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教的道德观心得五

老实说这是我人生上过的第一节全面系统深入的德育课。记忆中, 思想品德课不是被主课老师占用,就是自习课,或无书面考试,或到了考试划一些内容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也就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甚至一听到三纲五常,四维八德都不屑再多往里瞧一眼,听着就像是封建思想束缚人性自由的糟粕。30多年为人做事的标准以学校的行为规范,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一点点良知的本能为参照,虽无出过纰漏,但遇事摸棱两可之际,做与不做,赞同与反对之间便随了大流。随了大流,我便也不再给乞讨的人施以钱物害怕自己被欺骗,我便也开始给自己制造和升级需求来花掉钱和时间,这些年虽从无与人起过激烈冲突,但真实感受到的是心越来越麻木,喝着自己都知道不干净的水,呼吸着PM2.5 超标的空气,每每从国外出差回来飞机降落经过碧蓝天空和雾霾交际的边线时,我总问自己:“这样活着究竟是不是对的?”佛教网-我佛道学佛网

原来困惑了这么久,原因是应该摆在教育核心地位的道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确实。 导致外在我们的行为没有参考的准则,内在没有树立正向的心态。但从道德建立的基础看,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信仰的缺失。信仰是道德建立的基石,如果没有对信仰的认同,即便推行道德教育,提倡践行道德,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规章制度,甚至因为缺乏监督而落入摆设和空谈。

人们之所以摒弃道德,无非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将道德与利益对立。但追求利益几乎是人类的本能, 于是在崇尚君子的时代,盛产“伪君子”,在被西方物质文明席卷的当下,盛产“真小人”所以如果不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说清楚,我想是没有一个人会心悦臣服地接受道德行为准则和不遗余力地践行的。 所以,佛法相比较之其他宗教,和哲学体系里,最究竟地从因果论角度阐述了两者的内在关系。即:道德的行为是因,它不但带来今生现实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心理利益的果,还能为来生带来无尽的利益。而且以佛法为基础建立的道德,因为除去了以人为中心的立足点,而从宇宙生命为立足点,不但为自己三世某得最大收益,还为他人社会整个世界带来无尽利益。于己于人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从自己当下就能践行的事,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任何没有落实到行为上的认知,其实都不是你真正的认知。于自己不能带来任何利益,很多情况下还会平添烦恼。这就是学佛和学世间法的不同, 比如我参加培训学习如何使用power BI, 学完后因为没有工作上的刚需我也一直没有应用起来,但我不会因此有烦恼,最多数据呈现多样性智能性的工作要求来了,我再花点时间自学一下把它用起来。但学佛法不同, 它唤起了我心性中的善,提升了我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当我认知到了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而行为上因为串习因为还是放不下自己执着的东西而跟不上,甚至还在重复以前错误的行为时,我是会感到痛苦的。

如何让行为跟上认识?首先是发愿( 确立目标), 其次是看到每个人都是具备达成目标的潜质的,这是让大家具足信心,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捞着。 再次本着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跟着修学的次第路径逐步全面深入和强化认知,跟着义工模式去践行。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止恶扬善: 止恶就是用无我性空对治人性中的贪嗔痴,扬善便是开发和长养自己的慈悲心,感恩心和恭敬心。 最后在践行道德(佛教中相应的戒律)中,修得圆满的幸福之人生。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教文化网 » 佛教的道德观心得五
分享到: 生成海报

学佛文章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