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厄咒注音(解厄真言咒)

怎么是真言咒语?
应该是“净口业真言”。是佛教中凯经时常念的咒语。还有净身业、意业的。
净业真言注音
净口业真言:这是清净(消灭)口业的咒。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净身业真言:这是清净身业的咒。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ōng,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 mó lì,xiū mó lì,suō pó hē。
净意业真言:这是清净意业的咒。
唵,嚩日啰怛诃贺斛。
ōng,wá rì là dá hē hè hōng。
净三业真言:这是清净身口意三业的咒。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ōng,suō wá,pó wá shú tuó,suō wá dá mó suō wá,pó wá shú duó hàn。
注音注解: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无此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斛:读音为(hōng轰)同“吽”,也有的地区读本音(hú胡)。
嚩:读(wá娃)。经考究:《密宗秘法》读(wá娃),也有的人读(wā蛙)。一般,“萨嚩诃”“莎嚩诃”等类似译音词中,我们才读作(pó婆)。
驮:读族缓音为(tuó陀)。
婆嚩秫度憾:秫读作(shú熟);度:读作古音(duó夺);憾:读音(hàn汉)。
净业真言中,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读,依照个人情况酌情来定。如果自己觉得口业重,则可多读诵净口业真言,身业重可多诵净身业真言,或者只读诵净三业真局穗瞎言亦无不可。桐空一般在诵经念咒前诵读七遍净业真言,以示敬重。
《解厄鉴》原文及译文
《解厄鉴》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历居要职,官至宰相。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解厄鉴》原文及译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藏锋卷一
【原文】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译文】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吐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
【原文】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
【译文】
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就会改变心态。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容易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难容。
【原文】
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译文】
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勇敢的人不会逞强斗狠,真正虚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艰辛,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范蠡功成退江湖)
隐智卷二
【原文】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译文】
活用智谋是有利的,玩弄智谋是有害的。暗中使用智谋方有成效,公开卖弄智谋就毫无作用了。
【原文】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
【译文】
不为自己谋划,这是君子的智慧。不使自己吃眼前亏,这是小人的狡黠。
【原文】
不怨智寡,忠义失焉。
【译文】
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担忧忠义的丢失。
【原文】
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译文】
上司都希望下属忠诚,能力才华还是次要的。做下属要注重诚心,权术还在其次。不明白其心理,困厄就难以停止。
【原文】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译文】
蠢笨的人炫耀智谋,这是愚蒙的行为。智慧的人纵论计谋,只能给自己招祸。(雍正查办年羹尧)
戒欲卷三
【原文】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译文】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立根,心地宽广的人不会怨恨。喜欢什么不要过度,强求什么定要招灾。
【原文核尘】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译文】
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根。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造成生死之别。
【原文】
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
【译文】
整治贪欲要严苛,不要宽容放纵。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隐讳。祛除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制服欲望要求助于修德,务必诫勉牢记。
【原文】
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译文】
颖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改誉禅的人困厄多难。(金海陵纵欲亡身)
省身卷四
【原文】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译文】
自知的人不会身陷窘境,看透世事的人是不会奢求。
【原文】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
【译文】
人有等差,命运各异。物有区别,情态相近。对待自己像对待他人一样,大体不会失误。
【原文】
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心多易,非思难度。
【译文】
智谋往往赶不上事情变化,不深入观察就无法正确把握。人心容易发生改变,不深入思考就难以揣测。
【原文】
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译文】
对俗人不可以过于亲昵,不严守礼法就难以共处。
【原文】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译文】
常怀惕励的'人没有邪念,遵循正道,相安长久。担忧良心有失的人没有愧疚,心灵安宁,永处吉祥。(急流勇退曾国藩)
求实卷五
【原文】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
【译文】
目光长远的人务实,谋取近利的人虚浮。
【原文】
众趋者慎,己悦者进。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
【译文】
对众人追捧的事要慎重,对自己喜欢的事要敢为。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就不会偏离事物的实际。不追求完美无缺,就不会被蒙蔽事实。
【原文】
人无贱者,惟自弃也。
【译文】
人没有注定是卑贱的,除非自暴自弃。
【原文】
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
【译文】
大的智谋没有伪诈,因它顺应规律天理。小的智计不讲仁德,因它违背事理人情。
【原文】
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译文】
不忧虑欠缺识见和洞察力,当忧思不用心学习进步。
【原文】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译文】
辛苦劳累却少有收获,这不是求实的过错。清闲安逸却多有所得,这才是求实的本意。(曹孟德不拘求才)
慎言卷六
【原文】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译文】
言论可以肇祸,好话与坏话都可以导致恶果。言论能给人带来害处,全在人取舍。
【原文】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译文】
君子不说诳言,说实话又容易让人听起来感觉不舒服。小人不表露真心,伪装得常让人看不清真面目。听其言可知其心志,其行为也就可以判断了。
【原文】
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
【译文】
富贵之人应该自谦,不要自傲。卑微的人应该恭顺,不要狂傲。
【原文】
人无信,则言勿听。
【译文】
一个人如果失去信任,那么他的话别人就会听不进。
【原文】
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译文】
不知晓机密就不会泄露,这是切切的安全。不回避亲属谈论而使秘密泄露,将是大大的祸患。(泄机谋伏完丧家身)
节情卷七
【原文】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
【译文】
知书达理后就不会为情感所左右,抑制天性后才能立身行正。
【原文】
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
【译文】
庇佑亲情就会暴露私心,将招来不容。放纵友情就会显现愚拙,是不明智。滥施同情就会显得幼稚,并非忠厚本意。
【原文】
天怒成灾,人怒成害。
【译文】
上天愤怒就会施加灾难,人们愤怒就会制造伤害。
【原文】
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
【译文】
君子戒忌慈悲,小人戒忌忧思。不肯割舍的情感,束缚着人的身心。
【原文】
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译文】
受宠幸不能全仗容颜,从承受尊荣可看出人品。有情义不能倚仗谄媚,忠信可以维持和谐。(卢杞的报复)
向善卷八
【原文】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
【译文】
吉祥有因,幸福有源。
【原文】
天佑善者,其心悟焉。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
【译文】
上天保佑忠善者,因其领悟了处善之道。语言善意者未必尽善,要观察他的行为。话语粗犷者未必凶恶,要审视他的内心。
【原文】
名勿信,实勿怠。
【译文】
虚名头不要轻易求取,务实心不可丝毫松懈。
【原文】
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道可守。
【译文】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小人也会有朋友,但不会停止争夺。利益可以求取,道义必须坚守。
【原文】
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译文】
恶念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智者。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乎方法。
;
解厄度母心咒怎么念
藏密邪教的咒语不要念,而且佛教没有所谓的“度母”,那是藏密邪教弄出来的名词而已。
消灾吉祥神咒全文注音
神咒原文
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啰底。贺多舍。
娑曩喃。怛侄他。唵。佉佉。佉呬。佉呬。吽吽。
入嚩啰。入嚩啰。钵枯备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
底瑟姹。底瑟姹。瑟致哩。瑟致哩。
娑癹吒。娑癹吒。扇底迦。室哩曳。娑嚩诃
消灾吉祥神咒注音:
nā
mó
sān
mǎn
duō。mǔ
tuó
nán。ā
bō
là
dǐ。hè
duō
shě。
suō
láng
nán.dá
zhí
tuō.ōng.qié
qié.qié
xì.qié
xì.hōng
hōng。
rù
wā
là。rù
wā
là。bō
là
rù
wā
là。bō
là
rù
wā
là。
dǐ
sè
chà。dǐ
sè
chà。sè
zhì
lǐ。sè
zhì
lǐ。
suō
pō
zhà。suō
pō
zhà。shàn
dǐ
jiā。shì
lǐ
yì。suō
pó
hē。
发音注解
曩谟:是“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曩:本音读(nǎng攮),在此也可以读本音,一般人都读(nā那)。“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有很多,例如:南谟、南牟、那谟、那模、娜谟、纳慕、娜母、南忙、纳莫、曩莫、曩谟……,这些音译词,都是音同或音近的词。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
娑曩喃:“曩”读(láng郞)。也有读作(lǎng攮)的。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藏语系佛教读前者,汉语系佛教多读后者。本站推荐前者,比较接近古梵语(om)的发音。
佉:读(qié茄)为古音,另发音为(qiè切)。
呬:读音(xì细)。
癹:读(pō坡)或(bá拔)。现代字、词典中无此字。有的方音读(pān攀)。
姹:读(chà岔),也有读成(zhà吒)的。
吒:读作(zhà乍),另读(zhā扎)。
曳:读音(yì义),也有读其本音(yè页)的,另读(xiè泻)。
嚩:读音(wā蛙)或(wá娃)。“入嚩啰”“钵啰入嚩啰”中的“嚩”发此音。
娑嚩诃:“嚩”读(pó婆)。在《佛学大辞典》中:“嚩,又作婆”。婆、嚩、缚、皤,四字互相通用。娑婆诃,也译作“莎缚诃”、“娑嚩诃”、“馺皤诃”。
消灾吉祥神咒功德简介
按佛学大辞典:消灾吉祥咒为禅林所用四陀罗尼之一,亦为密教通用之息灾法。又称消灾咒、消灾真言、消灾陀罗尼。乃消除诸种灾害,成就吉祥事之神咒。出于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唐代不空译)及大威德金轮佛炽盛光如来消灭一切灾难陀罗尼经(译于唐代,译迹败郑者佚名)。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所述祈晴祈雨,皆用此咒。
按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此咒出于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唐代失译。二经同本异译。此中说之。经曰:“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姿颂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皆悉消灭不能为害。……此陀罗尼。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
你知道茅山术的一些咒语吗
收兵咒: 弟子xxx拜请中方五鬼姚碧松,北银慧衫方五鬼林敬忠,西方五鬼蔡子良,南方五鬼张子贵碧纯,锋腔东方五鬼陈贵先,速收阴兵阴将归法坛。 注:具体用法,不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42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