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念大声(助念有用吗)

有的助念团说,可以百分百助念往生,真的吗?求答案
问:近来有一助念团很有影响,据说很多生前不信佛或者横死的人经过其助念,也能额头发热。请问,这能不能证明亡者就往生净土了?如果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一百往生? 答:最近常有信众咨询,云有某助念团大量流通光盘与讲法材料,其中有些说法令许多正信的居士心存疑窦,初入门的居士趋之若鹜。本来发心帮他人临终助念是一件好事,但其观念与做法偏离净土法门的原理,便有贻疑误众生的可能。 譬如亡者临终是否往生,只能从信愿行三要素来考量。其人具足信愿称名,一定能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往生净土。如果其人生前不信佛,不具有信愿行三资粮,那是绝对不可能往生的(除非是在中阴身阶段,经开导能生起求愿往生之心,然这种情形是极为稀有的)。要明白任何人往生净土,都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悲愿神力加持得以成就的。助念只是帮助这个病人提起信愿行的正念,完全是辅助性的行为。所以助念过程中,尤其要着重对病人的开导,令未有信愿者生起信愿,已有信愿者得以相续坚固。《观经》九品往生中的下三品往生者,悉是造作众恶将下三恶道的众生,临终遭受种种的痛苦与恐惧,这时遇到善知识以慈悲心向他介绍阿弥陀佛的宏愿威神,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劝勉念佛求生净土。这恶人蒙善知识开导,顿生信愿,称念佛十声,感通佛力,带业往生。可见善知识在病人临终时至关重要的是向他介绍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令他对阿弥陀佛产生信心,成办往生大事,绝对不是靠助念人员的力量令病人往生。 那种认为“我们拼命助念,像亡命徒一样大声喊阿弥陀佛,来证明我们的愿力定能压住亡者的业力,送其往生”,乃至说什么“不管生前信不信佛,只要助念得力就能百分之一百往生”等观念,都是与净土往生原理不相应的谬见,希望净宗同仁不可轻信,应在平日培植深信切愿,在老实念佛上下功夫。只要吾人信愿持名乃至十声(含平时),阿弥陀佛临命终时定来接引,对阿弥陀佛大愿的庄严承诺,我们应生决定的信心、安心。往生一事是阿弥陀佛悲愿早已为我们完成的,我们只要仰凭救度就好了。建立决定往生的信心后,每日念佛或一万、三万、五万,增上往生品位。如果不在自己信愿持名上着眼,而只对临终助念往生抱侥幸心态,便是本末倒置了。(大安法师《净土》2009年第六期) 其他相关文章
人快去世的时候陪伴的人能不能大声念佛
阿弥陀佛
我们助念团所在的安养院是这样做的,人在临终时,陪伴的人要好好护持:
要给他讲念佛的好处,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请他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要让他不要害怕,提醒他只要念佛,任何痛苦和不好的景象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告诉他,如果看见阿弥陀佛来,不要犹豫,一定要立刻登上莲台,跟着阿弥陀佛走。
同时要陪伴他一起轻声缓慢地念佛,不用太大声,也不要太快。
一旦他过世,就要开始助念,帮助他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感恩您的问题!
阿弥陀佛
念佛号的时候,是大声朗读还是小声念,还是默念喃?
南怀瑾先生: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方法:
一“出声念佛”。
念“南(na)无(mo)阿(a)弥(mi)陀(tuo)佛(fo)”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二、微声念佛。
虽然还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专心注意在返闻内听上,杂念自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白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人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没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键康,百病消除。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佛。
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
所谓“净念相继”,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倡所说:“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工作太紧张了,没有办法念佛。听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的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闲心。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净念境界。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净,突然断念,既无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是净念相继了。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乱,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人定不动了。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我当随喜,我当归向,暂且讲到这里为止,讲太久了,谢谢诸位,同声念佛,回向净土。
临终助念是什么?
当然是念佛。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地念佛,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的高龄!一般人临终呼吸尚且无力,一切不能自主,他却如健将突出五浊的重围,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的体力难以支援,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你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说罢又大声恳切地自己念佛,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他忽然演出了一幕极其余韵深远的戏,末学思之,深觉足以提供大家作为警惕:那天,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专念阿弥陀佛的作风,突然很紧急命大众为他诵《大藏经》,大藏经浩如烟海,真不知从何诵起,于是请问老和尚要诵哪一部?老和尚答:“总诵!(台语)!”大众就赶紧请出一大部一大部的藏经,搬得气吁喘喘,看他老人家一副决定要往生的样子,心中又急又难过,更不知从何诵起,老和尚就说:“看你会什么经,通通给我诵!”于是大众便一部部诵起,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在这紧要生死关头,才发现连仅仅二百多字的心经都几乎要诵不顺口,可说是口诵心焦。当这大众搬大藏经一部部诵时,老和尚只幽默一笑,迳自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点也没受周围诵经声的影响。末学感觉老和尚这一笑,真是当头的一棒!请问这幕突来的演出中,谁真把大藏经“总诵”了?惟老和尚他念念清楚分明,又念念恳切有力的“南无阿弥陀佛”,真正“总诵”了大藏经!我们切莫疑惑老和尚怎么临时改变了题目?他老人家是非常擅长用反面手法发人深省,令人亲自体验个中滋味,而产生刻骨铭心的效果,毕竟修行是“行”出来的,不是说听了事;在医学院纸上谈兵跟看血淋淋的病人,显然大不相同!大家也许会发现老和尚这番演出,和雪公老恩师的“万法精华六字包”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人临终苦不堪言,只“阿弥陀佛”四字都念不出来,何况诵经,何况诵大藏经!我们还是敬遵“老实念佛、莫换题目”的教导,免得好似练了十八般的武艺,到苦时不知用哪一招,天天换题目,仿佛很有学问,又仿佛和很多佛菩萨都有交情,临终时却心乱如麻,不知念哪一尊好。其实阿弥陀经中说:六方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信受念佛,求生西方。就显示了我们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菩萨都欢喜,就是“总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12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