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净空老法师讲金刚经1一200集(净空老法师讲解金刚经2集)

学佛百科2023-05-06188

《金刚经》全文

金刚经

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净身业真言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净三业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以上真言诵七遍)

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袜日啰斛

释迦牟尼佛心咒(或称牟尼咒):

爹呀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

释迦牟尼耶 梭哈

◎受持者具无量三昧,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开智慧,度六道众生,速证佛果。

◎释迦牟尼佛悲心特重,誓愿于秽土成佛,济度五浊恶世生。其法常为息灾法所修,可除一切障难、治一切病痛,并护佑我们最终成就佛道。

奉请八金刚

奉请青除灾金刚 奉请辟毒金刚奉请黄随求金刚 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 奉请定持灾金刚 奉请紫贤金刚 奉请大神金刚

奉请四菩萨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奉请金刚爱菩萨 奉请金刚语菩萨

发愿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我今发宏愿 持此金刚经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变亿咒

Wèng,sān bá rà,sān bá rà, bō mǎ nà sà rà;

唵,三拔惹,三拔惹, 波玛纳萨惹;

mā hā zàng bā bā,hōng, pà dē suō hā。

嘛哈藏巴巴,吽,帕得莎哈。

◎把你所做的功德便成一亿倍,所以每天早上起来,念七遍,或是在念佛作法会前念七遍,那你今天所做的功德就变成一亿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qí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烂尘槐。饭食讫qì。收衣钵。洗足已。敷fū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饥友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兄塌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无尽藏真言

纳谟薄伽伐帝。钵唎惹。波罗蜜多曳。怛侄他。唵。纥唎地唎室唎戍噜知。三蜜栗知。佛社曳。莎诃。

金刚心真言

唵。乌伦尼。娑婆诃。

爱染明王心咒

Wèng, hōng xī dì suō hā

唵,吽悉地梭哈

◎常持诵,得一切天人爱敬降伏,能令一切人见者欢喜,能成就一切心愿,悉皆圆满。速得成就金刚萨埵身悉地,现生世间获得一切法平等金刚心。

补缺真言

南无喝啰怛那。多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三遍)

补缺圆满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七遍)

嗡 都噜都噜 渣雅 穆克 梭哈om huru-huru jaya mukhe svaha

Wèng dōu dū dōu dū zhā yá mù kǎ hēi suō hē

唵,都噜都噜,渣牙木卡嘿,莎诃

◎每天晚上念七遍,然后回向,那么白天所念的佛号、经、咒语,不但圆满,而且可以增加千万倍的功德,这个叫补阙咒。

净空师兄《金刚经》浅释

2018年9月初一,净空师兄在智慧人生群里开讲《金刚经》,历时三个多月,现 师兄已经将《金刚经讲义》的内容编辑成册,供大家继续 学习。这一次编辑厅坦斗,对部分内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和润色,使大家读起来,更加的优美顺畅。这部《金刚经》浅释,十一万字,分为三十七讲。基本按照2018年,净空扮磨讲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内容相符。愿大家福慧双全。往生净土。速证涅槃。信和

并支持大家转发此讲义。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0-1(净空师兄译讲)

20181007

缘起篇

前几日净空请问文殊菩萨:请问菩萨,《僧伽吒经》之后,弟子要翻译一部什么经文呢?

菩萨言:《金刚经》。

净空听闻后有点纳闷。因为早在两年前,已经翻译过一次《金刚经》了。菩萨是何道理,再让我翻译一次?

各种因缘际会,促成了我这次再来讲解一次《金刚经》。

这是一次小范围的讲解。面对的群体是对佛,对净空有信心的人。希望这次串讲,能使大家得到利益。

佛法如大海。而每个人的根性又不同。讲经说法如同帮助大家,用器皿在大海中扒拿盛水。你的根性好,可以盛起一个湖水。你的根性差,也许只能盛起一茶杯的水。

但无论如何,这次串讲《金刚经》。都为大家培福了,都是大家的福气。在阿赖耶识中种了一株成佛的种子。

正是: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先讲一下这部经的名字,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在中国的影响力极大。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部经。

“金刚”是永恒之变、常住不灭的意思。“金刚”猛力,能断一切烦恼,灭一切外道邪魔。“金刚”最究竟的含义就是佛性。佛性不是物体,而是理体。也就是道理、大道、因此无处不在。遍满虚空法界。有人要找到佛性,它是无形无相的。只是一种道理的存在。 这就叫做“金刚”。

“般若”指的是无上的智慧,叫做“无上智”。又叫“萨婆若”。

佛说智慧有三种。

第一种智慧是阿罗汉所证得的,叫做“一切智”。

第二种智慧是菩萨所证得的,叫做“道种智”。

第三种智慧叫做“一切种智”,是佛陀最终证得的。

“般若”指的就是“一切种智”。是最圆满无碍的智慧。

“波罗蜜”也是译因。唐朝时,翻译成“到彼岸”的意思春余搭。

凡夫是此岸,佛陀是彼岸。

迷是此岸,悟是彼岸。

无明是此岸,明是彼岸。

生死是此岸,涅盘是彼岸。

所以把这部经的名字串联起来,就是体悟、证悟不生不灭的佛性,运用般若智慧,挥舞金刚般若剑,斩断无明,灭尽烦恼。到达彼岸,成就最圆满的佛道。

佛法的真正目的是离苦得乐。如果学佛没有得到快乐,没有真正的将道理运用到生活中,那是非常不圆满的。

随着自身智能的开发,生活中的烦恼,在金刚利刃下迎刃而解。那是真正得到利益了。佛法也不是说教工具,而是让我们转换心念,“转识成智”。把无明的心念转变成智慧的心。

希望大家提出疑惑,我们大家运用佛法的智慧来解决他。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后恭祝各位佛子,离苦得乐,早登彼岸。

南无阿弥陀佛

20181008

开经偈: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谛,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昨天写了缘起篇。有的善友给我反馈。说起此岸与彼岸。悟性高的同学举一反三。可顿悟见性。无分别不二法门,入一实境界。唯只见性,并无二异。虚空法界是一,则此岸就是彼岸,彼岸就是此岸。般若性海并无彼、此的分别。

      今天正式开始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之前,还是要先说说这部《金刚经》的功德利益。让大家对这部经做深刻的认识。

      净空暂且把佛陀所讲的经文归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积累福报,与诸佛、菩萨结缘播种福田。我们读了可以与某位佛菩萨结缘,得到无量的福报。这一类经文属于知识性的,结缘性的,经文易懂,没有晦涩难懂的义理。旨在为众生积福。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花经》等等。这类经文属于不用动脑就可以看明白的。

      另一类经文属于般若类。旨在让众生开悟见到诸法实相。认识自己的来龙去脉,认识宇宙的来龙去脉。见到自性,见证法性。这一类的经文都非常的难懂,比较烧脑。没有宿世修行的根底,是很难学有所成的。

      佛陀在世讲经四十九年,二十二年一直讲的都是般毁闭若类经文。因为凡夫众生要觉悟,必须要开悟,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比如《楞严经》《维摩诘经》《楞伽经》等等,这些经文在没有大德的帮助下,很难看懂。

      而恰恰我们要讲的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真正达到福慧双修。即能增长智慧让人开悟,又能为众生广种福田。可谓一举两得。

      单看它的名字,显然这是一部般若类的经文。它可以开启观照般若,使众生开悟,照见自性,拨云见日。当然在教授和学习上都有一些难度。

      但是没有关系,净空会尽可能多的做譬喻,来帮助大家理解经文。 即使有的人听不懂经文的内涵,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已经得到了无尽的福田。所以说这部《金刚经》,几千年来是功德利益第一经,恰如其分。

《金刚经》正式开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

三藏十二部经。所有的经文,全部都是由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做阿难尊者。由他来集结记录的。因为他见多识广,记忆力好。这个我,就是阿难尊者。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来记录这一次金刚法会。所以他写道:这是我阿难亲耳听到,亲眼所见的。

释迦牟尼佛在涅盘之际,对阿难尊者说,佛经的第一句都要写上“如是我闻”四个字。遵循佛陀的遗教,在佛经的开头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代表这部经是真经。

佛陀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因为这里面有更加深奥的内涵。展开比较复杂和烧脑,有兴趣的佛子,以后找净空探讨。

【一时】

每一次重要的法会开场之前。都要介绍法会时间、法会地点、参会人物。在介绍法会时间上,很有讲究。 一时,就是某一时刻。

为什么不具体到年月日呢?

因为在佛教讲义中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世间万象只是个轮回的故事。如同一部电影。电影中的时间和空间,只是个符号。

正是由于佛陀,早已经证得了时空的虚妄性,我们把它叫做空性。所以在这次法会的时间上,没有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因为时间在特定的空间维度中,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脱离了这个肉身的时候,那个“灵魂”可以随时穿越时空。

整部《金刚经》,是围绕着破与立而展开的。佛陀要破除众生的颠倒妄想。建立空性的思维方式。砸烂凡夫众生对时间、空间的认知。因为凡夫之所以迷而不觉,舍本求末,是因为缺失了正思维。空性思维,就是要让迷失的众生回到了“道”的本体。

【一时】另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便于禅定的修行者进入场景。我知道群里的很多人可以打开天眼。那么就可以通过天眼的功能来到《金刚经》法会现场,身临其境聆听佛陀说法。

时间是无界限的,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看见未来。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入某个特定的场景。这是由于时空的虚妄性决定的。

说到天眼,净空顺带多说几句。天眼可以看因果,见轮回,看过去和未来。使我们对佛法的真实不虚起到增上缘的作用。如果哪位师兄有愿望想打开天眼看看十法界的样子,可以与净空联系。因缘具足的时候,净空协助你打开天眼。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这句话说的是法会的地点,这次法会是在“给孤独”,这是个人名。“给孤独”长者。他为了供养佛陀,把自己的一个院子供养给佛陀来讲经说法。这个院子,叫做“给孤独园”。这次法会是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进行的。舍卫国是古印度中部的一个地方,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查询。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句话说的是参加这次法会的人物。参加这次法会的是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大比丘就是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这里讲讲佛经中经常出现的十法界。

历代高僧大德把整个法界分为“六凡四圣”共十法界。

六凡就是天人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恶鬼法界、地狱法界。六凡夫法界也就是六道轮回,六凡法界又叫做三界内。指没有出离三界的凡夫众生。

四圣法界分别是声闻圣人法界、缘觉圣人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声闻、缘觉法界就是阿罗汉圣人。这四圣法界已经不再轮回,不受因果,不受后有。

阿罗汉是离断三界的圣人,名字有三层含义。分别是杀贼、无生、应供等。杀贼表示已经断除一切烦恼。无生表示证得不生不灭法性。应供表示可以得到三界的供养。

今天就讲到这里。

《金刚经》里面讲了最究竟的真理,我们凡夫看到了真相容易产生怀疑。那是因为我们无量劫来颠倒梦想造成的。净空希望诸位佛子净心的感受真理,体会真理,将自己的无明认知暂时抛开。这样心灵会非常空寂,非常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40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