还没出家,你就指佛穿衣,赖佛吃饭。”

达真堪布认为,即使出事也是你的业报问题,你的冤亲债主使然,和那些因施食而来的鬼神没有关系:

有人说,“不能做火施啊!会把那些鬼神招来的,尤其不能在家里做。若是把那些鬼神都招来了,送不走怎么办?”哪有这样的事?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若是机缘到了,躲是躲不掉的。有的人想,“是不是有灾难了?是不是我要到国外、到山上躲一躲呀?”若是机缘真正到了,业力现前的时候,像个洪水一样,谁也拦不住,你跑到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也躲不掉。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能不能稳重一点?不要总是飘忽不定,心慌意乱。若是机缘不到,业力没有显现的时候,不会有事的,你或者和鬼神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睡,两个头挨在一起睡也没有事,他伤害不了你。其实那些所谓的鬼神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要来伤害我们的话很难。真正的冤亲债主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说施食是人人可做,没有危险的!

我们也许很穷,也许没有好工作、好文凭,或许缺乏一技之长在社会中活的很艰难。但再艰难的人,总不会缺几粒米、一杯水。而我们通过施食,只要举手之劳,几分钟的功夫就可以使几万、上百万、数亿乃至无数的众生吃上一顿饱饭。既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也不需要花纯亏很多钱,如此简单易行的利益众生之举,何乐而不为?

释万行法师开示:关于修行的几个重要

释万行法师开示:关于修行的几个重要问题

你们坐在这里 ,有没有像是花果山、水濂洞里的感觉?你们在静坐的时候,周围的滴水声,是不是听得很清楚?是你们的头脑在听,还是用你们的心灵在听?如果你们说是头脑在听,那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头脑没有工作,不应该听才对。如果说是用心灵在听,心灵在用功修道,那么又是谁在听呢?如果你们的思想落在水的声音上,那么你们是否又在修道呢?究绝清好竟在修道时,周围的水声是否能听得见?一边听水声、一边修道,这两者是否相违背?如果说违背,修道应该躲避流水的声音。如果说不违背,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都不应该回避。你们在打坐的时候,心是住在道上,还是住在滴水的声音上?还是哪里都没住?住在水的声音上,不是道。住在道上,道又不需要住。如果你说:“无所住”,那你是处在大散乱中,此时此刻的你在干什么?除了打妄想,你还能干什么?理明,事不会。“风平,浪犹侵”是何意?

当初佛陀在雪山苦修六年后,骨瘦如柴,仍然没有悟道。后来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后,坐在菩提树下发了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发了誓、赌了咒):我如果不开悟,就死在这个蒲团上。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起来。这个时候,他进入真正的冥想当中。第七天,天刚拂晓时,睹明星而悟道。悟道后,又入大定49天,获得五眼六通。

实际上真正的冥想,并不是密宗里面才有,更不是瑜伽术里才有,而是在佛陀修炼的时候,他早已经用过了“冥想”。用现在话就是“观想”,当时叫做“冥想”。实际上冥想也不是在释迦佛的时代才出现的。最古老的宗教是印度教,据他们教派本身流传的说法,有一万年的历史,而考古学家说是只有五千年。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总之它比佛教的历史要长。在印度教就已经有了冥想这个法门。佛陀在出家以前,以太子的身份,召集了全国各个教派的大师、搜集了各个教派的经典著作,并全部学习完了这些经典,修完了他们的法以后,他觉得他们的法都不圆满(他并没有说他们是外道,只是说他们不圆满)。他带着这种心态,抛弃了过去所学的经典和所修的法门,自己独自清修、冥想,最后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修行道路。

就印度教而言,他们当时是不愿意接受佛教的。因为在佛教里讲的一些道理,在印度教里早就讲过。但佛陀讲的,的确要比印度教的先师们讲的更加圆满,但毕竟是建立在他们的基础上的。正如古人讲的:“从无到有难,从有到精易”。就像现在的汽车,是根据古人的马车改进的,如果没有古人的马车做例子,很难想象会有现在的轿车。又比如写出一篇文章,再找一个人去修改,这个修改的人可以找出很多不足的地方。的确,经过修改以后的文章会更加生辉,但是如果要修改文章的人亲自起草一篇文章,就远没有修改文章那么容易,修行的法门也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修行要代代相传的原因。如果没有传承,靠自己独自去领悟,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以前讲过:“独觉佛”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独觉佛,只能够针对这一段生命而言。之所以今生成为独觉佛,是因为他带有前世修行的记忆,延续到这一段生命来受用。如果没有前一世留下的种子,这一世它也不会发芽。尤其是上乘大法,必须自己修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接受明师的点拨,这正与画龙点睛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叫老师给你点睛,你首先得把龙画出来。我不知道你们内在的龙,画到了哪一个程度?是否画好了?是否还不知道怎么画?有的人本来画得挺好,看了某一位大师的书,听了某一位明师的开示,他手中的笔反而又错乱了步骤,不知道该怎么画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不管你手里拿的是哪一种法,总之能拿的是心,所拿的才是某一种法,法是为了对治这个心的,如果心不散乱的话,手中一法也不需要拿。

今天我来回答几个问题正源,前几天有人给我写了个条子,要我回答几个问题。内蒙古的小伙子是否走掉了?(众答:走了。)

第一个问题:“他问自性的根本是什么?”要弄清自性的根本,首先要清楚“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佛性,佛性是什么?就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六尘。六尘就是本来面目。说得通俗一点:天上飞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土上面生长的,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通常大家天天找自己的本来面目,还往哪里找?你眼前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为什么我们又和它沟通不了呢?因为被我们无始以来形成的非常非常厚的我执,把自己和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给隔开了,如果自己能够从“我执”这个厚厚的贝壳里冲出来,自然就并铅能和自己的本来面目融为一体,就能够感受到自己不生不灭的这种力量。

人为什么那么迟钝?也是因为自己钻进了深深的我执里面走不出来了,和周围的环境脱离了,如果你的力量从我执里往外走出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了,你自然就变得非常敏感。为什么修到一定的程度会有他心通呢?因为你的力量不是往里走,而是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和外面的力量融为一体。

通常大家修行的力量,既没有真正的走进去,更没有真正的走出来。走也走不进去,出也出不来,如果你真的走进去,就是处在三摩地中。如果你真的再从里面走出来,就是处在无相定中。就好像我们的脚,一只在门坎里边、一只在门坎外边,如果你真的走进去了以后,你在屋子里停留一个时期,最终你一定会走出来。走进去的时候意味的是“定”,走出来的时候就是“慧”。我们现在的状况,就是处在散乱当中,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在外面。所以我们现在人也不是人,佛也不是佛。红尘的福没有享受到,佛门里的清福更没有感受到。

通常大家连第一个阶段都没办法走完,更不用说走第二个阶段了。当你把第一阶段结束以后,再走出来,你就会把屋子里边无始以来所收集的宝藏,带到外面来与大家分享。这个时候你带出来的宝藏,才是真正的自己内在的心经,而不是悉达多的经。我们现在许多法师讲法,通常讲的都是佛经,而不是自己内在的心经。古师大德开悟后,不看佛经也不讲佛经,但他们的开示,自然符合佛经。佛陀当初也是走进了这间屋子,又从这间屋子里面走出去,把屋子里面的宝藏带出来,分享给大家。而我们现在许多修行人根本没有走进去,只是站在门口,是佛把里面的东西带出来,讲给我们听,我们听多了、看多了,凭着我们的记忆力,又讲给别人听,也正是因为我们听得多、看得多,就把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经给失去了。当你走进了这个屋子,就是走进了自性,也就是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当你从这间屋子里面走出来以后,才发觉外边就是里边,里边也就是外边,原本没有内、外。但是,这是对过来人讲是这样的,外边的就是里面显现出来的,外边不是里边,但也没有离开里边。所谓有内、外的区别,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执”把内外隔开了。

本来不修行的人,“我执”还小一些;越修,“我执”越大;功夫用得越多,我执越厚,越没有办法冲破。因为不修行的人、修行差的人,他还知道谦虚。当一个人谦虚的时候,他的身体是张开的,这时内外也就相通了,也就融为一体了。当一个人用我执在做事情的时候,自然也就把内与外切断了,中间形成了一堵坚固的、我执的厚墙。我执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入道。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我执的话,那么现在周围滴水的声音,你应该听得清清楚楚,你们肯定会说,此时的我,听周围滴水声,听得清清楚楚。那么说明你的力量是向外边来的,如果你的力量是在向内寻找,自然六根关闭,不应该听到外边的滴水声。姑且我把大家都抬高一点:现在大家都没有我执了,身心内外已经全部放松了,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整个身体就像莲花一样开了,不分内与外。宇宙的阳光、空气都能够呈现在莲花里面。这个时候,周围有任何声音,你都听得见,任何形象,你都看得见。如果说你现在既听不见声音、又看不见形象,或者说只听到一种声音或一种形象,那么说明你的身心就有所住,是住在一个声音或一个形色上。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体,是哪个声音,哪一个形象都没有停留在上面。此时的境界,绝对的整体、绝对的专一。就像一个打开的录音机,周围所有的声音,全部都能录进去,绝对不存在只录一种声音;又如一个摄像机一样,桌子上摆了10个苹果,它都能摄录进去,绝对不存在只录了一个苹果。

有许多人,当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旁边的人叫他,他听不到,有人走过来,他也不知道,你们说这是入定了,还是在散乱当中呢?你们回答。(大众:是散乱)散乱了,他怎么能把手里的事情做得那么好、那么专一呢?如果说是开车的时候散乱了,应该把车开到沟里面、碰到树上面,可他没有开到沟里,而是开得非常稳。这些都是修行当中的问题,你们平时参话头的话,这些都是应该参的话头;平时是冥想的话,这些都是冥想中的问题。他这种情况叫做“小定”,他定在了一件事情上。正是因为定一,而失去了万,如果“一”也不定,自然能够和“万”融为一体。但是对于凡夫来讲,他不是定一,而是处在万散之中。如果他果真能够定一的话,他就已经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集中了。实际上我们修行的第一步,能定在这一项上就算是不错了,但这是针对中、下根器的人来讲的。如果是上上根器者,听到的当下即是。即是,为什么又解决不了自己的根本问题?那就说明,无始以来,我们的功夫没跟上来,一直是在理上做文章。即使是六祖,虽然他24岁就已经悟道了,但拿到衣钵后,还要修行15年。他这15年当中,就是所谓的在练功。他理上的功夫在24岁就早已通达,而真正的功夫圆满是在15年以后,甚至更后、更后,《坛经》法宝就是在他57岁时形成的。

他的第二个问题是:“凡夫是否也有千百亿化身”?大家说凡夫有没有千百亿化身?(众答:有或没有。顿汉师:凡夫也有千百亿化身。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宇宙,虽然每个人是一个个体,但是从来没有离开宇宙。我们和万事万物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怎么可能会脱离得开呢?……)

如果说圣人的千百亿化身是靠动念头的话,他这时的念头绝对和凡夫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是后来千百亿化身的最初、最初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没有妄念,就不会有后来的千百亿化身。正是因为我们有千百亿个念头,才修成了以后的千百亿化身。能够达到千百亿化身的千百亿念头,绝对不是像最初凡夫的千百亿念头。这个很难讲啊,它本身是功夫上的,已经超越了语言。(众……)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你们只需要明白一句就行了,我们今天的千百亿念头,就是以后修成的千百亿化身,也就是以后修成千百亿化身的基础,但是修成了千百亿化身的念头,绝对不是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正是因为有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才决定了将来有千百亿化身。此念头与彼念头,既是一样,又截然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现在具备千百亿个念头(也可以说现在我们具有千百亿化身),而我们自己感觉不到呢?因为我们的心太粗糙了,出去的力量,比我们的身心要精细几亿万倍,而我们现在的身心是粗糙几亿万倍,它们之间怎么会沟通呢?当我们把几亿万倍粗糙的力量,修到消失了以后,你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化身。这个时候,你每一个念头出现,你都能够感受到,它是一个完整的“我”,在出出进进,甚至未出未进,也感觉不到自己有进有出。前几天有个朋友来电话,说想要来闭关。他说自己已达到六根关闭了,每天住在三摩地当中。我说你这是天天处在散乱当中,你还不知道。当一个人真的在散乱当中,他绝对感受不到在散乱当中,还误以为自己在定中。就像一个人在特别紧张的时候,感受不到自己在紧张,在特别放松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在放松。只有处在不紧不松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一会儿在紧、一会儿在松。

他的第三个问题:“请问师父,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你们谁知道?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呢?(有人答:看到众生太苦了)佛、菩萨前世发得愿多了,他的愿还没有结束,他的理想还没有圆满,他修成了以后就会回来,实现他前世在因地上发的愿。如果一个人在因地上没有立过志愿,他修成了就走了,不须要来度众生。如果你们在因地上立的志多、发的愿多,那么修成了以后,就必须回来,兑现你们的愿望、实现你们的理想,恐怕你们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讲吧?

第四个问题是:“佛法与世间法在哪里区分?”对于一个没有悟道的人,就有区分;对于一个悟道的人,是没有区分的,也根本不能够区分。世间法既是佛法的体,也是佛法的相,更是佛法的用。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离开世间法,无佛法立锥之地。

他的第五个问题,是万行的问题:“师父你是在修‘九次第定’吗?”

实际万行也不知道自己在修哪一层的定。现在天天忙得身心未停,根本没时间打妄想。有时候,有点时间打坐的话,还真的有机会打妄想。当事情多了,投入到事情里面,根本没有时间打妄想。往往我在做事情的时候这种集中、专一,远远胜过我打坐时候的程度。(顿汉师:师父,你打坐,不是在做一件事情吗?)因为打坐的时候,身心停下来了,得到了充沛的力量,它就还有多余的力量去打妄想,或者说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再想其它的事。当我们真正在外面做事情的时候,身心累得不得了,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再打妄想,也就是说没有精力再做其它的事情。比如说在砍木头的时候,全部力量集中在手上、斧头上,集中在砍下去的焦点上,哪里还会打妄想呢?这个时候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不乱。当锄草的时候,整个身心都集中在锄头尖上,如果一不留神,就把菜苗挖掉了。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锄草的时候,如果心很散乱的话,就会把菜苗给锄掉,如果身心很集中的话,就不会破坏菜苗。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刚下过雨的时候,你们走路是否鞋上沾满泥巴?如果你观照得好的话,别人走一里路,鞋上沾满泥巴;你同样走一里路,你的鞋子却非常干净,既没有被水湿掉,也没有踏进泥堆里面。如果你真的有了观照,一直这样保持下去的话,临终时就相当于你生前走路一样,你不会带一点灰尘。这个灰尘也就是业障,你在红尘里走了80年或者100年,你一点业障都没有带在身上。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观照功夫修得特别好。你们大家可以互相观察,以后发现谁的鞋子最脏,就知道他观照的功夫不好。如果走同样的路,谁的鞋最干净,说明他观照功夫修得非常好。为什么大家同样走一条路,别人的鞋子很干净,而自己的鞋子沾满泥巴,被水浸透了?为什么都是活了一生,别人没有带来业障、没有沾上业障、没有造下业障?而自己沾了很多业障呢?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不能离开观照,离开观照,做人、做事都免谈,更不用说是修行了。你可能会说:“我不走路”,这不是真正的观照。真正的观照,既要走路,还不要弄脏了鞋子;真正的观照,骂了人、打了人,还没有业障;真正的观照,吃了肉、喝了酒,也没有业障。然而是不是真正的观照,也许你清楚,也许你根本就不清楚。当一个人喝醉了酒的时候,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是喝醉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 一学佛,都成了好吃懒做了,都不做事了,都成了混混儿了,而且好多学佛的人都怕做事情。怕做事情趁早不要学佛,以后告诉人们:不愿做事,就不要学佛。学佛要把内在的贪、嗔、痴的草都要拔除掉,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不但要拔除自己心田里的贪、嗔、痴草,还要帮别人田里拔草,那你说这多累呢?本来自己累得要死,还要帮别人田地去拔草,如果是个懒人,最好不要学佛。

* “真”和“妄”,本来是一个。只不过一个专一,一个不专一;一个觉醒,一个不觉醒。

* 最高的境界是没有觉知。没有觉知,就是全部觉知。比如砍树,人是觉知,斧头是觉知,木头也是觉知,一切都是觉知,变成大的觉知。从不能修,到能修,再从能修,到不能修。

* 我们和释迦佛一模一样,绝对没有差别。不管你修还是不修,都是和佛一模一样,不多不少。修到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修,你说你修,也没有比佛多一点;你说你没有修,也没有比佛少一点,但是你没有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折腾”,你就不知道自己原来和佛一模一样,不多一点,不少一点。修和不修没有区别,实际上就是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修行就是走过程,感受过程,最终的,就是最初的。

* 要想降伏“其心”,先要降伏“其气”;气往上冲,杂念就多。杂念多,气又会沉不下来,气住,则神闲;心平,则气和;气和,则不动,不动为同体。

最近听了一位仁泽法师的开示,太好了,了解了真正的佛法。谁知道法师更多的信息,如何亲近法师听闻佛法?

 仁泽法师小记:

师父少年时酷爱物理学,并且极有天份,是全国物理竞赛中的佼佼者。如果没有接触佛法,长大后必然要从事科学研究。刚出家时,寺院的单钱和供养很多,修行资具一应俱全,但是师父仍然离开独自苦行,身无分文,每天沿街乞讨,露宿街头,后正晌来住山,自己种地、挑粪,有时外出乞讨。师父曾说,希望出家弟子们能尝试乞讨,放下面子,所谓尊严也是束缚,是苦。

师父03年出关后来到北京,遇到一位被妻儿遗弃的肝硬化病人,留下照顾病人。过了不久,开始有居士来与师父结缘,逐渐来的人越来越多,师父总是为大家泡茶做饭,饭后有人请师父开示几句,时间久了慢慢就成了固定的晚课。因为有了晚课,后来就不断有人来听法,听法的人越来越多,早饭后师父也开始讲法,师父租了很多房子让听法者住下,逐渐形成了道场。后来,租的民房已经容纳不下这些听法者,12年初,道场就搬到现在的讲经堂,师父每天上课约五小时。

刚才师父说,有人质疑师父住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这个房子是我们上百名道友的公用讲堂,24小时都有道友在这里修行。讲堂的书柜后面有一张床,师父的住处就是书柜后面的那一张床,那张床也是师父的办公桌。这个小小空间是用几个书柜围起来的,没有窗户和门,非常狭窄黑暗,即不是私密的个人空间,也无法隔音。

很少有有人知道师父在我们熟睡时,在为我们做什么。

师父曾经每晚在地上铺一张胶皮垫,困了就小睡一会,侍者说:师父冬天只盖一件斗蓬。

师父解释说,斗蓬短,腿一伸直就冻醒了,这样就不会睡多。后来,师父又改成坐着睡,说,众生还没有得度,哪有时间睡觉。

有一天,我们讨论师父不睡觉的事,师父一口否认说:我睡了。

XX师揭发说:我看到您早上六点多才睡,睡了十几分钟。

师父淡淡的说:是吗?我记得睡了。

师父医术高超,道场不断有重病佛友前来治病,有的癌症晚期的佛友甚至躺在这里听过法,很多病人治好后也因此留下修行。师父治好病前从不收费,只是希望有条件的病人,治愈后有能力就付些成本,因为有诚心成果才会巩固,而且这些钱还可以救更多人。没有能力只要一心向善,修学善法即可。

某日路上偶遇师父,问师父:您是否病了?师父笑笑说:只是感冒。

然而有两位道友亲眼看到师父病了,病得不轻。因为师父治好过各种疑难杂症,所以弟子们很少担心师父法体。那时还没有接待室,为了不影响我们打坐,师父下了课就常常站在走廊教导弟子,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遇到出了问题的弟子,有时从白天一直站到深夜去开导他。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操劳,师父的法体因此受了损伤。

我曾经问过师父:师父,您每天都这样忙,您不累吗?

师父说:修行人,不会累。

我一直以为师父真的不会累,不会生病,师父越来越消瘦我都没想到师父的身体不好,还常常没事也去打扰师父,增添师父的繁劳。直到听说师父生病,我才知道体恤师父不眠不休的操劳。

过去,为了所有弟子都能听法,道场甚至没有客堂,一切接待事务全由师父包办。每天下课后,师父便被团团围住,面对应对不完的琐事,从未见师父有过一丝疲厌。甚裂局至生病都没有告诉过我们。

师父的侍者说:遇到师父前,从肆清让没见过一个人,每分每秒想的都是别人,从没见过师父有过一点点对利益众生感到疲厌的时候。

早听说只要有人借钱,师父就一定会借,有些人借了没有还,师父会很体谅的说:我从没有遇到过骗钱的,凡是借钱的都是想还的,只是有的没有能力还。

有一天,忽然有个人向师父借20万元,算是救命的钱,道场也急需钱,刚好有一个人曾经借钱给道场,师父亲自打电话恳请他再借20万,对方要求付高利息,师父救济众生的心那样赤诚,为了解众生的燃眉之急,不顾自己的艰难,马上同意了对方的要求。现在师父没有钱了,大家还是不要借了。

有一阵,师父中午不怎么吃饭,好几天午饭端进去,又原样端出来,负责做饭的XX师问师父:怎么几天来的午饭,您连动都没动?

师父说:这几天饭菜做少了,来晚的都吃不到,我能吃得下吗?

当时我刚来,就站在旁边,对师父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师父每次去外地弘法,都尽量先上完晚课,然后匆匆忙忙去赶夜航的飞机。只要能通公交的地方,师父从来不让车接,下了飞机后,师父常带着随行弟子夜宿街头,天一亮,师父便精神饱满的为弟子们讲法。前一阵师父接连去了全国数个道场,每去一处都是讲完晚课后,再昼夜兼程赶赴下一处,各地的弟子们只看到师父神采奕奕的出现,却不知师父是怎样的披星戴月。当师父连夜赶回北京,随行的年轻弟子们,都累得倒头大睡,师父却仍精神焕发的坐在法座上,不厌其烦的叮咛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护念众生。

先只讲这一点儿吧,无论嬉笑怒骂,看得懂、看不懂的、说不尽,道不完、也说不出师父的慈悲。

净空老法师开示:念佛是怎么个念法

念佛怎么个念法?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讲得好森闷毕,观音菩萨教给我们「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反闻怎么样?不听外面的,听里面的,妙!里面怎么听法?我们念佛默念不出声音,心里在念,有没有声音?阿弥陀佛有没有声音?外头没有声音,里头有声音,耳朵要听里头的,别听外面的,听里面的就相应。外面的声音听不到,外头声音再大罩衡,有吵杂声音知道,没听清楚;里面的佛号,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这就能摄心。

大势至菩萨讲的跟观音菩萨讲的是一桩事情,观音菩萨是「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反闻,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是一样,一桩事。不受六根干扰,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叫都摄六根。见色,眼在色上起心动念,就迷了,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你看,见色起无明烦恼,耳闻声也是起无明烦恼,再分别,分别是尘沙此芹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三种烦恼都生。烦恼无尽誓愿断,怎么断法?懂得反闻可以断,很有效,懂得都摄六根,有效。

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教我们念佛,怎么念法?你看这两个教授,这两个教练,观音、势至是两个教授、教练,他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要会用,决定有效。所以要真回头,对外面要放下,不受外境干扰,不受外境影响就是放下。为什么?你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是定,不分别不执着是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妙不可言,奇特到极处。你能入这个味道,你才尝到净土的法味,极乐世界的法味,欢喜心真正生得出来。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法师开示

阿弥陀佛

依照佛经的教诲和要求,来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落实在生活中,就是修行。

如果念经念佛,行善积德,但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不叫修行

老法师---所以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叫觉悟了,觉悟之后,要把自己的过失革除,这叫修行。所谓悟后起修,你没有觉悟你不知道怎么修法,修就是把错误修正,这叫修行。这句话总是要把它记住,修正李滑念自己的错误叫修行。

现在很多人不懂,以为修行是我每天念多少经,要拜多少佛,以这个来做为修行。如果你心里面,过失一丝毫没有改,你这种做法没用,叫迷信。古人所谓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就是指这种修行人,没有用处。真修行,那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赶快改。

老哪困法师---所以佛说的一切经,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的思让带想、见解、言语、行为,与经典所说的相应,这是好的,是正确的;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我们错了。错了要赶快把它修正过来, 这叫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35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