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2)

学佛百科2023-06-15708

本文导航:

净界法师:众生有哪两种缘起

师父:净土的缘起是清净的缘起,我们今天要破坏的是杂染缘起。就是说杂染缘起你不能碰它,你一碰它就恶性循环。因为杂染缘起你一碰它,你就会产生攀缘。

第五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哦,你的地位很高,掌握了权势、掌握了财富,你就会做出对众生很多损恼的因缘。「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

业感缘起,也叫十二因缘,是原始佛教的重要思想,它揭示了有情生命流转的基本规律。在十二因缘中,“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是作为生命的果报体而存在。

第另外一个思想就是真如缘起:是讲当下的因果,就是因果同时,你在造业的当下,其实你的果报之火,那个功能、种子已经成就了。

佛法修学概要谁写的?

前面的三科发心、正见、修行是一个因地的修学,是我们要做的,最后的证果是我们未来来生的果报。那么这佛法概要总共有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四个主题。

因此学佛的道次第,由教而观的次第来看,我们刚开始要先学习佛法的教理,就变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所以这个地方是观念要清楚的,我们是把成佛分成两阶段,先到净土然后再成佛,行动是两块,但是在因地的时候发愿就一次就完成了,所以求生净土跟菩提心是一条路的,没有冲突的。

相信不少信奉佛教的朋友都听说过佛经,他们把佛经奉为经典,那么佛经最初是由谁编写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当然是真实的故事。佛门有妄语戒,犯大妄语会下拔舌地狱。不妄语是佛弟子所要守持的最基本五戒之一,不可违犯。没有事实,佛子谁也不敢编造故事,欺骗世人。

净界法师:什么是实相念佛

师父:实相念佛,我说实在的我不熟悉哩,我是持名念佛的,我觉得持名最简单扼要一点,实相念佛我不是很清楚,实相,对对对。

△ 正念是无念,有念就不正,念佛念到无念而念是实相念佛,《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净念即正念,才是入于如来的大涅盘道。

阿弥陀佛就是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就是如来,就是《心经》中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个空是空性的空,指空如来藏,不是虚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

净界法师:自受用菩提心它有什么功德

发菩提心,这个功德,就是你将来会出离生死轮回。发菩提心,是因为明白五浊恶世之苦,而自愿生出离心。所以,发菩提心,本来是有功德的,如果你贪着这个功德,这个功德就消失了。

净宗祖师也有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只要我们每一句佛号的功德都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成就佛道,何愁我们不成佛,实在是成佛有余,不但可以上品上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随意往生任意他方佛世界。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在此概括下面五方面: 能消重罪。生由於往昔明愚,身、口、意造罪。如《·普行品》:“假罪有相者,空法包容。

这一功德与前面所说的并不重复,前面的功德是指压制罪业,这一比喻是说明从根本上摧毁。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能消重罪。《入行论》云:“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能获妙乐。《入行论》又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圆满所求。

首先能获得人天的安乐,最后能获得遍知佛果。在相续中生起了利他心,暂时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应有尽有,心想事成;最终能获得遍知的佛果,能获得佛的一切圆满功德。

净界法师,《唯识学》主要教义是什么

唯识学就是阐发这个基本道理的。换句话说,它就是在研究众生心之本识阿赖耶识是如何为无明所熏,而变现出一切法,研究这熏与变的道理,就是唯识学的核心主题。

”唯识述记一本曰:“唯言显其二义:一简别义。遮虚妄执,显但有识,无心外境。二决定义。离增减数。略唯决定有此三故。广决定有八种识故。”问唯识之言,谓有八种之识,除八种识体之外,更无余法乎。

唯识学就是讲解这个论点,以及指导修证的教义。唯就是唯只有。识又可分为八识……估计你自己能查找出来。以上仅是个人意见,供参考。

净界法师第八识其实它经常起现行,它没有休息的时候。八识里面有两个识是不休息的,一个第七,一个第八,叫恒常心所,它白天晚上不休息的。

建议你看下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讲的是八识心所,圣人如何用心,我为什么有轮回,你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看破放下。

唯识学是佛教最艰深晦涩的法门,也是最能体现佛教原始教义的法门,可以说是佛学中的理论佛学(如同物理中的理论物理)。唯识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于佛所说《解深密经》和弥勒菩萨所说《瑜伽(yu qie)师地论》。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181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