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慧律法师讲楞伽经(慧律法师讲楞伽经mp3)

慧律法师:佛法讲否定的时侯,佛法讲的是什么
主论坛
心上莲花
落于断见,否定因果就麻烦大了 慧律法师《楞伽经》
主题发起人兮兮 开始时间2020-08-18
兮兮
༺ 禅定 ༻
2020-08-18
#1
解释一下:远离于断常,诸位,于底下补两个字:要补“外道”,这个就是一切外道执着最可怕的,叫做断见,断见就是拨无因果,没有因果了,人死了以后,一了百了,什么统统没有,你造了善业,也不会得到善报,你造了恶业,也不会得到恶报,那就很麻烦了。还有一种叫做常见,常见也很麻烦,你这一辈子做余码者人,下一辈子还是做人,生生世世都做人,这个叫做常见。或者着一个永恒的大自在天竖薯、大梵天,他是常、永远的存在,在这个宇宙他可以创造天地万物,就像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答案是一样的。这个常见有两个角度,也就是说,如果是人,那生生世世就做人;如果是做猪模差给人家吃的话,你生生世世都给人家吃;如果做牛的话,生生世世做牛给人吃,这个叫做常见的外道。这个常见的外道还有另外一种角度解释,就是一切万法由大自在天、人类的祸福吉凶都是由大自在天决定的,那么用大自在天来解释作上帝就更清楚了,一切的好坏统统归于上帝,这样子信仰比较单纯一点,不要搞得这么复杂。这样一般的众生不想研读佛法、太复杂的佛法,信仰这个就直截了当了,我什么都上帝,脑筋里面也非常的单纯,是不是?
楞伽经有法师讲吗?哪个法师讲得好?
初学者不太益学楞伽与楞严,不过楞伽经说得比楞严经容易懂。最好是自己能看懂原文,很多法师的解释其实也只是半桶水,会有很多个人的误解在里边,也买的佛教十三经中就经常发现有解释错误的地方。
楞伽经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万法万物及生死烦恼,皆是源于自心分别之性,能了知自心一切分别而能入无分别境界者,才能成佛,不要执着文字相,那里边都只是佛的方便假设而已,并无绝对的实性。
楞伽经是对佛法掌握有一定基础的人学的,能破除他们对文字与佛法的依赖,佛法本来没有法,能舍离自做孙心意识的人,才能证入如来藏性,证入本质,得到真如,得到宿命通,是达摩的印心自修自证法门,是最上乘法,一切佛都是靠自修自证而成就的,没有佛是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成佛的,因为佛法瞎胡轿是无为法,是离心意识的法,是不着心思意识,无所学无所修,如如不动的,无所取无所得的空境界的,清净无所磨肆染着的,佛性是本有的,佛法,就是学会以本质而彻底独立的大法。
慧律法师
用最短的时间,调伏自己的情绪,是真正修行人;
让这个情绪一直起伏,
一天、三天、一个礼拜
众生恨一个人,一年、二年、十年,
甚至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
众生是很可怕的!
所以,修学佛道,
应当知道佛的心是什么
道场在现前当下这一念解脱、寂灭之心。
所以说:对境寂然,
常不离佛,
佛不在西天,
佛在心性当中,
你要去极乐世界,
也要深信切愿;
也雀脊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也是这一念心性去啊!
慧律法师《楞严经》
你如法解这个义理
你要去实践
末法时期要找到一个如法,如律,如佛所说依解修行
还真不容易
解如目,行如足
这个解就像眼睛一样
没有眼睛怎么走路呢
那么有眼睛要走路
你要去行啊
依解修行
真正的修行就必须放下这些名相,语言啊,文字,思维这个义理
你今天拥有这个法的义理干吗?
就是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心灵
佛法是心灵的改造工程
佛法是心灵的净化工程
就是讲的那颗心
如何净化到没有污染
完全清净
慧律法师《圆觉经》
用最短的时间,调伏自己的情绪,是真正修行人;
让这个情绪一直起伏,
一天、三天、一个礼拜
众生恨一个人,一年、二年、十年,
甚至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
众生是很可怕宽茄的!
所以,修学佛道,
应当知道佛的心是什么
道场在现前当下这一念解脱、寂灭之心。
所以说:对境寂然,顷巧渗
嘛!
法喜充满。
—慧律法师《圆觉经》
什么是真正忍辱的人,
了达一切法空相,同时也不会
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就算众生伤害他,他也能忍得下来
为什么?他通达无相,
怎么会忍不下来?
他证悟到生命的真相,
他怎么会忍不下来?因为
没有那个东西呀。
我们之所以忍不下来,是因为
你觉得有那个东西;有人讲话
怎么这样伤我、侮辱我;
你又卡到一个我,事实上
一切法无我,所以观念转不过来
你就忍不下来,因为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生,
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相,
诸法即然本来就是寂灭相,
所以它不可破,也不可坏,
等如虚空,虚空你能破坏它吗
不可能,虚空你能伤害它吗
不行,真如自性也是一样,
真如自性等如虚空啊,
谁都破坏不了它,
谁都伤害不了它,
一切世间只是语言戏论而已。
—慧律法师《末法的七种乱象》
佛陀告诉我们
宁可著有如须弥山,
不可著空如芥子许。
就是这个空很容易
让众生掉进去断灭,
认为没有因果,
佛陀所讲的空
是指空性,
因此你宁可著有,
我念佛有没有功德?
有功德。
念佛有没有福德?
有福德!
有没有极乐世界?
有极乐世界。
你宁可这样执著,
宁可这样子执著,
也不能说什么都空,
那我们现在
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子。
你看看,
对众生来讲,
哪一种是空的?
你看的哪一种都是真的,
对不对?
极乐世界也是这样,
你去的时候那个感受性
是很真实的东西。
所以不能断灭就是说,
那个极乐世界是乌托邦,
只是佛陀说说来骗人家的而已,
那这样讲,罪过就无量了。
~慧律法师《楞伽经》
楞枷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楞伽经具大乘唯识思维,语句逻辑性强,常人研读本经很难完全领会经中密意,即使对佛教思想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但对没有亲自体证的人,也很难了解此经的趣旨。依太虚大师说,读《楞伽》当把握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楞伽》以“无”为宗。佛在此经开示,说明一切诸法的存在都是圆融无碍之心体的体现,既非言语可及,亦非思维能达。《楞伽》的宗旨,既然以无为宗,就无有所立,其实是不可以说宗的,若从根本上说连这个无宗的无也是不可说的。
第二,《楞伽》以“去妄想”为宗。佛在此经告诉我们应该超越分别的界限,认为我们这个娑婆器世界,任何的东西,执著和所见,都是分别心所成,假如我们认为有、无,一、异,自、他等等都是实有的东西,则是属于迷执,故说是妄想。
第三,《楞伽》以“觉”为宗。修学大乘佛法应该切实体会自觉圣智,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自心所现,万法从本质上讲全部平等无异。如果我们能够觉知此能觉之自体是如如不动的,即可以超越能觉、所觉之分州塌派别。因为,凡夫的心态不是执有,便是执无。
第四,《楞伽》以“唯心所现”为宗。读《楞伽》经文,随处可见一切存在皆是唯心所现之意。大慧大士问佛百八个问题,举凡唯心唯物形而上的问题无不包括,而佛的回答则一概以心为答。是谓离心不说,离心无言。
第五,《楞伽》以“二谛”为宗。所谓“二谛”即真谛和俗谛是也。俗谛即是凡夫心相上起种种分别;而圣谛心智中远离染、净缘起,进入一味无二之相。修学大乘应该依据圣智之作用观察一切法都是圆融自在,唯圣谛能真正解脱耳。
第六,《楞伽》以“三种无等义”为宗。一是无上境地,二是无等行业,三是无等效果。这是因为菩萨能够证得真、俗二谛,达到圆融无碍境界,从而能依此境地成就慈悲和智慧之菩萨行。行果究竟圆满,始能智断菩提、涅槃二“果”。这就是即是要求我们我们体悟境、行、果三种无等。
第七,《楞伽》以“四门法义”为宗。哪四门?一是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二是三自性〈遍计、依他、圆成〉。三是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四是二空〈我空、法空〉。此五法中,前三门是凡夫境界,后二门是圣人智境,然而从根本册贺上说这些都不出三种自性,并且三自性之所依却又不能离八识。而八识则是说明我空、法空,即人无我、法无我之义。此即大乘正见。一切大乘法相,都不离此我法两空,凡认为有个不空的就非大乘正见。但此空非顽空,是真空妙有,不落言语有无。
第八,《衫答楞伽》说“五门相对义者” 为宗。一是教义相对,开设佛教,示成佛之正见,使得我们通过寻教而得法义。二是理事相对,通过广说世界之缘起差别事相,使我们能够趣入实相的真实理体中去。三是境行相对,说真、俗二谛之“境”,使我们能够成就无二正“行”,即入不二法门。四是比证相对,在修行中,详说菩萨地前的行相状貌,然后引导菩萨深入十地之境界,真正证得自心智觉。五是因果相对,菩萨成就万行之“因”,同时也是获得佛“果”之菩提。即吾所谓常讲的“菩提为因又为果,方便度众名究竟”是也。
第九,《楞伽》破三种错见,从而立万法唯心为宗。此经所破有三:一是破邪见外道,二是破法执二乘,三是破谬解菩萨错见。此经说万法唯心,唯一真性如来藏性,以不动真性如来藏而建立诸法,或通过事相的逻辑分析最后归于法理;或顿指最上乘,明理以成事,从而使得理事圆融无碍。
第十,《楞伽》以方便说法为手段,万法归一为宗。此经中,佛说显密圆融自在,以一心应众生不同根器,对于钝根者,直示法体,使令修证得果。对浅机者,使用方便说法,比喻言辞,令众生开悟,譬如以手指月,达到见月忘指,是开始经前将一切法总收为一百八句,在后摄末归本,唯是一心真如,归心入于一性,故本末无二,圆融无碍,万法真正归一。
楞伽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楞伽经】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凡四卷。楞伽本为山名;阿跋多罗为“入”之义。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的宝经,为唯识宗所依六经之一。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识所造,吾人认识作用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系结合如来藏野培思想与唯识阿赖耶识思想,为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其成立年代约在公元四百年前后。全经一再强调,迷的根源,乃在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咐铅及未能了知诸法乃自心之显现,故若能彻悟意识之本性,舍离能取、所取之对立,则可臻于无所分别之世界。本经注疏极多,有《入衡脊好楞伽经疏》五卷(菩提流支)、《楞伽经疏》七卷(新罗元晓)、《楞伽经疏》六卷(隋代昙迁)、《楞伽经注》五卷(唐代智严)、《入楞伽心玄义》一卷(法藏)等
慧律师傅楞严经一共几套
慧律师傅楞严经一共十六套。
楞严经第一套标题:重点提示 大纲(义贯目次解说)
楞严经第二套标题:总论(义贯绪论)
楞严经第三套标题:科判神困与序文 经前十门
楞严经第四套标题: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楞严经第五套标题:(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楞严经第六套标题: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
楞严经第七套标题:一切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楞严经第八套标题:七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楞严经第九套标题: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楞严经第十套标题: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楞严经第十一套标题: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楞严经第十二套标题: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最后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三套标题:道场加行 四种清净明诲 五会楞严神咒 神咒功德利益 发愿护持
楞严经逗瞎搏第十四套标题: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山祥菩提
楞严经第十五套标题:十习因、六交报、七道轮回
楞严经第十六套标题:五十阴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32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