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如何远离欲望佛(佛教怎样去除欲望)

学佛百科2023-03-23104

佛教既然说不灭欲望那怎么断除欲望

「作意」是起心动念的开始,它能使我们的心,随时处在警觉的状态。要能守好「作意」,一方面要建立正知正见,具备如理作意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净念相继、一心不乱的功夫,当功夫能够做到绵绵密密,泼水不进时,自然能够身口意清净。

我们想要了生脱死,首先要学习”“藏六如龟”---收摄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守意如城”---用「作意」筑起心中的万里长城,不再被六贼(对色、声、香、味、触、法的种种贪求)干扰。这样一直进修下去,很快就能出离生死苦海。

(转自灵芝师姐微博)

我国传统的佛家道家修行中有什么方法能克制自身的欲望

每天念诵《普门品》就行了 或加大力度 抄经文 或礼佛拜忏

《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什么佛经克制贪欲?

第一,断除贪欲心需要不吃五辛。《楞严经》中佛说: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因此,想要减少贪欲的心,就应该断除不吃五辛。不吃这些菜,就可以迅速减轻淫欲。

第二,断除贪欲心需要过午不食或者减少食量。《佛说处处经中》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所以,饱暖思淫欲,这个原理不仅仅中*国古人认同,释迦牟尼佛也认为是这样,因此,想要减少淫欲的心,就需要减少饮食,能够遵循佛教过午不食,那是最好的,减少饮食就会减少贪欲,大家尝试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感受。

第三,断除贪欲心需要戒酒。《分别善恶业报经》说饮酒三十六失,第二十三条就是贪欲炽盛,所以要想减少贪欲心,就必须戒酒,酒是会促使人神经兴奋,也会刺激人的贪欲心,因此,要想减少贪欲心,应当先戒酒。

第四,念经咒佛号求三宝加持减少贪欲。《普门品》说,若多贪欲者,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开贪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若能称诵大悲咒,淫****灭邪心除还有很多的经咒佛菩萨名号,都具有消除淫欲的功效,大家要多多在佛经中找方法,这里再特别介绍文殊菩萨的“灭贪欲咒”更是非常对治,这些法门对治贪欲都非常好。

第五,就是不净观。这个在佛经中说的也很多,比如《中阿含经》卷第二十《长寿王品念身经第十》,卷二十四《因品大因经》第二,以及《大念住经》等经典中,均详细有解说,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佛教来指导我们如何断除淫欲

问:淫欲不除,尘不可出,虽历经百千亿劫,如沙蒸饭,终不能成就。——《楞严经》 我们该如何断除淫欲?

答:释迦牟尼佛曾说,阻碍世人修行的,最强大的就是色欲,幸亏世界上,只有淫欲这一种障碍最为强大,如果还有另外一种障碍与淫欲同时存在,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可以解脱生死轮回了。

命因欲有,色由心生,心灵迷失本来清净,妄随惑转,业构身心,众生是无明心灵中,妄念海洋浮现的习气泡沫,在心灵妄想中,习气生灭内,我们犹如海面浮沫,随业飘荡,无法自主生死,被因果相续无奈轮回。

以你我凡夫身心之力量,想要断除淫欲,犹如刚出生的婴儿,去独自面对一个国家的军队,绝对没有可能赢。我们出生于淫欲,成长于淫欲,浸染在淫欲,在淫欲之中生生死死,生生世世从未脱离淫欲,你甚至都无法在起心动念中,认清构成淫欲的细微细腻因素,你的见闻觉知,行住坐卧中,都是淫欲心在刹那相续聚合,淫欲是无明的展现,无明是淫欲的根本,你就是淫欲心的体现,你如何断除淫欲?就好像一个人想将自己的身体,从地上抬起来,这是绝对没有可能做到的。

我们要面对的,要对抗的,是累世劫无明习气,妄想体验构成的强大魔军,你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如何打得过魔王的倾国之力?

释迦牟尼佛说:修行者,如一人与万人敌。

我们要借助诸佛的力量,给予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要请求如来的护法,为我们对抗魔王的魔军。

集中我们的优势兵力,直接打击魔王的核心——无明迷惑。

惭愧心,能与神灵相应。

精进心,能与护法相应。

出离心,能与戒律相应。

布施心,能与福报相应。

忏悔心,能与诸佛相应。

极度渴望真理,极度虔诚如来之心,能与自性相应。

魔王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无明,执幻为实是魔王主体,贪嗔痴三毒,是魔王军队;欲望享受,是魔王的鬼卒;色欲体验,是魔王的皮鞭;欲望贪婪,是魔王的枷锁;焦虑分辨,是魔王的镣铐。

魔王,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错觉,被错觉牵引的心,是魔王的生命;犹如我们将湖水中的倒影,当作了真实的自己,被倒影迷失了认知倒影的清澈。

觉察湖水中的倒影,并非是自己,观察倒影的清醒中,并没有观察者,由认知所现的湖水倒影,熄灭于认知中的清醒,清醒中本无分别,明晰脱落生灭迷惑,魔王,魔军,魔民,魔女,魔宫,魔国本来不可得。

无所得,不可得,无所生故无所灭,此岸即彼岸,轮回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生死性真如,魔宫即佛土。

原来,奴役鞭打众生无数亿劫的魔王,仅仅是如来的护法,《楞严经》中如来言,三界内魔王,皆是大菩萨所化现,众生依据佛义转识成智,依据虔诚脱离我执,依据戒律清净身心,就是依靠如来的军队,击败了魔王的军队,当魔王的力量在我们内心深处溃败时,就是如来的军队占领身心灵魂时。

禅宗达摩言:“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言见性,不言作业。”“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他何。”“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达摩血脉论》

如来的天神护法,以虔诚心呈现无限威力,以究竟义展现智慧利剑,以离舍心呈现坚韧盾牌,以戒律心呈现牢固铠甲,以忏悔心呈现有效武装,以精进心呈现心灵给养,以无私无我心呈现佛土庄严。

魔王的军队溃散于内心时,佛国的圣光自然由心而现,光明驱散黑暗,黑暗熄灭于光明,光明中本无有黑暗,黑暗熄灭,光明本不可得,生灭寂灭,寂灭现前,不可得即圆满,不可说即无碍,当下是名不动,无挂清净如来。

六祖慧能大师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六祖坛经》

故而,修行者一定要将身心,灵魂安住于佛法中,让意识住在法理中,让心灵住在信仰中,让情感住在虔诚中,让体验住在离舍中,让欲望住在精进中,让如来住在灵魂中,这样我们就时时刻刻与如来同在,借助十方三世诸佛的军队,集中心灵所有的渴望,最极致纯净的信仰,击溃内心的无明贪婪,开启内心觉性,觉性现则淫欲消,心离迷惑离幻即觉。

学佛如何消除欲望情欲是灭欲压制吗

消除欲望在佛法里比较的提及,总结一下以不净观和如理思维为主,不净观书里很多,你去学习一下,如理思维主要是学习佛理,而后起心与观色时以正思维正见破除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欲之时,体验欲的如幻与无常,慢慢就可以不受爱欲影响。

佛教或道教有没有可以祛除欲望,静下心来的经文?

从根本上说,驱除欲望在佛教里的方法是竖立第六识里的思考能力(这样说好理解些),而断除前五识产生的烦恼。佛教里对于欲望的产生有理论的描述,是六根(眼耳鼻舍身的功能)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生六识,那么这六个识一变化就产生51种烦恼。那么不去看不去触就是一个易操作的办法,当然这办法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要一试觉得失望了就放弃了,坚持就有效。

另外,对于驱除欲望的经文,我想《楞严咒》该是合适的,这是除魔咒,可帮助人除心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26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