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抱怨指责是无能的表现(抱怨与批评的区别)

别让抱怨毁了你的生活,抱怨是一种无能表现,你知道吗?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身边总有这样的人,他们经常无端抱怨自己没有富爸爸,抱怨自己没读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抱怨自己没嫁个有钱的老公、娶个贤惠的老婆,抱怨自己出的力比谁都多拿的钱却比面包渣都少,抱怨这抱怨那……总之,这个世界就没有他们看着顺眼的地方。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抱怨,只有不聪明的人才会持续抱怨。我们不要抱怨生活,在很多人眼里,抱怨,只能说明你的无能。大多数强者从来不抱怨生活。
一、坏情绪总是越演越烈,最终毁了自己
心理学发现,适当的抱怨与倾诉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情绪压力。但是一旦我们把抱怨作为自己习惯,就会让自己陷入很糟糕的境地。
一旦我们陷人了坏情绪的包围,而不懂得做出及时改变,往往我们就会被自己情绪所拖累。欣欣和芳芳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被同一家企业录用。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原来工作与自己梦想的差距是如此遥远,她们每天的工作除了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件事外,还要不断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
芳芳有点受不了,她开始抱怨,抱怨自己不被上级看好,抱怨工作枯燥,不管面对的人是谁,她都一副怨声载道的样子,不停地向对方大诉苦水。
而欣欣却没有这样做,她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踏踏实实静下心来,认真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结果当然可想而知,芳芳的抱怨终于传到了上司耳朵里,在他看来,抱怨是无能的表现,如若不及时制止,它将蔓延到公司的每个角落,成为所有员工的通病。
所以当公司裁员时,芳芳首先被列入了名单。欣欣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在芳芳走的那一年,她升到了主管的位置。
二、现实和想象总是相差甚远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发现总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要去面对,比如工作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更多时候所要面对的都是一些单调乏味的琐事,这一切无疑都给我们的满腹激情泼上了一盆冷水。
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抱怨领导大材小用,抱怨工作单调没有挑战性。他们经常说的话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工作实在太无趣了”。
当他们面临职场交际的困惑时又说:“我没想到职场交际原来也是这么困难和麻烦,我一直以为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情,也难免会有跌倒的时候,如果只一味抱怨,不想办法赶快爬起来,任何人都不会对你表示同情,没有人愿意去听你喋喋不休的抱怨,他们宁愿多与经常保持阳光心态的人相处,这会令他们感到希望和激情。
三、你过着大多数人的生活
女人比男人更爱抱怨,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大约有75%的女人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女人,尤其当生活、工作中出现棘手的事情时,她们就更会变本加厉地抱怨。
在这些女人眼里,干什么工作都觉得不顺心,就算把她捧到女王的位置,她还会抱怨,每天什么都不用做,简直闲得慌!
有所作为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抱怨则是逃避、是放弃。遇到事情时,我们应该想办法解决它,机遇也许就在你抱怨时与你擦肩而过。纵然梦想远大,也要一步步实现。如果什么都不做,只知道的,那就会使遥远的更遥远,痛苦的更痛苦,乏味的更乏味。
因此,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首先要勇敢面对现实。既然过失已经酿成,就不要过多后悔、烦恼,也不要喋喋不休地责备自己或别人,而应该把精力放到如何弥补过失,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上。
后悔、责备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令我们徒增烦恼。只有享受过艰难的磨炼,积极排除困难,才能在风雨后迎来阳光,做个快乐的自己,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天天埋怨和指责学生、怨天尤人的老师,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每天,习惯于鼓励孩子们,几乎没有埋怨和指责过他们。因为,我知道怨天尤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每天,应该主动地走到孩子身边,看看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应该主动跟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天,给孩子写几张鼓励的小纸条,他们很在乎很在乎的,因为这是老师的心。
中午,我找了个空儿跟孩子谈心。晶晶和思涵。思涵忙碌未到,晶晶微笑进来,坐在我的身旁。
孩子,你说你感到自己的演出汇报不够理想,那都是人生路上的小小绊脚石,没有谁一帆风顺。勇敢挺过来,又是春暖花开。
晶晶对着我的镜头刚刚说了一句“妈妈呀,我是你的闺女”泪就簌簌落下。听听晶晶的话,这是母女之间的美好故事。
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懂事。为人父母不要溺爱,也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我只愿意,做你们之间的桥梁,让你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妮儿,马上就放学回家看妈妈了,擦干眼泪,好好学习去。
嗯,笑起来的晶晶真好看!
晶晶妈妈看了,幸福地说:“我要把照片做成镜框放在客厅里。”
她又搬出以前我们的合影说:“妮儿说我和您像姐妹。我看您和妮儿像娘俩。”
我们的学生家长,很容易幸福的,只要我们给他们一点点爱。
贾思念是自己来要一张奖状的,她说自己对本周很满意。确实啊,她做得很棒,课上最积极最努力了。老师给你!因为投入学习热爱学习,积极追求,所以她一直很优秀!师广轩也是啊,进步大得让人惊奇!从一个书写很烂的语文“差生”走到了语文“标兵”上来了。真好!
我每每开心走在上课的百米路上,知道这节课又是愉快而飞快地。大家都在学有所获呀!
在孩子们的试卷上,我喜欢给努力的孩子盖上大大的红色奖励印章,他们得了就像老师们得到荣誉一样欢喜。
他们还喜欢老师在美篇里记录他们表扬他们。老师一表扬他们就带劲,一带劲就爱学习吧。
今天陪着孩子们做课外阅读《为自己祝福》,题目本身也很励志,内容描写的动人心弦,好像安徒生的《丑小鸭》。亲爱的孩子们,你我都是丑小鸭,只有自己敢于走出人生的沼泽,走过一路路艰难,只有你为自己祝福,自我激励,才会换来自己的花香绽放,才会飞翔到白天鹅的天空。永远畏缩,就永远卑微。自尊自强才会 赢来人生 辉煌!
亲爱的孩子们,期末考试前的你们好辛苦!每天马不停蹄地学习,连上厕所都成了奢侈。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坚持付出必有收获的信念,请你注意自我调节,请你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越是到黎明前越是黑暗,走过去便是美好的寒假温暖的春天!
为人师者,给你们的不应该是知识,还有爱的温暖和鼓励,以及做人的影响!
唯有愿意让你们幸福成长!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的土地上,你们是比较 健康 快乐的中学生了,你们乐观坚强、勇敢上进,是了不起的人呢!
(作者:李元兰,东平县实验中学优秀教师,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心语家访工作室主持人。)
抱怨诉苦是不是只是一种无能懦弱的表现?
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洞就会特别大,各种幻想、各种旧事就会涌上心头。最近这些日子身上各种负能量,工作不顺、感情受挫、家庭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此时此刻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句“我很累”。
桌面的香薰蜡烛没有因为我的愁绪而停止燃烧自己的生命,正如外界也没有因为我的可怜而对我怜悯。微弱且散发出幽香的火焰带出一丝青烟,它无定向地飘着,我的思绪跟着这缕青烟回到了17岁那一年。我要讲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如果你愿意的话,愿你也点上一个小小香薰蜡烛,蜡烛烧完,我的故事也讲完了。
高中的时候,我被家里人“无情”地“抛弃”到一所无法想象其严厉程度的学校,在那里读书的学生无不对学校管理制度产生不满,包括我,即使到现在,我仍然坚持我的当年的观点,不合理就是不合理,不会因为对我有恩情而改变什么。然而,那些年,对政治无比着迷的我,有一个我特崇拜的政治老师说过“抱怨是无能的表现”,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老师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是从哪里听来的,反正当时的我听到这句话之后,顿时醍醐灌顶,也因为这一句话,我毫无怨言地熬过了3年,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是永恒的。
高中毕业之后,迎来的自然是分离,我来不急感叹和怀念,新的生活就这么无情地开始了;同样地,还没反应过来大学四年是怎么过的,我就因为过了学生4年保质期而被学校踢出了社会。“抱怨是无能的表现”这句话依然在我的心里,但我从来没跟别人说过这句话。
前些日子的一个平常得无法再平常的早上,我睡醒打开微信,收到了一个不常联系的高中同学在凌晨2点多发给我的微信,“木子,我最近怨气特别重,发生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我的神经绷得很紧,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变得很敏感,我很想跟别人诉说,很想跟别人抱怨,但是害怕被人觉得我满满的负能量,认为我是个无能的人”。人非草木,看到这个信息,我的心无疑是揪了一下,也许是心疼ta,也许是心疼所有不开心的人,也许是心疼我自己,但不管是心疼哪一方,都没有改变我不做ta“垃圾桶”的事实,因为,ta害怕别人认为ta无能,那么我就继续帮ta维持ta在我心目中那个 坚强 的形象吧。说到这里,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冷血无情,是的,我这种无情的行为你们又能对我怎么样呢?这个世界何曾对我们走过后门?
事实上,高中毕业后,“抱怨是无能的表现”这句正能量满满的警句我没再跟任何人说过。原因是,现代社会,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话或者意思类似于这句话的价值观而产生心理问题。
这些日子,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烦心事的确很多,但可怕的不是这个,可怕的是,当我特意一个人独处,给自己一个大哭一场的机会的时候,我竟然不敢哭。如果说传销是在骗别人,那么我是连自己都骗。是的,我被“抱怨是无能的表现”这句话给彻底洗脑了,我不仅要骗所有人我是正能量满满的,我是坚强的,我还要骗自己我不可以哭,在困难面前我不可以被“困难”这个恶魔发现我有一丝的软弱和疲惫感,甚至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里,我都不敢发任何带有一丝负能量的东西。
我不得不去质疑、去挑战权威,抱怨真的是无能的表现吗?世界不曾对我走过后门,为什么我不可以去抱怨世界?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是的,我就是有烦恼,就是有困难,我就是想哭,因为我只是个人”?
高压的生活环境下,抑郁症患病增长率呈正增长趋势。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抱怨并不等于无能,我们都有权利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甚至是社会不满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想法,谁又有权利对我们定义为“无能”呢?如果不把心中的负能量宣泄出来,我们心中哪来的空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压抑”不是方法,向世人展现我们的“坚强”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和关键。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
《财富自由之路》——抱怨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
当我们遇到麻烦,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因为它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无奈而已。
抱怨的人充满了负能量
它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令人厌倦;
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失去承受的坚韧……
抱怨的害处,并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害处在于,它会让你沉浸在情绪中,既不愿去抗争,又不愿去承受。
偶尔的气馁是正常的,我们毕竟不是“铁人”,可在逆境中,或者关键时刻的放弃将是致命的。
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那些向你抱怨的人,说着说着就开始进入“表演”状态,他们很投入的,他们需要你的同情,他们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为了让你同情,为了让全世界同情,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一个其实更惨的角色”……演着演着,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任由自己变成那个“更惨的角色”——你想成为一个“更惨的人”吗?开始抱怨就可以了,多简单!
我们时常将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 。
我的努力如果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它就是白费的;我的成果如果没有被别人接受,那它也就失去了价值。
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中不得不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抱怨,因为你永远控制不了别人。
既然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不妨把评价标准从别人身上拿回来。
今日得到: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
你做事是因为这件事应该做,并且对自己有帮助,而不是只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不要通过抱怨来获得错误的“优越感”。
不要抱怨亲近的人。
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你被情绪控制。你要做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是你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你需要接受和承受,然后去提升能力。抱怨只是情感的浪费。
这个世上,没有人喜欢听抱怨。
珍爱生命,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从我做起,不抱怨!)
抱怨是最无能的表现
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生活总是泥沙俱下,关键是你所处的境界,让你看到的是荆棘还是鲜花。
我们遇事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处事的能力。
面对困难,弱者抱怨,强者不言,智者改变。
想要成就更高级的人生,就要先自省对应的是哪一层境界。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各式各样的抱怨,但其本质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公平,“凭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别人还这么对我?”。
还有一种是抱怨环境,社会和运气,“凭什么别人的父母这么有钱,自己却要辛苦奋斗。”
喜欢抱怨的人,仿佛全世界都有一种对不起他的委屈。
然而,所谓抱怨,只是弱者的遮羞布。
因为没有能力去克服和改变现状,才会找借口和理由推脱,不断地心生怨艾。
作家三毛说过:
诚然如此,抱怨除了宣布一个人的无能外,并不能帮忙解决任何问题。
曾国藩有个弟弟,叫曾国华。
曾国华本来是几个兄弟中资质最好的一个,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尤为坎坷。
曾国华考秀才屡试不第,无奈之下家里花钱给他捐了 国子监监生。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跳过秀才一级,直接参加举人考试。
然而曾国华却依旧名落孙山。
屡屡落榜让曾国华一蹶不振,他开始不停地抱怨。
怪判卷对自己不公平,怪老天没给自己好运气,怪家人平时没监督自己学习。
曾国藩知道后很生气,特地给曾国华写了封信,信中他批评道:
“牢骚太多,性情太懒。”
人生难免有跌倒的时候,与其躺在阴沟里喊疼,招人一时同情,不不如想办法赶快爬起来,让人一世敬佩。
曾国藩也曾参加了七次考试,才最终考上了秀才。
前六次的失败没有让他怨天尤人,反而不断地反省自己的不足,坚定地朝目标迈进。
你看到的外部环境,都是我们自身的投影。
鲁迅也曾说过:
无畏的情绪消耗,只会徒增烦恼和困扰。
一个人只有实事求是反省自身的局限,脚踏实地做出改变,才能走得更远。
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个故事:
湖畔大学学员向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蔡崇信提问:
“过去这么多年,最让你难过的事情是什么?”
蔡崇信回答道:
“你是问难过的事情,还是难处理的?好像没什么难过的事,倒是经历了一些难处理的事。”
回想这句话,大有深意:一路走来,没有难过,没有抱怨。一切艰辛,唯有默默面对,冷静处理。
约翰·米尔顿曾说:
世上最了不起的本事,不是才华和智商,而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鲁豫在《偶遇》中说过一句话: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看多了人情冷暖就该明白,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尝,是非冷暖只有自己感受。
没有人撑伞时,学会做自己的屋檐。没有人伸出援手时,学会做自己最坚实的靠山。
当一个人懂得了沉默,不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起伏,而是他修炼出了强大的内心,不因得失荣辱而烦扰,不因外界诱惑而浮躁。
强者不言,把时间留给自己,把其它留给时间。
常言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在情绪上较高下,只在能力上争输赢。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记忆犹新:
一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禅师说:“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世事再艰难,也不敌事在人为。
既然左右不了天气,不如在下雨时享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定神闲。
既然改变不了环境,不如在低谷时适应“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
心由境转,境由心生,先要改变自己,才能转换生活。
有一个故事发人深省:
一个中年人,因一直得不到领导赏识而抱怨。一天,他去拜访禅师,并向其道出了自己的烦恼。
禅师听后,就领着中年人到了河边。他弯腰捡起一块石子,往石子堆里一丢,问道:
“你能把我刚才扔出去的石子捡回来吗?”
“我不能。”中年人答道。
“那如果我扔的是一颗钻石呢?”禅师再问。
中年人恍然大悟,道谢离开。
网上有句话很经典:
当你是路边不起眼的石头时,没人会放在眼里。你只有成为展示柜中的名贵钻石,才能收获众人的仰望。
与其抱怨环境对自己不公,不如想想自己在环境中是否真的出众。
毕竟,活着要靠汗水赢得掌声,而不是靠泪水博得同情。
等你强大到无可畏惧时,整个世界都将对你和颜悦色。
很喜欢一段话:
“能奔跑的时候就别哭泣,还有力气追逐的时候,就别满怀戾气地抱怨。”
如果上天朝你泼冷水,那就烧开了泼回去。如果生活给你颜色看,那就涂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逆流而上,或许步履维艰,但沿途看到的风景会更加惊艳。
命途多舛,或许千难万险,但迎风奔跑的样子真的很好看。
抱怨是无能的表现
“抱怨是无能的表现”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并且我一度以为自己不是一个爱抱怨的人。但是最近我露馅了。
1. 被打败
换一个环境会有些不适应。人陌生、事陌生、各种陌生……这些不适会给人带来不安,烦躁等等负面情绪。两个不同的体系运作机制一定有差异,不一定哪个绝对好,另一个就绝对不好,只要习惯就好。
初来乍到这些天,手脚完全被束缚,应该有的配套设施迟迟办不下来。该给你的东西是有的,只不过需要时间,需要自己去催促。更可怕的是,这里无章可循,只能问前辈。而前辈的资历不能太深,因为套路变了,老前辈们不知道。
这跟端到眼前送进嘴里的模式完全相反。用一句话总结新环境,包括本职工作,所有的事,事事要靠自己。
每天,我时常在想,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为什么要自己作死?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至今没有任何满意的地方。
这些心理活动我每天都有,经常会有。但是我没有发觉,我已经开启了抱怨模式。我不是爱抱怨的人,但是这一遭我输了。
2. 要反击
输了一个回合,不能继续输下去。我想起这句话,抱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它只能帮你确认目前的不愉快,然而浪费时间,于事无补。
与其花时间在抱怨上面,不如想办法改善现状。比如不厌其烦地催促,做申请,尽一切努力改造自己的办公环境。既然客观世界不给力,那就自己想办法改变现状。如果行动失败,并且决定留下,那就努力适应。
做一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就像鲁滨逊来到孤岛,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不断给自己创造生存条件,直到能在岛上生活得游刃有余,最后获救。
在恶劣的条件下不被打败,这个人的能力一定得到了提升,性格也受到一定的磨练,他会变强。这是因祸得福。
一个平时不抱怨的人,要么是真的很强大不必要抱怨,要么是他遇到的事没有触及他能承受的底线。
我发现自己不够强大,我更加认识了自己,我是一个没经历过事,没怎么受到过磨练;我认识到世界更多真相,它不会让你轻易好过。我现在要停止抱怨模式,开启积极模式,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好。随时迎接现实的不如意,也相信美好的事情随时会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61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