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界诠法师师父(界诠法师初学基础视频)

学佛百科2023-05-0779

界诠法师的师承

中国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一生以持律著称,大师在出家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将西方文化带到中国来的先驱。这样一个思想上前沿的人出家后却是一个严守戒律的衲子,真是叹为希有!弘大师一生与福建佛教的缘份很深,大师在福建期间亲近过他的人很多,广化寺的圆拙老法师就是一位弘一大师的门生并奉侍弘一大师多年, 长为大师的侍者。圆拙法师亲近弘一大师期间,在大师的座下勤研戒律,深知律学与正法久住的重要关系,而后发誓要弘扬律学。

圆拙老法师住持福建广化寺后,创建福建佛学院、倡印佛经、推广佛学知识、培养青年僧才。圆拙老法师一生皆以弘一大师为楷模,简朴慈悲,致力于弘法与整顿道风,我们今天看到福建佛教欣欣向荣的景象与这位圆老(圆拙老法师)所做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界诠法师刚从北京中国佛学院毕业,听说首型圆老在福建佛学院办学,便来到了福建佛学院执教。界诠法师教学有方,为人真诚,课堂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而且博学多闻者郑猜。两年后即被推为福建佛学院教务长,受到了全院师生们的爱戴。界诠法师对弘一法师的弘法精神及其才华钦佩不已,只可惜弘一法师圆寂都数十年了,好在圆拙老法师是弘一大师之入门弟子,圆拙法师对弘一大师的律仪行持及为人风范了了于心,常常会为界诠法师讲述当年弘一法师的品行及严持戒律的故事。在圆老的善因缘引导下,当时福建佛学院五位特别优秀的法师(分别是: 界诠法师、 性光法师 、毅然法师 、演莲法师、济群法师 ),正式发愿学习南山律学,为正法住世做出佛子的一份力量。后来五比丘学戒一事渐渐被传开,大家将此五位学戒比丘称作“五比丘”(佛陀最初渡五人出家,称作五比丘)。因为这五位法师慧根深厚,深得圆拙老法师的栽培。“五比丘”这一富有传奇的故事和特殊的“群体”,直到今天仍然在福建佛学院历届师生间相传。福建佛学院的老一辈人,还能为我们津津乐道当时五比丘学戒的情景。

万法无常。当然丛态,五比丘也因为因缘的不同到世界各地弘法去了,圆老也于1999年示寂。界诠法师悲痛万分,在福建佛学院时,圆老对界诠法师的期望最高,希望他能挑起弘扬南山律学的重担。界诠法师不负重望,将一个山沟里的小寺庙,操持到如今的十方大道场,从这里走出去的弘法人才不计其数。每年到太姥山依止界诠法师学习戒律的学子超过数百众,真是佛门之兴盛!

界诠法师一直秉承弘一法师、圆拙老法师的遗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一身正气和精进勇猛的修学,十余年来奉献于弘扬佛教律学的事业上,实践着这伟大而又庄严的弘法大愿。

界诠法师的简介

界诠法师 ,俗姓李,福建省福鼎店下人,1959年11月14日出陆举判生。自幼善根深厚,聪慧过人,常随其母亲近三宝,每每于寒暑假期皆到寺中帮忙师父劳动耕作,一有闲暇便向师父请教佛法,深得法益。万法缘起无常之理,生死轮回不休之苦,铭记于心,发愿早日出家,归投法王座下。

1978年7月,高中毕业后毅然拜别双亲,来到太姥山平兴寺依上世下行法师披剃出答缓家。1981年在北京广济寺静严大和尚座下求受具足戒。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1985——1991年应聘执教于莆田广化寺福建佛学院,并担任教务长及监院等职。师在办法早改培养僧才方面,有独到的见地,培养了一大批僧青年。如今他们各弘法于四海,续佛慧命,弘扬正法。

佛学基础(序言)——界诠法师

佛法是有精密条理的教法,经籍繁多,教理高深。初学者面对无边的法流,不免望洋兴叹之感。如缺乏一般性的了解,就拘蔽于所传授的,或通俗的信仰,自以为是最究竟、最完美的佛法,那就不免固蔽而流于无知了。为此,初学者应先概略的了解佛法的本质与多方适应性。

《佛学基础》是属概论性的入门书。从了解佛学概念,乃至佛学的简史、五乘教法、佛学宇宙论、有情身心的研究、有情流转的业感、以及流行在中国的各宗思想要世数略。如此让初学者,对整个佛教有多方面的、一般的概略认识,然后研究深入,这就是编辑此书的意图所在。

从释尊大觉而流传的佛法,是适应众生根性的,方便诱导而使学者达成身心自在解脱。人类的根性是多样,佛法也就各殊。佛法历经长期的流传,传到各区域又呈现不同特色。无论是印度,中国及各地区的佛法,由于学者的好乐不同,有重信赖的,有重戒行的,重义解的,重智证的,重自利或利他的。有不同的义解、持行,也就有不同的宗派产生。总之,佛法是智理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深奥与研究。佛法的本质,决非抽象的概念而已,也决不以说明为目的搜裂首。佛法的正解,决非离开信与戒而可成就。法是佛学的根本问题,信解行证,不外于此。所以《佛学基础》亦可是《佛学概论》,同学们能通泛概略的了解,然后取适源兆应于自己个性的,或适应现代人心的,去深入、持行与发扬,做一个完美的佛弟子。

界诠法师的履历

1991年,因山上(太姥山)剃度恩师之托,返回平兴寺。当时山上条件简陋不堪,师便发起信众集资兴建大雄宝殿,其间应邀前往新加坡弘法演讲,所有供养倾献予常住,为兴建大雄宝殿减轻负担。

师回到山上后,领众熏修,农禅并举。半日劳作,半日开课为初出家之小沙弥讲授《佛学基础》、《菩提心文》、《金刚经》及古汉语等文化课程,以提高初学者对佛学的闻思水平。渐渐地来平兴寺亲近界诠法师学习法师的初出家者越来越多,于是师便整理房舍,为学习佛法的初学者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将用于教学用的学堂,取名“普隐学堂”。竖桐仍以学修并重、农禅并举为教学理念,教导我们要勤学、吃苦、耐劳!

1994年,福建省民宗委、唤迟福建省佛教协会,多次邀请界诠法师出山,担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职,师再三婉言谢绝。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界诠法师,守心办道,不为名利动摇,在山上慢慢开展着弘法事业。

同年入秋,福建省佛教界元老圆拙老法师、妙湛老法师、传常法师及省民宗委等领导再度余链坦来到山上,恳请法师出任佛协会长一职。师早年受教于圆拙老法师,圆老与师犹如父子,培养、教诲更细致入微。圆老一生简朴,直承弘一大师律己之风,在教内非常有威望。此次亲临太姥山,令界诠法师左右为难。两位佛教界元老,皆年逾八旬,如此器重一位青年法师历来还是仅有的。经过对方再三恳请后,师考虑到两位长老的恳切之心,对佛教事业的奉献热情,托付予这样大的的职责和信任,最终答应了出席福建省佛协会长一重大使命。并坚持只出席一届会长,师不愿名利与世俗的困扰将行者的一生空过。

师在出任福建省佛协会长后,仍在处理会务和山上讲学之间来回奔走。在佛协时常常举行讲经法会,让更多的信众有缘听闻佛法。在会期间举行了多次盛大的归依法会,每次法会参加归依者皆数百人。听闻法师演说法筵者更不计其数,常常是法堂内外,人山人海。法师说法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听闻者无不欢喜奉行。

培育正法之才,在推动规范传戒方面,师可谓呕心沥血,功德无量。多年来一直主张如法如律进行授受。侧重讲说受戒意义、戒相以及受前露罪忏悔和受后行持等义理。

在寺院规模上也大有可观,应需新建了法堂、念佛堂、五观堂、尊客堂、如意寮、闭关房、藏经楼、普隐堂(学戒堂)等主要殿堂,并培养青年法师,掌握现代科技技术制作弘法VCD光盘、录音带、录影带,将佛法、律学带给更多学佛者学习、分享,使正法久世间。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5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