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传喜法师九华山讲地藏经(九华山地藏经视频)

学佛百科2023-05-0684

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问题一:地藏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亲尊师的一部经典,是很对应未法时期众生根基的,也是消业障最快速的一部经典!通过学习了解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是怎么发出来的,明白到“百善孝为先”,把我们孝亲尊师、真诚的心打开,奠定我们学佛的基础。原文和注解: amtb/...ex=179 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苦口婆心反复的强调提醒学佛同修一定要先落实好《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些最基础的教诲!不然纵使我们学得个像模像样,说得法理是头头是道,也很难了生死出三界得到大自在的,没有一点实质的成就!就像起高楼大厦,不把地基打好,越起是越危险的。我们学佛了,不把人做好,不要说出三界,来生再轮回想做回人都不容易!这也是在当今物质诱惑很大的社会情况下,学佛的同修很多很多,有成就的、成功的却是很少很少的原因,望同修们深思!推荐: amtb/ dfg/gb/

问题二:《地藏经》在讲什么 《地藏经》对我们每个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是做人必修的经典。第一,《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佛门有三部孝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经》。孝道是佛法的基础,孝亲是做人的基础,度众生就是孝亲的扩大。《梵网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师长、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这个对于孝道的解释,就非常之透彻了。地藏菩萨示现婆罗门女、光目女,孝亲度亲的事迹,地藏菩萨正是以一念孝亲之心,而发展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这个就是给我们修行的人作出了典范。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核斗简父母,而到庙子里头去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的独生子女。这真改裤是非常荒唐!决不可能如愿。曾经有一些说我们这些都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当然全部精力都关注到子女的成长上。别人说要保险,最好初一,十五到庙子里头去烧炷香,捐点功德,就最保险。佛教讲的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教教我们孝顺父母,你不孝顺父母;你反而虐待父母,你种的这个因,就该得什么果报?印光大师对这个问题也有很明白的开示。他说你现在当别人的子女,再过几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现在如何对你的父母,就是种因,等于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向后来,就跟到来了。如是因,如是果,这绝对没有错了的。 第二,《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另外一部遗嘱就是《地藏经》。《地藏经》里说,佛对地藏菩萨托孤,在忉利天宫托孤,托的什么呢?就是从佛灭度后到了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一长段时间内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内,着重在人道,天道。为什么在人道,天道?因为人、天道的众生是法器,人天道的众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众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来作度众生的工作。包括了这么大的范围,这么长的时间的众生在内,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今天的大家在内。所以这遗嘱啊,涉及的时间长,范围广,也体现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们堕入三恶道,叫地藏菩萨要多方的保护,救度,这个就恰恰像家庭父母临终的时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所以佛陀讲《地藏经》,十方诸佛都来出席,都来赞叹,就显示了这部遗嘱的重要,也说明了十方诸佛对于众生都是如母忆子。因此这部遗嘱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遗嘱。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怕我们堕三恶道。我们学习了这个,使我们体会到,我们作为人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啦,很难报答。 第三,《地藏经》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讲做人,这就是大销滚乘佛法的基础,也是净土法门的基础。《地藏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净业三福,特别是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教导我们不离日常生活来修学佛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做,就是《地藏经》告诉我们的。能够依《地藏经》修行,你就能止恶行善,消灾免难。这个非常具体的指导,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说这部经对我们做人处世非常有用,这是一部做人处世的教科书。 第四,《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离开了因果就没得佛法。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不仅是我们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这个逃字,这个字份量很重啊!印光大师说: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种的是杀盗淫妄的因,当然得的果报就在六道轮回里面受苦果。这个决没有错嘛。种污染的因,当然得污染的果报。种清净的因,才得清净的果报。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作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则无所......

问题三:请问地藏经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说的都是地藏王菩萨的事迹

主要就是说 地藏菩萨的精神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度尽众生 方证菩提

的伟大精神

问题四:地藏经说什么 作者:就是那个光由于经济的腾飞,国家富裕,人民的腰包里钱也多了。中国人有一句古老的话:“穷算命,富烧香。”如今,佛教各大圣地以及寺庙的香火鼎盛。笔者第一次到五台山,是1997年夏天,一般民众上山的不多。2005年听一位朋友过年去五台山,回来说,那地方可热闹极了,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南方的九华山,峨嵋山,以及普陀山,本来香火就比北方盛。1999年笔者陪同从美国回来的同学游黄山,访九华山;2002年与德国一位女医生,游青海,游四川,登上了峨嵋山,游览九寨黄龙;同年,与另一位台湾来的朋友去普陀山拜观世音菩萨。这三处圣地游人非常多,国外来的信众更多,这几处的居民靠着菩萨着实改变了生活,很多小康户就这样诞生了。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真贴切,从商业的角度看非常成功。笔者在诵读经藏时期,有一位朋友为了治疗母亲的癌症,发愿诵地藏经一千两百部(遍)。有一次他问笔者,你怕不怕地狱,我说:“我不怕,反正那个地方轮不到我去。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说,一位修行的菩萨(指在家人)从开始就不让不利自己的事情发生,从因地了断;而众生(一般人)到了结果出现才害怕,已来不及了。”其实,地藏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佛教常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佛教所说的经典故事,都是从思想着手,人在面对人与事时,首先要有正念。什么是正念,就是能体悟不论人种,肤色同与不同,不论是你家人或他家人,反正这地球上的人类是共生的,与动物、植物也是一样的。有了这样宏观的认识,在处理人与事时,自然就会努力动脑筋,创造双赢的局面。经典中还有一句话:“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是十二因缘中的话。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地狱与你何干?地藏经说的是做了坏事的人,因为念头不对,自然得到各种痛苦。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有善念与恶念。当自己独处的时候,良知出现,眼前看到被伤害的亲人、朋友、同事或不认识的人,不感到难过的人。不敢说没有,毕竟也是少数,心里一痛苦,马上就下到了人间地狱。活着的时候就在地狱中,不必等到死后。这个地狱什么时候能出来?只有当恶念慢慢修正,不再做恶。但转念的人难能持久,常常又转回去,一出地狱。很快又下去了。所以地狱是不会空的,地狱不用人管理,因为这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地藏菩萨说:“众生常常在地狱门口见到我。这地藏菩萨是谁?金地藏。他是韩国的一位王子,在国内因王位之争看尽了宫廷的种种残忍斗争,避难到中国,落脚在九华山。他的大护法闵子骞及儿子是随同保护的人。闵姓是韩国人的姓氏。金地藏并未落发出家,所以你看不到出家相。他在中国接触佛教,启发了大智慧,写下这一段故事告诉众生,如何才能避免堕入地狱的痛苦。最后金地藏终老在中国,韩国历史记载了这一段故事。韩国和日本供奉地藏菩萨在门外。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重点,作者往往把重点写在其中的一段。了解了重点,则条理分明,一切清清楚楚。就好像一般的公文写法一样,大致分三段,一:主旨;二:说明;三:办法。佛经的分发与公文虽有些不同,但也超不出这三个范围。诵读地藏经应特别注意觉林菩萨偈。“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於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做佛事,自在未曾有。若......

问题五: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的是什么故事?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drbacinese/

摘自:《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讲经缘起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那么这一部经以什么作为宗旨呢?这一部经的宗旨有八个字──“孝道、度生、拔苦、报恩”。它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精研孝道──孝顺父母这个道理。人能孝顺父母,这是天地的光辉。天地所欢喜的,就是人能孝顺父母,所以说:“天地重孝,孝当先。”这个孝字是最要紧的,就用一个孝字,全家都会平安。“孝顺还生孝顺子”,你要是孝顺你的父母,将来你的子女也会孝顺你;你要是不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会孝顺你。所以为什么要做人呢?做人有什么意思?不是说:“啊!我就这么糊糊涂涂地来做人就算了。”不是这样,做人的本份就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师长,父母也就是诸佛。你要是没有父母,就没有你这个身体,没有你这个身体,就不会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顺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这一部经的第二个宗旨就是“度生”。怎么叫“度”呢?由此岸到彼岸这叫度、由生死到涅这也叫度、由烦恼到菩提这也叫度。现在所说的这个度生,就是度众生。度众生不是说度一个、两个,也不是度三个、五个就叫度众生。度众生是指所有一切十二类的众生,都应该发心来教化他们,令一切众生早成佛,这才叫度众生。

第三要“拔苦”,这一部经要拔除众生的苦。第四是“报恩”,要报父母的恩。孝道、度生、拔苦、报恩,这八字是这部《地藏经》的宗旨。要是详细讲,这太多了,所以现在就讲这个重要的意思,讲明白了,然后大家也就明白了。

讲起这个孝道,有的人一听到这样讲,就想:“我要回家孝顺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里,见着父母又忘了孝。在这儿想回家孝顺父母,回到家里又忘了。为什么忘了?就因为我们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孝顺父母。真正的孝顺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这儿研究佛法,就是孝顺父母,不需要说我回到家里去才是孝顺父母,可是到了家里又忘了孝顺父母。你在这儿研究佛法,做一个世界最好的人,这对于世界就有利益。对世界有利益,这就是孝顺父母。

所以孝分为四种:有小孝、大孝、有远孝、近孝。什么叫“小孝”?小孝是孝于庭闱,就是只在家里孝顺自己的父母,没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广大的孝。什么叫广大孝?广大的孝就是“大孝”──孝于天下,以天下的父母为父母,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但这大孝,还谈不到真正的孝。“真孝”是什么?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这是在四种的孝之外,是一种真正的孝顺。所以释迦牟尼佛,你看他!父亲不准他出家,把他锁在皇宫里。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后在菩提树夜睹明星,悟道成佛,这是真正的孝顺。所以当他成佛了,就到天宫为母亲说法,你说这是不是真孝呢?什么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顺父母的人,去学孝顺父母的方法,这叫近孝。“远孝,效于万古;近孝,效于当时。”近孝也可以说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远孝,效于万古,好像中国有二十四孝,这二十四孝是效于万古,万古流芳。

谈起二十四孝,中国有一个叫董永的,董永又叫董黯,他很孝顺父母的。他的邻居有个姓王的,叫王寄。这个董永是最没有钱,最穷的一个人,而王寄是最有钱的一个人。可是董永的母亲,因为儿子孝顺,就吃得身体很肥胖,虽然很老了,但一天到晚都很快乐。而王寄的母亲,有钱是有钱,吃鸡、鸭、鱼、肉,......

问题六:地藏经讲述了些什么事情,有多少字 讲述了地狱众相,及堕入地狱的业因,其中还有地藏菩萨和前世母亲的故事;后面有写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的功德,虔心念诵、抄写此地藏经的功德,以及相关咒文,其中还有“十斋日”相关功德。(十斋日: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贴《地藏经》其中一段: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问题七:地藏经 是谁写的 阿难尊者作为佛陀的侍者以及几次大集结的主要集结人,听闻过许多经法。好多经讲的时候阿难尊者不在场的,佛陀又重新诵一遍给尊者,以使尊者能够牢记,比如阿难尊者未出家以前佛陀所讲的经,如华严经等,尊者没听到过,佛陀就都重新讲给尊者。同样,地藏经是在忉利天讲的,但是佛陀仍然又口述一遍给尊者,所以不存在尊者没听到这种道理。这是经典中有证据的,不是后人杜撰。所以历代高僧大德所认定的真经,都是由佛陀亲口所说,不必怀疑。阿弥陀佛。

问题八:经书,地藏经说什么故事的,描述一个什么情况 《地藏经》是佛教经典中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讲述了佛祖在入灭前到仞利天为母亲说法的过程,佛祖在入灭前把众生交给了地藏王菩萨,因为地藏王菩萨在过去世中曾多次发过拯救众生的大愿。《地藏经》是一部孝经,里面介绍了人怎样趋利避祸,以及人生产及死亡应做的具体事宜,相当于是教导人一生能过得幸福的百科全书。读《地藏经》功德很大,孕妇读此经对胎儿会有很大的影响,将能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平安。真诚地恭喜您有一位好师父,如果您遵照师言读《地藏经》,所得妙处不可思议。

传喜法师:念《地藏经》用不用写回向仪轨

问:阿弥陀佛!师父您好。雹衡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一个仪衡没轨,要把这个遍数写上,好像要烧的,这咐肆纳个仪轨是怎么回事?这个是怎么烧?是不是写在表上?我这个地藏经念了多少部回向给某某,是不是这样烧呢?

传喜法师答:民间有这样子,写在一个表上,我念了经多少部,现在回向给什么,也有这样的,这是一般性民间的那些斋公斋婆他们有这样子的。但是如果你觉得心里想回向给他们的时候,那些众生会得到的,这样也是可以的。反过来说,如果你只是拿一张纸来烧,心里没有这样想的话,我想他们也得不到的,他要那张纸的灰干什么呢?所以主要还是要靠你心里想的,你念了四十九遍,这个是很大的功德。

传喜法师:念《地藏经》如何回向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2、要用真诚心,忏悔心,感恩心虔诚读诵。

3、姿势采取跪诵,盘腿诵,正坐诵、站诵都可以。

4、诵经的速度快慢随缘。有妄念出现是正常的,只要坚持诵经就可以。

5、初诵经者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以及见到的各种境界或奇怪的梦境等都属于正常的反应,坚持诵经,这些现象会逐渐消失或转好。

6、一次诵完全部经文,效果是最好的。

诵经后:

1、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一般是一部经一回向,如果是连续诵也可以两部或三部诵完后一起回向。

回向文:

1、(弟子)___愿以此所诵《地藏经》___部(或念南无地藏王菩萨 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祥坦乱悔。(三遍)

2、为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读诵以下三皈依文:

愿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遍)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信培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畜生(三遍)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谨档 皈依僧竟(三遍)

继空法师: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因果和定业怎么区分?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下边引用传喜法师的一段开示——

“我们今天能够遇到这位菩耐颤萨(地藏菩萨)是“我今宿植善因缘”,有大因缘,所以我们“称扬地藏真功德”,这个功德是真实不虚的。反过来说我们的业障、我们的六道轮 回、地狱、天堂都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因缘和合的。因为是因缘和合的,所以不是真的。你看就像这个话筒一样——话筒是因缘和合的,如果我用暴力的话, 一分钟就可以把它拆掉了,拆掉之后它就不叫话筒了,这说明定业是可以转的。为什么说因果是不虚的?因为是缘起的。但是缘起是可以变的,既然是缘起的,可 以再给它加入新的缘起,就像工人组装了一 个话筒,我现在把它破坏,那就破坏掉了。地藏菩萨是干什么的?地藏菩萨就是专门转定业的,地藏菩萨来到这个世 界,看到地狱这么苦!因为地藏菩萨有大智慧、 大福德,他就三下五除二,可以把地狱给拆掉了,就像拆掉话筒一样。所以地藏菩萨可以灭定业。谁能灭定业?大 福德、大威德、大智慧者可枝猜以转众生的业。我们想 不想转?(众答:想)那我们就要好好修行,也要开智慧,我们的福德不够,我们要祈祷果地的诸佛菩萨的威昌搭败德 力加被。

。。。。。。(接到那个著名的“释迦族被杀”的定业的故事)

这个就是所谓的定业,也就是说,释迦 牟尼佛显现的是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他化现到人间来之后,很多地方还是要遵循人间的规律。地藏菩萨呢,是代表法 身的。法身佛是不生不灭的;报身 佛是生而不灭的;化身佛是有生有灭的。化身佛既然来到我们这个世间,发愿成道,就是告诉我们,你应该怎么做人,怎么修行。 如果我们都听从佛陀的教导,那 我们个个都可以解脱。你说:我们不听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就听地藏菩萨的。如果你不听释迦牟尼佛教导的话,地藏菩萨你见都见 不到啊。法身的境界是见都见 不到的,破一分无明,才见一分法身啊,我们无明这么厚重,你怎么见得到法身啊。所以,佛陀来到娑婆世界,说小乘,说解脱法,要 出离三界,说人无我,法无 我,说缘觉法。在法身的世界里,在十方诸佛清净刹土,很多佛是不需要说声闻、缘觉法的,很多佛是纯说大乘法的。”

——摘自传喜法师九华山《地藏经》讲经开示(一)

2015年宏海法师讲地藏经共多少集

2015年宏海法师讲地藏经一共31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是前清灵桀法师写的,他是康熙年间人,清朝早期的,注得非常之好。我们读他的注解,要细心去体会,要用现代的言语来表达,现代人的观乱闭高念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接受。他前面有纶贯,纶贯就是在未讲经文之前,先将全经大意作一个概略的介绍。纶贯里面包括了五重玄义,这是第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教我们怎样观法,也就是教我们学习这一部经,如何把观念转过来。第三部分是介绍全经大意,他的纶贯写得很长,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在玄义部分完全依照天台的方式,说明解释经题。辨体,体是理论的依据,佛根据什么讲这一部经?我们明白之后,对这一部经对佛的说法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第三态乎部分是明宗,明宗是讲修行,换句话说,如何把这些道理、这些理论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第四部分是论用,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得到些什么样的功德利益。末后一个部分是讲教相,教相那是说世尊教学的方式、教学的仪规。

法师在这五个科目里面都用‘不思议’这三个字。经题是以不思议人法立名,‘地藏菩萨’不可思议,‘本愿’不可思议;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在辨体里面他说不思议性识为体,性是真如本性,诸佛如来之所证;识是九界凡夫的用心,九界凡夫在迷,迷了的时候就不叫性,就叫识;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换句话说,他是讲真实的心地跟九界众生妄心的心地,作为立论的基楚,这太好了。佛是讲这一部经,依据什么?依据诸佛如来自己的真心,再依据九法界众生的妄心,为我们说这一部经典,这个经典立哗尺论的依据,可以说是太真实了。性地不可思议,我们讲地藏;性地是真心不可思议,九法界众生那个妄心也不可思议,不思议性识为经之体。又以不思议行愿为宗。本经的宗旨,地藏菩萨的大行大愿都不可思议。又以不可思议的方便为用,这个在全经里面很明显的能看到,让我们知道如何来学习。最后是以不可思议开显无上菩提为教相。如果以古大德这五种比喻,比喻教相,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来表佛法的五个阶段。地藏本愿是无上大囧珐,基础是无上大囧珐,成就的当然是无上的佛果。这个是玄义的总纲领。

今天我们在此地讲这部《地藏本愿经》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应九华山仁德老法师的邀请,我答应他在地藏菩萨圣诞之前为大众介绍地藏菩萨本愿的大意。我们预定九月一日启讲,九月二十日圆满;二十日正是农历的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的圣诞日。第二个意思,新加坡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建立,我们还没有在这个地方正式讲过一部经,今天为新道场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符合我们多年为新道场讲经的惯例,所以有这双重的意思。先在净宗学会的报恩堂为诸位同修来说这一部大经。

在玄义当然最重要的先要介绍经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七个字,前面六个字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佛所说一切法都称之为经。别题里面又分为人、法,这七种立题我们就省略掉了,圣一法师在讲记里说得很清楚,诸位可以作参考。

‘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这个题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佛在经上说这个经可以用三个经题,这三个都是佛说的。第一个就是‘地藏本愿’,在这个法会当中世尊为我们宣说的‘地藏菩萨本愿’。也可以说是‘地藏菩萨本行’,行愿相资,有愿一定有行。行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地藏菩萨的生活、地藏菩萨的修持、地藏菩萨之处事待人接物,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称做‘地藏菩萨本誓力经’,力是显示他殊胜的能力。现在我们看这个经题,是翻译的人他在三个题当中选‘地藏本愿’,因为这个本愿里面包含了本行,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这个‘地’,在事上讲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国对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里头它的相是坤卦,其德为母,《易经》里面说:‘至哉坤元。’至是到极处。这是形容大地万物资生,一切万物都从大地而生,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心地确确实实具足这个意思。以佛法讲,住持的意思、生长的意思、荷担的意思。住,一切万法依真性而住,一切万法皆从真性而生,《华严经》里面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众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性地里面变现出来。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的无量本来具足。

佛法的教学其目的就教我们明心见性,为什么以此为目的?明心见性之后,你什么问题自自然然都得到解决。而且这个事情是决定可能的,决定可以办得到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每个人皆有真性,这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来的,未必能办得到,自性本具那有办不到的道理?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恢复自性。其实自性那需要恢复,今天我们的性德上面有障碍,只要把这个障碍去掉,性德自然就现前,所谓是拨开云雾,阳光就普照。阳光比喻我们的性德,云雾比喻著障碍;障碍是假的,阳光是真的。离了妄,真就现前,所以真性不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虚妄的,毋需要去求,离了妄就是真。

真心里面佛告诉我们具足三德。法身,法身是我们真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这个东西。可惜我们无始以来起心动念、妄想执著,把我们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碍住了,现前这个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亏损。一百分的作用,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现前,你说这不是可惜!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广。佛看到我们才生起怜悯之心,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

这要讲求修行了。因修万行,果圆万德,修行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法当中,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说了。所以佛为众生演说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佛要说无量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的根性也是无量无边。顺著众生根性去教学,学习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顺众生根性,他的修学就会感到困难。而在一切法门当中,第一方便、第一稳当、第一容易,无过于念佛法门。佛在这个经里面就是教给我们念佛,至心称名,跟《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道理、一桩事情。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法门、疑惑这个法门,佛再给你开其他方便法门,这个是佛教人真的是第一个法门。

为什么说这个法门是第一个法门?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根本原理原则,我们就能想通、就能体会到。佛告诉我们,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八个字是根本;宇宙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道理,都说尽了。又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现。心能现相,相里头起变化是心的作用;这个心就是识,识心,就是我们讲的念头。我们懂这个原则,那佛说念佛,我们就明白,我们就点头。为什么?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当。为什么去念阿罗汉证阿罗汉,再念菩萨就成菩萨,最后再念佛成佛,这不是啰嗦吗?拐弯抹角。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去念佛?而佛里面,这是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诸佛里头阿弥陀第一。念阿弥陀佛就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成阿弥陀佛,何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弥陀佛比又要次一等,为什么不直接去念圆圆满满的阿弥陀佛?我们通过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弥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懂得,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门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具足。你不会犯戒、不会破戒,道共戒。得禅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里头不如念佛里头具足圆满戒律、清净戒律。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什么叫‘定业’?一定不能转吗?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十三) (共一集) 2006/8/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332

问:下面一个问题,学佛法知道因果可以转变,但是又说定业不可转。请问何谓定业?为何定业不可转?

答:定业是坚固的执著,不是不能转,是你决定不肯转,那就没有法子,佛也帮不上忙。这个东西是要你自己觉悟,你自己去转,这才行!佛只能教给你方法,把这道理给你说明白、方法给你说明白,事是要你或锋自己去做的。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佛不度众生。众生是谁度的?自己度的。自己觉悟,自己度自己,这是真的。那要是说佛度众生,这是迷信,这不是真正的事实。

释迦牟尼佛当年一生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就是上课。我们现在叫上课,那时候叫讲经说法。现在说讲经说法,人家说是这是宗教、这是迷信,那我们旁团禅就说上课就好了,上课他就不迷信,他就能接受了。所以我们现在对外国,无论是宗教,或者是不信仰宗教介绍,我们都是讲的上课、教学。释迦牟尼佛办各式各种的班,一生办了三百多次,上课教学四十运尘九年,这样他听起来也很欢喜、很容易接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业一定要觉悟。定业就是比较上有严重的执著,我们一般人讲不开窍、不觉悟,接触到圣贤教诲不能相信,这一句话就是「这是迷信」,不相信这个,这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在没有遇到善知识之前,也是这样固执,什麼样人给我介绍佛法,我都不会接受,我都不相信,而且一定笑话他迷信。好意介绍,这回馈的是迷信,所以相当不容易!你要遇到真正有缘人。佛法讲的是缘分,缘生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3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