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谁说的)

学佛百科2023-03-24123

这句话什么意思,施主一颗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有人施舍了哪怕仅仅是一粒米,其中恩情大的像须弥山一样,

今生今世如果还不了这份恩情,来世做牛做马也要还这份恩情。

就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差不多,是一种感恩的态度。

今生不了道,假以时日披毛戴角还是什么意思

假以时日:意为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拼音:jiǎ yǐ shí rì示例:斯塔基得到老大哥赞许,假以时日他可超越比卢普斯。

1、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拼音:shí guò jìng qiān出处: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零六回:“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不救矣。”译文:随着时间变化,又会忘记那些事情,那么国家真的没有救了。

2、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拼音:shì guò jìng qiān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译文:黄绣球与黄通理的事情已经过去,已经不放在心上。

3、来日方长:意为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拼音:lái rì fāng cháng出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译文:前途很宽阔,以后的日子很长。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圣严法师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了道是了什么道?为什么要披毛戴角还?上焉者,有人道、天道、声闻道、菩萨道与佛道;下焉者有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因为高下不等,不得笼统地说‘了道’二字即可。当然,通常说的了道,是指出生死、离三界,这又分成易行道和难行道。

如果是易行道,任何人只要发愿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就能横出三界。难行道是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的菩萨道,方能成佛。历第一大阿僧只劫满,才能出离三界,这是一般菩萨成佛的通途。我们没有发现初发心菩萨,对于修行的前途,产生怀疑的记载,只要信心坚固,愿心正确,终极的目标不变,就不必畏惧不堕,更不必畏惧披毛戴角的生死现象。

诸佛菩萨在修行过程中,往往是适应众生需要而示现不同的身分和形象,所以,在《本生谭》中,记载释迦世尊在因地时,曾为种种的动物,已度种种动物中众生;中国禅宗史上的南泉普愿禅师,也说死后到山下村庄里做水牯牛。因此,做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只知当下努力修行,至于是否能够出离三界,应该是采取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

畏惧披毛戴角还的人,他是不敢修行的。鼓吹此生不了道,就要披毛戴角还的人,一定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更不能体认到大乘佛法的襟怀。这种观念阻止许多人出家修行,也使许多已经出家的人感到沮丧和失望,更使得许多出家人变成自私自利,急于自了,不能够产生利益众生、净化社会的愿望,所以,佛教被人指为消极、逃避、悲观。最初这种‘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的观念,本不出于佛教,乃是出于破坏三宝的阴谋。因为即使在佛世,也没有要求所有的出家僧众必须即身成就,因此,正常的佛道,是不恋生死,也不畏生死的。

前面所说有心破坏佛教的斋教徒们,自己不出家,故说道降火宅,而不降僧中,出家修道也不得道,既不得道而受信施,当然要变做牛马来还债了。其实出家僧尼的生活,多较常人清苦,照顾信徒,服务寺庙,而取得微分的生活所需,还要他们来生变成牛马抵偿吗?除了站在敌视僧尼的立场之外,对此说法,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论根据。故也可说,这跟‘地狱门前僧道多’的流言,同样的恶毒!事实上,佛在世时,制定比丘托钵,称为‘化缘’,以托钵的形象,与在家的信众接触,并为他们祝愿,就是代佛宣化,就是报答信施。出家的形象本身就能使人产生离欲、离苦的作用,何况再用佛法化导,其功德岂能与用劳力生产来求取生活所需的方式同日而语。

以宗教的立场而言,纵然出家人住于寺院而不与世俗接触,也未能即身成就,只要每日课诵不断,为社会、国家、人类、世界众生的幸福祝愿,已经功德无量。所以在《出家功德经》里说,一天出家也有无限的功德,何况是发了终生出家的宏愿之人,因此,出家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不是临渴掘井式的急就行为,没有必要在一生之中急求自了。

如果此生不了生死,尚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弥陀的本誓愿力,求生西方;一是以自己的愿力,累劫修行。只要信心坚固,愿力不退,就可保证在修行的道上,一路前进,纵然由于初发心的缘故,有时会信心不足、愿心无力、修行不得要领,只要发愿修行,向往出离,出家也比在家牵挂更少,障碍更小。纵然不能够保证未来生中永不堕三涂恶道,也不会比在家身分者堕落的机会更多。

这句话什么意思,施主一颗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出家人享受到的每一份供养(一颗米)都是众生了脱生死的大愿,这样的大愿如同须弥山一样重,如果出家而不修行,不思进取,白吃白拿着人家的供养,混日子,辜负众生的期望,这样欠下的众生债,那是要在以后的生生世世做牛做马(披毛戴角)都还不完的。

这句话表达的就是出家人也要努力做好本职的工作,修行也要从心出发,不要把施主的愿浪费掉,否则会在来事为人当牛做马。

布施的重要意义:

把财物、体力、智慧等施舍给他人,为他人谋福利。把财物分给他人称为“布’;舍己为人不留私称为“施”。通过布施,佛教徒可以积累功德,修行自身,达到解脱。

小乘佛教中的布施,就是把衣物、食品等施舍给穷人,用以破除自身的吝啬与贪心,以免来世陷于贫困之中,这是度自身;大乘佛教的布施,则又增加了法施和无畏施,专门用来超度众生。

向人宣讲佛法,让他人得到功德利益,这种施称为法施;使人脱离危险可怕的境地,这种施称为无畏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施是菩萨道必须修行的布施。

请问佛家说皮毛带脚环是啥意思

原话是这样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换。

意思就是说:施主就是在家供养出家人的称呼。对于没有资格收到供养的出家人,施主施舍给米都是债,每一粒米都会像须弥山一样的重一样大。如果这辈子不能够证圣果不能够见道,来使会投生成猪马牛羊来还债。这只是劝勉出家人的。在家人如果按照这个来要求出家人的话就不恰当了。无论怎样,只要是出家了受了出家戒律。哪怕他做的不好,也是有资格受到在家人的恭敬礼拜以及供养的。因为在家人供养与恭敬的是整个僧团。

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这句话是佛门的古大德说的,是用来告诫出家修行人要知恩德,勤修行,勿懈怠,意思是这样:

出家人,都受着众生的供养,所有这些供养的米(这里泛指钱,米,油,菜等等)都是众生(也就是施主)辛辛苦苦赚来的。那人家凭什么要供养出家人呢?出家人又凭什么接受这些供养呢?因为众生们需要出家人修行成就了以后能渡他们出离生死,出离苦海。所以出家人享受到的每一份供养(一颗米)都是众生了脱生死的大愿呐,这样的大愿如同须弥山一样重,如果出家而不修行,不思进取,白吃白拿着人家的供养,混日子,辜负众生的期望,这样欠下的众生债,那是要在以后的生生世世做牛做马(披毛戴角)都还不完的。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3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