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大般涅盘是什么意思(大般涅盘经疏)

学佛百科2023-03-091080

佛经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一法不圆满,法法圆融,不但是圆满的相,而且法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这叫涅盘。 从生死轮回里面超越,从此以后没有生死,就叫做涅盘。现在人搞错了,把死当作涅盘,这是大错特错!如果死是涅盘,这涅盘还要修吗?不需要修了。所以要晓得,涅盘是活着时候证得的,不是死了才证得。

涅盘是寂静、寂灭的意思;佛是智慧、是觉的意思。“涅盘”跟“佛”是一个意思,讲“涅盘”是从体上说,讲“佛”是从用上讲。用当然有体,体一定有用,这就了解,善因善果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觉悟了,起菩提涅盘的作用;迷了的时候,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

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桩事情,都是妙性起用。悟了,把它叫个名字,菩提涅盘;迷了,叫它做生死烦恼,只是换名词,还是那个作用。悟了,感受是无比的自在;迷了,那个感受是无边的苦,苦海无边!

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活了八十岁,三十岁示现证道就出来弘法利生,到八十岁入涅盘。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涅盘,菩萨都不生不灭了,佛怎么还会有生灭?佛哪有涅盘?没有。入般涅盘是对中下根性人所讲的,中下是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以下;高级的菩萨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盘——大乘经上讲“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寂是什么?心里头一念不生;灭什么?灭生死、灭烦恼、灭无明、灭邪见。佛与大菩萨他得涅盘这个果报,这果报怎么得来?修道,道就是因——念念与觉正净相应,这样才能趣向大涅盘。

大般涅磐是什么境界?怎么解释?

涅磐即是无漏,就是消灭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说,离开了生老病死的苦,中文也常常翻译成灭度、圆寂,就是指智慧和福德都达到了圆满的成就,达到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寂静、安乐状态,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涅磐也分为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烦恼与肉身完全灭尽之状态,称作无余依涅盘,或称无余涅盘。反之,如果还有烦恼或者肉身留存,则称为有余涅磐。 究竟,佛学大词典的解释是:梵语uttara,巴利语同。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前者如佛示现至高无上之真理,即称为究竟法身;大般涅盘显示佛教之最终目的,即称为究竟涅盘。后者如以不退之愿心而成就誓愿者,称为究竟愿,此乃赞仰弥陀本愿力之语。〔胜鬘经一乘章、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十住毗婆沙论卷三〕

什么叫大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涅槃。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是名涅槃。非大涅槃。以不见佛性故。无常无我。惟有乐净。以是义故。虽断烦恼。不得名为大般涅槃也。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涅槃也。以见佛性故。得名为常乐我净。以是义故。断除烦恼亦得称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

善男子。有忧罗迦迦毗罗弟子等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

善男子。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

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于法无碍是为如来。如来非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是名佛性。如来身心智慧遍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无所障碍。是名虚空。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名曰实相。以是义故。如来实不毕竟涅槃。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涅槃是什么意思啊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槃八味。若以此配以涅槃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与无住处涅槃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略称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槃分为性净涅槃与方便净涅槃(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槃)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槃、圆净涅槃(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槃)与方便净涅槃(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槃。又作应化涅槃)等三涅槃。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槃,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槃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槃之城,亦称无为涅槃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槃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槃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槃会、涅槃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三、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如来寿量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什么是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指的时《大般涅槃经》或者《涅槃经》。《涅槃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槃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

一、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槃经》的全译,只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

二、北凉玄始十年(公元421年)由著名的译经师昙无谶在北凉都城凉州(今武威市)所译的《大般涅槃经》四十卷,该译本首次将原经的完整面目现于中土世人面前;

三、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慧严、慧观与诗人谢灵运等根据上述两译本进行改编的《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又称作《南本涅槃经》。

注:藏译《大般涅槃经》全译本是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此外,还有根据梵文译出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残篇在日本、中亚等地都有发现,并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经》还全被译成英文。

关于此经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法显译出之前,即3~4世纪之间(另说2~3世纪之间),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扩展资料:

《大般涅槃经》的成经年代:

《大般涅槃经》提及佛将灭时, 有一佛弟子名须跋陀(与佛入灭即涅槃之前,成为佛陀最后一个弟子者同名)因晚年出家, 在佛灭时向众宣说佛陀生前制很多戒, 感到烦扰,佛灭后就可解脱了。

正其时,迦叶路过听见,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误解, 故认为有必要召开结集法与律的全体大会, 共同审议佛所教的法与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会,阿难被问何者是小小戒,正好对应此经的第六诵第三节。

本经的最原始部分是在第一次结集时已诵出, 但分析巴利语结构,部分是半摩揭陀语, 故少部分的句子是后世才加入的。这跟巴利经是以口诵记忆,至佛灭四百年才在锡兰的阿鲁维哈罗Aluvihāra石窟被书写记录下来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般涅槃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涅槃经(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

大般涅_是什么意思

大般涅槃,梵语摩诃般涅盘那,译义摩诃为大,是赞美寂静之德。

详细释义:

大般涅盘,梵语摩诃般涅盘那,译义摩诃为大,是赞美寂静之德。梵语摩诃般涅盘那,译义摩诃为大,是赞美寂静之德,般为入;是归趣之义,涅盘为灭;是灭烦恼及身心之义,那为息;是安息之义,合之为大入灭息,简称为大般涅盘;是指佛度世已毕,归于圆寂的意思。

涅的组词:

涅盘,涅石,涅齿,涅文,涅面,涅白,涅字,涅菩,涅污,涅墨,涅伏,涅手,涅槃,涅而不缁,涅而不淄,涅盘出世,涅而不渝,涅克拉索夫,西涅克,染蓝涅皂,乌涅白糟,屠格涅夫,凤凰涅盘,,海涅,缁涅,淄涅,滓涅,渝涅,石涅,刺涅,面涅,泥涅,安提戈涅,乔尔乔涅。

涅槃例句:

1、从此,我的祖国仕饱经沧菜乙后,像风凰股仕皿与火的涅磐中犹得新生。

2、薄情人并非无情,只是还没有遇见对的人。欢喜未必不能修佛,佛也曾在爱欲中涅磐。兰陵笑笑生。

3、挫折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挫折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挫折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挫折中涅磐,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4、把那份痛心的伤感与孤独,投入文字的灼热中冶炼,让它涅磐成深藏我内心的精灵。

5、凤凰涅磐,浴火远翔;东方欲晓,满天霞光。

6、哦,事实上,涅磐是形容一种柔软的质地。

7、通过内在地无障碍地感知到万物的空无和透明,他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磐寂静这不可分割的“三法印”中获得内心的自由。

8、在终极真理的领地,没有修行者,也没有需要沉思的东西。没有既定的智慧,没有菩萨的肉身。涅磐并不存在。所有这些只不过是词语,一种说词。

9、在大般若涅磐经中分散着很多韵诗和偈子。

10、雷火中涅磐,覆雨翻云火中取栗。

11、在大般若涅磐经中引用了一些佛教哲学的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0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