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静坐两小时可以分早晚各一小时吗(静坐二小时后的感觉)

学佛百科2023-03-2581

静坐的时间!!!!

静坐,无论气功、道家、佛家的修行,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静坐的效果,与时间有极大的关系。那么,多长的时间静坐合适呢?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来说,难以持久,主要看质量,重坚持。认真地坐上一段时间,在感到不耐烦之前起坐,就很好了。但建议,每天坚持,每天比前一天多一点点时间,这样,慢慢地过渡到半小时以上,直到更久。

如果对于有些时日的老修行来说,感到功夫停滞不前,就要考虑,是不是坐的时间不够长呢?

从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和我本人的经验,如果静坐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质的变化。可能会有新的进步。

有的同修感到很难坚持这么久,这就要考虑守戒的问题了。佛家讲戒定慧,无戒难生定,自然坐不下去。还有一句话叫:久坐必有禅。久坐,自然就出功夫了。

至于静坐的时间,不同的修行有不同的要求。道家强调子时。而佛家,则对时辰无特殊的要求。

正念生活:早晚静坐的益处

        虽然日常生活中,我有持续修习每一时、每一事的正念觉知,但实践证明,仅仅于此仍是不够的,坚持早晚静坐还是非常必要。

        举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近段时间压力较大,那么夜晚必定多梦,早晨醒来眼睛酸涩、双手紧攥、身体沉重,此时如若一醒来便马上投入一天的工作,那么难免带着涣散的心绪、疲乏的身心度过。如果能够早起片刻,哪怕只有10mins的静坐,都能帮助我们卸下一晚的压力与涣散心绪,重启一个全新的身心状态,度过一个清醒、专注、愉悦的一天。

        当然,依我个人经验,我会更建议45mins以上的静坐。当心神十分混乱时,45mins~1h的静坐,我会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将心神比喻为一叶扁舟的话,最初十几分钟里,就像处于一片暗无天日、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的海域上,小舟被风暴打得七零八落、毫无方向,一不留神就是舟翻人落,发现时就只好再把小舟扶正、爬上去,继续航行,这个阶段,只能依靠着内心里对于航向的坚定而度过。

        第二个十几分钟里,小舟进入了和风细雨、雾霭朦胧的海域,这时候天开始蒙蒙亮,略微可以看见远处的光景。驾着小舟,徜徉在美妙的风景中,没一会儿突然醒觉,小舟已经偏离了航向好一会儿,正朝着远处罩着薄纱的神秘影像而去,便赶紧调正方向,继续航行。

      到了最后十几分钟,天色大亮、一片晴朗、海面一片祥和,偶有海鸥并行飞过,时有海豚跃出水面,远方视野清晰,便可以神清气爽地朝着正确航向前行。

      最后,随着一声罄音响起,便带着一颗从容、平静、清醒而专注的心,开始全新的一天。

      同理,晚上回到家,经历了一天各种情绪与繁杂事务的浸泡,喧嚣、躁动的能量状态一时难以平静。本想早点睡下、恢复精力,但要么就是躺在床上刷手机,直到深夜 ,第二天又是起床困难症;要么就是强迫自己早睡,但一闭上眼睛,白天发生的一切、未来的筹谋安排,脑子里声光影色轮番轰炸,内心也不由得跟着一阵阵激动。终于好不容易睡着了,在睡梦中,大脑也没能得到完全的放松与休息,肌肉紧张和压力感在梦中仍旧继续,待到第二天醒来,双眼发涩、肌肉僵硬、大脑一片混沌。

      因此,如果能在睡前静坐上10mins(45mins以上更佳),把一整天躁动的心神安静下来,把过去还给过去、未来留给未来,当下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呼吸、放松而专注的呼吸,那么,带着这样的心神入睡,一夜下来能够恢复相当好的精力,早上醒来,也会感到双眼明亮、周身放松、一切祥和安静,就好像在海边度假、醒到自然醒时一样的心情。

        如此早晚往复,整个人便能够心神愈加松静自如,清醒专注,无论从个人心情、情感关系或工作成效来看,都是能够带来许多益处的。

打坐一般什麽时间好?多久为宜?要闭眼吗?

打坐一般来说早晚较好,因为早上刚起床较容易入定,晚上则因为忙完了一天的事情了,较容易放下。至于坐多久如果你要是刚刚开始的话,可以先短些时间,每次十几分钟就可以了,不要勉强自己,因为心不安定的话反而不容易入定。刚学打坐的话还是要闭上眼睛的,容易让思想集中。打坐其实是不容易短短几句话说清楚的,推荐你去看看智者大师所著的《释禅波罗密次第》这本书,上面很详细的写明白 了禅坐的种种方法和要预防的种种禅病,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静坐的方法及步骤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

静坐的意义

1、减少压力。 

2、集中注意力。 

3、培养毅力。 

4、开发智慧。 

5、培养三心:平等心、平常心、自信心。 

6、觉悟成佛。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经久化微尘,一念清静成正觉。” 

静坐的步骤 

静坐的步骤有三: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 

静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应将项链、手表、眼镜等物除下。穿宽松衣服,腰带要放松。 

1、八种坐姿:如意吉祥坐,不动金刚坐,单盘半跏坐,交脚坐,跨鹤坐,天神坐,如意自在坐,正襟危坐。 

坐好之后,用一条毛巾覆盖住膝盖和腿部。 

2、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三次);头向右倾,再向左倾(三次);头顺时针转圈,再逆时针转圈(三次)。 

3、正式静坐: 

背:背脊竖直——挺直腰杆,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 

手:手接法界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接,平置于丹田处; 

肩:放松两肩; 

舌:舌尖微抵上颚; 

嘴:闭口——只有鼻息,不可张口呼吸; 

眼: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的地上。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连续做三次深呼吸,使体内浊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 

二、调息 

观察呼吸。心情与呼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调心的基础。 

身、心、息三者密切相关。 

在平静、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清清楚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出入、长短。 

1、观察呼吸 

呼吸有四种情况: 

风——坐时鼻中呼吸出入觉有声。(不调状态) 

喘——坐时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不调状态) 

气——坐时呼吸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微。(不调状态) 

息——不声不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最佳状态) 

2、数息 

为了达到心无二用,使心专注一处,宜采取数呼吸的方法。随个人情况,或数出息或数入息。 

以平常自然的呼吸,从一数到十,然后回到一再数到十。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地数。 

如果生起妄念,无论中途数到多少,都要重新回到一开始,也不得超过十。 

数息对初学较难,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因心念纷飞,而难专注于一处。 

数息的目的不是在数息,其要旨在于心的专注。 

只有当心念专注时,才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力与功能。 

三、调心 

1、静坐杂虑多时,气往下走,沉于丹田。眼观鼻,鼻观心。 

2、昏沉时可以睁开眼,意念往上提。 

四、起坐注意的事项 

1、起坐前心先要动,身体随后动。 

2、搓热两掌,轻按眼眶,手掌敷压眼球。眼球顺时针转九圈,逆时针转九圈。 

3、再用双掌按摩脸、额、颈、两耳、双肩、胸部、腹部、腰部、腿部、关节。

根据各人的情况,每天可抽空练习静坐数次。 

每次5分钟、10分钟、30分钟不等,以一次45分钟为宜。 

当静坐训练习惯成自然后,静坐就是一种超值的受用了。

对于初学者 静坐一般为多长时间啊? 谢谢。。

静坐最好时段为晚上11:00到早晨8:00,据说是生气最活跃的时间段。

初学者每静坐一次大概5分钟,每天3次。(这是一般人的做法,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调整)

进阶者慢慢由三十分钟,增加到五十分钟,最好每天能坐二次,可以先坐三十分钟后出定,调整一下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地持续下去,就能慢慢增加自己静坐的时间。 专修者慢慢由五十分钟增加到二小时,也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先坐五十分钟,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练习下去,就能慢慢增加禅定的时间。

对于一个以生命力投入修行的人而言,最好能够坐到八小时,可先坐二小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后,慢慢起身经行,或调整自己身上僵硬的肌肉,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后,再入坐,不限时间,坐到不想坐时,调整身心后即可休息,如此就会慢慢增加坐禅的时间。

切记,一切取自然、不勉强为原则。

静坐 高级运动的特殊形式

“刘渡舟”是中医圈内最为如雷贯耳的名字之一,正如同“张艺谋”三个字对于中国电影圈的影响。一生救人无数的刘渡舟先生,曾在自己七十六岁的时候向我讲授了自己的养生秘诀:“垂垂老矣,然尚能饭,能讲学看,能完成任务。得力之处,自思每日打坐一个小时,从不间断,。”

他是这样向身边的人具体介绍他自己亲身尝试的养生方法的:

《黄帝内经》首篇叫“上古天真论”,其中记载了中医学的养生防方法。它首先提出:古人百岁不衰,今人半百而衰,是古今时势之异呢?还是人失调摄之法呢?因为上古之人,其知养生者,能法阴阳而知四时调神之理,又能和术数而知之法,节饮食以养后天之本,慎起居以节先天之精,他们做到了积精全神,神与形俱,故能形神健旺,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知养生之法,不知养性,而以妄为常;不知保精,而以淫欲竭其 *** ;不能淡泊,不知持满,务求快心于当时,遂至戕生于异日。这就勿怪乎其人早衰而多病也。

儒、释、道三教皆有养生之法,而皆主张静坐。教人患心摒念,放下尘怀,从“恬淡虚无”四字入手,少一点妄念,便多添一点正气,久而久之,则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静坐又称“打坐”。一开始坐时,你会发现思想是很杂乱的。要想名利财色皆为身外之物,而人生苦短,如露如电,应做如是观。把一团烈火的心冷下来,给心松绑,心得自在,不被物欲所扰,则神清气爽,而真气从之。就可以做到《内经》讲的“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大道真是至简啊,一个的静坐,就能做到《黄帝内经》中所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国传统养生方式的打坐,和风靡世界的——一样,都主张静坐,而我发现,在诸多的养生法中,静坐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古人言:“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指静坐)。”而对来说,静坐绝对不是“不”,而是高级运动的特殊形式。

说到此有人还是不明白,说了半天,:的静坐,怎么就能够“真气从之”呢?怎么就能够让我不生病呢?

比如说:如果爬山不是一种游乐,而是有人让我们马上冲到山顶上去送封信,那么,爬山绝对是件特别累人的差事!不过,如果是心里放松地去爬山,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同样要流汗,但感觉完全不同,效果也更不一样。为了工作的爬山,心中充满的是紧张、责任、沉重、单调、毫无乐趣可言。而和家人在周末爬山,心中则充满的是轻松和舒展。

看似同样的爬山,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情、效果。而对于健康养生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很多的,是由于“心累”造成的,这种心累,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刘渡舟老先生所说的“名利财色”这些“身外之物”,如果生理上和心理上摆不平的话,都会构成“物欲所扰”。而这种扰乱,则会潜移默化地积淀为身体的不适或。

那么,如何“给心松绑,心得自在”呢?刘渡舟老先生从《黄帝内经》中找到了静坐养生的方法:回到家里,只需要安静地盘腿而坐。两三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不要求非得像刘老先生一样静坐一个小时,自己可以地进行时间安排,以感觉良好为原则)。还可以放上自己喜欢听的轻柔的音乐,享受天籁之音的空灵之美。接着,轻轻闭上双眼,轻轻的呼吸,不去想什么工作、生活、感情等俗事,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久而久之,您就会像刘渡舟老先生所说的一样“神清气爽,而真气从之”。

或许会有人说:你能不能把静坐的方法说得更具体点,还有,静坐到底能改善和身体的哪些症状呢?

别急,当代已经100岁的著名老中医、甘肃中医学院教授李少波老先生,专门编创了适合普通人养生祛病的“”,五天见小效,十天见中效,两月见大效,只要您坚持去练,轻松达到“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的养生目的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在椅子上或床上闭目端坐,耳听呼吸,从容自然。闭目后要内视心窝部(好像用眼睛“看着”心窝部),注意要让意念(即注意力)随着呼气而趋向心窝部,而吸气的时候顺其自然就行了,别加任何意念。早晚各一次,每次20~。通常练习三五天后,就会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后就会感觉心窝部有温热感,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第一步练习能使心火下降,脾阳振奋,让食欲不振、脾胃虚寒的人增加食欲,胃口大开。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这也就是常说的“气沉丹田”。丹田是指小腹部位,做完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的动作后,再呼气的时候如果心窝部发热,就让意念(即注意力)随着呼气而趋向小腹(丹田)部位,吸气时还要顺其自然,不加意念。照此法去练,一般人10天左右,呼气时就会感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这就是气沉丹田了。早晚各一次,每次。

第二步的练习能使您的脾胃功能得到很好地增强,消除慢性消化系统的。

前两步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推动体内的真气,使真气从心窝集中到丹田,这在中医里称之为“炼精化气”。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当丹田发热之后,就要开始意守丹田了,也就是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小腹(丹田)部位,而不再去想什么呼气时要往下送的动作了。

还是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四十分钟乃至一个小时。通常练此法后40天左右,您就能使丹田积足真气,感觉小腹发热明显,特别舒服。练习到这个阶段,您就明显能够睡得香、精力充沛、性功能也大大增强,心脏不舒适的多种情况都会有所好转。此法还能有效诸多肝脏方面的慢性疾病。

第三步练习在中医里被称为“练气化神”,是打通全身经络的前奏。我们很多患者朋友都反映:练到这一步时,身体的好转很明显,自觉每天都离不开“”了。

【形式】、【高级】、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45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