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心灵依怙的师父(心灵的皈依)

学佛百科2023-03-1378

和佛有缘有什么好处?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缘的,只是种子有没有发芽而已。因为佛陀是人天导师,能学习佛法,我们就找到了心灵皈依处,在生活中找到了信仰,找到了依估。

转贴:

首先我就和各位谈谈正信佛法能带给我们什么利益?

(一)信仰如手A

人因为有了双手,所以能够创造各种事业,世界上许多奇巧的发明,都是由于有万能的双手。如果没有科学家双手灵活的运作,发明了电灯,在黑暗中,我们怎能享受到光明的可贵呢?如果没有医生们双手精细的调配,生病了,我们怎能服用愈疾的药物呢?他如文化事业的推展、国防军备的设施,都需要依靠双手的操作。我们常比喻说:得到了助手,或失去了左右手,手对我们的创业办事,实在是太重要了。

《大智度论》有一则譬喻说:「信仰的利益如手」。论中说:好比一个人进入了宝山,山中蕴藏许多的宝藏,如果我们没有双手,如何挖取宝物呢?同样的,进入佛法这座无尽的宝藏里,如果缺乏信仰的双手,就不会坚定不移的埋头挖宝,依靠著信仰的手,才能获得其中的功用。因此,要想获得佛法的利益,一定要具备信仰。

(二)信仰如杖A2

登山的人,手中拿根拐杖,有所支柱依靠,爬起山来,轻松多了。佛法的信仰好比拐杖一样,能够给我们依靠。人生在世有时候会感到世路茫茫,没有依靠。甚至遭逢绝路时,没有任何的助力,这时即使呼天唤地也于事无补。假如有了信仰做为我们的依怙,彷佛一个举步蹒跚的老人有了一枝拐杖,在我们颠簸的人生旅途上,可以依靠著这枝拐杖而走向平坦的大道。

经上常说:「国土危脆」,又说「人命在呼吸之间」,世间的一切是变幻无常的。如果我们选择了佛法,好比手中有根拐杖,就能够获得安全。人生需要寻找依靠,阿弥陀佛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任何的佛菩萨都可以做我们生命的依靠,要使我们在虚幻的世相上建立安稳的依靠。但是如果不能对佛法兴起信仰,将得不到佛法这枝拐杖的利益,因此首先要建立对佛法的信仰。

(三)信仰如根A3

花所以开得芬芳美丽,因为它有深厚的根;树所以长得茂盛苍郁,因为它有扎实的根;人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因为有生命的根;一切事业的所以成功,也因为有巩固的根基。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的根本稳固了,摩天大楼才能建筑。

我们的信仰,就是产生无量功德的根本,《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依据这信仰的根,我们在佛法中,修福修慧,不但奠定了人生基础,进而到达了生脱死的境界。菩萨的五十二位,也是从「信仰」的根而起发的。经上告诉我们:没有信仰的人,好像一棵枯萎的树,是不能开花结果的。因此我们对于信仰的「根」,应该以法水好好的灌溉、照顾,使它茁壮、开花、结果。

(四)信仰如船A4

信仰的利益,好比船舶一样。在茫茫的大海中,船能够运载乘客到达目的地,信仰也具有同样的功用。《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我们想要进入深广辽阔的佛法大海里,必须有了指南针,才不会迷失方向。《智论》又说:「要想进入佛法大海之中,布施、持戒是不能进入的,信仰对一个初入佛法的人来说,比布施、持戒更重要。」在浩瀚的佛海里,如果不能掌稳信仰的船舵,是无法深入龙宫,探得骊珠的。因此我们必须驾著信仰的船筏,才能在佛法的大海里面,采取到佛法大宝。在这一望无垠、茫茫无边的人生苦海里,我们唯有依靠信仰的大愿船,才能够从生死大海的此岸,而安然地到达涅盘解脱的快乐彼岸。

(五)信仰如力A5

孙中山说:「信仰就是力量」。对一件事有坚定的信仰,自然就能形成一股大力量。对自己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力量,更何况是对真理建立起信仰!

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恒河沿岸演说佛法,有一个信者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于是走到恒河边上找船,想渡河听佛陀说法。但是找不到船只,望着滚滚的恒河着急不已,有人就开玩笑地说:「你何不从河上走过去呢!」由于此人对佛陀及佛法充满了信仰,于是不顾河水的汹涌,不在水相上起分别心,果然涉水而过,到达了彼岸。信仰的力量,即使是惊涛骇浪也阻挡不了,这种力量,实在不可思议。

(六)信仰如财A6

日常生活中,没有了钱财,生活就没有着落,近年来,世界各国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能源缺乏、经济危机,于是探测家们拿著仪器,到海底、山间,寻找新的油田。但是不知道我们人人都有一座油田,那就是信仰,信仰就是我们的能源。

人类向纷纭的心外世界去寻找财宝,却不知道自己内心有无限的财富,古人说:「反求诸己」,我们内心的宝藏、内心的能源,要用信仰的锄铲,才能挖掘。佛经上提到财富,有所谓「七圣财」,七圣财中第一种就是信仰的财宝,有了信仰的财宝人生就更丰富了。

佛教和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佛教并不一味叫人信仰,佛教的信仰是要我们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因为所谓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于本心,丝毫不带一点勉强。等我们的迷惑解除了,就会更坚固我们的信仰,信仰坚固不移,才能真正得到信仰的利益。

信仰能使烦恼解脱B3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困扰我们的就是烦恼,烦恼往往是我们成功立业的绊脚石。烦恼有来自社会、家庭、感情以及经济,乃至身体的生老病死,心理的贪瞋痴等,都会带来烦恼。很多人碰到烦恼,只是喟叹:「没办法!」事实上,去除烦恼的办法很多,如果我们能善巧运用佛法的信仰,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烦恼好比疾病,佛法的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专门对治烦恼的良药。譬如患了贪瞋痴的烦恼可以用戒定慧来对治;悭吝的人,教他行布施;暴戾的人,教他学慈悲;有人受到挫折而灰心丧志,用因缘来对治,使他观一切法无自性而振作奋发起来,诸如六度、八正道、参禅、拜佛、念佛等等,不但能够对治烦恼,更是解脱的妙方。我们对于佛法这剂药方要生起不疑的信仰,好比病人相信医生的诊断,才能安心服药,药到病除。

(四)信仰能使身心安住B4

人生在世,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工作的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总要回到舒适的家中休息;倦飞的鸟,经过了一天的觅食,也知道飞回巢中安栖。读书的人,把身心安住在书本上面;做事业的人,把身心安顿在事业的发展上,而那竟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就无处安住身心了。因此寻找身心的安止处是刻不容缓的事!

有时我们会感到身心茫茫然,不知安住在何处?假如我们对佛法兴起了信仰,就可以把身心安住在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上面,身心一旦获得安住,遇到任何的困难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基隆海会寺的道源长老,告诉我他的亲身经历,当年日本军阀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一天到寺院去掠夺,日本人看到了道源长老便喊道:「站住!」长老心想:「不能站住啊!他会要我的命呀!」于是不顾一切拔腿就跑,日本兵在后面穷追不舍。长老一边奔跑,口中一边称念「观世音菩萨!」跑了一段很长的路,躲过了日本兵的视线,逃进了一位信徒的家里。信徒看到师父来了,忙说:

「师父!您来了!」惊魂还未定的老法师却回答说:「观世音菩萨!」「师父!请坐!」「观世音菩萨!」「师父请喝茶!」「观世音菩萨!」无论对他说什么,他总是回答「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当他生命遇到危险、没有地方安住的时候,他只有一心皈命观世音菩萨,把身心安住在菩萨的圣号上面。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而皈命佛菩萨时,不管佛菩萨是否因我们的虔诚感应而救了我们,至少当下我们已能将身心安住在佛菩萨的信仰上,得到了平安。

信仰能使生活美化B5

信仰,使我们懂得委屈求全,在生活里面,不会感到没有办法,这样生活自然美化。有信仰的人,对于困难、折磨,认为是所以庄严人生内容的必备要件,因此困难挫折对他们而言,已不是困难,而是迈向成功的砺石!有信仰的人,常常会想:「我现在虔诚的拜佛、念佛,广修一切功德,将来就可以到极乐世界。」由信仰而激发善行,对未来的世界充满憧憬,不仅美化现世的生活,对未来的国土也先行设计蓝图,有信仰的生活富有意义,更充满生机!

我们要信仰什么C

每一种宗教都劝人要有信仰,但是究竟要信仰什么呢?古人说:就有道而正焉。良禽也知道择木而栖,忠臣也知道就明君而仕,何况信仰,也要选择好的对象。那么,我们所信仰的对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去探讨。

(一)信仰实在有的C1

我们选择信仰的对象,应该审察它是否真实存在。譬如我们选择信仰佛教,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确实存在。佛陀有出生的国家,诞生的年月日,养育他的父母,他有兄弟亲族,他更有出家、修行、成道的经过记载,佛陀的事迹,历史上是明明确确载录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子虚乌有人物,凭空杜撰的上帝;换句话说,我们佛教徒所信仰的对象,他在历史上是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因此,我们要信仰什么?我们要信仰实实在在存有的对象。

(二)信仰道德高的C2

我们交朋友,要结交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因为他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又说:「水往下流,人往上爬。」如果我们所信仰的对象,要我们去杀生害人,超向下流,那么,信仰他不但没有助益,反而有害。我们必须了解,我所信仰的对象,他的德行有没有清净?他的慈悲有没有具足?他的人格有没有完美?如果他具备了,那么这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信仰、去皈依。释迦牟尼佛是功行圆满的觉者,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跟随这位人天的导师,可以使我们的道德更崇高,人格更完美。

(三)信仰能力强的C3

我们爬山需要拐杖做支柱,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枝强而有力的拐杖做我们的依怙。从小我们接受师长们博学多能的提携,才能渐渐的免于童呆;我们信仰的对象,也必须是具有能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善知识,以引导我们走向正道。《佛遗教经》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我如良医,应病与药。」相信善导的指津,可以走上光明的道路,到达目的地;相信良医的诊治,可以获得阿伽陀药,治疗烦恼疾病。历代仁君贤者,英雄好汉,一般民众,为什么愿意接受他的领导?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很强。狮子可以做兽中之王,大鹏可以作鸟中强者,都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能力。人也是一样,如果信仰的对象具有强大的力量,彷佛人生有了后盾,我们才能因他而获致幸福。

(四)信仰戒行净的C4

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我们依从他,言行自然合乎正道,不会出轨。如果我们信仰的对象戒行不清净的话,好比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跟随他也就太危险了。我们所信仰的对象——伟大的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定许多的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经上记载: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自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攀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已只好双手捧著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以现代来说,没有得到他人同意而拿了人家任何的东西,那怕是一针一线,都是犯法的。如果人人能遵守,社会上就没有抢劫偷盗的行为了。佛弟子都能够如此严持戒律,更何况是制戒的佛陀本身。如果我们能遵奉佛陀的教法,所修的戒行才能清净无瑕!

(五)信仰正法圆的C5

我们信仰的对象,要具有圆满的正法。佛法的道理,不偏不倚,因此叫正法。佛法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时、空、人、事,而不是用在此人身上很适合,用在那人的身上就不适合。或者用在此时很恰当,用在另外一件事上就不恰当。因为佛法超越时空,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它是圆满的。社会的学问五花八门,我们要选择最正确、最圆融的为我们的指南。春秋时代黔娄之妻的「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名言,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赞美与运用。信仰了圆满的正法,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正确的指示,并且能够建立圆满的人生。

(六)信仰智能满的C6

「成佛之道」一书中有两句话:「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平常我们看到案桌上供奉的佛像,就误以为是佛陀的身体,或者以为佛陀在世时,那种庄严相好的色身是佛陀的真身,其实佛陀是以正法为身的;佛陀的寿命也不是住世八十年的人间岁月,佛陀是以无尽智能为生命的。世俗的知识是有漏的,人间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正法为身体,正法是遍一切时处,无穷无尽;智能为寿命,智能是清净永恒,无量无限的。我们信仰的对象,他的智能完满无缺,我们跟随他学习,将来可以获得充满智能的生命,以此而贡献社会大众。

俗话常说:「交友不慎」、「遇人不淑」,一个人交错了朋友,毁了一生的前途;我们对于对象的选择,怎么能不小心谨慎?更何况是信仰的对象,更应该仔细抉择!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著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切忧悲苦恼。

世间的人,依靠金银财「宝」,就能获得物质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宝」,就能得到精神升华的安稳。

《成佛之道》一书说:「众生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在一生又一世的时间推移过程中,流转升沉於苦海中,亟需依靠三宝的舟航,才能到达彼岸。但众生愚痴,不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甚或迷恋世间的财宝、权位、眷属、生命……等,殊不知财产为五家所共有,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盗贼、恶王,或生了不肖儿女,财富随即就转眼成空,而崇高的权位也将落空。如《顶生王经》记载:顶生转轮王统一四大洲,上升忉利天,与帝释共同治理天宫,终不免坠落人间,忧愁而死。亲爱的眷属,一旦无常来时,也要分离;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足恃,而国家、社会,也总在治乱之中,流转不已。因此,这一切均不是究竟的皈依处,故有『皈依处处求,三宝最吉祥』之谓。」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道:「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於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盘。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

此之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深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的皈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做一名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的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的身心归属於三宝,从此不再信奉天魔外道。

《大乘义章》卷十说:「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在的助力,从他力而得到救助,这是他力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义,而除此之外,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为皈依的最深意义、最终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如佛陀在涅盘会上教诫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皈依真义。这明示了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盘。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义。

皈依三宝的利益:

一、皈依三宝可以使人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实安全。

二、你要丰富人生,必须先要皈依三宝。

三、人生不能没有信仰,踏出信仰的第一步-皈依三宝!

四、一生的转捩点,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恶为善,就是要皈依三宝。

五、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皈依三宝。

六、皈依三宝是心灵的依靠;皈依三宝是永恒的宝藏。

七、皈依三宝是迈入幸福的捷径!

八、皈依三宝是走向真理的道路,是认识了自己。

九、皈依三宝,一入佛门即进入佛法的堂奥。

十、皈依三宝是受戒的基础,是成佛的根本。

十一、想不受苦报,便应皈依三宝,相信因果轮回之理,勿造恶业。

十二、好信仰,要向好朋友推荐-皈依三宝大家一起来。

十三、慎重推荐,究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十四、真正的故乡-来自三宝;真正的依靠-来自三宝。

十五、趋向真理大道-皈依三宝。

十六、打开心灵之窗-皈依三宝。

十七、重建幸福人生-皈依三宝。

十八、找回本来面目-皈依三宝。

十九、点亮一盏永恒的心灯-皈依三宝。

二十、人间净土的建立-人人皈依三宝。

二一、心灵起死回生的开始-皈依三宝。

二二、生命的导航-皈依三宝。

二三、放下人生的重担-现在正是皈依三宝的时候。

二四、佛陀亲切的呼唤,您还要犹豫多久?赶快回到三宝的怀抱里。

二五、一盏夜路明灯,一艘苦海慈航,一块上好福田,一位智慧明师。

二六、心灵的环保,生命的清流,病患的良医,那就要皈依三宝。

二七、来自两千五百年佛陀的诚挚呼唤-皈依三宝。

二八、以慈悲来代替怨恨,以般若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帮助吝啬,以皈依三宝来净化自我,净化社会。

二九、您皈依三宝,三宝就会与您同在!

三十、圆满人生,就要从皈依三宝开始!

这就是与佛有缘,皈依三宝的好处!

身心归皈师父是什么意思?

皈依佛门,是一个佛教徒成为正式佛教信徒的手续,皈依佛门,要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从此就可以以居士的身份参加到定期的佛事活动了。

在佛教中,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门,是佛教信徒入门的根基,所谓入门与否的区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皈依就是依附的意思,也就是盼望投靠三宝的气力,而得到掩护摆脱。三宝是指佛、法、僧,佛为醒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现如今,想要皈依佛教的人,可以在各个佛寺中举行皈依三宝仪式。想要皈依佛门的人,可以去寺庙中和寺庙中的法师进行一番沟通交流,向法师讲述一下自己希望皈依佛门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法师会对你进行一番开导、劝说,以此来判断你是否真的想要皈依佛门。如果法师在一番考究之后,觉得你真的适合皈依佛门,那么,就会在不久之后为你举行皈依三宝仪式,皈依分为两种,一重是在寺中剃度出家,成为真正的僧人。另一种则是皈依佛门,成为俗家弟子。一心向佛,但又不脱离自己原本的生活,皈依佛门后的俗家弟子,又被称之为居士,寺庙会颁发给他皈依证,而且会给居士起法名,并给居士指派师傅。居士可以参与各种佛教中的活动,也可以定期去找自己的师傅接受开导。

在中国古时候,很多老人一心虔诚信奉佛教,会在儿孙出生的时候,就把儿孙直接送到寺庙中去,让他皈依佛门,这一类儿童少年时期会在寺庙中长大,待得成年时分,或让他继续以上过程,替老人还愿,也可以下山还俗,成为自由之身。

其实无论是哪种皈依佛门,都需要信徒一心一意的投入到自己的信仰当中去。皈依一定要有强烈的信仰之行,要遵守佛家的清规戒律,也要保持一颗善心,要多做善事,多结善果。如果,没有一颗虔诚向善的心,光有皈依佛门的仪式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心灵美很重要。正所谓心诚则灵,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着一颗向善的心,有着虔诚的信仰,也有着坚韧的性子,那么即使不进行皈依佛门的仪式,也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

修孔雀明王咒,一次要多长时间,念咒多少遍,望师兄指教

你可以诵 文殊心咒

、11岁女孩每天念“文殊心咒”100遍,迅速变成优等生

作者:净土莲花生

11岁女孩,每天念诵“文殊心咒”100遍,成绩从全班中等,到今天全年级第2名.

北京女孩姚雨霏(一位修行精进的师兄之侄女),虽是班上的班长,但学习成绩一般。前年(2005年)读小学四年级时,成绩仅为全班中等。

在一位长辈亲戚的引导下,她开始每天念诵“文殊心咒”100遍。

到今年(2007年)下半年,11岁的她,进了初中一年级,成绩从全班中等,已经进步到全年级(共6个班)的第2名,进步显著,令人惊叹!

建议:求智慧、求聪明的同修们,发心念诵不可思议的文殊心咒!

文殊心咒:

嗡阿ra巴杂那地

ong a ra ba za na di

二、念诵「文殊心咒」显著提高学习成绩,又一例真实感应:

这是真的!

作者:aimi68

发表时间:2007-12-07

今年(2007)七月,我开始念文殊心咒,每天108遍,回向给我的儿子及一切正在上学的孩子们。

这半年来,我的儿子学习成绩进步明显,以前虽然成绩也是不错,但不稳定,现在数学和外语稳定在97、98分,语文成绩在87、88左右。目前,我正在为他语文成绩的提高找提高方法。

念文殊心咒,不仅孩子开智慧,作为家长的我对问题的处理也变得冷静,客观。处理事情时,常常是方法得当,真是远离颠倒梦想,做事恰当,很容易成功。

学佛真好,利已、利他。这是真的。

附录:

文殊师利,以智慧著称,在中国示现为菩萨,与观音、普贤、地藏同为四大菩萨之一,五台山清凉寺即为他的道场。实际上他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都已经是佛。他早在久远劫前就已成佛,号为龙种上如来,并被称为七佛之师。现在则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则为【普现佛】,可见文殊菩萨深达实相,常住寂光,现证大法身,度就众生,故有三世佛之称。

文殊在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时也示现诞生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传说他诞生时有十大异象: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

文殊菩萨心咒是最多人持颂的咒语,持此咒可得聪明才智。可得大智慧。可破除烦恼与障碍。

文殊菩萨手中的所持物,又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征文殊菩萨的智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典。

修习文殊法能开发自己的潜能也能长智慧,坚固记忆、伶俐聪辩,了解诸法之真实意义,亦能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言,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经又说:“念诵数满五十万遍,即获无尽辩才,如文殊师利菩萨等无有异。飞腾虚空,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又念诵数满一俱胝遍,离诸苦恼。满二俱胝遍,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三俱胝遍,证悟一切诸三昧门。四俱胝遍获大闻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难怪一般佛教徒会认为持诵“文殊咒”可令人获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来所说法。

文殊菩萨咒语及其功德利益(海涛法师 辑)

1)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2)若欲卧时,当诵此咒一百八遍,即得好梦,善知吉凶。

3)若人或患疟病,持此咒者,视患疟人面,持诵此咒一千八遍,其患即除。

4)若欲入阵,当取牛黄书写此咒带于身上,一切刀仗,弓箭(等)不能为害。

5)若入阵时,画文殊师利童子像,安于象马上。当于三军前,先头而行,引诸军众,彼凶愚贼自然退散。画像之法须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6)若有一切众生见画像者,所有四重,五逆等罪悉得消灭,常得面睹文殊圣者童子亲为教授,即得究竟解脱乃至佛果,于其中间不被三界烦恼,痴心相应。

7)是故劝念一切有情,行住坐卧当须念咒忆持不忘,时时每诵一百八遍勿令断绝,常得一切众生见者皆来归伏,恶人自当退散。

8)若能每日三时念诵各一百八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恣情受诸快乐。

9)设临命终,即得圣者文殊师利童子亲现灵仪,为说大乘深妙法藏,闻法心大欢喜,即得普门三昧。得此三昧已,于烦恼生死当永隔别,即与文殊圣者及大菩萨同为眷属,位阶三地,进修不退。住文殊圣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门。

10)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读诵书写修行,现世成就一切吉祥,诸事圆满,寿命长远,众人爱敬,生珍重心。

11)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受乐无量,或生王宫处尊重位,受富快乐身无病苦,得宿命智薄贪恚痴,善知因果宝重佛法。虽绍贵位心无憍慢,宿因力强习读大乘,愍念一切心,无胜负心,常利有情。

12)若生于诸人中,贵豪英俊,宣言辩利,人所爱乐,寿命长远,中无灾横,所于求愿,事与心规者,无人违信。

毕竟有人试验过,我推荐这个,另外念金刚经回向,也有例子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29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