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

学佛常用的方法有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还有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了?
四土又称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出自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为天台宗智顗所立之四种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其中,又可分种:
(1)凡居,其内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
(2)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别。实圣即声闻四果、辟支佛、地前菩萨等人所居之处。
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人、实报无障碍土之法.身菩萨、常寂光土之佛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生于此土。
此外,此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则是同.居之净土。
(二)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
(三)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初地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
(四)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余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余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霆。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其它四土
法常、智俨、道宣及玄恽等所立之四土,即诸佛所居之土有四种:
化净土,为佛所变现七宝、五尘之化土体,以佛之神力,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等,犹如西方极乐净土,随诸众生心所乐见而为示现;乃化身所居之土。
事净土,以上妙七宝,即五尘色声香味触为其土相。于此土中,佛周遍光.明七宝处,备诸珍宝,具足妙庄严,假使世界大火洞燃,如来在中,若依经行、若住坐卧,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乃他受用身所居之土。
实报净土,此土以二空为门,三慧为出入路,奢摩他、毗钵舍那为乘,根本无分别智为用;乃自受用身所居之土。
法性净土,此土以真如为体,以莲华王为净土所依;乃法.身所居之土。
华严孔目章卷一‘十种净土章’(大四五·五四一上):‘依小乘义,无别净土;依三乘义,有别净土。略准有四:一化净土,谓化现诸方所有净土。二事净土,谓诸方净土,众宝所成。三实报净土,谓诸理行等所成;谓三空为门,诸度等为出入路。四法性净土,所谓真如;谓以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法苑珠林卷十五、维摩经义疏庵罗记卷七(凝然)]
唯识宗立佛所居之土亦有四种:
法性土,又称自性身依法性土。法性土,即理土;自性身,即法.身,以真如自性为身。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
自受用土,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
他受用土,又称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实报土,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
变化土,又称变化身依变化土。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成唯识论卷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末]
日本真宗立佛之四土为法.身土、报身土、应身土、化身土。(参阅‘四身四土’ 1700)
什么是 实报庄严土 和 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是真正的真常、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它还有个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了。“法身”是体;“报身”、“应身”是用。
“又《合赞》曰:‘《涅槃梵行品》曰:‘云何名如来?’”
为什么叫“如来”?
“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
佛表演的、佛所说的,跟以前诸佛是一样,没有改变。
“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然,故名如来。”
过去诸佛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乘、五乘、十二分教;今佛出世,所演的、所说的,跟古佛相同,真正是如古佛再来,所以称为“如来”。
“又《会疏》曰:‘如来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化身”包括在“应身”里头,所以“应身”有时候叫“应化身”。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
“法身”是体;“报身”、“应身”是用。“报身”是对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现的,这些人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只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无明烦恼”断了,也就是说他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习气,这个习气非常微弱,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习气的厚薄我们完全不晓得,他们自己知道。四十一个阶级,越在下面,这个习气越浓厚;越上去,越淡薄;到等觉菩萨,断尽了。断尽,他就离开实报土,实报土不见了,他入常寂光了。常寂光是真正的真常、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它还有个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了。等觉菩萨“无明烦恼”习气断尽,自然融入常寂光。融入常寂光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这个法身非常灵明,跟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一切众生的信息、起心动念,他全收到;所有一切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通通是波动产生的,那么这个波动产生,他也完全知道。换句话说,我们的念头佛知道,我们身体状况佛知道。我们真正有心求佛加持,必定得到,对我们心的加持。
实报庄严土菩萨是否分证常寂光净土境界
实报无障碍土者,即佛菩萨不思议福德庄严所感之报土。常寂光土者,即佛菩萨所证之理性也。此二土本属一土。约所感之果报上言,则名实报。约所证之理性言,则名寂光。圆教初住,初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实报土。亦得名分证寂光。若妙觉佛果,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矣。(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诸佛的净土,都有四类,什么是四种浄土
四土,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余土,是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教中四大净土是指哪四个
佛教中四大净土是指弥勒净土、阿閦佛净土、极乐净土和药师佛净土。
1、弥勒净土
净土法门是诸佛为度化现生中未能成就道业,又不愿命终后再枉受轮回之苦的众生所设的真实大方便门,目的是使众生于净土中见悟佛法,得证不退转果位。法门之间本无高下优劣之别,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众生应该选择最契合自己的净土法门,建立正确信解,精进修持。
弥勒法门在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早期最为流行,它的优点,释尊在《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中曾告诉阿难:“当知慈氏菩萨摩诃萨,如此以实善巧修净行业,道路平顺,而获无上菩提,成等正觉,成就真实大方便门。”
2、阿閦佛净土
阿閦佛净土虽是他方净土,但仍旧保持着人间佛教的特色。阿閦佛刹兼容声闻与菩萨,声闻弟子非常容易证得罗汉果。阿閦菩萨发成佛的大愿时,是比丘,并誓愿“世世出家”,行头陀行。
在阿閦佛净土中,《不动如来会》说:“在家者少,出家者多”; 这是推重出家的净土。阿閦佛国中的出家菩萨,是不住精舍的。如经中说:“诸菩萨摩诃萨,在家者止高楼上。出家为道者,不在舍止。”)这正是树下坐(露地坐)──头陀的生活形态。
3、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是在我们世界以西,非常遥远的地方,是现在他方的净土。极乐净土不是比对秽土而愿成净土,是比对净土而要求一更理想的地方。
4、药师佛净土
药师净土又称净琉璃世界,此净土位于娑婆世界之东方,因其国以琉璃为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净如琉璃故有此称。
扩展资料:
净土思想:
1、弥勒净土思想是出世与入世的完美结合,在入世方面,它富于‘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大乘精神,深入般若空慧,了知涅槃与世间无有分别,所以能世世入世度众生,建设人间净土;未来人间净土有转轮圣王出世,政治与宗教相辅相成,对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和平都有发性。
在出世方面,其修法简易,持戒、修十善即可往生兜率天,即使破戒造恶之人,但得称名、礼拜亦可往生;往生者都可面见弥勒。弥勒净土思想对现实与未来都有关怀,是一种很契合现代社会的修行法门。
2、阿閦佛净土是由阿兰若比丘所传出,是重于头陀行;与弥勒净土相比,阿閦佛土则超越政治组织,只有法王──阿閦佛的教化;阿閦佛净土重于自力修行,以六度为主要的修行法门。
阿閦佛净土是人间的净化,并且人间胜过天上;在净土中,女人除了生育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痛苦,这样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3、净土思想发展到阿弥陀佛净土的出现,已经到完善与成熟的阶段,这从阿弥陀佛的本愿从二十四愿增加到四十八愿可以看出。阿弥陀佛的根本特性是超越一切佛,胜过一切佛。
于是从这个特性出发,其净土中的一切无不是最完美的,往生者能必至一生补处,其往生法门也是最简易的。阿弥陀佛净土流行最广,后来阿弥陀佛净土成为‘净土’的唯一代表。
4、药师佛净土思想出现最晚,所以受弥陀净土与密教影响很大。它的出现刚好补救了弥陀净土过于注重后世而生的弊端,它重视现生安乐,它的修法也是为了解决现世的问题,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适应性。
净土,是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也就是清净功德所在的庄严的处所。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一切众生,在因地发广大本愿力所成就者。因为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因此也就有十方无量的净土。例如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华藏净土、维摩净土。
而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成道,伟大的本愿就是在于净化人间,期将娑婆秽土转化为清净国土,这也是属于净土思想的范畴。 净土思想在现世人间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修行的重要法门。 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因为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特别弘扬弥陀思想之故。
又因《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经》等诸经的推崇及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有所谓“诸经万论,导归极乐”的“统摄八宗”之势,因此,以弥陀思想为主的净土宗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的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善导、道绰、慈愍等大师的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喜爱,和禅宗一样,为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
当代由于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弥陀净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国内外修学者及修学成就者亦日益增多,对净化现代社会风气作出了显着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閦佛
常寂光净土和实报庄严土
常寂光是真正的真常、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它还有个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了。“法身”是体;“报身”、“应身”是用。
“又《合赞》曰:‘《涅槃梵行品》曰:‘云何名如来?’”
为什么叫“如来”?
“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
佛表演的、佛所说的,跟以前诸佛是一样,没有改变。
“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然,故名如来。”
过去诸佛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乘、五乘、十二分教;今佛出世,所演的、所说的,跟古佛相同,真正是如古佛再来,所以称为“如来”。
“又《会疏》曰:‘如来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化身”包括在“应身”里头,所以“应身”有时候叫“应化身”。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
“法身”是体;“报身”、“应身”是用。“报身”是对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而现的,这些人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只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无明烦恼”断了,也就是说他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习气,这个习气非常微弱,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习气的厚薄我们完全不晓得,他们自己知道。四十一个阶级,越在下面,这个习气越浓厚;越上去,越淡薄;到等觉菩萨,断尽了。断尽,他就离开实报土,实报土不见了,他入常寂光了。常寂光是真正的真常、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它还有个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了。等觉菩萨“无明烦恼”习气断尽,自然融入常寂光。融入常寂光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这个法身非常灵明,跟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一切众生的信息、起心动念,他全收到;所有一切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通通是波动产生的,那么这个波动产生,他也完全知道。换句话说,我们的念头佛知道,我们身体状况佛知道。我们真正有心求佛加持,必定得到,对我们心的加持。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08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