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拜见上师问什么(拜见上师应该带什么)

学佛百科2023-03-1486

皈依上师,初次见面应如何供养?

,若想皈依上师 ,请上师做归依三宝 生根活佛答:“皈依”就是与三宝结善缘,拜僧为师而进入佛门的修行之道,用自己的“身口意”依靠三宝,跟随佛学习智慧,修习正法;供养就是为自己积累福报,用自己的“身口意”供养三宝与上师。“供养”和“皈依”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皈依”是自己的精神依靠三宝,供养是在自己的能力许可下用“身口意”供养三宝。法供养也好,财供养也好,都要看自己的能力而去供养。“皈依”不是为供养,而是为了进入佛道学习智慧;供养也不是为“皈依”,而是为了积累福报,增添福德。若是你想“皈依”或者接受戒律,最好的供养就是法供养,而且供养时一定要有真心与诚心。财供养则要看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自心的舍心而为。拜见师父并不是要以金钱为主,而应该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而去拜见师父,这样才能真正受益.

亲近师长应注意什么

(出自《居士学佛100问》) (一)勿离师长。 对于修行人来说,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功德之源泉就是师长,大格西博朵瓦是这样说的:‘摄集一切窍诀的基础就是不舍弃殊胜的善知识。’格西又说:‘如果不离师长恒时追随,那么此人已经拥有了一切佛法。’依此而言,我们必须恒常不离师长。 (二)晋见师长。 如果自己有教言上的疑问要请教或者有事汇报,需要去晋见师长前,就必须搞清楚师长此时是否在百忙之中,是否心情愉悦,在上师悠闲自得、舒心悦意时可以前去讨教,而在师长事务繁忙、心绪不佳时万万不可莽撞去打扰。在未得到师长的开许之前,自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摇大摆地来到师长面前,由于根本不知晓此刻师长是否心情很好,倘若正巧赶上师长心情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对师长不敬以及扰乱上师的心这两种极其严重的过失。 因此,首先应当到师长的侍者前询问可不可以前去拜见,了解上师心情好不好的状况,再以晋见师长尊容比获得如意宝还难的心态来到师长前,对师长毫无怠慢之心、谦虚谨慎、毕恭毕敬,如此可得到广大的功德。所以,到师长的面前时,先让侍者去请示,师长获准后方可前往,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可是,有些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我们既然已经依止师长,所以随意到师长跟前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可以随便去见,那么依止师长有什么用呢?这说明他们压根不懂依止善知识的方式。例如,世间上那些百姓们也没有说‘因为他是长官所以什么时候想去都可以’,而随便前去见,那么对于法主、法王、如意宝般妙法源泉之师长,怀有不敬之心,口出非礼之词说‘不管师长开不开许都要去见’,便径直而入,这是对师长的最大不敬。再说,就算是要去拜访世间的大官员、大人物们,也不能乱了方寸,而必须首先通过他的下属,依次引见,否则也不能见到。对于师长竟然都不能像世间人对待大官员、大人物那样尊重敬仰,那还有什么比这更不恭敬的态度呢?自己只是私下认为拜见师长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于是趾高气扬地直入其内,这种草率举动,恰恰将他没有把上师视为真佛的清净观之内相暴露无遗。 (三)真实作想。 本来,我们应当有见一次师长的尊容、听一次师长的言教就如同亲睹佛陀的金颜、亲聆佛语一般极为稀罕难得的想法。如果没有这样想,那就是一大错误。即使心中确实已生起了面见师长的身相与听受师长的教言极为不易的念头,但是在去往师长面前的途中,仍然需要如是忆念:我的师长的的确确就是真正的佛陀,我虽有这样的问题要请教,却不知能否如愿以偿,如果有幸在上师面前讨教,并获得了满意的答覆,那真是太有福报了。面见一次师长的身相,就相当于亲眼目睹了所有佛陀的身相。如此可以清净无始以来多生累劫中所积的一切罪障,实在具有广大深远的意义。之后,在侍者尚未通知,师长是否准许之前,一直耐心等待。 按理来说本该如此,然而我们这些人即便是一百次见到师长的身相、一百次听闻师长的言教,仍旧将师长看成是一般的普通人,从未体会到亲见师长的身体难得、聆听师长的教授难得、见师身闻师言意义重大这一点。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自己身心原有的一切闻思修行功德丧失无余、前所未有的功德不会生起的不良后果。博朵瓦格西曾说过:‘对上师不恭是失去智慧的主因。’ 如果偶尔因没有得到开许而未能如愿面见师长,也不能心烦意乱,心里应当这样想:我应该明白,这是对自己最殊胜的教诲,这明明是在暗示我:因为你的恶业罪障太深重了,你若诚心诚意想见真佛师长,就要净除自己的罪障。 如果一请求即刻得到开许,自己应该想到:在自己罪孽业障尚未清净时,师长就慈悲恩准前去面见,这说明他老人家一方面是在用强制的方法净除自己的深重罪障,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积累广大的福德,现在有幸去参见师长,应当趁此机会积累福德,于是心里一边默默观修七支供,虔诚祈祷,一边恭恭敬敬地向师长献上曼茶罗或供养。 倘若师长声色俱厉地对你进行训斥呵责,那么要认识到这是师长在赐给自己窍诀;假设师长大发雷霆,对你大打出手,你也应当认识到:他老人家是在显示采用强制性方便法门净除我的罪障、摧毁我的烦恼。长期如此修学成为习惯,平时也必须与师长形影不离,集中精力精勤修学依止师长的方法。 (四)断颠倒想。 对此有些人显出一副颇有见地的神态说:就像如果与火靠得太近必将遭到焚烧一样,如若与师长过于亲密,那必然会出现矛盾重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求法时依止师长,在不求法时就远远避开师长,到别处去安住,这样还是很好的。说完便在距离师长一个月路程的远处住了下来。这种现象俯拾即是,极为常见。 这种人往往口头上会说出诸如‘我唯一依赖上师’这样冠冕堂皇、漂亮动听的言词,实际行动中却充分显露出,他对于如理如法依止师长根本毫无兴趣的心态。一般而言,具有将师长视为真佛的无伪清净心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我们如果能做到口中经常说师长就是真佛陀,心里也反反复复这样观想,夜以继日对师长修清净观,那么与师长越亲近,对依止师长之道理的理解程度也相应会越来越提高。 还有些人顾虑重重地说:‘因为我心里对师长没有信心、恭敬心与清净心,如果呆在师长身边,只能积累恶业而已。’这些人本来自己就已经不具有清净观,加之又不愿意长期持久地修清净观,他们认为反正我没有清净心,就顺其自然吧,如此也是很快乐的,而不愿意改正自己的恶行。(这些人纯粹是破罐破摔、将错就错、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孰不知没有清净心也是可以改变的。如上所说,与具正信的道友相处,多观想师长的功德,逐渐就会改过自新的,并且亲近师长也有无量功德。) 有的人也满不在乎地说:‘既然对师长不能观清净心,那也是无所谓的,独自住在偏僻的山里修法也是很好的。’你们对师长连一颗清净心都不能观想,那煞有介事地修法又能有什么利益呢?难道佛陀没有说过大大小小的一切功德均依赖于师长吗?而且,对师长能生起信心、观清净心的主因就是要在师长身边住下来,随后全神贯注听闻依止师长的甚深窍诀,交往那些对师长观清净心的同修道友,与此同时对师长修清净观。大成就者曾经请问金刚手菩萨:‘生起信心之因是什么?’金刚手菩萨答言:‘如若依止如第二佛陀般的师长便可生起信心;如果与具有正信的道友相处也可生起信心。’ 也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将师长观想在头顶上修清净心就可以了,守在师长身旁又有什么必要呢?这种人也实属愚昧无知、智慧浅薄之徒。如果不在师长身边,怎么能听受师长的讲经说法?如果听闻不到师长的讲经说法,怎么能断除对教言的满腹怀疑?如果没有断除对教言的满腹怀疑,又怎么能生起五道十地的功德?再说,如果我们要杜绝师长不欢喜的一切事情、对于师长欢喜之事尽力而为的话,如果说需要以三供养令师欢喜,无论是哪一种供养都必须亲近师长才能做到。供养财物必须要面见师长而供养;恭敬承侍也必须在师长身边,才能办到;依教修行的供养也是同样,要遣除修法的歧途障碍必须向师长请教,方能成就。 所以说,只有在师长身边才能以这三种供养令师生喜。如若与师长遥遥相隔,那以三供养令师长欢喜就成了痴心妄想,根本是无法办到的。 (五)相形见绌。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认为依止师长的目的就是听受教言,因为必须在听闻教言的基础上才能实地修行,所以应当首先在一年或几个月当中依止师长,求得所有的教言后自己另找一处地方去修法,就可以了。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乏其数,到处可见。 这些人求完教言后便像乌鸦衔著肉飞到别处去一样,不顾一切地跑到其他地方去实修了。可是,你这样做根本无法得到任何加持,恐怕只是徒劳无义而已。仲敦巴格西在依止色尊者师长期间,对其精心承侍,甚至包括放牧、清扫人粪、马粪在内的事都尽心而做。后来拜见阿底峡尊者时,他心有疑虑地请问尊者:‘先前我所作的善事中哪些最有意义?’尊者极为肯定地说:‘在你做过的所有善事中,再没有比你恭敬侍候色尊者师长更有意义的了。’如果以那诺巴尊者依止谛洛巴师长、玛尔巴尊者依止那诺巴师长、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玛尔巴师长那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衡量的话,现在的有些人从师长那里取得教言后,为了师长竟然连身上出点汗水的苦行都不能做,自己只身一人去修行当然不可能生起任何功德了。前辈的大成就者们悉心毕力承侍师长,身语意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可以说是不惜粉身碎骨来积累福德资粮。 所以,仅仅凭著对教言的一知半解如何能生起功德,这样做的人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六)令师长欢喜极重要。 有些人根本未曾慎重观察师长高不高兴,一开始就心急如焚地对师长说:‘希望师长尽快赐予我教言。’就这样纠缠不休,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得受了完整的教言。但因为上师是在无可奈何、心不欢喜、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传授的,所以这样的教言不仅仅不能使他受益非浅,反而会深受危害。从前有一个人在博朵瓦格西毫无情绪时求得了不动佛的修法,结果事隔不久他就一命呜呼了。坡穹瓦尊者对此表态说:‘我认为他的死完全是由于在格西心情不悦的情况下求法的缘故。’如《蓝色手册》中云:‘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师长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相反教言虽具全,然彼不会得加持,故当努力令师喜。’ 如果师长在满心欢喜、心甘情愿之下赐授教言,那么所传的教言即便是无头无尾,也会得到巨大的加持;师长在心绪不佳的时候,所传授给你的教言就算完整无缺、毫无错谬,你也不会得到丝毫的加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以三种方式(供养财物、恭敬承侍、依教修行)令上师欢喜,与此同时就是为了一、两句教言,也需要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专心致志地闻受。如果一心只想尽快获得教言,好去别的地方,这种恶心劣意只能断送一切善根功德,对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谨慎提防,尽力避免。 我们为了能够得到前所未闻的教言,此前要慷慨供养珍贵的财物,并且为了侍奉师长,必须有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的忠诚。已经获得了教言后,为报答师长的深恩厚德也能一如既往地供奉自己珍爱的财物,以不顾生命、粉身碎骨的精神承侍师长。如果首先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再循序渐进修行教言,便可源源不断地填充福德资粮,从而自身心毫无费力就可以生起善妙的功德。 (七)掌握尺度。 最初依止师长以三种供养如理如法令师欢喜,此后,自己在没有达到对于美不胜收的妙欲、利养恭敬,如同肉食野兽对面前摆放青草一样无动于衷,丝毫不生世俗贪恋的境界之前,万万不可冒冒失失脱离师长与同修道友的群体。离开师长道友、独自避隐山中的修行人,必须是犹如狮子一样完全具有独立自主之境界的人。是在通过长期依止师长与道友断除对教言的增益疑问,得到了真修实证的较高境界之时。到那时候即使一些大施主、大官员、大人物们对自己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供养如天界的受用般令人眼花缭乱的财物,但自己却能毫无贪执地拒绝,并能像见到不祥之噩兆一样将这一切弃如敝屣潇洒而去。在尚未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却如此而行,自己独居一处,对于丰富多彩的财物以及众星捧月般的尊敬爱戴贪执强烈、不知满足,以此毁坏自相续,到那时不用说如日月般周游,甚至会沦落到我执大得连世间人也不如而在碌碌无为中庸俗惨死的地步。 当前多数修行人由于依赖于某位大官员、大人物、大富翁提供丰厚的闭关资粮,仰仗这些达官显贵得到名闻利养,于是非常内行地曲从这些人的情面、也善于运用虚伪狡猾诈现威仪的手段,口头上也是巧言令色、甜言蜜语地恭维奉承,最终就会像耶哦的生平那样白白地虚度了人生,这样的修行者大有人在。我们应当深深省察自己究竟有没有如此荒废光阴。否则,随著利欲薰心、贪得无厌恶习的驱使,在居心叵测地妄加袒护施主情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人生的旅途已走到了尽头,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幕啊! 其他相关文章

幸福的根本(03)

3.宣扬神通会助长他人邪行

“大道至简,小道至繁,神道至玄”,过度地宣扬神通会增加傲慢心,如果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用精进修行了,那就影响修行和证悟了。

也有一部分人,借着众生猎奇的心态欺骗他们,甚至骗财骗色。或许有人是有一点小神通,但是以钱财或者名声为目的的人,有那么大的执着,怎么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神通呢?所以宣扬神通,就会助长他人的邪行,越宣扬,这种欺骗的事情出现得越多。

以前看了一个视频,一个人说自己有神通,能治病,因为他一碰到人,甚至还没碰到时,对方的全身就是像过电一样发麻。其实是在他身上接通了电极等发电的东西,隐藏在他宽大的衣服里。他站在一个特殊位置,然后人一靠近的时候,就让对方的身体产生一种麻的感觉,像轻微电触的感觉。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注意实际的修行,或者不找真正的大夫,而相信了别人所谓的神通。如果我们还要宣扬神通的话,就更加助长他人的邪行了。

什么是不共的神通呢?

        那就是利益他人的菩提心。好多人都会有神通,这是共同的。

不共的神通就是这种慈悲的菩提心,利益众生的行为,除了真正的大菩萨,和已经发了真正菩提心的修道人,其他人无法办到。

因为面对众生的诽谤、邪行,不是真正的大德是不可能做到无差别的平等的慈悲的。有的人有了钱就买别墅,买车,旅游,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放生都舍不得拿出钱来,把钱用在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方面,“这钱我自己花行,千万不能给别人”。

      但是那些大德都做了什么?上师这么多年一直住在小木头房子里,把居士供养的钱都建了小喇嘛食堂、小喇嘛宿舍,用在小喇嘛的衣食住行上,那些世间的大仙或者有某某神通的人能具有的这样行为吗?所以真正的菩萨就是发了利益众生成就佛道的菩提心的人。成佛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如果为了众生能得到更多利益,不成佛都可以。比如,观音菩萨转生为猪老母的故事,菩萨化现为妓女来度化众生的故事,这样的行为是那些有神通的大仙具有的吗?他们宁可自己呆着,或者在小范围内度化一些人还可以,不可能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所以,我们大家不要为了追求神通而舍弃身边的如意宝。其实只要是一个有正见的人,无论是居士,还是师父,都不会把神通挂在嘴边儿。

          在冬天,我们学院都放假了,有一个师父下山到汉地寺庙挂单,有汉地的师父问:“你的上师怎么样?是什么样一个人呢?”他说:“我上师的神通太厉害了。”举了一大堆神通的例子。汉地的师父也没怎么说话。第二年,又有一个师父下山了,还是到这个寺庙去挂单,这个汉地的师父又问了:“听说你的上师很有名,你的上师都有什么功德呀?”这个师父就说,我的上师怎么建设寺庙的,怎么帮助小喇嘛的,怎么帮助放生,怎么利益众生等等。汉地师父说:“你的上师真的是不一样,真的很厉害,我有时间要去拜访他。”后来这个汉地的师父真的来学院和上师结缘了,也皈依了上师。其实可以看出来,很多有正知正见的人都不宣扬神通,他们知道真正的神通就是利他心,就是菩提心。

上师不宣扬神通,是不是代表没有神通呢?

        当然不是,就像越有钱的人越低调一样,越是有大神通的人越是从来都不张扬的。比如前几年,那时在喇荣,我和几个师父去朝拜五台山。因为是从喇荣走,也没向上师请示,直接去了五台山。过完年回来之后拜见上师,上师见到我就说:“你去五台山怎么样啊?冬天下雪的时候,黛螺顶上没上去呀?”当时我就吓坏了,怎么这个事没和上师说,上师就知道了,可见上师时时关照我们。

      还有,早年曲恰尊者曾在五色湖闭关,闭关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找个地方。上师想在曲恰尊者闭关的地方修一座塔,或者一间房子,作为供养的对境。但是那个地方谁也不知道。上师经过自己的观察,怎么观察的我也不知道,反正上师就知道了,说曲恰尊者在什么什么地方闭关。然后就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找到了曲恰尊者闭关时用的碗、各种器物,可见上师也是有一定的能力。

          修护法殿的时候,上师带我去参观,他指着一尊护法,有点像单坚护法,但又不完全一样。上师说:“这是我的一个不共的护法,在我的境界中就是显现这样的。”那么,我们凡夫人能不能让护法在自己的境界中显现呢?而且是专门不共的一种护法。不可能吧。

          上师还和我说过,在霍西有一个老年人,年轻时特别坏,爱杀生,造了很多罪业,老了就遭罪了,很可怜。后来在70多岁时,他来祈请上师,说要出家,上师给他剃度了。但他很笨,什么法都不会修。上师就给他传了颇瓦法。虽然他笨,但是对上师很有信心,他就说:“我也没见过阿弥陀佛,不会观想,但是我经常见上师,我可以观想上师就行了。”他就回去修法了,修了几天之后,头就开顶了,睡觉的时候头上流了好多好多脓血,把枕头都湿了。当时天也特别热,脓血就和脑袋都连在一起了。他很害怕。因为枕头粘在头上,他就带着枕头,来找上师了,很多人见了都笑。

        他问上师:“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我没有事吧?会不会死啊?是不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上师说:“这很好很好,一直继续修。”后来,他就有病了,他经常说:“现在住的房子特别漂亮,宫殿一般”。家里人说:“你看这真是要死了,糊里巴涂的,咱家都这么穷,你还能想成宫殿的样子。”有一天,他和家里人说:“你快请格花上师来超度我吧,我不行了。”上师去了之后,就给他做了阿弥陀佛灌顶,传法等等,之后这个人就往生了。他的头顶掉了一大片头发,然后开顶了,出现了很多往生的瑞相,很多人都亲见了。上师当时就和我说:“他一定是百分之百去了极乐世界。”可见,修法的人对上师有信心,同时上师的加持力也是有不共的功德。如果我给你们传一个破瓦法,你们依此修行,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这种境界?不可能的,一方面有修法的因缘,另一方面上师的加持也是很重要的。

        上师不宣扬神通,但是在霍西,甚至在藏地,打听打听,都说上师是一个有能力、有大神通、有慈悲心的人。

香秋卓玛的由来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晴

  前几天,一个微信上的好友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我的微信昵称怎么叫香秋卓玛,是不是有特别的含义?

  我跟她说我是个信佛的,香秋卓玛是我的法名,是我上师丹真秋培仁波切给我取的法名,我的上师是一个藏族的师父。

  记得5年前刚接触佛法的时候,被洪师兄引荐第一次见了上师,记得当时进去拜见上师的时候,上师问我有什么问题要问他,我直接跟他说没有问题。因为确实不知道要问啥..

  第二天,继续来参加上师的法会,当时上师的汉语还不是很好,整个法会上我基本上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第三天,我也不懂咋回事,就稀里糊涂地皈依了,上师给我取名香秋卓玛,后来觉得这个法名挺好听的,就一直用这个。香秋卓玛就是菩提度母的意思……

上师一直告诉我们,修法最主要的要内观,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念,修正自己的行为,不要向外求。

我是香秋卓玛,微信号15960233441

正在参加日记星球21天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194篇日记,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力量!坚持更胜天赋!

在庙里怎样拜见菩萨

愿望实现后回来还愿 ;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

“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特殊的许愿还是要还愿的(所以分不清哪些属于特殊的,不行以随口胡乱许愿)。 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然后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别求发财!佛不是保佑你发财的 。 可以求安然,求健康顺遂。不要随口许诺给佛什么供养,然后又抛到脑后。佛又不争你的一柱香,这个说法是要让我们不要随意承诺,所谓做人应该有言必践吧。佛所恼的应该是这些虚妄之言吧。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过蒲团 ,有人礼拜时,不行在他的前头走过。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领域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合错误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不要在寺院吃荤食。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切记!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礼节。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之言。

二、烧香拜佛

请香

礼佛前先净(洗)手。香不叫“买”而叫“请”。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 ( 据说右手不净,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 ) ,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 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先烧香再叩头

专业拈 ( 上 ) 香的方法

1 、用自己的火将香点燃。

2 、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 -- 安设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 再举香齐眉 — 再安设胸前 -- 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此为在家居士用,与出家观想默念者不同。出家者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先右,念:“誓断一切恶。” -- 次左,念:“誓修一切善。” -- 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净而不染。”总括而简单。

上完香,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 ( 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 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 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烧香就是供养,烧檀香最好!

烧香

烧香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上香以 3 支为宜,此示意“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这是最圆满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香入香炉时应呈水平角度,曰平安然安。

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你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

1 、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2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 ( 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 ) 。

( 1 )面朝大殿的大门 ---- 面朝北 ( 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 ) ,双手轻握三支青香 ( 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 ,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颠末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 2 )、右转 ---- 面朝东方 ( 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 ) ,按( 1 )方式许愿,三拜。

( 3 )然后 ---- 朝南按,( 1 )方式许愿,三拜。

( 4 )朝北按( 1 )方式许愿,三拜。

( 5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香可以烧一枝、两枝、最多烧三枝。

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垫子,女人用右边的垫子。

跪拜

跪拜的姿势是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搁浅,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礼拜 ---- 一般之礼拜法 ---- 头面接足礼

上香拜佛的时候说什么

问题一:上香拜佛要说什么话 这个确实,很多人在上香的时候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也不知道此时脑袋里应该想些什么比较好。而有的人却喋喋不休,能说很久,说很多话。这些人说的大多就是祈求神灵保佑自己或亲人的话。

其实求佛不如求已,智者求心不求佛。

人们相信香火的烟气可以把人间大众的祈愿传递到天上的神灵那里。我们上香拜佛主要是为了发愿或者还愿。希望得到佛和神灵的见证,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毅力,等心愿得遂后,我们又来感谢佛和神灵的见证和护持。宗教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安慰或者说精神力量。无形之中,让我们获得一个依靠,榜样。

问题二:拜佛上香的时候说什么 有很多种,举几例如下:

1.可以念佛。烧香礼佛的时候,直接念佛菩萨名号,比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2.发愿。例如说,愿求生极乐净土。

3忏悔。烧香拜佛之时,可以向菩萨忏悔。比如忏悔自己以前所做的种种恶事。

4祈求。烧香礼拜之时,可以向佛菩萨祈求。比如向观世音菩萨祈求生子、发财、平安,等等。

问题三:上香拜佛的目的是什么? 上香有两层含义,一是以香供养佛菩萨,二是以香来恭请佛菩萨为我们加持。

拜佛的意义也非常殊胜,大致可分为四种: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平安,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等。

2、恭敬礼拜: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和感恩。

3、忏悔礼拜:为忏悔自己的错误、过失、业障。

4、无相礼拜:无所求的礼拜。

拜佛禁忌

1、拜佛的时候不用必须位于中间,只需要虔诚拜佛。

2、一般我们到寺庙拜佛的时候都回有很多佛像,而我们不用每一个都去礼一道,我们只用虔诚跪拜由此即可。不用每一个佛都去行大礼,这样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拜佛的时候动作应该规范不应该慌张或者太随意。动作应该慢一点也不应该太快。

4、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

5、如果有人礼佛则不能从前经过。

6、礼佛的时候不能表现得虔诚而内心不虔诚要知道佛是只万物的。它也知道你内心的想法。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拜佛注意事项

拜佛有许多注意事项归纳大致如下。

1、在拜佛之前我们要准备香火,而这些香火我们不能说买要说请。

2、女人来列假的时候不能拜佛。

3、拜佛的时候不能戴墨镜。

4、佛像前不能有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等这样会影响周围磁场。

5、不能在佛像面前拍照或作一些不雅动作。

6、拜佛或者在佛像前不得高声喧哗或者播放音乐。

问题四:去烧香拜佛时需要说些什么? 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礼佛三拜之含义:

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

(1)折伏骄慢心

(2)见贤思齐

(3)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问题五:烧香拜佛的时间讲究 烧香时间有什么讲究 烧香拜佛的某些注意事项

注意了: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敬的话语。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不可以随口胡乱许愿,因为许愿一定要还愿的,如果没把握做到,就千万别许愿。别求发财,佛不是保佑你发财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顺遂。不要随口许诺给佛什么供养,然后又抛到脑后。佛又不争你的一柱香,这个说法是要让我们不要随意承诺,所谓做人应该有言必践吧。佛所恼的应该是这些虚妄之言吧。

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口真)念,贪 ,(口真),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不要在寺院吃荤食。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问题六:烧香拜佛时该祈祷什么才是正确的 在烧香拜佛时候该对菩萨说什么?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

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烧香本身非常好,祈请长寿健康、无病无灾,这当然是有用的。不过要记住,不要抛下主要的问题,只说次要的问题。我们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在烧香的时候,第一个要祈祷的就是:愿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于我,让我相续当中无数世来伤害我、令我在种种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及人、天、阿修罗等六道轮回中不断流转的因缘,即贪、嗔、痴、慢、疑等一切烦恼悉皆消除!

令我生起大慈大悲、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波罗蜜多,速速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安乐的菩提果位吧!愿一切诸佛菩萨保佑我、加持我,令我在今生得到人身之际,能解救天下一切有情父母众生、速速证得佛陀果位!

如果我今生成不了佛,那就令我往生西方极乐佛国,在阿弥陀佛那里修行佛法吧!证得佛陀果位之后,我即能报答一切众生的恩德!祈请令我达到如此殊胜的因缘吧!为成办这个目的,让我今生中修佛法的一切因缘,即善缘、福禄寿财、智慧、慈悲、德能等一切顺缘悉皆增长吧!将修这样殊胜法的一切违缘,特别是疾病、灾难、痛苦和障碍等等一切障碍和违缘悉皆消除吧!

与我有关的每一个人,令他们消除一切违缘、俱得一切顺缘!包括我的儿女、我的父母、还有我的亲朋好友等,令他们远离一切疾病、灾难等违缘,获得一切顺缘,并且令他们心如法、法如正、正如道、速速证得佛陀果位吧!

我们要如此祈祷烧香,这样既没有放弃主要的问题,也达到了次要的目的,现前和究竟都圆满。 ?

问题七:烧香拜佛时,该说些什么才灵 烧香拜佛灵不灵不在于你嘴上说什么,在于你有没有觉悟的心,有没有在生活中落实断恶修善的行动。啥都没有,拿什么感动天地神明护持你。

另外说一句,烧香拜佛千万不要有做买卖的心态。

问题八:到寺庙里如何烧香拜佛?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9 14:27

入寺规矩礼仪

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三遍。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 *** 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二、存经、诵经与持经规矩

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

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

团体诵读应随众,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参加法会或早晚课诵,经本一定要用双手捧起。无论何时诵读佛经,切不可卷执经本,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对折。

若是独处诵读,在诵佛经前,先要清洁案几,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边诵读边吃东西。须严肃恭谨,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读诵前要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前或诵经中途若有杂念妄想,......

问题九:烧香拜佛的时间讲究 烧香时间有什么讲究 去寺庙烧香拜佛是不是必须要上午去?有没有什么讲究的说法? 不是必须上午去 全天什么时间都可以上三炷香 带着恭敬心至诚心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参观游览寺庙要懂规矩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一忌称呼不当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二忌礼节失当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三忌谈吐不当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为举止失当 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五忌孩子失礼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应怎样拜佛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佛垫前边站好,两脚距离应前八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询,问询时背与腰的角度应在90o与120o为宜,两手作弥陀印(左手掌与右手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部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至于两食指中间,两食指向上置于眉心为宜,然后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

问题十:上香与烧香的礼仪是什么? 礼佛时先上香。有人制香,香上有观世音菩萨纹形,焚香时显现菩萨形状,香熄之后,圣相塌毁。又有人以蜡烛做成观世音菩萨形状,上有灯芯,以火燃化,烛燃相毁,以上两则,殊大不敬。商贾之人,被财货所迷,不知所造无边重业。又有用佛像为商标者,众生不察,难免任意丢弃,实非所宜,皆不知佛陀伟大,众生滥用胡为,皆失谦恭,罪报难逃。烧香的含义: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时,以两手之食指与中指夹香棍,无名指与小指也要互相贴叠,二大拇指顶在香棍之底,徐徐举在两眉之间,成为上香问讯礼。当三支香插入香炉时,以右手执香一支先插中间一支,再插右边一支,然后再插左边一支,均应插正,不令歪斜。随后礼佛时,不应跪在中间的拜垫上。如果大摇大摆在中间拜垫顶礼,也是轻慢及失仪。拜佛最好不用拜垫,行者应择一边,不拣净秽,就地而拜,拜时应自庄重,不苟言笑,旁视无人,也不必管别人对你的汕笑与轻视,甚至说你迷信,这是忍辱与消业障之时。拜佛不可用三拜九叩礼,宜用古印度之五体投地礼。所谓五体是指额、两肘及两膝。外道多用作揖(两手抱拳当胸)、三跪拜、三叩首,不合佛教礼仪。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恒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拜佛菩萨,一般以上三炷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炷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不一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炷香。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炷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以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炷香为宜。其实不一定非要上香。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可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油、果、乐”六供养之一均可。至于供品,一般供一些水果类及鲜花就可,这个供品是随你个人所愿的,只要不是酒、肉、葱、蒜类就可以了。其他如有不明处,可到寺院的客堂找“知客法师”,他会给你解答不明处的。礼佛后,应礼拜住持师,以表示恭敬僧伽及顶礼一切十方僧。顶礼法师时一拜即可;若再遇其他法师时,皆可以问讯礼行之,合掌当胸,合十为礼,此礼等于问好之意。问讯礼,更严谨的则先合当掌当胸(合十)稍弯身,合掌之手顺着向地时,立即将右手之中、无名、小指叠于左手之中、无名、小指上,二手之食指尖相接作半圆形,不可为尖形,二手之拇指尖也相接,直身,此礼举向上至两眉际间,此手印叫毗卢遮那印。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70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