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弘扬正信佛经文化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法华经第一〈序品〉

叙述演说这场法会的缘起,是本经的总序,佛陀说《无量义经》之后,入于无量义处三昧。天上散种种妙华,佛陀的眉间放白毫相光。弥勒菩萨于是发问,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过去诸佛宣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前,皆现此瑞相,并举过去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为例,暗示佛陀说此经之殊胜,有别于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法华经第二〈方便品〉

灵山一会的大众,惊讶于佛陀于此土和他土的六种瑞相,从弥勒、文殊菩萨的问答中得知,释迦牟尼佛将宣说出现于世间的一大事因缘,乃迫不及待地等待佛陀说法。那时,佛陀安详地自无量义处三昧起,称赞诸佛甚深无量的智慧,难解难入,并说诸佛究竟了知的诸法实相「十如是」。

过去诸佛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讲说三乘教法,是为了引导众生入「究竟解脱」的一乘佛道;此时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会中五千增上慢人退席后,佛陀才宣说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馀乘,唯一佛乘。

法华经第三〈譬喻品〉

佛陀宣说「诸法实相、四佛知见、开三显一」等重要的法门后,进一步釐清善巧方便的观念。听此法门的人当中,上根、上智的舍利弗,最先去除无明的乌云,领解佛意,听到过去未曾听闻的佛法,身心泰然而言:「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佛陀为他授记为华光如来。但大众对佛所说「开三乘显一佛乘」之真意,尚有疑惑。佛陀再以譬喻,反复阐明前面所说的法。佛陀将三界譬喻为火宅,三乘喻为「羊车、鹿车、牛车」,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火宅三车喻」阐述「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法华经第四〈信解品〉

中根的四大声闻,即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陀听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后,渐渐产生理解,佛陀出于此世间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开三显一」的慈悲与智慧,乃藉「长者穷子喻」,来诠释「无量珍宝,不求自得」的深义。以长者比喻大慈悲的佛陀,穷子譬喻为三乘,由此引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法华经第五〈药草喻品〉

延续前品四大声闻的信解,但恐怕尚未彻底理解、信受,故佛陀再举「药草」的譬喻,以阐明生长虽不同的三草二木,却同受一雨之滋润。众生根机虽然千差万别,但如来的说法,能让他们皆归入一味平等的一佛乘。小药草喻人天乘,中药草喻二乘(声闻、缘觉),大药草喻藏教菩萨,小树喻通教菩萨,大树喻别教菩萨。佛的平等智慧即是一味之雨,药草、树木虽有大小不同,若蒙雨露滋润,皆能润泽成长,如同佛陀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法华经第六〈授记品〉

中根的四大声闻,已领悟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佛意,又在〈药草喻品〉中,了解佛法的一相一味,佛陀说法没有差别,任何众生都同样可获得利益的缘由。

在此四大声闻对佛意越发的理解。这时,佛陀以佛眼观察四大声闻的心,已领悟平等一味之旨,本自具有佛之知见既已解开,则成佛真因已具足,佛陀乃为四人授记并宣说成佛的因缘事蹟。四位声闻的授记,各随自己的因缘,则名号有别。而国土庄严,都一样清淨,是同一清淨心所感之实报庄严。所化的众生中,没有三恶道,则是本愿所召。眷属的多少、寿命的长短、法住的久近,皆各随愿力所致。

法华经第七〈化城喻品〉

佛陀以「因缘说」叙述佛与下根声闻的师徒因缘,不是此次出世才开始结的浅缘,而是从遥远的过去世就成为师徒,且师徒的关係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并假托大通智胜佛与其十六王子间的宿世因缘,以破除那些声闻以为三乘真实的迷情,而显示三千尘点劫以来的结缘。接著以「化城」的譬喻,令下根声闻证悟「三权一实」的妙旨、「开三显一」的佛意。

「化城」无有实体。三乘不真实,如化作、如假造的空中楼阁一样,藉著化城的譬喻,彰显「开三显一」的妙义。佛陀对下根众生无限大慈大悲说法的情形,在此可见。

法华经第八〈五百弟子受记品〉

佛陀为五百弟子授记,实际上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内。但先为五百弟子授记,授记的名号,同是「普明如来」。在此佛陀开三乘方便显一乘之真实,并显示一佛乘之内涵,及其馀二乘非真的事实。为阿罗汉、辟支佛二乘人开示菩萨道之事,一切人等皆当授记,未来世咸得成佛。凡听闻受持者,皆应发大乘心,修学菩萨道法,做法华会上未来预记的弟子。五百弟子均在法华会上,且说领解的「衣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满足于小智者,犹如衣内系宝珠而不自知。

法华经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

佛陀为富楼那、憍陈如及五百弟子等之无学阿罗汉授记后,继为未证四果之阿难及罗睺罗,以及有学、无学的二千声闻等,授记未来当得作佛。会中有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心中疑惑,为何诸大菩萨尚未得授记,这些声闻竟能蒙佛授记?佛陀乃告知,这些声闻弟子过去、现在、未来,皆「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而得成佛的因缘。

法华经第十〈法师品〉

首言佛在世或灭度后,凡听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都可以得到成佛的授记。接著详细的述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的五种法师修行,与供养尊敬《法华经》十种供养的功德。并以「凿井喻」,说明在高地为了求水而挖地,穿过小乘的乾土,终会到达一乘的湿土而得智水。此品强调「流通」是传播佛法重要的修持。如来灭度后弘扬《法华经》者,是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将能说法无畏,得诸佛龙天所护卫。

法华经第十一〈见宝塔品〉

在〈法师品〉说明修行《法华经》的功德极为广大,因此担心或许有不信者,乃在此品出现多宝如来的证明。此时,大地踊出一座大宝塔,悬于空中。塔中出大音声,证明佛陀宣说的《法华经》是真实不虚的。宝塔中的多宝佛是过去无量阿僧祇世界之佛,发愿凡有宣说《法华经》之处,其塔必踊现以证明《法华经》的真实。

本品裡,见佛佛互为护持,十方诸佛云来集,释迦如来开启多宝塔而入其中,多宝佛分半座迎入释迦如来,二佛并坐于塔中。过去、现在二佛并坐,为了令世人相信,只要信仰受持《法华经》,必当作佛。

释迦如来向大众宣告不久当入涅槃,恳切期望未来有弘经传教之人。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一佛入灭,未来无量诸佛也当生起勇猛心,传承如来弘化世间的任务。

法华经第十二〈提婆达多品〉

在〈宝塔品〉,藉多宝如来的证明,确定《法华经》的真实。佛陀又想激励大众受持《法华经》、弘经的殊胜,而叙述自己往昔为国王时,为了求法,师事阿私仙人而得闻妙法,成等正觉。那时的阿私仙人,即这世的提婆达多,以此因缘乃授记提婆达多当得成佛。另,文殊师利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此经功德广大。

法华经第十三〈劝持品〉

说明此经是诸佛之慧命,为众生正因之佛性(本具佛性)。若如来灭后,人多弊恶,最难奉持,若没有人受持,则佛种断绝,此为释尊之隐忧。于是药王菩萨、大乐说菩萨以及二万菩萨、五百罗汉、八千声闻、憍昙弥、耶输陀罗比丘尼等,默领佛意,安慰佛陀,各愿奉持,不惜身命,广说此经。佛陀也为养母摩诃波闍波提、罗睺罗之母耶输陀罗,和比丘尼等授记。

法华经第十四〈安乐行品〉

上品中,具体宣说佛灭后的恶世中,有反对弘通《法华经》的人,更示以诸菩萨等「不惜身命」为《法华经》实践的决心。文殊师利菩萨请问末世持经的方法,佛陀告知应安住于四种实践规范,即「四安乐行」: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罕见授人的明珠(髻珠喻),说明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谓彼等已出离分段生死,皆得作佛,犹如轮王解髻中之珠,授与功臣一般。

法华经第十五〈从地踊出品〉

此时,从他国土来之诸位菩萨,请求在娑婆世界护持《法华经》。这时,从他方国土云集而来,超越恆河沙数的诸大菩萨们,向佛宣说佛灭后,将在此娑婆世界弘扬《法华经》。佛陀说不需他们护持此经,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恆河沙等的菩萨及其眷属,会护持读诵广说此经。是时,四大菩萨为上首的六万恆河沙的菩萨们,便从地踊出礼拜释迦如来、多宝如来;这些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土时所教化的菩萨,故称为「本化」。

从久远以来,佛陀便在此土他方教化无数众生。此为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法华经第十六〈如来寿量品〉

在〈踊出品〉,六万恆河沙数的本化菩萨从大地踊出时,连弥勒菩萨都很迷惑。而且,听说这些踊出的菩萨是释尊的弟子,释尊成道后只有四十馀年的短暂期间,化导此无量的大众,也是让人很难理解的。因此弥勒菩萨代表大众,请求如来加以说明。所以,释尊藉由弥勒的疑问,说明「久远实成」的大事。

〈寿量品〉是「显寿长远」,即:本佛释尊的寿命,自无始往昔以来,到无终的终了,没有生死,没有流转,常住不灭。即使如来一代教化,纵说横说,重要的是佛陀在世间的寿命不是常住的,也不过是梦中的权佛而已,权佛教化众生的利益,也如泡沫梦幻。故此品以佛寿长远的「深信解相」,指出佛的法身寿命是无限无量的。然而,此常住不灭的本佛,示现入灭涅槃,原因何在?后以「良医治子」的譬喻,说示此道理。

法华经第十七〈分别功德品〉

此品宣说佛寿命长远,信解者能获广大功德。也分别说明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等之功德和五品弟子功德。并言真心读诵受持者,不需要兴建舍利塔或做其他有相的供养,只要能依此经教而行,经典所在之处即为塔庙,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临佛塔般的恭敬供养。

法华经第十八〈随喜功德品〉

继上品所说者,再宣说对于初随喜,只说「深信解相」,故在此弥勒菩萨请问初随喜的功德,释尊开示听闻及深信佛未入灭,信解佛之寿命长远;这一念的随喜,可得殊胜功德。内容包括:随喜功德与闻法功德。

法华经第十九〈法师功德品〉

宣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的「法师」,能得到六根庄严清淨的无量功德。

法华经第二〇〈常不轻菩萨品〉

修持《法华经》的法师能得六根清淨功德,但不知是否有证得此项功德的人?为显示此能实践之人,故以常不轻菩萨为例。常不轻菩萨不诵经、说法,但行礼拜、讚赞,对于众人皆说「未来定当作佛」,此即强调能受持本经之一句忆念不失者,以是能行忍辱、精进等菩萨行,自信作佛,信人作佛。

法华经第二一〈如来神力品〉

释迦牟尼佛和多宝如来一起坐在多宝塔中,其周围有许多来自其他佛国的佛、菩萨,那时释迦牟尼佛在示现不可思议的神力后,命地踊菩萨众及上行菩萨等,护持《法华经》。

因此,地踊菩萨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誓愿在佛灭后,普遍弘通《法华经》。于是,释尊现出十种大神力,表示经力无限,在塔中,特别将此《法华经》咐嘱本地的地踊菩萨等。

法华经第二二〈嘱累品〉

此品为释迦牟尼佛对诸菩萨「总咐嘱」。如来现神通力,以右手三次为无量菩萨摩顶,咐嘱他方无量的迹化菩萨,代为宣传弘通。即是说:以前咐嘱弘扬《法华经》的真髓,此次咐嘱的是菩提之法,即佛陀觉悟之法──全部的《法华经》。

法华经第二三〈药王菩萨本事品〉

本品以下,秉持佛陀之命以流通此经。弘扬《法华经》的法师,在实践上,本品是身业、〈妙音品〉是口业,〈普门品〉是意业的菩萨行。如来说药王菩萨的本事,并教弘通此经者应「轻身重法」。

法华经第二四〈妙音菩萨品〉

上品中,叙说药王菩萨烧身供养,得到色身三昧的妙用。此后的〈妙音品〉、〈普门品〉二品叙述,现出「色身三昧」之用的情形。此品中,从东方淨光庄严国来到灵鹫山的妙音菩萨,已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植德本,累劫来皆现种种身,处处为众生说《法华经》,是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福德具足的大菩萨。

法华经第二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内容详说观世音菩萨于娑婆世界,以色身三昧教化利益众生的事蹟。言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三十三种应化身,摄化众生。

法华经第二六〈陀罗尼品〉

本品阐明念陀罗尼咒,于如来灭后,以守护法华修行者。药王菩萨、毗沙门天王、持国天王,以及鬼子母神、十罗刹女、诸善神,先后五次发誓念陀罗尼咒,护持坛场也拥护受持法华的行者。

法华经第二七〈妙庄严王本事品〉

此品叙述妙庄严王前世的因缘事蹟。妙庄严王,即释尊时华德菩萨远劫之前身,夙具善根,但其中一世著于邪见,几乎不能复闻佛法。赖其夫人及淨藏、淨眼二王子胜缘之力,得以往听《法华经》,重识本心,遂捨外道,住于正见。文中以「盲龟浮木」譬喻诸佛难值、佛法难遇。

法华经第二八〈普贤菩萨劝发品〉

普贤菩萨即东方宝威德佛的弟子,惋惜《法华经》的法座将结束,再请释迦牟尼佛演说《法华经》。佛陀为普贤菩萨说佛灭度后得《法华经》的四个方法:一、为诸佛护念;二、植众德本;三、入正定聚;四、发救一切众生之心。普贤菩萨发愿守护受持《法华经》的行者。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经网 »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分享到: 生成海报

推荐佛经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