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淳法大和尚(淳法大和尚生平)

学佛百科2023-05-17786

一点功夫 几度春秋

机缘巧合,友人引荐,行至圆通寺翠微深处,赴一场糜研三代印人原石赏析雅集。

西泠印人周建国老师把印详解,不时与圆通寺方丈淳法大和尚谈书法论篆刻,好一次精妙的文化大赏。

且观且摹间茶过三巡。集毕得周公钤印、淳法左手书法一幅。

甚是欢喜。

席间,无论是篆刻大师还是书法名家,谈起原石、墨宝皆是侃侃,举手投足不着痕迹却尽显风流,惹人钦羡。

回头一想,这风雅间都是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几十年的清净寂寥,钦佩大于羡慕。

听完大师论刻,觉得自己尚未初窥门径,只能以门外汉的心情记录一点篆刻心得,感悟一些人生况味。

篆刻心得其实寥寥几点。

一是篆刻本脱胎于书陵册法,先看气象,再论刀法。

初时自学篆刻,经过一些时日的照猫画虎,往往也能哗众取宠一番。亲眼目睹大师原石,才知霄壤之别。刻好印的精髓其实在于书法修为的深浅和赏析眼界的高低,绝不是三年五载的皮毛功夫能够相比的。修炼书法,当务之急。

二是好的篆刻要为看的人着想,得看着轻松舒适。

周老师以此印为例讲疏密排布。利字收刀,就是为了留出空间,让排布不至于呆板,不至于密不透风,给观印之人太大压力。

“不负如来”印考虑到对角的疏密,排布得妥帖大方,气度恢弘。

此次赏析的每方印台边款都可媲美印面。楷书太工整则俗,行书太狂放则飘,隶书太厚重则呆。这些印的边款由一刀刀切出,章法井然却能笔笔灵动,可见深厚功力。

三是大印每行均需透气。

周老师以“若问生涯原是梦”一印为例,只是提了两句,第一句 “梦为主题,加长突出”,第二句“大印每行均需透气”。第一句不难理解,第二句透气,我粗浅地理解为空间的流畅度。

这透气,是笔画与笔画间空间的排布,阴阳相济,动静结合。好的大印,饶是它笔多划稠,这空间总是流通的,如一幅迷宫地图,总是能四通八达,内外互动。也像围棋对弈,气若断了,终成一盘死局。

其实此次雅集最大的最大的触动是在篆刻技艺之外的人生况味:古今凡成事业者,背后总是寂寥。

雅集中有两枚对章,是淳法方丈的感悟。第一枚:情重则生死疲劳。

大师境界,我等凡人不作妄论。

我更喜欢另一枚:寂寥夏深独清欢。

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钻研学问,浅尝辄止者有之,半九十者有之,若真想登堂入室,非苦心孤诣不可。

夏夜蝉鸣,一盏孤灯,窗棂松姿摇曳,香炉袅袅青烟。执笔挥墨,独享清幽。

寂寥吗?确是寂寥。

清苦吗?也是清欢。

三十五年夜夜寂寥,夜夜清欢,才让淳法书法以双手书法而闻名,现场观摩,左手仿佛更胜一筹。

最近总是不经意间想起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可能是年近而立,不自觉开始审视可否算“立”。

如果人生只是一条笔直的通道,开始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离心中的第一境界相去尚远。所幸的是,人生却是一条小径分叉的花园。我有几条关于写作、关于篆刻的小径,正打算独上高楼,望一望天涯路。

天涯虽远,终归还粗念是要去的。这一去,靠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靠的是一夜一夜的“寂寥夏深独清欢”,靠的是内心尺凳宏深处的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周老师还讲了一位篆刻界的奇人,西泠印社的创始人王福庵老先生,一位均无仅有躺着篆刻的奇人。因为经年篆刻,颈椎不舒服,试着躺在藤榻上刻印,逐步以卧代坐,便养成了习惯。王老躺着刻章时,身上围一“饭兜”,嘴上时噙一烟斗,茶几边半杯白酒,还有一口印泥缸,里头不是印泥而是花生酱,用来下酒,好不惬意。

这看似惬意的姿态里,篆刻人的苦心孤诣也可见一斑。

再回想父亲几十年绘画生涯,风餐露宿有之,起早贪黑有之,更多的是我半夜醒来,窑洞里台灯下,父亲伏案运笔的背影。

到了一定年纪,还真需要认真回望一下,是否已经能够望尽天涯路,是否准备好了消得人憔悴。

当世事总是芜杂、心绪难免烦躁时,或许需要一杯清茶,三分自省。告诉自己,凡成事业者,练成一点功夫,均需几度春秋。

一帘清梦,几杵疏钟,许多年华。

就以此句作结吧。

我想知道明星中哪些人信仰佛教?

李连杰

刘德华 法号慧果

杨紫琼 在圣一大和尚座下皈依三宝

金城武 1997年皈依宗南瞎银嘉楚仁波切答知门下

林青霞 皈依佛门四年

张铁林 在星云大师座下皈依,法清神消号觉普

曾志伟

张国立 拜在台湾圣严法师门下

王菲 多年前已皈依了图敦索巴宁波车

臧天朔 在淳法大师座下皈依

孟庭苇

李察基尔

奇诺里维

罗伯特 巴乔

商人佛教徒:

李厚霖 恒信集团董事长,活佛的徒弟

薛永新 恩威集团董事长

文人佛教徒:

金庸

这是我在贴吧里看到的,原作者是“少林派弟子”。

六祖与虚云有何传承

1.六祖与虚云有以下传承。

2.虚云老和尚(1840-1959)是近代以来的禅宗大师。他福慧双修,随缘消业,一本无我无私,中兴数十梵刹,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重振禅宗,续佛慧命,度众十余万。

老和尚生喜茹素,好佛像、经书。十九岁,决志离俗灶历悄,于福建鼓山涌泉寺礼常烂码开老和尚出家。翌年,隐渣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名古严,又名演彻,字德清。出家后,老和尚隐居于鼓山岩洞礼万佛忏三年。

二十四岁,任职鼓山,领职务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等。

二十八岁,效仿古德苦行苦参,辞去职事,散尽衣物,居岩穴,食野菜,饮涧水,须发盈尺,状似野人。如是三年。一日,行至温州某山,遇一禅者问道,无以言对,遂至天台华顶龙泉庵礼融镜法师参学。融镜法师年八十余,精严戒律,宗教并通。融镜法师道:“岩栖谷饮,枯坐冥想,近似外道,虽得寿命万年,亦不过楞严十种仙之一而已,去道尚远;即证初果,亦是自了汉。若菩萨发心,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自此侍融镜老法师参“拖死尸是谁”,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务。

三十三岁,奉命前往国清寺参学“禅制”,并至方广寺习法华。

三十六岁,参访全国名山大刹,普参当代大德,遍学三藏经教。

昆明圆通寺现任主持是谁

昆明市圆通寺任住持是释淳法法师!

圆通寺是由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陪世数)、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以大乘佛教为主。

淳法法师致力于佛教教理的弘扬,多次在各大专院校芦首开设讲座。对佛教典籍版本也颇有研究,主编有《圆通禅寺》、《云南佛教图鉴》、《古滇释子诗钞》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昆明圆通寺方丈等返差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106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