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法师:怎样做到随遇而安?
居士: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法师: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 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
居士: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法师: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 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 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 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 三七日内...
一个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告诉有缘的,尤其是和父母眷属来共享。要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帮助父母在临终的时候安稳往生。 临终最后一着想走得稳,想做到如法,就需要你平时为家里的人说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临终助念是要有一些规则的,这个规...
居士: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 法师:心空即佛性,佛性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无奈无明厚重,佛性无能透显。而执持六字洪名,正是开启佛性的金钥匙。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心佛等无差别的原...
怀疑是我们的根本之一,是佛法必须要剔除的,它是信的对立面。 但是,末法有一个特点,怀疑越来越成为主流,而且从哲学、从科学的层面得到了正面的肯定。所以,为什么自从工业化以来,整个的宗教的神圣性退失,学界称为祛魅——祛掉宗教的魅力,要世...
问: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此一度失眠,至今无法消除恐惧。现在接触佛教已经五年,但没。虽然感觉比从前好一些,但仍心有余悸。请师父为弟子解惑及开示对治方法。 大安法师答:这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碟仙就是扶乩,在中国民间自古以...
问: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优婆夷,对三宝非常恭敬,每半月就要去僧团请一位比丘,到她家里来应供。 到了那一天,她会准备好精美的食物,来供养比丘师父。供养之后,一般按照仪规,居士作财供养,衣食供养,比丘就得作法供养。 有一天她又到寺院请僧...
居士: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的障碍。弟子愚昧,不知该如何淡化?望师父慈悲开示。 法师:对于亲情,如父母、兄弟、眷属这些情感,在世间法中是人之常情,所以还是要顾及。 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情执对于修行会构成障碍,因...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蛇。一妇人渡河失手,其子堕水,因捞子故,与之俱没,以慈心故,得生天上。夫一念慈瞋,天畜遂分,则此临终之缘生一念,可不慎乎? 苟以此心缘念弥陀,求生净土,得不见佛往生乎?但此一念,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