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什么是三门清净(什么是三根清净)

学佛百科2023-03-14418

佛法中的三门指的是什么

佛法的根本三门:净门、圆门、觉门;即“奢摩他、三摩钵底和禅那”

1、净门(即奢摩他)的修持:——始于“止静”到“止而无止、无思无虑”)

是起于止,行于静,因止而得定(即三昧),行深则法空我空,断当下烦恼,是谓净性,得

入有余无余涅槃;(因只有定修,未有般若行持,故只是断当下烦恼,但未尽烦恼)——此修法

取“静”为方式,以断当下烦恼为宗旨,而得以入“净”,即无思无虑之意。

2、寂门(即三摩钵底)的修持:——始于“观照”到“无观无照,寂然不动”

是止观等持,侧重于般若观照,因般若慧力缘故,从而使得烦恼不断减少,获得身心轻安,

并最终断尽烦恼,是为圆照入寂,得入大般涅槃。(因般若慧力,使得烦恼不断流尽,最终尽烦

恼)。——此修法以“般若观照”为方式,以尽烦恼为宗旨,而得以入“寂”,即如如不动之意。

3、觉门(即禅那)的修持:——一觉(保持一觉,知幻即离,离妄归真,不假方

便,时时觉明)

此是真正悟道和明心见性上根之人所修持之门,是彻悟本我自性之人,能够彻悟自性“本

觉、本净、本寂”之深义,能解能入“一觉”无上了义之行法,确实做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此是大彻大悟之人,通达自性本净无烦恼可断,自性本寂无有诸行生灭,也无菩提可证,涅槃可入)——此修法以“一觉”为方式,无烦恼可断,无菩提可证,无法可修,无诸行可灭,无涅槃可入,无妄可离,自然自在,于一切无有挂碍,是则当下回归自性,于一切不离不弃、无思无虑。

佛学之三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先入哪门后出哪门

一个人进了空门,不但诸法皆空,他也不见空相,也不停住在空上,他从这个空门进来了。倘若入门时,见有一个空相,就在空相上有所取,有所著,在空上停滞,这个空门就堵塞,不能进入了。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知道,往往不是没有人能够入门,但刚一进去门就堵塞了,非常可惜。这个人就没有从空门进来。你抓住个空相,堵住了。如果这时去掉空相,这就是无相门。不但一切可见之相都除了,连空相也除了。你真的无相了,那你就从无相门进来了。可是呢,“若于无相相,心著生戏论”。无相本来是无相,你这一执著,无相也就成了一个相。这个相就是无相的相,叫它无相相。心一执著就生出戏论(错误的乃至无用的见解言论称为戏论),无相门也就堵塞,不能进城了。这个时候你把无相之相也除了,在无相里面,没有什么是可作的,这就直入无作门了。所以不是一个人一身从三门入,是有三个门可以随宜而入。这就叫“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佛教三门是什么意思啊

佛教三门是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空、无相、无愿,这三者又称为三三昧。三解脱门简称三脱门或三门。

一,空门︰谓观我所见,我见皆空,一切诸行不真实、不常、恒空。

二,无相门︰又作无想。谓观因空故,不起着于相。

三,无愿门︰又作无作或无欲。谓观无相故,于未来死生相续,无所爱染愿求。

扩展资料:

三解脱门,摩诃衍中是一法,以行因缘故,说有三种。观诸法空,是名空;于空中不可取相,是时空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为三界生,是时无相,转名无作。譬如城有三门,一人身不得一时从三门入,若入则从一门。

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若人入空门,不得是空,亦不取相,是人直入,事办故,不须二门。若入是空门,取相得是空,于是人不得为门,通涂更塞。若除空相,是时从无相门入。若于无相相心着,生戏论,是时除取无相相,入无作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解脱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63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