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皮肤病(龙树菩萨是不是正法)

关于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其母亲在阿周陀那树下生了他,所以字阿周陀那;因为龙助其成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又译为龙猛菩萨,取大龙云雨无边,可生长万物的含义。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对于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和道术,皆非常精通,名声早已传遍各国,而无人可及。
他有三位知心的朋友,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有一次聚会时,互相讨论说:天下的义理,可以开展智能,领悟幽深的意旨,我们都学得差不多,而没什么兴趣了,只有极情纵欲,才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而修行人是无法像王公大臣那么有势力,只有学了隐身术,才能潜入府内行乐。四个人都觉得很有道理而没人反对,于是就一起到术师家,请求传授隐身法。
术师心里想着:这四个婆罗门人,都是名声显赫的人物,今天为了隐身法,才会屈就、尊敬于我,要是我将咒法传授给他们,以后就不能再使他们屈就于我,如果只拿药给他们用,用完就会再来请求于我,做我的弟子了。于是就给每个人一粒青色的药丸,告诉他们说:「你们在没有人的静处,用水将药丸磨化,涂在眼睑上,就没有人能看见你们了。」
龙树菩萨磨药时,一闻到气味,就全部知道药物的组成和份量,就告诉了术师,术师大吃一惊,问他为何知道,龙树菩萨答说:「药本身就有味道,怎么会不知道呢?」术师非常叹服,便将法术教给他们,这四人很快就学会隐身法了。
这四个人以隐身法侵入王宫,宫中美女皆被戏弄,经过百余日,有人怀了身孕,为了怕被降罪,就将此事禀告国王。国王非常不高兴,心想:这到底是什么不祥的怪事啊?便召集有智能的大臣来讨论这件事。有一位老臣说:「有二种可能,若不是鬼魅就是法术,可以用细土放在门口处,禁止行人通过,若是鬼魅则没有足迹,可以咒术除之,若是法术,就会有人的足印现在土上,可以刀杀之。」
国王就吩咐照办,果然有四个人的脚印,于是国王命令将所有宫门关闭,并叫数百名武士持刀在空中挥砍,三个朋友皆被砍死,只有龙树菩萨闭气躲藏到国王身边七尺之内,而没有被刀砍到,这时候,他才体悟到淫欲是痛苦祸害的根源,败德伤身皆由此而起,于是心中发誓说:「我要是能够脱险,一定参访沙门,剃度出家,精进修持。」后来顺利的逃出宫外了。
龙树菩萨便到山中参访一座佛塔,而出家受戒,九十天之内,就把三藏经典全部看完,想要再求其它经典,却都找不到,于是进入雪山,看见山中有一座塔,塔中有一个老比丘,将一本摩诃衍经赠给他,他虽然了解其中的实义,心中却未能生起实际的证悟,于是周游各国,想再求取其它的经典,可是在阎浮提中,再也找不到其它的经典了。
龙猛菩萨在途中,遇到外道论师,皆以精辟佛理,让他们折服而皈依。后来,龙树菩萨心中自我思惟:「佛经的道理虽然奥妙,若以常理推之,却无法圆融,只有开悟后,对于佛才能参透,处事才能不离自性,而有所过失。」于是穿上新的僧衣,重受新戒,独自在水精房中,精进修持而不休息。
大龙菩萨看他如此,非常感动而怜愍他,就把他投入海中,在宫殿中,将所有方等深奥的无量妙法传授给他,龙树菩萨受读了九十天,在心里便产生了实际的证悟,宫中经典,数目虽然多得不可计数,但是,所谓一相深入,无生二忍(众生忍与无生法忍)俱足,大龙菩萨便送龙树菩萨回南天竺。
龙树菩萨怎么死的
龙树菩萨的死因:被具力太子用吉祥草砍掉了头颅。
龙树菩萨的壮举,使佛法越发兴盛,也使魔王波旬及其眷属火冒三丈、嫉妒万分,甚至到了不堪忍受的境地。他想不出其他高招,只好钻入乐行王后的胎腹中(伺机作恶)。不久王后临产,生下一名为“具力”的太子。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具力太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了。一天,)母后将一件世间珍稀难得的无缝衣赠与(爱子,太子告诉母后:)“我现在先把它收藏起来,等到有朝一日我继位登基、治理江山之时再穿它。”母后无奈地告诉儿子:“你的父王与龙树阿阇黎已经成就了等寿金丹术,在阿阇黎没有圆寂之前,你父王是不会死去的。你这辈子恐怕没有希望继位执政了。”
(母后的一席话,使)具力太子生起了极大的忧伤,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失望,禁不住悲从中来、号啕大哭。母后连忙安慰道:“你用不着哭泣,(我倒有一个主意)。因为阿阇黎是一位安住于广大菩萨行境界的菩萨,如果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定会慨然施与的。(如果他圆寂,)你的父王也会因此而命终。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稳坐王位了”。
(听完母后的“高见”,具力太子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他迫不及待地赶到龙树菩萨身前,提出了索要头颅的要求。
大圣者龙树菩萨思索道:大悲世尊在因地时,也曾行持过布施头颅等菩萨难行。我也应当如此追循佛陀的足迹,继承佛陀的事业。为了慑服魔王波旬,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为了诸大佛子能生起勇气,我应当行此布施。想到这里,尊者爽快地答应了索要头颅的要求。
(王子喜不自禁,立刻挥起)宝剑,向尊者的头颅砍去,然而头颅却并没有被砍掉。尊者和蔼地向目瞪口呆的王子解释道:“往昔我在刈割茅草时,曾割断过一只小虫的脖颈,因为这个罪过,所以用吉祥草便可以砍断我的头颅。”王子遵言而行,果然如愿割断了尊者的头颅。
拓展资料: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然而,龙树菩萨年轻时,因自负多智,而破僧团和合,毁坏正法戒,令弟子皆着黄袍,以示所带领之僧团与众不同,又向国王夸耀自己已经圆满了佛果,这在鸠摩罗什著的龙树传里面都有清晰明确的记载,后来,龙树菩萨幡然醒悟,精进修行,为大乘佛教的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龙树菩萨-百度百科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第四十八卷中特别提到关于四念处的修学方法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净的,在佛法中称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为四颠倒,它们是:常、乐、我、净。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乐:执著世间有快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有一个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在线等答案。快快快!!!
芥子纳须弥
——佛教植物之十八
柳已青
1 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
《芥子园画谱》(亦即《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得到清
初名士李渔的资助出版,芥子园是李渔的私家园林,遂得名。我知道,芥子园是说其
小,但不知道芥子里藏着天地玄机。
佛经上讲,佛能“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呼现大千世界”。芥菜籽很小,很小,像
芝麻粒一样,须弥山很大,很大,芥菜籽里面容纳须弥山,这是不思议境界。须弥山有
多大?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其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约
40里),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偌大的一座山居然可以放进芥子之中而无所增
减!芥子不但容纳须弥山,容纳须弥山有什么稀奇?容纳虚空法界。三千大千世界尽入
芥子中。
这是一种怎样的法力?“如来悉现毛孔中”。毛孔能现,毛端也能现,微尘也能
现。毛孔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依报里面最小的,大小的障碍没有了,大小的对立消
融了,大里面能现小,小里面能现大,所以,佛在经上讲芥子纳须弥。
佛教有如许的大气魄和大境界。这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名言和霍金的名著《果壳
中的宇宙》,“人类生活在一个十三维空间的泡沫上。”“把自己关在果壳之中,我仍
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人在哪里生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须弥是周遭的物,芥子是自己的心。佛教的芥子是一个无我的大千世界,西方文化的果
壳里有无限的空间,也有一个无限膨胀的“我”,佛家讲究的是人与宇宙的和谐,西方
文化中连果壳里的“我”都有征服的欲望。佛教的芥子里隐隐有两个字:虚无,而霍金
的果壳里刻着两个字:科学。
佛教经典中又以“芥子投针锋”比喻极难得之事。如北本《涅盘经》卷二:“佛出世
之难得犹如芥子投针锋”。也以芥子譬喻说法,佛说:“地是没有心的东西,播一个芥子
那么小的树种,每年尚能收获数万斛的果实,何况人是有心的万物之灵。”劝说人们一
心向善,广积功德。
2 芥子,微小,辛辣
芥子是芥菜的种子,有白、黄、黑之品种。芥子,微小。因其小,有一芥草民之
说,我们都是卑微、渺小的芥子,在历史中毫不起眼,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的都是帝王
将相,小人物似乎就是为衬托他们而存在,草芥一样的小民的悲欢、生死,在宏大的历
史叙事中仿佛都可以忽略不计。但芥子辛辣,但谁要忽略它的力量,芥子一定让他泪流
满面,芥子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那浓烈的滋味,是浓缩的人生。
印度的芥子是油菜科,自古就广泛种植,生产芥子,制作芥子油,可做香辣料。芥
子油不仅供食用,每天沐浴之前,也涂在头上和身上,民间相信芥子菜的种子有消灭罪
恶根源的力量,用它镇宅辟邪。即使现在,在念经文或祈祷时也经常用。芥子也作为药
用,利气化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把芥子磨成粉末,和其他的材料混合成膏状,是
治疗皮肤病的重要药品。
佛教经书把芥子、菖蒲、沉香等作为32味香药,由于芥子辛辣异常,多用于修法,
降伏魔障。芥子也是密法修法常用的供品。
3 芥子的爱情 苦涩的况味
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
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爱情来时,如芥子的浓烈。她因爱而谦卑。爱
情又如花朵,美丽,芬芳,照亮了我们暗淡的人生。琐屑的人生,微不可道,而爱情则
是须弥山。寂寞的才女张爱玲的须弥山,却不是那么牢靠。
晚年胡兰成在写作《今生今世》和《禅是一枝花》(书名都带有佛教意味)时,想
起张爱玲,想起那段爱情,负心的胡兰成会如何想。无情无义,是不是另一种执著?张
爱玲在胡变心之后,是怎样决绝地对爱情记忆清洗。一粒芥子的爱情,有着难以言传的
苦涩的况味。
佛说:每一点绽放都是前尘,
每一棵芥子都是世界,
花开,有根,是情,
花落,无根,是爱。
每一种情爱都是因缘,
每一次轮回都有纠结。
心在,情浓,是苦,
心死,爱淡,是苦。
请芥子告诉我,如何不爱呢?
4 芥子劫,可怕的时间
劫,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劫到底有多长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
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里说,人的寿命从84000岁
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称为减劫;再从人的寿命
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4000岁,称为增劫。把一减劫和一增
劫加在一起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
间就更长了,长得难以计算。佛教只用比喻来说明,就是在一座方圆40里的城市里,里
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全部堆放的都是芥子,天上的人每过一百年下来一次,从这里拿走
一粒芥子,一直到拿完这座城里的所有芥子为止。从拿走第一粒芥子,到拿走最后一粒
芥子,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一个劫,这叫芥子劫。现在说的是极微尘数劫,不是一个
劫,那就可想而知这个极微尘数劫的数目实在太大了,这种时间实在太长太长了。
而磐石劫(拂石劫)则是用磐石的损耗来形容此劫的时间:有磐石方圆40里,天人
每500年下来一次,用衣袖往磐石上一甩,将磐石表面抹掉一点,如是再三,直到把磐
石侵蚀殆尽,所须耗费的时间为一磐石劫。
不由得慨叹佛教的想象力,芥子劫,这可怕的时间,指向岁月之无穷。而人的生命
譬如朝露,短暂的生命在时间面前,是渺小的芥子,近似于无。但佛教说,如果进入了
坐禅三昧,达到了无我无心,就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了。一坐观法就是八万四千
劫。
佛陀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如来”。一芥子呢?奥妙全在一心,心含万法。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54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