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宗阿阇梨是谁(佛乘宗宗本部)

本文导航:
佛教中,和尚、阿阇梨、罗汉、菩萨、佛的称谓代表什么意思?
1、和尚:古代之精通佛法的出家人,现在演化为男出家人的称呼。阿阇梨:汉语译为“轨范师”,密宗指地位较高的上师。汉地也是指精通佛法的出家人。
2、佛是证得大觉者,获得究竟解脱的修行人。菩萨、罗汉.是求证佛果的各个修行阶次的名称,代表修行次第。尊者,是对证得果位的修行人的尊称,如:尊者舍利弗。阿罗汉、菩萨、佛其数无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
3、佛陀的意思是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有三种境界: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佛陀是大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菩 萨是只达到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觉行圆满,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4、一开始佛在觉悟之前叫菩萨是凡夫 ,佛和辟支佛,阿罗汉都是阿罗汉,都素觉悟的人,是圣者。佛是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也是四果,阿罗汉也是四果。
5、普贤菩萨:道场在峨眉山,具有候补佛的资格,职责在把佛教加以普及,遍及到一切所在,坐骑白象。地藏菩萨:道场在九华山,职责于二佛中间(释迦灭、弥勒生期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代行佛位,坐骑啼听。
阿阇梨:怎样做就能跟文殊菩萨无二无别
1、”你就会跟文殊菩萨无二无别。因为文殊菩萨的心愿就是你的心愿,你跟文殊菩萨心心相应。在密宗里面讲修持本尊法要获得成就,就是你的身语意要与本尊的身语意相应,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本尊的发心、修行,像本尊一样地成就。
2、受具足戒时,须有三师、七证师等十位。三师,指得戒和尚、羯磨阿阇梨、教授阿阇梨。小乘受戒法必须有三师亲临;而大乘受戒法,根据观普贤经,得以释尊、文殊、弥勒像替代。
3、及造菩萨。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梨。教导称说。听受我教。
阇黎为佛教用语,是什么意思
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阿阇梨有五种:(一)出家阿阇梨,受戒时之授十戒师,故又作十戒阿阇梨。
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阿阇黎,意即规范,谓其能为人规范,故云阿阇黎。在古代印度,阿阇黎本为婆罗门教中教授弟子有关吠陀祭典规矩、行仪之师,后这一词为佛教沿用。
阇梨,也作“阇黎”,梵语acarya“阿阇黎(梨)”之省,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
梵语阿阇黎,此云轨范师,即正知正见之出家人。昔仰山与罗汉路上同行。一到水边,无船可渡,仰山于岸上待之,罗汉云立此何为?曰待船,曰要船作么?说毕即于水上坦然而去。仰山呵云:这自了汉。
阇黎的解释见“ 闍梨 ”。 词语分解 阇的解释 阇 (闍) ū 城门上的台:阇城。 部首 :门; 黎的解释 黎 í 众,众多:黎民。黎庶。 古通“黧”,黑色。 古国名。 姓。 部首:黍。
是藏传佛教的密宗里的称呼,是上师、导师的意思。来自梵文 acarya,音译为阿耆黎,又叫阿舍梨、阿阇梨、阿只利、阿遮利耶。意译为轨范师、传授、教授等。
求龙树菩萨详细资料
龙树(sanskrit: Nāgārjuna) ,或龙树菩萨,大乘佛教理论弘扬者,中观派创始人,生于佛灭度八百年左右(西元二世纪),南印度维达婆国婆罗门家庭。
龙树菩萨,其母亲在阿周陀那树下生了他,所以字阿周陀那;因为龙助其成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又译为龙猛菩萨,取大龙云雨无边,可生长万物的含义。
龙树菩萨参拜南天竺铁塔时,曾以七粒白芥子打开铁塔,进入塔中。在塔中,龙树菩萨有幸见到金刚萨埵显净相,自金刚萨埵处得《金刚顶经》等秘密教授。以后,龙树菩萨勤修密法,即生而成正果。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1507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