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学习了佛教徒人生态度之一,导师从消极和积极,乐观和悲观,对比世俗和佛教,讲述了佛教度是积极和中观面对生命。
其中消极和积极是指情绪/处事方式/行为态度,主要由价值观决定,悲观和乐观是指对世界认识和态度,属于人生底色,主要由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
在消极和积极这方面,法义通过出家制度/处事/生活方式三方面对比世人幸福标准,从佛教徒有四宏誓愿明确人生目标,通过研究经教探索真理,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准则,内修外弘,并达到完善自身人格,普世渡人目的,说明佛教徒是积极进取的。
在悲观和乐观方面,虽然说人生虚幻,但一切都是因缘因果显现,通过这缘起因缘因果显现的当下,我们可以通达生命本自存在空性智慧,每个生命都有自我拯救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发菩提心和菩萨行,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通过理性和正见,止观禅修,发心和利他增长慈悲,实现悲和智共同成就。这说明了佛教不悲观
因为众生带着无始以来无尽的迷惑和烦恼,而人生无常在修行无成前易随业流转不知去向,甚至堕入三恶道,而修行有成时还有众生普度,可众生刚强难调,不好救渡,目前又在末法时代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既要了解众生是重病患者,生命有诸多过患,也要清楚众生皆有佛性能自我拯救 。要以不悲不喜中观去看待人生和生命 。
感悟部分:
都说“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回想我30年人生,在没有遇到佛法前,我是麻木的,开心的时候很少,但我一直以积极乐观责任担当示人,我是他们说的优秀的成熟的,可当我遇到目前最大挫折时,恍然发现一点都不认识自己,看到挫折下暴戾脆弱的我,才发现以前的我好像戴了大家喜欢的面具示人,可真正的我是怎么样的呢?通过佛法学习,如实观照自己,认识到在获得爱方面,我是悲观的,我是匮乏的,不断向外抓取像个乞丐,希望通过自身优秀获得父母和身边人的爱,可我却不会像内看,像内求,更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所以我内心没有能量 ,所以没有自我 。这是我学习佛法初衷 。
现在学习佛法已有半年,回想当初师兄们说学习一年就会有大改变,疫情期间大量时间用于修学,感悟受益良多,就像法义所说修行就是要战胜无始以来串习,一人与万人战,而人身短暂,除去睡觉吃饭等,人清醒的时间只有一万天,如果我们不披甲精进,如何把凡夫生命改造成佛陀圆满生命品质,目前我们生命本质是无明惑业,所谓“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幸福,是虚假的,还是究竟的,都是我们自己创建的,只有战胜心魔,才能走出迷惑,才能如实认识自己和世界,生命的掌舵权才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不浪费人身!
凡夫心是不安分的,我对于修行之外的东西,看电影追电视剧看小说吃喝玩乐都很积极,和金兰师兄沟通后,才深刻理解我在看修行之外东西过程又是在修我都凡夫心,怪不得我早读后内心很清净,下午看电视又开始内心烦乱,原来心行又落入凡夫心行,容易升起贪嗔痴 。我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轮回重症患者的身份,轮番思维法义
法义说看3遍以上,我就觉得3遍就完成任务,没有看到后面有个以上,根据导师为我们提供修学八步骤法义何止3遍,落实八步骤起码有5-6遍,当心安住法义中,就是不断修心过程,是在开拓佛陀圆满人格过程,每每跟着导师思维一次法义就上在开拓修行道路,生活中时时刻刻待人处事以慈悲智慧以待过程,就是在夯实修行路,两者结合,就是悲与智共同成就,而当我们慢慢把修行路走出来,凡夫路走的次数少了,自然就慢慢荒芜。
惭悔以往听师兄分享妄想纷纷,现深刻理解每位师兄都是助我修行的菩萨,每一位师兄分享,我就又夯实一次法义,并查漏补缺,我要临摹师兄们身上闪光品质。认真修行,战胜自己的恶习,降服生命内在的烦恼,开显生命内在的正向力量。
感恩师兄们,感恩辅导员,感恩导师,愿菩提道上同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