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学习皈依读后感(皈依感受)

学佛百科2023-03-23105

我为什么皈依佛门感悟

为什么要皈依佛门?那当然是因为佛祖的,平等慈悲!佛祖看待每一个众生都是一样的,每个众生也是将来的佛,一切的众生自性是平等,无二无别的!而且佛教也非常的注重孝道!

活法 我为什么皈依佛门感悟

皈是皈投,依是依止。相当于您掉在海里,淹死的过程很难受(人生如苦海),这个时候来了一艘船(佛法),船长(佛)说是搭您过海,您起了想上船的心(皈),相信船长一定能搭你抵达海的那一边(依)!

其次,我们想去一所大学读书,通常要求报名,办学生证,成为其中一员,报名办理学生证的过程,就是皈依,学生证=皈依证。您可以选择读夜大电大函大生(在家学佛),也可以报考科班生(出家做僧人),佛门广开,善者进来

皈依三宝共五类:1、翻邪皈依(这就是最普及的含义);2、五戒皈依;3、八戒皈依(这就是猪八戒的名字由来,可惜吴老先生理解错了);前三种都不是出家;4、十戒皈依(沙弥);5、具足皈依(比丘);根据您的问题,应该属于第一类

我为什么要皈依佛门读后感

你为你需要依靠,或者你要拥有一些你现在没有尔别人拥有的一些东西

皈依的意义

本周学习《皈依篇》第一、二两节。

师傅说,在多年的修学过程中,深深意识到皈依、发心、正见和戒律的重要性。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更本。任何人的修行都要建立在这些基础上,而皈依更是重中之中,是每个学佛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也是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标准,是入门的通行证,也是远离三恶道、迈向菩提道的开端。学佛者必须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患得患失的反复。可见,皈依在学佛道路上的重要性。

皈依三宝不局限于形式,而是内在品质的修为。并不是舍俗家出家才能成为三宝,更重要的是圆满成就三宝具备的品质和功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宝。佛法的修行,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皈依过程。

皈依,是区分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和所有戒律的根本,还是一切修行的保障。

我们在学习三级修学,还没有正式皈依,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不是佛学弟子。用小组修学时的说法,我们还只是预科阶段,还没正式入学。

而经过近一年的学习,也是次第渐进的一步步走向皈依之路。也可以说,学习到这个阶段,进行皈依似乎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儿。

而皈依必须是有正当理由,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念死无常以及念三恶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或者其他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皈依,也无法寻求到生命的究竟依赖。

皈依不仅是外在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皈依改善自身心行。正确的皈依之因,才能引发真实无伪的皈依;迫切的皈依之心,才能奠定坚实稳固的修行基础。

我有没有达到皈依的标准呢,内观发心,对镜正衣。

皈依佛教感悟|真实的佛系生活,和你想的不一样

我是格格,是一名佛教徒。2017年1月1日,我在龙泉寺皈依了,就是传说中的佛系青年。

2017年12月,新世相的《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了。“佛系青年”这个词当时刷遍了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我想说,真实的佛教徒过得佛系生活,并不是这样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龙泉寺皈依后,我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

01 为什么皈依龙泉寺?

据说,能够皈依龙泉寺,是和龙泉寺有着宿世的缘份。仔细回想一下,我和龙泉寺的缘份,是缘于我和樊登读书会的缘分。

我加入樊登读书会后,听了樊登老师所讲的《次第花开》和《透过佛法看世界》这两本佛教书后,感觉很喜欢,就下单买回来读。

读得时候,我获得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心生欢喜”。

因为我有每天读书的习惯,这几年每年读书100多本,所以,我在读这两本书时,立刻就明白了我与佛教的缘分。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能让我产生这种奇妙的感觉。

后来,特别巧,樊登读书会又组织了一次去龙泉寺参观的线下活动。当时,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龙泉寺。

但是,去了之后,我一下就喜欢上了龙泉寺。我喜欢它那种清静、没有商业氛围的感受。

当时,带我们龙泉寺参观的樊登读书会员工叫晓娟,她已经在龙泉寺皈依了。也是通过她,我正式成为了龙泉寺的一名义工。

在2017年1月1日,龙泉寺召开一次义工的线下会议,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是我第二次来龙泉寺。去了之后,我发现,当时寺里下午有皈依法会,我就毫不犹地报名参加、正式皈依了。

皈依后,我发现好多朋友不理解皈依是什么意思,以为我出家了。亲们放心,我现在还贪恋这红尘俗世,并没有出家呢。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法僧。皈依佛门是正式成为佛教信徒的一个手续,具体包括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简单说,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比如大家担心的还能不能吃肉,能不能恋爱,都是可以的。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

所以,简单说,皈依,只是代表我在宗教信仰上是信仰佛教了,其他的一切日子照旧。

02 皈依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但是,皈依后,生活确实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之前变得不一样了。总的来说,就是我的心境和之前不一样了,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一提到佛教,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心经》了。王菲还唱过一首歌,就叫《心经》。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佛教里有“六波罗蜜”。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也信佛教。现在,我想结合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这书中,对“六波罗蜜”的解释,来谈一下佛教对我生活的影响。

在修佛的道路上,要接近开悟的境界,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是菩萨道,是磨炼心智、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

“六波罗蜜”主要有以下六项:

所谓布施,就是要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这样善良的心。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六项精进”中,也说要“积善行、思利他”。要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

反思一下自己,我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热心帮助身边的朋友,不管这个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比如,帮别人找工作、解答别人的生活困惑等。

最近,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公益项目,叫“格格早起成长营”。

9月,我有幸在大学堂-无戒365训练营,做了一次分享课。

没想到,分享意外地迎来了好评如潮。好多人在听过我的分享课、或读过我的分享稿后,都纷纷给我留言,想和我一起早起打卡。

于是,在十一之后,我就发起成立了“格格早起成长营”。

在这个成长营里,我不仅组织大家早起打卡,还带着大家一起读书、写作,并分享我成长的经验、方法。希望用这种方法,帮大家更快地成长。

其实,之前我发起过两个社群,一个是读书群、一个是英语群,但都是为了自己。读书群是我想在新东方办读书,英语群是为了找人和我一起学英语。这是我第一次,为了别人,发起成立一个社群。

在我看来,成立这个早起成长营,也是一种布施,也是我在努力践行“积善行、思利他”。

说的是一个人所不可为的恶行,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

人类必须自我抑制烦恼,控制自己的言行。将贪婪、猜忌、嫉妒、怒恨……这些烦恼、欲望抑制的本身,就是持戒。

所谓精进,就是全心全意应对任何事情,也就是指努力。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一、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皈依后,我开始学习佛教知识

寺里本有学佛小组,组织皈依者定期进行学习。我由于工作学习任务比较重、特别忙,一直没去参加学习。这也让我一直心生愧疚。为此,我特意买了N多本师父的佛学书,认真学习。

很多个清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都是清晨5点就早早起床,静心看书了。一本本书如饥似渴的看过去,让我对佛教知识有了一些非常粗浅的认知。

二、从工作的角度说,精进就是“拼命工作”,把工作当作修行

“拼命工作”其实就是磨炼心志、净化灵魂最有效的方法。

我自认对工作非常努力。自从转岗之后,我为了把工作做好,牺牲了很多的个人休息时间,去上各种线上线下的课,读各种工作相关的书,学习工作相关的技能。我还参加线下活动去链接人脉,希望能够对工作有帮助。

在下班之后,我还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坦白讲真的很辛苦、很累。但是看到学到的知识,能够有助于工作,我就觉得,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忍辱”就是忍耐、坚忍不拔。人生就是诸行无常、充满苦难。忍受这苦难的人生,就是“忍辱”。

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比如,在公司工作不开心等,也可以叫“苦难”。拼命忍住这类“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类“苦难”,忍住“苦难”,就是“忍辱”。

“忍辱”,让我每次和别人发生冲突后,我都会进行反省。

即使明显是对方的蛮横无理、甚至无理取闹,我在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与其发生冲突后,仍然会深深地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失了内心的平和与人争执。好在一段时间的修行后,我已经能有意识的去控制情绪,有些许的进步了。

另外,“忍辱”也让我能更加感恩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佛教中有一种说法,是说,你身边的都人是菩萨,都是来度你的。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陀和提婆达多有很多的故事。

其实,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提婆达多就是佛教中的坏分子,反面典型,处处和佛作对,他们是生生世世的冤家对头。

但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并感恩的人,不是他的父母,不是他的老师燃灯佛,不是任何人,而是提婆达多。

因为,如果没有提婆达多,佛陀就不能圆满六波罗蜜,就不能具足四无量心,就不会成佛。

佛陀甚至明确地告诉大家,提婆达多的真实身份是另一尊佛再来。

佛陀说,如果没有提婆达多这样的善知识,我不会觉悟成佛。提婆达多是善知识,他作为冤家和我纷争,才能显现我觉悟的功德。

由此可知,提婆达多并非与佛陀有仇恨。其实,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路上,提婆达多属于逆增上缘助道的人,生生世世都来帮助佛成就道业。

所以,我也会感谢所有给我设置障碍的人,感激所有打击我的人,感恩所有让我痛苦和烦恼的事。因为,正是他们,来帮我修行的。

在喧嚣嘈杂、忙忙碌碌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时间追逐,没有工夫深刻思考,每天步履匆匆。

不一定非要打禅或冥想。但是,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使心灵宁静。

通过以上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个修养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宇宙的“智慧”,即参悟的境界。

显然,参悟的境界离我还非常遥远。

但是,学佛之后,我内心就像是多了一个看世界的镜子。通过这个镜子去看这世间万事万物,能让你不再执著,更加善良、更加精进、更加平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精进,努力修行。

希望,因为我皈依了佛教,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也给周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温暖和光明。

感恩~

【无戒365训练营第26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24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