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莲禅寺(目连寺图片)

霞浦老佛寺“老佛”的传说
据《霞浦县志·佛教》记截:老佛寺,原名龙华堂,位于州洋乡(现松城街道)墓斗村葫芦门,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建1975年重修。另据《重建大雄宝殿碑记》:本寺旧称“灵石庵”始建于咸丰八年,系“龙华堂”教道场,后皈依佛教,塑佛从释,改名“老佛寺”。
追溯寺源,清咸丰三年,目莲寺遇暴洪山崩(据《霞浦县志》大事记载:咸丰三年六月飓风、洪水经旬不休,山崩地陷,田园悉成沙砾,庐舍漂圮,饿殍遍野,为数百年未见巨灾。最甚者西乡一村数十家背山而居夜半崩压全村无遗,又有横江村者,溪横山囗,夜半水忽涨,民不及避者,屋漂荡或浮四五里之遥,蜡光哭声中央宛在吁惨矣!),智觉祖师及灵虎将军肉身塑身像被埋。
当灾害发生后,目莲寺周边各村的村民自发地前来挖寻多日无果。有一日,众人跪地祈愿诵经后,突见佛祖显灵,在百鸟点示下,掘到祖师及灵虎将军遗骸,逐塑金身,敬奉于简陋临时搭建的茅屋。
由于受风害,山体滑坡等,造成前往目莲寺的道路受损严重,给周边的信众前往敬仰朝拜带来极其不便。因此,信众们要求本寺住持去取回佛身,经多次洽商后,给目莲寺重塑祖师像换回肉身,灵虎将军留存目莲寺(现为目莲上寺)。共和十七年(1966年)某日,祖师肉身在塔岗寺焚化。本寺僧妙清取回部分遗骸,重塑“老佛像”于寺中供奉。
民间有关“老佛”的几个传说 :
(一)、 “老佛”就是智觉禅师的化身。
据查民国版《霞浦县志·祠祀志》上目莲寺记载:后周显德元年,僧雅公建,名“灵石庵”。宋开宝五年,僧义韶重建。民国四年阮松茂募缘重修。
另据目莲上寺,塔岗寺,老佛寺寺志及民间传说等,相传智觉禅师生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俗姓谢,名义韶,长溪(霞浦)县沙江镇南屏村谢厝里人。他在北宋开宝五年间(公元976年)出家到“灵石庵”(现为上目莲寺)为僧中凳,皈依于目莲寺圆照和尚剃度为僧,法号智觉,并在院坪里结茅为舍,以砍樵卖薪自给,静修苦行。
据传在静修悟法期间,目莲寺周边山上森林茂密常常有猛虎出没,禅师心地慈悲为怀,怕老虎伤及村民与生灵,遂用卖薪后的微薄之银买肉饲虎,与虎为伴,达八年之久都没间断过。一日,县城偶遇禁屠,禅师无肉返山,虎拦路索食,禅师无奈,只好断其一指供老虎充饥。
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九日,禅师已修持圆满,悟道成佛,随之无疾圆寂于灵石之上,虎亦悟禅,依偎在禅师身旁而终,后被封为虎将军,侍卫禅师左右。
(二)、智觉禅师为什么出家为僧?
民间相传在禅师父母双亡后,家境贫寒。一日,兄嫂因家中琐事发生口角,嫂一气之下,悬梁自尽。禅师见状,情急之下,用牙齿咬断缠绕在嫂嫂颈部之绳索。恰好被一好事者发现,则处处散播“某人光天化日之下竟亲吻嫂嫂”,结果以讹传讹,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禅师难以容忍如此奇耻大辱,愤然离家出走,流落至桥纤马洋洗马潭村,而后到“灵石庵”为僧。
(三)、“南屏土主益别村”之说。
在沙江镇南屏村一带民间传说,禅师成佛后,慈悲为本,消灾解难,有求必应,恩施甘霖,惠泽桑梓,唯对南屏祖籍仍耿耿于怀,南屏村中有事,请“老佛”下山返村,不管怎样千叩万拜,反复投掷驳杯,禅师就是不受杯,把请求拒之千里之外。故有“南屏土主益别村”之说,这一口头禅一直流传至今。
目前在霞浦境内,有目莲上寺、目莲下寺、塔岗寺及老佛寺是供奉智觉禅师的主要寺院。而老佛寺除了是以“老佛”尊称命名外,还以禅师的法名而冠以“智觉宝刹”之名,实属少见,可以推想霞浦的信众对“老佛”的信仰达到前所未有的阶段。
如今“老佛”已成为霞浦信众心目中,土生土长的本地佛主,每年除了“老佛”诞辰日举行隆重的“请老佛”活动外。在霞浦城关及霞浦南部的乡镇一带,如逢久旱不雨,瘟疫流行,就要把老佛金身请出寺门到各村巡游活动,以祈雨消灾,祷求平安。
对于“请老佛”活动,至今已有近千年了。通过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卖消旅现已形成独具一格的霞浦“老佛”文化。笔者相信霞浦随着对“老佛”文化”的不断研究、传承与发展,不久的将来霞浦“老佛”文化,将会传扬到闽东乃至八闽大地。
临澧县宗教开放场所
你好。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在册的佛教活动场所共58处,名称、地址、负责人如下:
佛教 汉语系蚂衡 弥陀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旦阳 翟丕舫
佛教 汉语系 关茄物猛帝庙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高兴村 熊菊香
佛教 汉语系 白鸭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白岩村 王治桥
佛教 汉语系 念佛堂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文家乡张家村 贾伍英
佛教 汉语系 六善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文家乡雅林村 黄道秋
佛教 汉语系 青龙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文家乡青龙村 李碧峰
佛教 汉语系 白鹤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望城乡白鸽村 吴祖群
佛教 汉语系 看花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望城乡看花村 朱玉珍
佛教 汉语系 赤岗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望城乡永安村 张春英
佛教 汉语系 龙王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望城乡楚城村 李宜平
佛教 汉语系 金阙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停弦渡镇停弦村 姜求玉
佛教 汉语系 七里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停弦渡镇栗山村 肖宏松
佛教 汉语系 柏子庵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停弦渡镇史家村 释宏祥
佛教 汉语系 铜山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停弦渡镇红岩村 释百祥
佛教 汉语系 云绸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太浮镇雷水村 周定忠
佛教 汉语系 插翎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杨柳村 释印勤
佛教 汉语系 白马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芭茅村 马业泉
佛教 汉语系 金凤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佘市颤桥桥镇居委会 蔡腊英
佛教 汉语系 高山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杉板乡牛山村 马运雅
佛教 汉语系 大孝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九里乡太平村 孙吉元
佛教 汉语系 回龙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九里乡伏牛村 张先娥
佛教 汉语系 善福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九里乡岩桥村 陈金连
佛教 汉语系 十龙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九里乡兴隆村 蒋宗梅
佛教 汉语系 吉祥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九里乡谭河村 何诗秀
佛教 汉语系 双清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九里乡泉水村 方东娥
佛教 汉语系 何家庙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兴隆村 徐三英
佛教 汉语系 三圣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群丰村 释谷君
佛教 汉语系 袁龙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龙岗村 程隆静
佛教 汉语系 陶公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龙池村 释宏源
佛教 汉语系 罗汉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金龙村 陈福敬
佛教 汉语系 金鸡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金岗村 张辉兰
佛教 汉语系 玉皇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回龙村 何书珍
佛教 汉语系 大隆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大云村 李后香
佛教 汉语系 目莲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大堰村 李社香
佛教 汉语系 宣鉴禅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陈二乡胜利村 释印修
佛教 汉语系 仙女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板乡仙女村 释慧明
佛教 汉语系 南岳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板乡南岳村 释体明
佛教 汉语系 苏关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板乡云林村 刘德勤
佛教 汉语系 玉皇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白堰村 赵忠林
佛教 汉语系 圣寿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顺水村 释谷东
佛教 汉语系 观音洞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鸡山村 释耀敬
佛教 汉语系 玉皇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上坪村 释灵祥
佛教 汉语系 汉宫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下坪村 李清秀
佛教 汉语系 婆婆庙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双楼村 万义兵
佛教 汉语系 龙凤山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沙堤社区 苏先枝
佛教 汉语系 兰田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南闸居委会 释印勤
佛教 汉语系 月堤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李溶村 万绍英
佛教 汉语系 刻木山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官亭乡刻木村 胡作林
佛教 汉语系 陈湖玉皇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陈湖村 杨明英
佛教 汉语系 桥丰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菖蒲村 蒋玉娥
佛教 汉语系 观音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官亭乡竹龙村 释智远
佛教 汉语系 三神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官亭乡桃树村 罗丕林
佛教 汉语系 龙堤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官亭乡枣木村 释谷慧
佛教 汉语系 善忠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陈二乡响水村 杨小英
佛教 汉语系 月亮岗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陈二乡百草村 郭秀芳
佛教 汉语系 庙山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陈二乡大塘村 释慧明
佛教 汉语系 五通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安福镇九姊村 释演峰
佛教 汉语系 灵泉寺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安福镇护城社区 释印勤
霞浦目莲寺参观记作文
上目莲山之前,我就听到这座山的得名和山中寺院的沿革,都与传说中的某只大虎有着种种扑朔迷离的联系;至今,山上寺院里还奉祀有一尊老虎的神像。这次进山,我不得不说,自己的心灵经历了一次与虚相驰的神游,它一下子拉开我与人群、风物的距离。恍惚之中,让我拥有了某种敬毕扒塌畏与叩问,迷茫与遐想……
最初把虎神奇的气息带进山的是目莲寺前的一块石头,人称“灵石”。就是这块石头,几乎繁衍和造化了这座山的种种此耐色彩。一天,一个骁勇慓悍的青年猎人在山中射中了一只硕大无朋的猛虎,虎一声巨啸便掉头逃遁;人兽之间的角逐把整座山林都震响了;虎血洒落处染红了满山遍野的斑斑杜鹃花。终于,虎爪 在草地里的力慢慢松懈了下来,它绝望地望了望一道不可逾越的深涧和山涧那边陡峭的山坡,“口平”地一声,山谷中发出了山体坍塌般的巨响……
虎倒下了。但那斑斓的花纹依然火焰般燃烧着,还有剧烈起伏的肋间和犀利的目光,仍在证实那不容侵犯的威仪。猎人停了下来,人虎之间相互对视着。就在他张弓又要补射一箭时,虎一声咆哮,浑身烈焰进腾,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猎人无法相信这瞬间的幻变,伸手摸去,石头依然炙手可热。
这就是“灵石”的来历。石耶?虎耶?冥冥中自有它的说法。在后周显德元年,遁世的僧人们按照自己的感悟,在此盖起了一座禅院,取名叫“灵石庵”。
灵石庵建成后,山野寂静了,虎的行迹从此也消匿在岁月的风雨中。虎的话题再次被激活的时候,是宝正二年一个叫义韶的和尚来这座庵里削发出家以后的事。
据说义韶彗根清净,悟性极高。他到灵石庵后,几乎天天梦见一只猛虎前来与他嬉戏,夜里还常听到禅院围墙外的山坡上一只老虎发出的啸吼声。疑惑之下,他问及本庵僧侣,人们笑他怪诞,说这山哪里还有老虎的形踪。某夜,又有虎蹄在院外传来趵趵的踢踏声,开门一看,月光下果然是一只大虎在那块“灵石”旁走来走去。只是这只虎并不伤他,倒像遇上失散多年的朋友,亲热无比。
虎是实实在在的,行止之间绝不给人幻化之感。善于修心悟道的义韶,从此便与这只老虎交成了朋友。佛事之手圆余,他就进山劈柴,挑到山下城里,将所所银两买些猪肉带上山,专门供奉那只老虎充饥。老虎也经常守候在路口,等着义韶慈心奉食。人兽之间,情同手足。
一日,义韶的柴担在城里卖不出去,他只好空手而回。谁知走到半山,就看见老虎已等在路口,正饿得涎水外溢。义韶心里很难过,只好咬咬牙像往日喂肉那样向虎口伸进了自己的指头。饿得发慌的老虎也不知送到自己嘴边的是何东西,张口便是一咬;待看到义韶血淋淋的手再次伸来时,才知道自己已经吞下了这位和尚的指头。老虎伤心不已,眼睑间尽是泪水,便在义韶面前趴下身来,决意不再进食,直饿得自毙于路边。庵里和尚们得知此事后,便把这只极通人性的老虎作为神物奉祀于庵内。虎的灵气再一次浸淫濡染了这座山的一草一木。
义韶自失去这只虎友后,心里空荡荡的。从此,他更是心静如磬地每日打坐参禅于那块“灵石”上,经年累月,直至太平兴国七年重九之日圆寂于此。在义韶的真身奉祀于庵内的那一天,众僧骤见禅院边上的涧壑处木莲花遍野怒放,花香浓郁馨人。
后来,僧侣们依此祥兆,在重建禅院时,便将灵石阉改称为木莲寺;因“木”与“目”谐音,到“目莲救母”的故事广为流传时,木莲寺又被改称成为目莲寺。山也从此被号为目莲山。
“目莲救母”的传说,说的一位名叫目莲的人,十五岁时为救体弱病痛的八十岁老母,到“南山砍竹做金篮”,一肩挑经书,一肩挑老母,不顾两肩磨得鲜血淋淳,远途跋涉,进山求医。在进山后的日子里,传说是他有过“让指喂虎”的经历。所以灵石庵的僧侣们为感念他救母的一片孝心,才将庵名改称为目莲寺。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都落在老虎身上,可见老虎与目莲山的关系,是缘深难解的。
那块“灵石”至今仍留在目莲寺中,它高两米有余,像位老人默默经受着岁月中的风霜。我曾就这块石头请教于寺庙中一位慈眉善眼的长老,他说山水自然自有它的灵性,一块石头能有这些传说,也是石头的造化。深邃的禅意令我颇有感触。长老又指着目莲下寺的那个酷似“仙人卧地”的山头说道:“那山说像人便是人,而看山便是山。”一句话打消了我计较这些传说虚与实、真与伪的种种念头。
当然,目莲山还有许多风景名胜值得人们去探幽。在它的主峰烟墩峰顶,望海海阔天空,看山则山峦迭障;每年重阳在这里举行的畲家歌会和山顶上新建的两座卫星传感站,都为这座山带来了清誉。但我仍要为那风物背后的传说抚掌叫好,为传说濡染下的一景一色而迷醉。当我面对目不暇接的美景,耳伴山间寺院里的经卷声,是这些传说把我带到更加悠远幻美的境地,在那里,一切的风物才有灵动飘浮的感觉,我才能回问和赞叹大自然的一切造化!
目莲僧是哪里人
目莲僧是印度人。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显示,目莲僧是印度人,即佛陀十大弟弯姿子之一的目犍连,佛祖如来埋李绝扰弊有十个弟子,其中有一个叫目莲,因目莲是个僧人,所以后人称他为目莲僧。
地藏王与目莲是同一人吗?有的资料上讲是同一人,有的认为不是同一人。
不是的,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末法时期代佛教化众生,目连是佛陀弟子全名目键连,神通第一,只不过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民间将其世俗化,因为都是出家相,还把他跟地藏王菩萨混淆了。
一、地藏王即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王。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岩毁租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皈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
二、目莲梵名Maudgalya^yana ,巴利名Moggalla^na 。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意译天抱。被誉为神通第一。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与舍利弗交情甚笃,同为删阇耶(梵San~jaya )外道之弟子,各领徒众二百五十人。
尝与舍利弗互约,先得悟解脱者必以相告,遂共竞精进修行。后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说示,而悟诸法无我之理,并告目犍连,目犍连遂率弟子一同拜谒佛陀,蒙其教化,时经一月,证得阿罗汉果。目犍连尊者的根本道场位于湖北大冶目连寺。
扩展资料:
目连是罗汉与地藏菩萨不同。
地藏菩萨也有入地狱救母的传说,与目连救母的故事类似,有人常会将目连尊者与地藏菩萨粗兆混淆。但其实民间传说中,目莲尊者辅佐地藏王菩萨,护佑冥阳两界,故新庄地藏庵就以目连尊者配祀地藏菩萨。
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目莲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目莲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因为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正在地狱里遭受饿鬼倒悬的苦刑。
目犍莲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点他营救母亲脱离苦海,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母亲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生前罪孽太深重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报应。要救她,不是你独自一人办得到的。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
这样,集合了所有僧侣及众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余则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於是目连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并普渡了别人的父母亲。 佛教称为「盂兰盆」法会。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目犍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藏王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1000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