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净业障是什么意思(读佛说净业障经的功德利益)

什么是业障
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比喻人的罪孽。
业障,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è zhàng,佛教语,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比喻人的罪孽。詈词。它指责他人他物为恶果、祸患的根源。梵语Karmavarana。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中·昙无谶》: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
“业”,梵语为羯磨,有造作之意。指我们人类以身、口、意三业所造作善恶是非的一切行为。所谓“障“,即是障蔽。无明为造业的根本,我们众生因无明而生烦恼,使意念不净,意不净而懈怠,因懈怠而不精进,因不精进而失禅修,因不禅修,而无法得定,即离圣道。所以说,烦恼能障碍行者超凡入圣。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中·昙无谶》: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法苑珠林》卷七五: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能受持者,业障消除。《西游记》第十五回: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婆子道:“奶奶,你看丢下这两个业障在屋里,谁看他?”清李渔《比目鱼·肥遯》:要急抛离这乌纱业障。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在坑里偷眼看老虎走过几里……自心里想:“这业障虽然去了,必定是还要回来吃我,如何了得”。
消除业障是什么意思
业障(Karma),佛教用语。 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我们呼吸没有停,我们脉搏跳动没有停,睡着了它还不停,还在造作;我们每一个器官,内脏器官,它在那里运作也没有停止,甚至于每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都没有休止,这些作为统统都是业、身业,不只是这个经上常常讲的,那是讲大的、严重的,杀盗淫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善业;杀盗淫妄,恶业;非善非恶叫无记业,刹那不停的在造,从来没有止息的在造。我们知道,口业是言语,着重在言语,饮食也是口业。意业是指念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一般人粗心大意,他不知道什么叫业,知道这是业,业决定产生障碍,善业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得的是三恶道的苦报,出不了三界六道。三界六道是业力在主宰,不是别人主宰,是自己业力在主宰,业力障碍了我们的心性,我们再说粗一点的话,业力障碍了我们的灵性,用佛法的术语说,障碍了我们的智慧、障碍了我们的德能,业力障碍了我们的体能。体能就是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我们六根原本是聪利的,六根的能力都是遍虚空法界,我们眼见的能力是虚空法界,阿弥陀佛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如果我们没有障碍的话,我们坐在此地,看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我们这个地方听得清清楚楚。业障把我们这些能力障碍住,业障要是消除,我们能力就恢复。消除一分就恢复一分,消除两分就恢复两分。真的消除了,在佛法里叫正果了。
请问一下,业障具体是什么意思 指什么
业障,障的意思是,障碍我们成就菩提的意思。业能成为障碍,在于他起行的时候,则会成为我们心行的一部分,运行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一切习气都是由他提供的。如果只是你自己,你可以无所为,啥也不干多清净,不过业障是我们潜意识主要部分,在他作用下,种种财色名食睡的习气都来了。业障即是我们过去久远劫来,做了许多事,起了许多心,起心之时就在心里留下一个执着的念头,做的事情有好多,执着的种类也就有好多,一旦有相应的境界现前,习气就会起用,贪财好色,种种癖好都是这么来的。所谓妄想和执着是障碍我们成佛的所有障碍的两大分类,所以业障这个让我们拥有各种执着的东西就成为成佛的障碍了。
什么是业障?如何消除?
佛教语,谓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比喻人的罪孽。梵语 karma^varana。它指业即障,比喻人的罪孽。三障之一,四障之一。又作业累。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另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俱舍论卷十七等,谓一切恶业中,以五无间业为业障,余一切恶业非为业障,无碍于圣道之修行。
《大般涅槃经》云:“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报障者,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诽谤正法及一阐提,是名报障。如是三障名为大病。而诸菩萨于无量劫修菩提时,给施一切疾病医药,常作是愿,令诸众生永断如是三障重病。”
比较好的方式是拜忏,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悔就是悔改,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念佛、称念佛的名号,由佛菩萨的慈悲摄受,发露自己过现的罪业,誓愿未来永不重做如此恶业,并在忏悔后复不再造。
《地藏经》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是故,我辈凡夫当时时反省求忏,惕励修行。”
谁能简单说说金刚经各分的解释?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坐垫就开始打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回答说: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住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出了杂念的,我都使它们灭度而入无于涅槃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际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换句话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着,无所布施。也即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着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着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着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来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着于表相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行,世尊。不应该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看见)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xxx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二个佛,三四五个佛那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人不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没有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伐,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了。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非佛法呢?”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我在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我说过法吗?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为何这样说呢?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个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先分
须菩提,你在想想!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相当的多,世尊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
业障是什么意思
玛欣德尊者佛法问答:
问25:当我们过去所造的恶业在成熟时带来果报,可以通过拜忏或大礼拜来使重报轻受,或者能消业障吗?
答: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业障”。根据上座部佛教的说法,业障是所造下的业已经构成了修行的障碍,称为业障。我相信在座没有一个人有业障!为什么呢?因为障碍我们修行的一共有五种障。第一、业障,第二、果报障,第三、烦恼障,第四、毁谤障,第五、违令障。
第一、业障。是指造了五无间业,好比未生怨王子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虽然他有机会听闻佛陀说法,但却不能够证悟。所以佛陀讲完了《沙门果经》之后说:“假如这个国王没有杀害他父王的话,他将能在这座中离尘垢、生法眼。”但是因为他杀了自己的父亲,结果今生不但不能证得任何道果,而且将来还会堕落到地狱去。这是业障。
第二、果报障。一个天生的瞎眼、聋子、哑巴、弱智、两性人、般哒咖(pa? ó aka),他们不能修行,即使修行也不可能成功;还有动物,即使龙可以变成人,修行也不能成功,这是果报障,因为他们作为果报的结生心很低劣。
第三、烦恼障。有些人顽固地执持邪见,这些烦恼障住他们不能够修行成功。
第四、毁谤障。毁谤障是批评圣者。如果一个人批评了圣者,他在今生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甚至连证得禅那也不可能。
第五、违令障。是指破戒或犯戒,对出家人来说,他无惭无愧地故意犯戒,犯了戒也不想忏悔,没有惭愧心,他将不能证得道果。
所以我们说的障道法是指这五种障。其中的业障是指造了五种无间业,可以障碍今生不能证得禅那以及圣道圣果,所以叫业障。
根据业果法则,我们造了业之后,只要因缘成熟,一定会带来果报。在果报成熟时,不可能用任何方式将它消除。但是我们可以减轻。如何减轻呢?通过减少它们的外缘。因造下了,我们不能消它的因,但是可以削减它的缘。
有如种了一棵树,这棵树要成长的时候必定会成长,你没办法阻止它,但是你可以通过不给它浇水等方法延缓它成长。当果报成熟了就要承受,但是我们可以减轻,就好像生病可以通过看病、吃药来减轻。假如你认为生病是我的果报,于是不看病、不吃药,这会变成一种极端。但是认为可以通过诵经、念咒、拜忏或大礼拜来消业障,在上座部佛教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以佛陀为
例子,如果佛陀生病了,他要拜谁?他要向谁忏悔?佛陀也会经受不如意的事情。上座部的长老们生病了就去看病、吃药,要承受的就承受嘛!我们要相信业果法则,不要依赖神佛菩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30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