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心得二十

学习了三个内容出世入世、有情无情、随缘进取。佛教网-我佛道学佛网

师父总结世俗的世界观对世界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态度,一种是贪著一种是厌离。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跟长辈的灌输也是以成家立业为主。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却从未向内思考向内追求,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认识世界的本质。师父说凡夫对世界充满贪著。首先对自我的贪著,这也是人类的最大贪著。其次是对财富、地位、家庭、感情,以及我们拥有的一切的贪著。佛教中称为我和我所。而我也是凡夫之一,过往从未反思过这种追求跟奋斗是否有本质的意义,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做这样教的,所以一直以来就这样盲目的追求生活,直到遇到三级修学才开始逐渐的反思自己的人生跟追求的意义。

因为把自己丢了,所以才会四处抓取;又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才会寻找各种替代品,却信以为真。成立“我”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寻找支撑,要财富,要感情,要家庭,要人际关系,把和我有关的一切执以为我所。有了这份认定之后,执著随之而生,形成深深的依赖。反观自己,以前自己自尊心很强总是很在意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对周围人的评价很敏感。所以生活的很累。学习之后慢慢理解其实这些都是对于假我的执着,外在的评价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吗?只有自我内在的反省跟进取才是成长进步的关键。

过往对于出家之人的理解就如周围人群社会环境灌输的一样,以为是消极的避世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大好上进青年来说是避之而不及的。出世就是出家人的出世,入世就是凡人的生活从没想过交集。学习之后才理解佛弟子既要有出世的超然,通达有为法的虚幻,同时还要对众生有无限的慈悲,积极入世。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需要极高的悟性和努力。所以才有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

关于随缘进取,在之前的学习中逐渐理解并接受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觉得对随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这一课中才知道随缘的前提,是跳出自我的感觉,以理性、开放的心态看清各种因缘,然后作出智慧的选择。过往的随缘更多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称不上豁达超然更称不上随缘。原来随缘跟般若、出离一样看似简单两个字却是可能需要一生去努力修行实践的。师父说佛陀证悟后说法四十五年,向众生宣说了解决痛苦的方法,那就是闻思修,是戒定慧,是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是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大乘菩萨道。这就是缘起的智慧。这个发现使生命得到拯救,看到希望。感恩各位的聆听。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教文化网 »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心得二十
分享到: 生成海报

学佛文章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